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 3~6 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 1~3 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从机器人产业链来看,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厂商,包括机器人所用的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部件,中游是本体生产商,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服务机器人本体的组装和集成,下游是系统集成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

图: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在产业链中,技术上的核心和难点就集中在了上游生产商,即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相应的,成本和利润也集中在了这一领域,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到了整个机器人本体的 70%以上,所以谁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就占领了机器人产业的最高点,拥有很高的定价权。目前在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基本被国外厂商所占据,国内厂商大多集中在中游的机器人本体组装和下游的系统集成,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使得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带来的产业红利被国外产商占据。国外工业机器人巨头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因此他们在零部件成本上拥有先天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另外他们往往能以巨大的采购量和签署排他性协议获得比较优惠的采购价格,而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进口核心零部件时,往往要以高出国外厂商近 3 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 2 倍的价格购买伺服电机。

图: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图: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毛利率
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机器人行业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投资商机分析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发展概述
1.1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1.1.1 机器人产业链构成情况
1.1.2 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分布
1.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1.2.1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1.2.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特征
1.3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1.3.1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1.3.2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特征
第二章 2016-2017年国内外机器人产业总体分析
2.1 2016-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2.1.1 产业发展模式
2.1.2 产业发展格局
2.1.3 市场规模扩张
2.1.4 全球需求分析
2.1.5 区域市场调研
2.2 2016-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2.2.1 驱动因素分析
2.2.2 生产经营模式
2.2.3 行业发展热点
2.2.4 投资热情升温
2.2.5 园区建设态势
2.2.6 市场竞争格局
2.3 2016-201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2.3.1 行业运行特征
2.3.2 市场供需规模
2.3.3 区域分布格局
2.3.4 企业竞争格局
2.3.5 业务模式分析
2.4 2016-2017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2.4.1 市场发展现状
2.4.2 市场格局分析
2.4.3 研发生产状况
2.4.4 商业应用进展
2.4.5 行业发展机遇
2.5 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投资策略
2.5.1 机器人产业面临挑战
2.5.2 机器人产业发展障碍
2.5.3 机器人产业投资前景
2.5.4 机器人产业对策建议
2.5.5 机器人产业化路径
第三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市场调研
3.1 2016-2017年伺服电机行业发展分析
3.1.1 全球市场规模
3.1.2 行业国际地位
3.1.3 中国市场容量
3.1.4 市场竞争格局
3.1.5 机器人伺服系统
3.1.6 行业发展趋势
3.2 2016-2017年控制器行业发展分析
3.2.1 产业发展现状
3.2.2 国内市场格局
3.2.3 重点企业分析
3.2.4 产品技术研发
3.2.5 投资预测
3.3 2016-2017年减速器行业发展分析
3.3.1 行业发展规模
3.3.2 国内市场格局
3.3.3 重点企业分析
3.3.4 市场转型动向
3.3.5 产业趋势预测
3.4 2016-2017年传感器行业发展分析
3.4.1 产业发展历程
3.4.2 市场规模扩张
3.4.3 市场发展现状
3.4.4 市场格局分析
3.4.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四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典型企业分析
4.1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4.2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4.3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4.4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4.5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中游本体市场调研
5.1 2016-2017年机器人本体行业发展综述
5.1.1 本体基本概况
5.1.2 产业价值水平
5.1.3 行业盈利情况
5.1.4 技术水平分析
5.1.5 市场发展现状
5.2 2016-2017年机器人本体市场格局分析
5.2.1 全球市场格局
5.2.2 国外典型企业
5.2.3 市场竞争结构
5.2.4 本土企业发展
5.3 机器人本体行业重点区域市场调研
5.3.1 河北
5.3.2 江苏
5.3.3 安徽
5.3.4 湖南
5.3.5 广东
5.4 机器人本体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5.4.1 未来发展路径
5.4.2 企业整合方向
5.4.3 市场前景展望
第六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中游系统集成市场调研
6.1 系统集成相关概述
6.1.1 系统集成的概念
6.1.2 系统集成的原则
6.1.3 系统集成的特点
6.1.4 系统集成的分类
6.2 2016-2017年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综述
6.2.1 产业发展形势
6.2.2 行业发展规模
6.2.3 市场重点企业
6.2.4 企业跨界融合
6.2.5 行业技术水平
6.3 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重点区域市场调研
6.3.1 广东
6.3.2 武汉
6.3.3 重庆
6.3.4 安庆
6.4 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
6.4.1 系统集成方向
6.4.2 投资预测
6.4.3 市场前景展望
第七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典型企业分析
7.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2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3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4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5 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工业应用市场调研
8.1 工业生产的机器人需求分析
8.1.1 社会对机器人的需求阶段
8.1.2 社会对机器人的需求动因
8.1.3 中国工厂对机器人的需求
8.1.4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布
8.2 “机器换人”风潮的驱动因素分析
8.2.1 经济结构转型
8.2.2 人口红利消退
8.2.3 传统制造业困境
8.2.4 中国制造2025战略
8.3 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汽车制造
8.3.1 汽车市场产销规模
8.3.2 机器人应用进程
8.3.3 各环节应用分析
8.3.4 汽车激光焊接应用
8.3.5 助力汽车工业升级
8.3.6 提高车企自动化程度
8.4 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电子制造
8.4.1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8.4.2 电子行业应用领域
8.4.3 电子组装中的应用
8.4.4 改变电子制造业模式
8.4.5 3C行业机器换人前景
8.5 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食品制造
8.5.1 食品制造业发展规模
8.5.2 食品行业机器人的用途
8.5.3 食品加工领域应用进展
8.5.4 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分析
8.5.5 研发食品加工专用机器人
第九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下游个人/家用市场调研
9.1 2016-2017年个人/家用机器人市场发展综述
9.1.1 行业发展形势
9.1.2 市场规模扩张
9.1.3 产品形态分析
9.1.4 产业技术因素
9.1.5 投资预测
9.2 家政清洁机器人
9.2.1 全球市场调研
9.2.2 国内消费分析
9.2.3 市场需求潜力
9.2.4 技术发展路径
9.2.5 市场竞争格局
9.2.6 重点企业及产品
9.3 个人/家用教育机器人
9.3.1 教育机器人的功能
9.3.2 早教机器人兴起
9.3.3 行业发展机遇
9.3.4 市场重点企业
9.3.5 投资前景调研预测
9.4 个人/家用娱乐机器人
9.4.1 娱乐机器人的功能
9.4.2 娱乐机器人需求分析
9.4.3 陪伴型机器人市场升温
9.4.4 国内娱乐机器人产品动态
第十章 2016-2017年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医用市场调研
10.1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
10.1.1 临床手术
10.1.2 康复治疗
10.1.3 医疗护理
10.1.4 医用教学
10.1.5 其他应用
10.2 2016-2017年医疗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10.2.1 海外市场调研
10.2.2 国内市场现状
10.2.3 行业发展机遇
10.2.4 关键技术分析
10.2.5 市场需求分析
10.2.6 未来前景展望
10.3 手术机器人
10.3.1 全球市场规模
10.3.2 国内应用状况
10.3.3 细分应用领域
10.3.4 需求潜力巨大
10.3.5 风险因素分析
10.4 康复机器人
10.4.1 康复机器人的分类
10.4.2 康复机器人发展机遇
10.4.3 康复机器人供需缺口
10.4.4 康复机器人制约因素
10.4.5 康复机器人市场前景
第十一章 2018-2023年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潜力分析
11.1 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投资机会分析
11.1.1 投资机遇
11.1.2 风险因素
11.1.3 投资建议
11.2 机器人产业链中游投资机会分析
11.2.1 投资机遇
11.2.2 风险因素
11.2.3 投资建议
11.3 机器人产业链下游投资机会分析
11.3.1 投资机遇
11.3.2 风险因素
11.3.3 投资建议
第十二章 2018-2023年机器人产业链趋势预测分析
12.1 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前景展望
12.1.1 发展趋势
12.1.2 市场前景
12.2 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前景展望
12.2.1 发展趋势
12.2.2 市场前景
12.3 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前景展望
12.3.1 发展趋势
12.3.2 市场前景
图表目录 :
图表1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长度图
图表2 机器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图表3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图表4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图表5 2016-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
图表6 2017年全球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机器人密度
图表7 2016-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及增速
图表8 2016-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长情况
图表9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区域分布格局
图表10 中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品牌梯队
图表11 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
图表12 中、美、欧、日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13 2016-2017年中国专业服务机器人细分市场销量
图表14 中国投入使用的服务机器人区域分布
图表15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分布
图表16 2016-2017年全球伺服电机需求
图表17 2017年全球伺服电机需求格局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BGZQJP)
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