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机械化现状
1.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可发现: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自2004年开始增长较快,增速每年都在6%以上,2009年增长趋势放缓。虽然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2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
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偏差较大,表1为我国201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情况。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由此可以发现:小麦耕种收机械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豆、水稻、玉米也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棉花、马铃薯、油菜、花生等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以上只是主要农作物,而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还是空白,烘干、高效植保及初加工环节机械化也刚起步。
1.3作业各环节机械化水平
由表2可知:小麦、大豆耕地、播种、收获各环节机械化率相对平均,而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油菜、花生耕地、播种、收获各环节机械化率差别较大。其中,水稻机械化播种率只有31.67%,棉花机械收获率仅有7.93%,严重影响总体机械化水平。
1.4各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我国各区域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差异明显,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还有4个省份低于40%,贵州只有22%。2014年部分省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黑龙江、福建为2013年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发达地区、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黑龙江农垦地区、江苏的江阴市、常州武进区已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西部地区水平较低。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2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
2.1农业机械保有量总体较低,结构不均衡
2013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达10.39亿kW,大中型拖拉机527万台,小型拖拉机1792.2万台,联合收获机127.88万台。2009年,美国拖拉机保有量为438.58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34.55万台,我国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但我国是以小型为主。我国拖拉机以小功率为主,14.74kW以下占78.7%,中大型仅占21.2%,而美国以中大型为主,中大型占比68.4%,差距较为明显。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依然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中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耕作机械多,收获、植保、秸秆处理机械少;农业机械配套机具少;常用粮食作业机械多,特色农林牧副渔、设施农业机械少;低端低质机械多,高端智能化机械少。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2.2农业机械技术与科研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农业机械在种类、技术等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现阶段发达国家拥有主要农作物的各环节的农业机械,而且技术水平较高,我国农作物各环节机械缺乏同时技术含量较低。以拖拉机为例,现在JohnDeere、NewHolland、AGCO等国际大型农机企业拖拉机均具有高水平的拖拉机产品,其拖拉机产品机电一体化水平高,普遍配置电控发动机、电控液压控制系统、动力换挡变速箱、无极变速变速箱及一体化控制系统等。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各大型拖拉机企业拖拉机以广泛装配动力换挡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控液压悬挂控制技术也已普遍存在。我国拖拉机在动力换挡技术、电控液压控制系统等方面仍然处于研制开发阶段,暂没有成功的商业化产品。
2.3农业机械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机化可以划分为计划经济阶段(1949-1980年)、市场化探索阶段(1980-2004年)、法制化(2004年-至今)3个阶段,经历了低速发展、基本停滞、缓慢推进到快速发展等不同的发展进程。事实证明,国家的政策供给对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业机械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制度安排,更加注重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及质量的提高,重点关注全程农业机械化,同时出台与土地的适度集约化配套相关制度,如农业机械服务主体的建设及农机金融保险的推进等。不可否认,现存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模式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不能一味模仿,应该因地制宜,适应我国国情。根据上述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的分析,我国应该走土地适度集约、机械全程智能、农民高度职业、政策绝对支持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采取农民、土地、机械、政策协调统筹推进的技术路线。其中,政策的引导将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推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全程机械化的根本,土地适度集约化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全程智能化机械的研发是关键。
3.1完善农业机械支持政策
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引导也是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根据历史经验,农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利用政策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市场决定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政策代表着国家意志,政策可以进一步推动发展进度。实现农业机械化最主要的是提高农业机械数量及农业机械质量,保证农业机械的安全并提高农民职业化素质,这是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出发点,各项制度的安排应有利于上述各项指标的提高。提出了如下制度要点:
1)完善农业机械制度体系。制度并非越多越好,应该是形成完善的体系才更有力量。农业机械制度应该形成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各层次一脉相承,中央地方、各地方之间协调统一,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保证从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服务各环节均有制度的约束与支持,保证管理主体、生产销售企业及使用主体均有制度的依据。
2)强化科技政策支持,保证研发投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仿、同质化竞争将是恶性循环,创新才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因此,要推动农机企业的集中兼并,聚拢科研力量,培育创新环境,提高科研投入,制定关键技术攻关课题,制定技术分享机制。建立农业机械行业人才发展机制,推出农业机械行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激励人才加入农机行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农业机械化建设。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政策,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工程、生物、信息、环境等技术集成应用。
3)建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截至当前,农业机械社会服务组织已初具规模,随着土地的适度集约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化服务将成为主流。社会服务可以是农机的租赁、农机大户的作业服务、跨区作业、粮食的后加工等,这需要制度的规范、约束、监督,同时需要建立农机社会服务的配套支持政策(如农机租赁金融,农机信贷、农机保险等),这都是对农业机械社会服务的支持。
4)优化购置补贴制度,缩小区域差距。购置补贴是多数农机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效果显而易见,但我国补贴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购置补贴制度应引导并约束企业将补贴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以此形成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加强购置补贴的监督机制,确保补贴资金的安全;优化补贴目录,补贴通用型的基础上还应该补贴那些急需提高技术的机具,优化补贴机具的结构,适当往不发达地区进行政策倾斜,提高不发达地区农业机械保有水平;探索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办法,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
3.2农民高度职业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提高农民工作素质是推动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必然选择。农民应该走职业化道路,传统的依靠经验与自然的工作模式急需改变,新型农民需要掌握农机技术、农艺知识、管理技术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1提高农民培训投入,注重知识的更新
农民是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农业产出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农民的素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农业机械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新技术及种植农艺等内容;应进一步提高培训投入,增添培训场所,增加培训数量,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保证培训计划的长期实施;培训应注重知识的更新,满足农民对新机械、新技术、新方法的需要,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3.2.2推动农民职业化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个体经营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缺点,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呈现,这些均是在传统经营主体的基础上、顺应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展现了结构的优越性。这些经营主体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农民演变而来,其虽有丰富的种粮经验,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也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农业种植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些农民的职业化培训,让其从农民向职业化农民转变,提高其管理水平及专业知识储备,真正让种植成为一种职业。
3.2.3拓展培训渠道
现有的培训主体主要是各级农机推广站、各级农机学校及各级农技站等,其在农民培训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而相对农民的数量,专业培训人员依然相对较少。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新型农民培育政策,加强农机推广水平,各地推广站、农机学校、培训机构多方配合协调,充分激发农民学习意识。同时,培训渠道应该敞开,引入市场化的培训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民的培训当中,探索经营模式。
3.2.4培育新型经营者
农业经营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因此经营者也应该不局限于传统的农民,可以鼓励职业经理人投身到农业生产当中,亦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经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水平。
3.3土地适度集约化
土地的集约化是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美国即是成功的典型,其农业作业模式以农场为主,大型农场也有较大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然而,我国人口多,农业人口多,城镇化率不高,农村劳动力依然需要耕作土地获取收入,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根据自己的现有国情走适度集约化道路。
3.3.1因地制宜,集约与分散相结合
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推广农场模式,逐步扩大农场规模,优化农场管理模式,如东北和新疆。在人口密度较大地区或者山区以适度集约为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扩大单个地块面积。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狭长岛国,人多地少,地块小且分散,土地集约化受到制约,其推动了土地的适度集约化,着力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高度发达国家。
3.3.2进一步推进新型经营模式发展
土地的适度集约应与新型经营主体同步发展,近几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如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及企业公司等。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给予支持,同时也应对其加以规范与约束,保证良性发展。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区,探索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的优越性,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4机械全程智能
3.4.1培养农机人才,集中科研力量
科学技术的提高需要投入与人才,而我国农业机械行业严重缺乏农机人才,缺少研发资金投入,且人才及资金较分散。农机人才的培养应从3个方面入手:①加强高校农业机械专业学科建设,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提高师资力量;②引导农机专业毕业学生投身农机行业;③通过政策的约束,引导企业重视研发人才,提高研发人才的热情,让农机的研发也成为一份人人愿意投身奋斗的职业。科研力量的集中需要政府的主导:①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推动行业的兼并整合,鼓励创新企业的兼并,逐步淘汰僵尸企业,整合资源,减少浪费;②以国家为主导,成立科研小组,针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技术成果通过知识产权的形式进行保护,但允许企业进行购买使用。
3.4.2注重全程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是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因素,而全程农业机械化才是农业机械化的及秸秆处理环节。例如,在购机补贴政策方面,可以适当提高弱势全程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提高企业的研发热情。以马铃薯为例,国家正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然而马铃薯的机种率与机收率依然不足30%,大大制约了主粮化战略。
国外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普遍使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我国现在的收获方式依然以分段式为主,联合收获机械仍以进口为主。
3.4.3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与关键零部件技术
国外先进农业企业在农业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精确控制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国内相关机构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与研发力度,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各科研院所,或以先进企业为主导,集合科研力量,针对农业机械的关键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进行专项研发。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应主导攻克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实验验证技术、农业机械可靠性技术、农业机械传感与控制技术等。在主要零部件方面,应集中攻关农用柴油机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及农业机械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等。以拖拉机为例,应该集中力量攻克动力换挡、无级变速、电控液压悬挂、智能操作及GPS应用等关键技术。
4小结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低,且各地区、各环节、各作物之间也有差距,主体及保有量偏低,农机技术含量低,土地集约化水平较低。经过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应该走土地适度集约化的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统筹农民、土地、机械、政策各因素,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职业水平,攻克技术瓶颈,培育企业创新环境,引导企业的良性竞争,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发展现状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4-2016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
1.1 世界农业机械化分析
1.1.1 国际农业机械化的典型途径
1.1.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征透析
1.1.3 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特点剖析
1.1.4 俄罗斯鼓励农业机械化发展
1.1.5 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透析
1.1.6 泰国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机化进程
1.2 2014-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2.1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作用
1.2.2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1.2.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2.4 我国农业生产迈入机械作业为主新阶段
1.2.5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1.2.6 2014-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运行现状
1.3 2014-2016年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进展
1.3.1 黑龙江省农机化发展成就显著
1.3.2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
1.3.3 湖北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3.4 吉林省农机化发展状况
1.3.5 贵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简况
1.3.6 山东农机化取得进一步发展
1.3.7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1.3.8 江苏农业综合机械化发展分析
1.4 中国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1.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大问题剖析
1.4.2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六方面问题
1.4.3 阻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因素分析
1.5 中国农机化发展对策分析
1.5.1 落后地区农机化发展的策略
1.5.2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跨区作业发展策略
1.5.3 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探究
第二章 2014-2016年世界农业机械行业分析
2.1 2014-2016年世界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综述
2.1.1 世界农业机械市场的区域格局
2.1.2 世界农业机械细分产品发展状况
2.1.3 国际三大农机巨头发展路径剖析
2.1.4 世界农业机械行业竞争激烈
2.1.5 世界农业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向
2.1.6 全球农业机械销售预测
2.2 美国农业机械
2.2.1 美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简况
2.2.2 美国农业机械库存与销售现状
2.2.3 美国农业机械专利申请状况
2.2.4 美国农机流通模式及渠道简析
2.2.5 美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开发进展
2.3 欧洲农业机械
2.3.1 欧洲地区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评析
2.3.2 德国农机市场的全方位管理措施
2.3.3 法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综述
2.3.4 俄罗斯农机的发展状况
2.3.5 俄罗斯呼吁关税同盟国提高农机进口税
2.4 亚洲农业机械
2.4.1 日本农业机械产销现状
2.4.2 日本农机产品的研发趋势分析
2.4.3 韩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综述
2.4.4 印度农机市场发展简况
2.5 其他国家
2.5.1 巴西
2.5.2 加拿大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分析
3.1 2014-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总体发展概况
3.1.1 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综述
3.1.2 我国农机行业持续良好发展态势
3.1.3 中国农机行业竞争状况
3.2 2014-2016年中国农机行业运行分析
3.2.1 中国农机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3.2.2 我国农机业发展分析
3.2.3 2014-2016年我国农机工业运行状况
3.3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政策因素分析
3.3.1 开征燃油税对农业和农机化的影响
3.3.2 国家农机推广目录申报政策的变化解读
3.3.3 2016年农机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及解读
3.3.4 2016年农机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及解读
3.3.5 2017年农机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及解读
3.4 2014-2016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分析
3.4.1 农机购置补贴成农机行业发展助推器
3.4.2 2016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变化分析
3.4.3 2016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及标准
3.4.4 2017年我国农机购置补贴状况
3.4.5 农机购置补贴存在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3.5 2014-2016年中国农机专利发展分析
3.5.1 农机专利申请特点
3.5.2 我国主要企业农机专利申请现状
3.5.3 我国拖拉机专利申请状况
3.5.4 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
3.5.5 我国农机专利申请建议
3.6 中国农机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6.1 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不足
3.6.2 国内外农机行业发展的差距分析
3.6.3 促进中国农机行业持续增长的对策措施
3.6.4 本土农机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方略
3.6.5 现阶段我国农机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第四章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4.1 2017-2022年中国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财务状况
4.1.1 2017-2022年中国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经济规模
4.1.2 2017-2022年中国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4.1.3 2017-2022年中国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4.1.4 2017-2022年中国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4.1.5 中国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4.2 2017-2022年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财务状况
4.2.1 2017-2022年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经济规模
4.2.2 2017-2022年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4.2.3 2017-2022年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4.2.4 2017-2022年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4.2.5 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第五章 2014-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5.1 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发展概述
5.1.1 我国农机市场发展的三大阶段
5.1.2 中国农机市场发展特点
5.1.3 中国农机市场转变状况
5.1.4 中国农村农机市场的五大特性
5.1.5 世界巨头抢滩中国农机市场
5.2 2014-2016年农业机械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5.2.1 我国农机市场需求概况
5.2.2 农业机械市场需求焦点透析
5.2.3 2014-2016年中国农机市场需求现状
5.3 农机市场农户购买行为调研分析
5.3.1 调研背景及农户的基本特征
5.3.2 农户对农机产品的购买状况
5.3.3 农户对农机产品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
5.3.4 影响农户购买农机产品的五大因素
5.4 农机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4.1 我国农机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5.4.2 农机市场各主体存在的问题
5.4.3 以市场需求制定开发策略
5.4.4 本土农机企业应强化品牌建设
5.4.5 我国农机企业快速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14-2016年农业机械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6.1 2014-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收获机械产量分析
6.1.1 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收获机械产量分析
6.1.2 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收获机械产量分析
6.1.3 2017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收获机械产量分析
6.2 2014-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小型拖拉机产量分析
6.2.1 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小型拖拉机产量分析
6.2.2 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小型拖拉机产量分析
6.2.3 2017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小型拖拉机产量分析
6.3 2014-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棉花加工机械产量分析
6.3.1 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棉花加工机械产量分析
6.3.2 2016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棉花加工机械产量分析
6.3.3 2017年全国及主要省份棉花加工机械产量分析
第七章 2014-2016年拖拉机行业分析
7.1 2014-2016年国外拖拉机行业发展概述
7.1.1 欧洲
7.1.2 德国
7.1.3 英国
7.1.4 巴西
7.1.5 巴基斯坦
7.2 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分析
7.2.1 中国拖拉机业发展概况
7.2.2 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7.2.3 国内拖拉机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7.2.4 我国大中轮拖拉机发展状况
7.2.5 我国大轮拖拉机市场的竞争态势
7.3 2014-2016年中国拖拉机市场运行状况
7.3.1 中国拖拉机行业运行回顾
7.3.2 2016年我国拖拉机市场运行分析
7.3.3 2016年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现状
7.3.4 2017年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动态
7.4 拖拉机产品用户调研分析
7.4.1 品牌集中度分析
7.4.2 农户地域及对产品马力段关注状况
7.4.3 企业产品不同马力段受关注状况
7.4.4 不同马力数产品受关注度状况
7.4.5 结论
7.5 中国拖拉机技术的发展进展
7.5.1 拖拉机行业技术水平及科技发展特点
7.5.2 各类型拖拉机技术发展概况
7.5.3 国内拖拉机行业技术发展的建议
7.5.4 中国拖拉机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7.6 中国拖拉机行业存在的问题
7.6.1 我国拖拉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7.6.2 国内拖拉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7.6.3 质量堪忧拖拉机行业投诉剧增
7.6.4 诸多因素导致小型拖拉机行业萎靡不振
7.7 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7.7.1 浅析我国拖拉机行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7.7.2 促进我国拖拉机制造企业发展的建议
7.7.3 拖拉机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
7.7.4 中国拖拉机行业的市场开拓战略
第八章 2014-2016年收获机械行业分析
8.1 收获机械的相关简析
8.1.1 收获机械的基本类别
8.1.2 水稻收获机械的主要类型
8.1.3 蔬菜水果收获机械主要类型
8.2 2014-2016年中国收获机械产业发展概述
8.2.1 中国收获机械行业发展回顾
8.2.2 2016年中国收获机械产业简况
8.2.3 2016年我国收获机行业分析
8.2.4 2017年我国收获机行业动态分析
8.3 玉米收获机械
8.3.1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及挑战
8.3.2 我国玉米收割机市场发展概况
8.3.3 2016年玉米收获机械行业发展特征
8.3.4 2016年玉米收获机市场分析
8.3.5 2017年玉米收获机发展态势
8.3.6 中国玉米专用收获机械迎来发展契机
8.3.7 玉米收获机械行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8.4 牧草收获机械
8.4.1 牧草收获机械的基本类型
8.4.2 中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历程
8.4.3 中国牧草收获机械的投资特征浅析
8.4.4 牧草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8.4.5 我国牧草收获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8.5 甘蔗收获机械
8.5.1 甘蔗收获机械的基本介绍
8.5.2 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进展
8.5.3 我国甘蔗收割机应用取得新进展
8.5.4 大力推广我国甘蔗收获机械的思路
8.6 小麦收获机械
8.6.1 国内小麦收获机市场运行状况
8.6.2 我国小麦收获机行业的竞争格局
8.6.3 小麦联合收获机市场发展概况
8.7 水稻收获机械
8.7.1 水稻收获机械的基本介绍
8.7.2 国内水稻收获机械市场发展回顾
8.7.3 我国水稻收割机发展现状
8.7.4 水稻联合收割机成发展亮点
8.7.5 促进我国水稻收获机发展的建议
8.7.6 国内水稻收获机械市场潜力巨大
第九章 2014-2016年其他农业机械行业分析
9.1 耕作机械
9.1.1 耕作机械的基本类型介绍
9.1.2 国内外耕作机械发展概况
9.1.3 中国耕作机械发展特征
9.1.4 耕整地机械企业发展机遇分析
9.1.5 耕作机械行业面临的困境
9.1.6 未来我国耕作机械的研发方向
9.1.7 未来耕整地机械发展趋势
9.2 农用车辆
9.2.1 我国农用车发展概况
9.2.2 我国农用车行业发展状况
9.2.3 2014-2016年我国低速汽车产销现状
9.2.4 我国农用货车品牌格局分析
9.2.5 国内农用车辆市场需求特征
9.2.6 中国农用车市场开发策略分析
9.2.7 未来我国农用车行业发展趋势
9.3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9.3.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基本介绍
9.3.2 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生产现状简析
9.3.3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3.4 中国农副产品加工设备需求方向透析
9.4 畜牧机械
9.4.1 畜牧机械制造业主要产品
9.4.2 中国畜牧机械行业综述
9.4.3 中国畜牧机械行业发展趋势探析
第十章 2014-2016年主要区域农业机械的发展
10.1 山东省
10.1.1 山东省农机工业发展特征
10.1.2 山东继续保持农机大省地位
10.1.3 山东农机尝试以旧换新
10.1.4 山东省农机装备结构的发展变化
10.1.5 山东潍坊农机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10.1.6 山东省农机行业“走出去”成果喜人
10.1.7 “十三五”期间山东农机工业发展目标
10.2 湖南省
10.2.1 湖南发展农机产业的优劣势透析
10.2.2 湖南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回顾
10.2.3 湖南衡阳农机产业全面提升
10.2.4 湖南湘潭农机行业快速发展
10.2.5 湖南改革农机补贴模式
10.2.6 湖南农业机械标准化体系的发展及建议分析
10.3 河南省
10.3.1 河南省农机工业发展回顾
10.3.2 河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简析
10.3.3 河南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10.3.4 河南建农用机械贸易中心
10.3.5 河南农业机械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0.3.6 促进河南省农业机械发展的对策措施
10.3.7 未来河南农机行业发展展望
10.4 河北省
10.4.1 “十三五”期间河北农机行业发展成就
10.4.2 河北农机化和农机装备发展简况
10.4.3 河北农机购置补贴状况
10.4.4 河北加强农业机械市场管制
10.4.5 未来河北农机工业发展目标及思路
10.5 江苏省
10.5.1 江苏农机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10.5.2 2014-2016年江苏农业机械供给状况
10.5.3 江苏无锡农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0.5.4 江苏农机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透析
10.5.5 2017年江苏农机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0.6 其他地区
10.6.1 陕西省农机产业继续扩张
10.6.2 甘肃省积极推进农机工业发展
10.6.3 浙江省农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0.6.4 黑龙江农机产业发展状况
10.6.5 江西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迅猛
10.6.6 2014-2016年山西农业机械销售状况
10.6.7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农机行业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农业机械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11.1 2014-2016年中国农机市场的进出口综述
11.1.1 中国农机产品出口成就
11.1.2 中国农业机械出口回顾
11.1.3 2016年中国农机进出口简析
11.1.4 2016年中国农机出口简况
11.1.5 2017年中国农机出口简况
11.1.6 国内农机企业成功开辟东盟市场
11.1.7 农机企业产品出口方向的风险防范
11.2 2014-2016年农业、园林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1 2014-2016年主要国家农业、园林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进口市场分析
11.2.2 2014-2016年主要国家农业、园林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出口市场分析
11.2.3 2014-2016年主要省份农业、园林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进口市场分析
11.2.4 2014-2016年主要省份农业、园林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出口市场分析
11.3 2014-2016年中国拖拉机行业出口贸易总体分析
11.3.1 中国拖拉机出口回顾
11.3.2 2016年中国拖拉机出口简析
11.3.3 2016年我国拖拉机出口状况
11.3.4 2017年我国拖拉机出口状况
11.3.5 我国拖拉机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
11.3.6 推动拖拉机出口贸易发展的措施
11.4 2014-2016年拖拉机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11.4.1 2014-2016年主要国家拖拉机进口市场分析
11.4.2 2014-2016年主要国家拖拉机出口市场分析
11.4.3 2014-2016年主要省份拖拉机进口市场分析
11.4.4 2014-2016年主要省份拖拉机出口市场分析
第十二章农业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2.1 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2 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3 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4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5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2.6 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产品概况
(3)公司运营情况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三章 2014-2016年农业机械相关行业分析
13.1 农机流通
13.1.1 中国农机流通业的发展历程解析
13.1.2 农机流通业对农机化作出巨大贡献
13.1.3 中国农机流通行业保持较快发展
13.1.4 农机流通市场形成三种业态并存局面
13.1.5 补贴政策与农机流通业的相互作用
13.1.6 中国现代农机流通业的发展方向探析
13.1.7 未来我国农机流通企业面临的机遇
13.2 农机维修
13.2.1 国内农机维修行业生存业态分析
13.2.2 专业人才短缺成农机维修业突出问题
13.2.3 促进我国农机维修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3.2.4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现状及出路思考
13.3 农机租赁
13.3.1 发展农机融资租赁的重要意义
13.3.2 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前景可观
13.3.3 按揭式农机租赁的可行性探究
13.3.4 农机租赁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3.3.5 农机租赁企业的经营要点解读
13.4 农机保险
13.4.1 农机互助保险市场渐入佳境
13.4.2 农机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缘由及意义
13.4.3 农机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13.4.4 我国农机保险发展建议
第十四章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4.1 农机行业面临的市场机会
14.1.1 国际农机市场的投资环境综述
14.1.2 东盟农机市场潜在巨大机会
14.1.3 非洲农机市场开发潜力广阔
14.1.4 粮食危机成当今农机行业发展契机
14.2 农机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4.2.1 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趋势
14.2.2 中国农机行业将迈入高速发展期
14.2.3 未来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热点
14.2.42017-2022年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预测分析
14.2.5 2020年中国将成为农机制造业强国
14.2.6 中国农机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14.3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规划探析
14.3.1 面临的发展形势
14.3.2 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4.3.3 重点发展任务
14.3.4 重点发展领域
14.3.5 重点建设项目
14.3.6 政策措施
附录
附录一: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附录三: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附录四: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
附录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7-2022年)》
附录六:《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附录七:《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
附录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7-2022年》
图表目录
图表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变化情况
图表 2014-2016年山东农机服务总收入、成本、利润对比图
图表 2016年山东农机机龄对比
图表 2016年山东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对比表
图表 2016年山东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柱状图
图表 2016年山东农机化服务组织规模对比图
图表 2016年山东农机化服务组织分类对比图
图表 迪尔公司全球农业装备净销售额
图表 美国市场不同区域精准化农业技术服务提供的比例
图表 凯斯纽荷兰公司全球农业装备净销售额
图表 爱科公司全球农业装备净销售额
图表 爱科公司旗下农机品牌在全球市场销售状况
图表 法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统计
图表 2016年-2016年我国农机行业产销同比增长趋势图
图表 2016年-2016年我国农机行业产销环比增长趋势图
图表 2017-2022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销售收入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 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销售额
图表 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额
图表 2017-2022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利润总额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 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
图表 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
图表 2017-2022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资产总额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总资产增长趋势图
图表 2017-2022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亏损面
图表 2017-2022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销售毛利率趋势图
图表 2017-2022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成本费用率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趋势图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销售利润率趋势图
图表 2014-2016年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图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