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8-2010年中国高附加值用钢投资价值决策咨询及行业竞争力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2008-2010年中国高附加值用钢投资价值决策咨询及行业竞争力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9464
  • 2008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交付时间】 5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 Word格式 引言
2007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汽车、石化、机械等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对高附加值的需求。从市场供需来看,目前我国高附加值钢的产能仍不足,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尤其是高端高附加值用钢,进口依赖度仍很高。
2007年1-11月,我国粗钢产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长16.7%,钢材产量达到5.15亿吨,同比增长22.5%。尽管自2006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行业的产品结构仍然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高端市场产品产能相对不足。高附加值用钢与普通用钢相比,有更高的附加值,同时高附加值用钢也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在我国钢材市场上,部分特种钢材供求矛盾仍比较大。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瞄准进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以产顶进,高附加值用钢产品是重点,产品升值空间大。我国高附加值用钢产品技术附加值与进口产品相差大,进出口特钢产品单价相差很大,一般进口价在出口价的1.5倍以上,在废钢、铁合金、电价仍持上涨趋势的情况下,未来高附加值用钢价格有上涨的要求。
高附加值用钢的主要产品中,铁路货车车辆的提速和重载改造,相应的增加了对新型提速重载货车轴承的需求,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应汽车用齿轮钢、不绣钢等高附加值用钢的需求。石化、机械等行业的高速发菜,都将积极带动相应高附加值用钢的需求。由此可见,未来我国高附加值用钢的需求市场十分广阔。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重点品种需求包括高强度齿轮钢、耐压齿轮钢、冷锻齿轮钢、长寿命弹簧钢、螺旋悬挂弹簧钢、耐延迟断裂高强度钢、耐延迟断裂高强度钢、微合金非调质钢、易切削钢、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包括油井管、油气输送管军工配套及高新技术产业用材--高纯净度轴承钢--高温轴承钢--耐蚀轴承钢、汽车行业零部件用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高速工具钢。
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下一步是重化工业阶段,汽车、机械、石化、航空、军工、铁道等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对高附加值用钢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十一五”高附加值用钢的发展内容是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品种优化、质量提高、淘汰落后;企业重组、产业集中、产品优化。高附加值用钢规模扩张力度将明显小于实力增强力度;钢材价值量的增长将明显高于数量增长;产品将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发展,企业向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型发展。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特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数据,以及锦秋财智咨询对市场的调研,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高附加值用钢市场作了详尽的分析,报告还重点研究了我国高附加值用钢主要产品的发展状况,以及高附加值用钢市场发展趋势和格局。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高附加值用钢生产与贸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报告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投资集团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目 录
第一部分 高附加值用钢行业概述
第一章 中国高附加值用钢发展状况
第一节 高附加值行业综述
第二节 高附加值用钢的定义及分类
第三节 高附加值用钢在钢铁行业中的地位
第四节 高附加值用钢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全球高附加值用钢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全球高附加值用钢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07年全球高附加值用钢市场分析
一、 小规模、专业化并购日趋活跃
二、 日、韩钢厂扩大联盟抵御并购
三、 印度钢厂海外扩张风头正劲
四、 俄罗斯钢厂巩固北美下游市场地位
五、 纽柯通过收购加快向下游拓展
六、 德国萨尔茨基特集团收购法国VPE精密钢管厂
第三节 主要国家或地区高附加值用钢行业发展分析
一、 日本
二、 美国
三、 印度
四、 欧盟
五、 韩国
第四节 全球高附加值用钢技术发展
第二部分 中国高附加值钢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章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生产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04-2007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产量分析
第二节 我国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分析
一、 冷轧薄板卷
二、 镀层权
三、 层板
四、 电工钢
第三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生产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品种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2008-2010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的产量预测
第四章 我国高附加值钢需求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附加值钢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一、 市场总体需求总规模分析
二、 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第二节 用户需求特点分析
第三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需求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2004-2007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进口分析
第二节 2004-2007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出口分析
第三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进出口特点分析
第四节 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对高附加值用钢进出口的影响
第五节 2008-2010年高附加值用钢进出口预测
第六章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制造技术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制造技术现状
第二节 中外高附加值用钢制造技术对比分析
第三节 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
第四节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章 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资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制造能力迅速提高
第二节 外资企业在中国合纵连横,跑马圈地
第三节 中外主要高附加值钢生产企业在竞合中生存与发展
第三部分 细分市场分析
第八章 不锈钢
第一节 2004-2007年我国不锈钢产量分析
一、 产量分析
二、 产品结构分析
第二节 我国不锈钢产能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不锈钢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第四节 我国不锈钢市场竞争格局
第五节 我国不锈钢行业技术及装备配置分析
一、 我国不锈钢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二、 我国不锈钢行业的装备配置分析
第六节 2008-2010年我国不锈钢供需预测
第九章 轴承钢
第一节 轴承钢的主要用途
第二节 2004-2007年轴承钢产量分析
第三节 国内轴承钢市场竞争格局
第四节 2007年轴承钢价格分析
第五节 轴承钢的最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第十章 齿轮钢
第一节 齿轮钢产量分析
第二节 国内齿轮钢市场竞争格局
第三节 2007年齿轮钢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第四节 我国齿轮钢潜在市场巨大
第十一章 汽车用钢
第一节 2004-2007年我国汽车用钢产量分析
第二节 主要细分产品分析
一、 汽车用钢板
二、 汽车用碳素结构钢
三、 汽车用弹簧钢
四、 汽车用型钢
第三节 我国汽车用钢市场竞争格局
第四节 我国汽车用钢生产技术水平分析
第五节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对汽车用钢的需求
第六节 2008-2010年我国汽车用钢供需预测
第十二章 弹簧钢
第一节 弹簧钢的特性及用途
第二节 弹簧钢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高强度是弹簧钢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模具钢
第一节 模具钢的主要用途
第二节 主要模具钢品种的开发
一、 冷作模具钢
二、 热作模具钢
三、 塑料模具钢
第三节 国内模具钢市场发展前景
第四节 我国模具钢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部分 影响高附加值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十四章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展
第一节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08-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十五章 钢铁产业政策
第一节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第二节 政府对钢铁产业的管制及影响分析
一、 我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变化
二、 信贷政策及影响分析
三、 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 钢铁产业政策对高附加值用钢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十六章 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高附加值钢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
一、 2007年全国汽车销量达到870万辆
二、 跨国公司加大投资
三、 自主品牌变中求存
四、 中国车企海外拓疆
五、 新能源汽车启动
第二节 2001-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分析
第三节 汽车行业对高附加值用钢的消费量分析
第四节 2008-2010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预测
第五节 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高附加值用钢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五部分 国内外重点高附加值用钢制造企业分析
第十七章 国内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二节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三节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四节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五节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六节 中国首钢集团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七节 东北特钢集团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八节 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 公司发展简介
二、 公司主要高附加值用钢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
三、 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
四、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十八章 国外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阿塞洛-米塔尔公司
一、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产业在华布局情况
二、 公司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
三、 公司在华经营的SWOT分析
四、 公司在中国高附加值用钢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五、 未来公司在华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二节 新日制铁公司
一、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产业在华布局情况
二、 公司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
三、 公司在华经营的SWOT分析
四、 公司在中国高附加值用钢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五、 未来公司在华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三节 浦项钢铁公司
一、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产业在华布局情况
二、 公司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
三、 公司在华经营的SWOT分析
四、 公司在中国高附加值用钢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五、 未来公司在华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四节 日本钢铁工程控股钢铁公司
一、 公司高附加值用钢产业在华布局情况
二、 公司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
三、 公司在华经营的SWOT分析
四、 公司在中国高附加值用钢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五、 未来公司在华高附加值用钢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中外高附加值用钢制造企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六部分 2008-2010年中国高附加值用钢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分析
第二十章 2008-2010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08-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行业经济周期分析
一、 钢铁行业济周期分析
二、 高附加值用钢行业经济周期与钢铁行业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2008-2010年我国高附加值用钢发展预测
一、 产量预测
二、 需求预测
三、 进出口预测
四、 行业竞争格局预测
第二十一章 2008-2010年高附加值用钢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2008-2010年高附加值用钢总体投资机会分析
第二节 产业政策对高附加值用钢制造企业的投资机会影响分析
第三节 高附加值用钢投资风险分析
一、 原材料风险
二、 市场风险
三、 政策风险
第四节 重点投资品种分析
第五节 高附加值用钢投资建议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