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2023年中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2018-2023年中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309600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一、信息文明起源发展与图书馆的持续创新

         1、图书馆自动化的第一波创新发展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之后,全球逐步兴起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从1974年至1975年,在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第一波创新发展中,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1974年8月,在国家主导下,中国开始启动“汉字信息处理工程”,中国图书馆界也随之开启了图书馆自动化的应用进程。同年,北京图书馆会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开始研究和使用从美国引进的数据库磁带。二是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工作》1975年第1期上发表《马尔克计划简介———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以敏锐而独到的眼光注意到机读目录在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对中国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开山和启蒙作用。三是北京图书馆于1975年专门成立“自动化发展部”,这一新业务机构的设置显示,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不仅引起了图书馆界的重视,而且促进了图书馆业务机构的改革重组。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基于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中国图书馆事业翻开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新篇章。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单功能系统(1978—1986)、集成系统(1987—1992)、网络建设(1993年以后),从而为之后的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和网络系统建设也同步推进。在引进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等50多种国外数据库的同时,中国的文献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等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基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各类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不断涌现,其中有专业型的中关村地区科研与教育示范网,有行业型的中国教育科研信息网,也有地区型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还有机构型的“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等。

         2、数字图书馆的第二波创新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数字”一词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修饰定语,如数字地球、数字经济、数字地图、数字鸿沟、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生存等。最早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始见于1992年,这一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主持了一个“电子图书馆研讨班”(后于1992年12月更名为“数字图书馆研讨班”),其中提到了数字图书馆计划,研讨班上的主题发言中有《数字图书馆:它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1993年11月至1994年2月间,美国连续有四次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专题会议召开,开全球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之先河。自1995年起,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先后启动20-57。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问世,作者在结语中指出:“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229该书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翻译成30种语言。出版20年后,人们在更大背景下重读这部经典,仍将其看作是新IT时代即智能时代的说明书。

         数字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浪潮很快波及中国。早在1994年,中国图书馆界就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对话,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中,也曾将数字图书馆作为大会研究的一个专题。

         中国数字图书馆较大规模的推进则可追溯至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1996年5月,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联合提议下,文化部向国家申报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并于第二年获得批准。1997年初,由北京图书馆牵头,联合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等7家机构共同承担的“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科研项目开始启动183。1998年7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申请正式提出,并融入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在国家图书馆导夫先路的基础上,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相继问世。2007年7月,由文化部牵头,组织成立并召开了首次“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会议成员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CADAL管理中心(浙江大学图书馆)、中央党校图书馆、国防大学图书馆等8家全国最主要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形成了全国范围内跨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沟通协调机制。从2007年至2010年,曾先后召开了11次会议,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协商和合作,并以指南形式发布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原则。

         作为第二波创新发展的数字图书馆,较之第一波的自动化发展,其信息化更具广度和深度。以广度而言,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多馆协作、互为补充、联合一致的数字图书馆,实现多类型、分布式、规范化、具一定规模、整体性较强的资源库。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自2004年启动后,经过数年建设即被评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保障服务体系。以深度而言,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揭示,以图书馆公开课实现全新阅读推广,全面推进新媒体阅读,并正计划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分析与整合。

         数字图书馆为图书馆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在数字图书馆的环境下,传统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的改组、调整和重建。2000年11月编写完成的《数字图书馆引论》一书,曾专门讨论了“数字化对传统图书馆的变革”问题,包括数字化资源建设新领域、电子文献整理新标准、网上读者服务新形式、资源共建共享新网络、数字图书馆市场营销等。

         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图书馆被分成了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四种形态,包括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数字资源和印刷型资源的复合共存。当1996年英国图书馆学者最早使用“复合图书馆”这一概念之后,我国台湾学者顾敏于2000年率先介绍了复合图书馆的新理念及其构想。

         中国学者初景利和黄宗忠则于2001—2002年先后发表了《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其发展构想》和《论图书馆新模式———复合图书馆》。在以上研究中,学者们认为复合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在进入21世纪之际,大多数图书馆必须同时承担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角色,中国发展复合图书馆的构想,为数字图书馆的第二波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战略和新模式。

         3、互联网的第三波创新发展

         20世纪最后30年互联网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数字化、网络化、泛在化、互联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新方式,为信息文明书写了新的篇章。第一个电脑网络于1969年9月1日上线,被称为奥普网络(APPANET),刚开始的四个节点分别设置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和圣塔芭芭拉校区、犹他大学、斯坦福研究所。1990年,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WWW)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明,开启了世界拥抱互联网的进程。1994年4月,北京中关村的教育与科研示范网通过美国公司接入互联网国际专线,被认为是中国融入全球互联网的标志性事件。包昌火、谢新洲在2006年出版的《竞争环境监测》一书的第六章中专门讨论了“利用互联网的环境监测”,内容包括互联网的搜索、利用互联网进行宏观环境调查、利用互联网进行行业研究、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查、利用互联网进行竞争对手跟踪、互联网上的常用信息源、环境监测系统软件等,为情报学界开拓了互联网环境下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新空间。范并思和李东来则在2010年出版的《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中专门介绍并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问题,其中重点介绍的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如“支持全覆盖的网络服务”“图书馆2.0技术与服务”“OPAC上的书目信息检索”“图书馆卡互通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手机图书馆和移动阅读服务”等。以上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信息文明与图书馆持续创新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2013年,“互联网+”这一新理念开始出现。“‘互联网+’就像电能一样,把一种新的能力或DNA注入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在新的环境中实现新生。”中国图书馆界也顺势而为,在“互联网+”中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并进而拓展至“图书馆+”。

         4、人工智能的第四波创新发展

         当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在不断发展之时,作为移动互联网下一幕的人工智能开始登上信息文明的舞台并逐渐成为主角,“互联网+”逐渐让位于“智能+”,“智能时代”“智能革命”“机器智能”等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人类正迈向数据一切、网罗一切、连接一切、智能一切的大智能时代,在万物感知、万物认知、万物互联基础上的万物智能正呈现出井喷式的新一轮创新和发展趋势。

         刘慈欣在给《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写到:“上溯历史,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的概念与自动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自动化是这个概念的起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人们的心目中,自动化就是人工智能。”序二尽管当年的自动化系统已表现出相当多的智能特征,但2016年开启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已与过去自动化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已进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模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机器翻译、人机交互、智能网络搜索、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各个领域和学科。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已提到了人工智能。2016年则形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浪潮。这一年10月,美国政府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两份重要报告,12月又发布《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的报告。在中国,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共同制定并下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计划和方案。邬贺铨院士在吴军《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大数据与机器智能相伴而生,促进物联网从感知到认知并智能决策的升华,催生了智能化时代。这是一个计算无所不在、软件定义一切、数据驱动发展的新时代。”2017年4月,百度李彦宏出版专著《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认为人工智能将是照亮又一新时代的火种。“在不久的未来,智能流会像今天的电流一样平静地环绕、支持着我们,在一切环节提供养料,彻底改变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形态。”

         自序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是信息文明为当代图书馆创新转型所提供的又一种机遇、可能和解决方案,将成为图书馆颠覆性创新的一项全新技术和强有力的新引擎。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当众多读者手持智能手机访问图书馆之时,原来依赖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进行的图书馆服务已显现令人堪忧的端倪,智能化的移动互联网已向人们发出了变革的警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只是时间问题,机器人取代图书馆员、电脑取代人脑、各类传统服务岗位不断消失也只是时间问题。当大数据思维取代机械思维之时,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必将随之发生变革。人工智能具有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深度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乃至行为决策能力,从而构成了智能系统或智能化系统,尤其是人工智能自适应、自学习、自校正、自协调、自组织、自诊断及自修复的深度学习能力,将形成图书馆服务的“最强大脑”。

         图书馆将逐渐告别并摆脱以往重复、繁重、污染(如历史文献书库)的工作与环境,图书馆员将成为新一代的智慧馆员,他们将与机器智能和谐共进,不再依附于传统“岗位”,将运用智能技术塑造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全新“平台”,并进入自由劳动快乐工作的新境界。诚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描述的:“让计算机认识你,懂得你的需求,了解你的言词、表情和肢体语言”,将来的电脑将能够观察、倾听,不像一台机器,而更像一位善解人意的仆人85。我们应以主动智能的积极姿态,充分释放新一轮信息文明带来的巨大发展能量。

         实际上,当我们于2016—2017年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曙光之时,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多年前已在国内外图书馆有所萌芽。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底在其网站服务栏目中设置了智能聊天机器人,包括图书馆知识问答、查询馆藏图书、百度百科、自我学习训练等内容,将人工智能引入图书馆咨询服务系统,开创了在线参考虚拟实时咨询服务的新模式。一些图书馆也迅速跟进,推出了类似的服务。以上案例仅仅是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实践中的试水而已,未来发展空间无可限量甚至难以预测。图书馆传统服务中那些重复性的读者办证、文献编目、信息检索、读者咨询、图书搬运、图书借阅、数据记录……,正是机器智能擅长的事情,因而可以不知疲倦地替代这些原本由图书馆员承担的工作。

         图书馆自动化时期,是连接人与信息;数字图书馆和互联网时期,是连接人与服务;人工智能时期,则是连接人与机器智能。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智能+服务”的图书馆空间和平台将朝着实时的数据计算、交互识别、智能聚合、个性定制、泛在可视的方向演进。

         在前信息文明时期,空间信息的传递用烽火台、用电话,在信息文明的网络智能时代,带宽的技术已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般的人际空间沟通,图书馆的服务将更趋向个性化和人性化。文献检索从前信息文明时期的分类主题到信息文明时期的自动化、数字图书馆和互联网阶段的设计检索,如今在智能时代,将更进一步提升为个体度身定制的推荐引擎,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多样、更立体、更方便、更精准、更即时的服务。图书馆业界无需恐惧机器智能的崛起,但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以拥抱的心态对未来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做好设想和准备。

         二、信息文明的繁荣转型与构建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

         1、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

         人类跨入21世纪之后,体现信息文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迭代加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一浪接着一浪,信息文明与经济全球化、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等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与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新发展理念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了历史性交汇。

         信息文明的繁荣转型呼唤构建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以开创前所未有的图书馆文明发展的新愿景。构建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要有新理念和新思想,即这种构建必须放在全球城市图书馆的新一轮的创新转型的大背景中来思考,放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舞台中来谋划,放在中国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要求的大战略中来整合,放在数千年城市文明演进时空大格局中来把握,放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中来建设,放在全球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视野中来推进。构建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是创新发展的积极作为、顺势而为的主动担当、共享发展的融合取向、文化自觉的自信选择,对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而言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和框架性意义。

         中国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应体现信息文明、历史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世界文明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即它是一个融古今中外为一体的综合的新文明体,是文明的大容器。其文明的要素,应体现和承载信息文明的万物互联之智、历史文明的文化积淀之传、城市文明的穿越时空之学、生态文明的绿色宜学之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彩。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新文明体是图书馆时间、空间和价值观在信息文明时代的体现。

         在这五位一体的综合新文明体中,信息文明、历史文明主要体现了文明的时间观,城市文明、世界文明主要体现了文明的空间观,生态文明则体现了文明的发展观,其中的信息文明将成为新文明体中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新文明体的使能引擎和生命动脉。需要说明的是,五位一体的新综合文明体是就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总体发展而言,每一图书馆个体的文明承载可以因城制宜、因馆制宜,各有特点和侧重。中国城市图书馆这一新愿景,将为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文化进程添砖加瓦,为全球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信息文明的万物互联之智

         信息文明正在迈入万物互联的新形态。信息文明作为第三次浪潮,“不仅加速信息流动,而且还深刻改变人们赖以行动与处世的信息结构”17。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人、机、环境甚至人的意识都联接在一起,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可视化于一体的融合图书馆,将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统一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新服务形态模式,体现城乡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和全域服务的“一卡通”和“图书馆之城”建设,联接线上与线下的“你选书我买单”并送书上门的社会协同服务,移动数字技术催生的即时互动可视的各类微服务,图书馆机器智能不断进步的积极探索……,图书馆正在把简单带给读者,把复杂留给图书馆。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的新一轮信息文明浪潮,正在构建起万物智能互联、供需互动对接、跨域互通共享的文献流、信息流、数据流、知识流、人才流、服务流,形成资源、数据、人员、平台间的深度互连互通,端对端、点对线、人对群的万物互联正在向共享云平台服务和个性化应用的智能服务跃升,形成群体性智能和体系性智能。图书馆因拥抱信息文明而更多彩,信息文明也因图书馆的发展而更丰富。人们欣喜地看到,信息文明正融入城市图书馆的生命体,正在成为城市图书馆迈向新文明体的使能要素和发展动因。

         2017年3月,首次在亚洲举办的国际顶级信息学院联盟年会(iConference2017)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行,其主题为“影响拓展提升:跨越信息社区的全球合作”,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不断扩展信息科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信息科学内涵,会议研讨涵盖了人机交互、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多个主题,展示了当前国际信息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信息文明对当代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此外,信息文明在带给图书馆文明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数据素养、智能伦理、技术功利、数字鸿沟等新挑战,需要图书馆人预先布局以积极应对并趋利避害。

         3、历史文明的文化积淀之传

         图书馆承载着历史文化积淀和传承的文明使命,伴随着图书馆的历史发展,人们对于这一点的认知不断加深。古人在遴选世界七大奇迹时,曾忽视了亚历山大灯塔旁边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凭借这座图书馆,亚历山大港超越雅典,成为了当时世界的一个思想中心。在那里,曾堆藏着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剧本,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的数学著作,以及众多诗集、医学文献、星图和神秘主义文本,……灯塔固然雄伟,但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兆字节、吉字节、太字节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字化信息总量将达到44万亿GB的海量。但这些巨大的数据库十分脆弱,为防止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警告的地球与人类的毁灭,末日图书馆(终极图书馆)在挪威的北极岛地下应运而生,名为“北极世界档案馆”,目的是在地球发生灾难时保护世界历史和科学上最珍贵的数据,并可持续500年以上。该图书馆已于2017年3月开放,巴西、墨西哥和挪威政府成为第一批客户,并提交了宪法、地图、照片等历史文件的副本,被保存在专门的光学胶片中。这一举措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图书馆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传承的独特功能和使命担当。

         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城市图书馆大都拥有丰富的馆藏,这些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各类馆藏是在超越世俗的文献典藏理念下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较为典型的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视野宽广而独具慧眼的文献典藏理念是其成功的关键。该馆不断拓宽馆藏珍品的范围。诸如,1835年旅客坐蒸汽船的船票账单,1899年沙皇加冕典礼的宴会菜单,名门望族的家谱,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旅成员的安全通行证,爵士乐时代的乐谱,等等,这些都被列入了馆藏珍品行列。曼哈顿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了数以百万的小册子、宽面大书、海报、节目单、剪贴簿、明信片,这些文献当年通常被遗忘并为人所抛弃,但在今天却是极具价值的研究资料。


图:纽约公共图书馆

         位于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收藏也非常丰富,该馆的机构使命就是“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合众图书馆(后改为历史文献图书馆)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的重要来源。1956年,曾经担任合众图书馆总干事和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的顾廷龙先生专门写就《我在废纸中抢救历史文献的一点体会》一文,提出图书馆文献征集的十二大类型,包括革命文献、档案、地方志、家谱、社团记载、个人记载、古代医书、账簿、迷信书、民间文艺、古典艺术、图片等。2000年4月,上海图书馆整体入藏了翁同龢六世藏书80种、542册(其中有宋刻本11种)。2010年11月,瑞典藏书家罗闻达的“罗氏藏书”正式入藏上海图书馆,这批珍贵藏书收录了1477年到1877年西方初识中国的400年间出版的1551种西文汉学古籍珍品。自2005年起,上海图书馆每年根据特色馆藏持续举办年度历史文献精品展览,以主题的形式分别展示碑帖特藏、明清手稿、历史照片、盛宣怀档案、谱谍文献、古籍善本、中国文化名人手稿、明清尺牒、稿抄校本、人物资料、常熟翁氏藏书等,同时也编辑整理出版了相应的图录,充分彰显了城市图书馆历史文献积淀传承的文明特征。

         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都十分重视古籍保护与古籍修复工作,在珍贵典籍修复、中西文献保护、少数民族文献修复、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出城市图书馆在历史文明传承中的文化自觉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4、城市文明的穿越时空之学

         城市图书馆带给城市和市民的是城市文明的温度,这种温度,体现在让人肃然起敬的城市文化地标,体现在增强城市学习力的没有围墙的城市教室,体现在面向所有读者的平等共享的市民广场和市民大书房,体现在“图书馆+”的面向全社会的协同创新网络,体现在穿越都市时空无所不在的网络智能个性互动的便捷。

         图书馆所体现的这些城市文明,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学”,这种学习,既可以是纸本书的阅读,也可以是数字阅读;既可以现场参与体验,也可以网上群体交流;既可以是听讲座看展览,也可以是赏艺术教技能;既可以是喝咖啡群体畅想,也可以是望窗外个人发呆。图书馆为足够多的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了被誉为第二起居室、第三空间的载体和平台,为足够多的知识文献提供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也为足够便捷的服务提供了可选择的多样通道。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图书馆来为广大市民提供继续学习的公共空间和良好教育,以适应信息文明带来的急剧变化。

         2016年10月,德国政府推出“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称为“数字化教育世界2030”,希望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使所有教育参与者能够使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掌握数字化授课的技能,并保障线上数字化教育课程的不断更新。德国政府的这一教育战略对于城市图书馆在信息文明时代如何承载城市文明不无启示,即城市图书馆应当引领广大市民(包括老年人)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智能素养、安全素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城市文明穿越时空之学的社会教育使命。

         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市民讲座,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巨型城市教室,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体验科技、感悟人生、观察世界。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堂”、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深圳图书馆“市民文化大讲堂”、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国学讲堂”、南京图书馆“南图讲座”、金陵图书馆“金图讲座”、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杭州图书馆“文澜大讲堂”、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讲坛”、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讲座”、安徽省图书馆“新安百姓讲堂”、福建省图书馆“闽图周末讲座”、甘肃省图书馆“名家讲堂”、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八桂讲坛”、青海省图书馆历史文化知识讲座等等,都已成为所在城市的图书馆服务品牌,为城市文明穿越时空之学提供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路路可学的终身学习环境。

         5、生态文明的绿色宜学之美

         人类社会在信息文明的进程中,正面临一系列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其中气候变化就是最复杂的一大挑战,对人类社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具重要性。气候变化的挑战呼唤人类社会节能低碳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城市图书馆不能缺席。在以往中国各省市的图书馆发展目标中,尽管有一些节能低碳的理念,但未形成绿色发展的长远性总体布局,尽管有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但呈碎片化和临时性,缺乏定力和持续性。

         随着城市图书馆新馆一个个拔地而起,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可持续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成为图书馆重要的发展理念。中国当代的智慧城市、绿色城市、节能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等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图书馆与时俱进,形成因馆制宜的绿色生态路线图,以建设美丽图书馆为目标,为广大读者提供绿色宜学的美丽环境。

         2017年初,上海嘉定区图书馆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构想,试图在上海和全国的城市图书馆中建成首个绿色生态图书馆。该馆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中,在全设计链、全管理链、全服务链融入绿色生态的理念,通过宏观设计、中观管理、微观措施等,在图书馆建筑内外、馆员和读者中全面推行节地、节能、节水、节电、节材,推动节能低碳理念在图书馆中的实践应用,从规划、管理、举措等各个环节着手,积极探索图书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低碳发展、智慧发展的新举措,将先进、前沿的低碳化和智能化技术和管理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降低管理成本、借阅成本、咨询成本、安保成本和资源成本,顺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引领馆员和读者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学习生活方式,把嘉定区图书馆建成城市低碳和智慧发展的公共示范空间,为读者提供生态文现代化新型城市,为生态文明的绿色宜学之美明的绿色宜学之美,实现图书馆从阅读型公共进行了有益的先行先试的探索。其具体规划内空间逐步转化为融阅读、交流、生态和体验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助推嘉定城区迈向“精而美”的
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规划(2017—2021)

         6、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彩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基本特征,即使是迈入全球互连互通的信息文明时代,这种世界上各类文明所呈现的文化特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下体现出交流互鉴的新趋势。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信息文明所带来的全球信息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推进,使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有了更多的互联互通和交流对话,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应尊重当今世界文化差异和文明多样性,让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

         在这样的文明对话中,城市图书馆以其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彩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城市图书馆新文明体的构建中,体现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各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将为图书馆新文明体带来多彩而丰富的文化魅力,而这种魅力已在中国图书馆界初步呈现,正在形成图书馆的文化共同体,包括资源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网络共同体。

         2001年底,为庆祝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一百周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举办《人间珍宝》展览,31个国家的展品参加了展览,中国国家图书馆应邀提供11件展品参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6年,中文正式成为国际图联工作语言。通过“中国之窗”赠书项目、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海外中文古籍数字化回归、中华寻根网、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展等工作,中国国家图书馆迈出融入世界的坚实步伐。

         2017年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携手大英图书馆合办的“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本次展览是三年合作项目“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的重点活动,其中有英国文学经典巨著的手稿和早期珍贵印本。以上展览成为图书馆新文化体构建中体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之彩的成功实践。除中国国家图书馆外,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彩中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201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开馆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提供了该馆世界文明交流方面的最新数据:2002年起策划并实施“上海之窗”对外交流项目,至2016年12月,已在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138家机构开设“上海之窗”,累计赠送9.3万册纸质文献和电子出版物,涵盖中、英、法、德、俄、日、韩、西班牙、葡萄牙等语种。上海图书馆还先后开设中、英、日、俄等四种语言的网站,为读者提供19种语言的读者导引手册。2012年11月,杭州图书馆和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作为社会教育中心的图书馆”的国际研讨会,吸收更多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工作经验,完善杭州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广州图书馆则依托广州与世界各友好城市的平台,开展多元文化系列服务,多次举办颇具规模的国际图书馆论坛。这些城市图书馆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所进行的初步探索,延伸了城市图书馆跨国界的读者服务,开启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又一窗口,拓宽了城市图书馆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世界文明互鉴的平台。

         4结语

         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文明的兴起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跃升、人类社会的大进步,人类文化的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始的信息文明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城市图书馆。信息文明的敲门声正在由远及近,由轻趋重,由疏到密,智能互联时代已扑面而来。信息文明所带给图书馆的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也是管理改革和服务重塑问题。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应登高望远,从更高层面思考深化改革和新文明体构建的命题。信息文明已经并将继续为图书馆创造无穷的新资源、新服务、新空间、新境界。

         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 数字图书馆产业概述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的概念及定义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三、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四、数字图书馆的特色功能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产业链简介
二、产业链上游发展分析
三、产业链下游发展分析
四、上下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二章 国际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动向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分析
一、全球数字图书馆行业的现状
二、全球的数字图书馆行业的规模
三、全球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重要国家的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分析
一、美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分析
二、欧盟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分析
三、韩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分析
四、日本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分析

第三章 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市场环境分析及影响分析(pest)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
一、行业监管部门分析
二、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三、数字图书馆及相关行业经济形势分析
四、相关行业经济对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
第二部分 行业现状分析

第四章 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阶段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三、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规模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分析
三、我国数字图书馆企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运营能力分析
三、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四、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章 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6-2017年数字图书馆行业供给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供给方分析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数量分析
三、数字图书馆行业比重分析
第二节 2016-2017年数字图书馆行业需求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需求方分析
二、不同类型数字图书馆需求的比重分析
第三节 2016-2017年数字图书馆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

第六章 2016-2017年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形势
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市场概括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集中度分析
三、数字图书馆行业SWOT分析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新进入者分析
三、数字图书馆行业替代品威胁
四、数字图书馆行业上游议价能力
五、数字图书馆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第三节 2016-2017年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6-2017年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二、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市场竞争分析
三、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2016-2017年国内主要数字图书馆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6-2017年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不同形式数字图书馆竞争格局
一、门户及专业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二、衍生媒体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三、异业捆绑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四、开发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第二节 不同区域数字图书馆竞争格局
一、东北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二、华北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三、华东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四、华中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五、华南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六、西部数字图书馆竞争分析

第八章 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7年数字图书馆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7年数字图书馆主要潜力项目分析
三、现有数字图书馆竞争策略分析
四、数字图书馆潜力项目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项目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市场竞争趋势
二、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四、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九章 数字图书馆系统软件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一、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六)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七)企业软件产品分析
(八)企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
(九)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十)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十一)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二、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六)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七)企业软件产品分析
(八)企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
(九)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十)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十一)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三、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六)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七)企业软件产品分析
(八)企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
(九)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十)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十一)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四部分 市场趋势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

第十章 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市场趋势预测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产品结构预测
三、数字图书馆行业企业数量预测
第二节 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供给预测
二、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需求预测
三、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供需平衡预测

第十一章 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第一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现状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形势
三、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机遇
四、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前景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数字图书馆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三、数字图书馆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第三节 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第四节 2018-2023年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子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行业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数字图书馆的分类
图表:美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规模
图表:欧盟数字图书馆市场规模
图表:韩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规模
图表:日本数字图书馆市场规模
图表:2016-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6-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6-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对比图
图表:2016-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2016-2017年我国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16-2017年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比图
图表: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行数量
图表: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营运能力
图表: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供应数量
图表:2016-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需求数量
图表: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结构预测
图表:2018-202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盈利情况预测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BGZQJP)
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