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2010年,红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亿人次,已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0%。到2010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1.1万人。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仍然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内容为重点,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了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并按照主题内容划分为1840年至1921年、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和1978年以来这4个时期,更全面、更系统、更完整地拓展了红色旅游的外延和内涵,红色旅游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市场全景调查及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红色旅游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红色旅游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红色旅游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红色旅游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红色旅游的概念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红色浪潮的掀起
三、红色旅游的社会价值分析
第二节 红色旅游主题
一、旅游目的
二、旅游题材及适合对象
三、旅游活动安排
四、红色旅游活动安排案例
第二章 2011年中国旅游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1年中国旅游业运行综述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二、中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旅游业与环境的发展关系
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
五、中国旅游业转型与产业政策选择分析
六、中国旅游业关键经济数据分析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节 2011年中国旅游业重点区域市场动态分析
一、大连全年拟建设旅游项目102个
二、北京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
三、新疆暴力事件对当地旅游带来冲击
第四节2011年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经济学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产品的经济学特征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机制
三、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的合理定位
第五节2011年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策略应对
一、经济增长下行冲击旅游业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产权问题分析
三、应构建中国现代旅游资源产权制度
四、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一、《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成绩显著
二、旅行社管理条例
三、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四、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五、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第二节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三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运行状况
第一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涌现红色旅游潮
二、中国红色旅游保持健康发展
三、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已全面展开
第二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的问题分析
一、红色旅游中的主要问题
二、红色旅游缺乏严肃
三、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红色旅游发展面临障碍
第三节 2011年中国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与建议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三、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相互促进
四、以社区旅游模式来推动红色旅游和谐发展
五、红色旅游需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运行新形势
第一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红色旅游之路越走越宽
二、红色旅游使百色冬暖如春
三、辽宁:严寒挡不住红色旅游热潮
第二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运行动态分析
一、贵州开建“红色旅游线”高速公路
二、云南元谋龙街渡红色旅游项目即将开放
三、诏安县乌山红色旅游启动
第三节 云南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分析
第六章 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深度剖析
第一节 2008-2011年中国入境游数据统计分析
一、2008-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接待收汇情况
二、2008-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情况
三、2008-2011年中国入境游主要城市接待情况
四、2008-2011年中国入境游地区接待情况
五、2008-2011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统计
第二节 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
一、入境过夜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概述
二、入境过夜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现状
三、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未来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一、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
二、提高中国入境旅游行业竞争力的建议
三、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建议
第七章2011年中国黄金周旅游市场探析
第一节 2011年中国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
一、黄金周旅游拉动消费十分明显
二、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影响分析
三、“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消费情况分析
第二节2011年“十一”黄金周各省市旅游业动态分析
一、广西
二、云南
三、深圳
四、成都
五、陕西
第三节 2011年中国黄金周旅游市场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取消“五一”黄金周未能缓解扎堆出行
二、黄金周旅游压力大
三、黄金周旅游亟须走出“低价竞争”误区
四、黄金周旅游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2011年中国黄金周旅游的建议与启示
一、黄金周旅游两种现象要注意
二、把握黄金周旅游的新趋向
三、中国实行黄金周的启示
第八章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11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
二、中国六大红色旅游城市竞争态势分析
三、关于培育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若干思考
第二节2011年中国部分省市红色旅游产业分析
一、红色旅游拉动湖南产业大发展
二、陕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三、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分析
四、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
五、河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探讨
第九章 2011年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沪浙红色旅游区
一、景区基本概述
二、台州划入沪浙红色旅游区
第二节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第三节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第四节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第五节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第六节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第七节 东北红色旅游区
第八节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第九节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第十节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第十一节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第十二节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第十章 2011年中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分析
第一节 2011年中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
第二节 2011年全国重点省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分析
一、北京市
二、天津市
三、河北省
四、山西省
五、内蒙古自治区
六、辽宁省
七、吉林省
八、黑龙江省
九、上海市
十、江苏省
十一、浙江省
十二、安徽省
十三、福建省
十四、江西省
十五、山东省
十六、河南省
十七、湖北省
十八、湖南省
十九、广东省
二十、海南省
二十一、重庆市
二十二、四川省
二十三、贵州省
二十四、云南省
二十五、陕西省
二十六、甘肃省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旅游业前景展望
一、中国旅游业两大潜力市场亟待挖掘
二、2011-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业发展预测
三、中国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四、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走向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新趋势分析
一、红色旅游新趋势
二、中国红色旅游营销的十大新趋势
三、中国红色旅游业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二章2011-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国民休闲计划”提振旅游业信心
二、四川省新政强势注入振兴旅游业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旅游业的发展契机
四、中国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政策风险
三、进入退出风险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