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是具有生态解决方案的新型开发模式,其将生态建设融合在休闲产业之中,创建生态产业型城镇。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是国内外理论经验和实践在中国新形势下的全新定义。其发展目标是创建新型“生态绿色田园生活”,建立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推动城乡发展。其概念可以简洁的概括为三个词“新型经济组织模式”,“综合规划区”,“发展平台”。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模式。在有一定资源条件的城乡结合部,把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特色手工业、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服务业、文化产业)中各种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开发、综合利用,使各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发挥系统优势。
田园综合体是有机的生态综合规划区。以有机生态农业为引领,形成以农业,旅游与居住三大产业板块联动发展的综合规划区。该规划区包括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板块,为向往生态田园生活的大众提供一片乐土。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发展平台。它是城乡文化聚集的平台,产业开发和融资管理的平台,乡村发展可依靠这个平台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1.2田园综合体的价值
面对中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困境,田园综合体整合了乡村的各种分散资源,建立乡村旅游基地,用三产带动地方经济,最终成为城乡文化聚集与交融的平台。其价值归结为四大方面:
1.2.1打破城乡壁垒,成为城乡联系的桥梁纽带,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
1.2.2田园综合体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经济,其给当地带来复合经济效益,包括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帮助建立地域品牌,提高知名度。
1.2.3促进三大产业之间关系,产业间的互哺关系带来的是产业综合提升。
1.2.4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建立农产品品牌,赋予农品更多的附加值,农业成为长期的资产资源。
1.3田园综合体的类型
针对不同的乡村特质及基底条件,制定不同的开发主题项目,避免同质化及恶性竞争。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及产业发展趋势,田园综合体可有三大类型,以第一产业开发为主的农林类,以农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开发为主的农产类,以主题旅游等第三产业开发为主的主题类。
表:田园综合体类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1.4田园综合体的组织及运营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一项牵涉面广,关联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开发模式。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关键在于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协作。在精准的业态定位下相互配合,依托当地田园风光及资源优势,建立复合产业链发展并逐步形成稳健的消费市场。田园综合体开发需要一个囊括三产发展的平台公司,其对地产开发,文旅经营,农林管理具有整体控制与协调的能力。
另外,田园综合体的开发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机构应在田园综合体理论体系下,进行城市或区域发展规划,包括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及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国有资源(地下水、地热、风能、矿产、林地、水域等)的收储、转让(经营权或产权)或授权,并将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理念对外宣传推广。负责用地上原居民和企业的安置,并对企业进行融资担保。推进项目用地红线外的市政和交通建设,处理政策性矛盾,协助申请和落实优惠政策,参与项目的开发过程和运营管理并进行项目监督。
2田园综合体发展实践
2.1项目背景及条件
基地范围位于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北部地块,与大小阳山相对望。基地内最大的特色是由川流而过的双河及百亩水田桃园构成的“一山二水七分田”这种典型的江南乡村湿地基底。基地中水资源占有率是该地区别于其他地块的最大优势。基地总占地面积约合416.43hm2(6246亩),约占整个镇区总面积的1/10,。一期开发面积约合39.77hm2(596亩),约占整个项目的1/10。
2.2规划设计
2.2.1设计原则
以生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以点带面的开发原则。保护基地的自然资源,包括水体及地貌。保护地方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并通过主题文化包装提升旅游价值。保护原有村落格局,建设用地以改造提升为主。
2.2.2设计策略
三产总体发展构思: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复合产业链的打造,农林,旅游,地产为其不可缺少的三大板块,场地中首先应根据场地基地条件将农林,旅游,地产三大板块红线进行划分。划分的依据:农林板块为三产比例中占据面积最大的一块,应选择生产效益好的地块。首先由政府督导将原有分散的农用地整合,并进行居民安置。其次农业旅游板块的划分要考虑与旅游板块,地产板块的衔接。地产板块的划分是土地所有权流转的新方式,坚持利用原有宅基地,较大体量的原村落是建设用地开发的较好的地块,因村落原有布局分散,有些较为分散的居住用地指标可合并或复耕为农地。集合的建设用地可较好的集中利用配套资源,而对分散的宅基地可以考虑将指标并入建设用地中,也可以作为旅游配套建设用地进行开发。旅游板块的划分应,其板块的大小第一由投资规模决定,第二由客源大小决定,需考虑旅游吸引客群及常驻人口的需求。第三由基地环境决定,依托基地田园风光。在阳山总体规划中,考虑未来游客人数,将三产比例划定为:旅游板块约合84.2hm2(1263亩),其中农业旅游面积约合22.03hm2(330.5亩),地产总量约合45hm2(675亩),农林约合286.8hm2(4302亩)。
场地空间格局决定功能,地块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需依托完整的基地分析,在对基地空间条件的分析基础之上判断其功能及植入项目。阳山项目中根据场地基地优势进行划分三大板块位置与范围,前期需对场地做充分的调研。第一,场地中桃林资源丰富,现状面积约为245hm2,占比基地总面积的59%。呈现岛状、片状-指状、带状的特征。
因此,为不破坏当地资源,采用缺一补一的保护原则。对优质桃林进行全面保护、其他区域结合设计力求达到桃林“取一补一”,对场地中的菜地则做统筹考虑。第二,基地中北面水资源丰富,现状面积为72hm2,占比17%,其特质为北面水质较好,中面为生产鱼塘,南面水质较为浑浊。因此将基地划分为三大片,北面源头片,以湿地开发为主,中间片将生产,湿地,湖面开发相结合。南面末端片则以生产及湿地开发相结合。第三,对场地中可建设用地的分析,原基地中的宅基地面积约45.3hm2,占比11%。原有村落中大长圩村与鸿桥村范围最大,其他村落面积较小,有些临水而建,并在划分的旅游板块之内,因此可改做为旅游配套建设用地。
因此,对场地中的宅基地发展策略采用大片保留,局部零散小面积可从生态敏感带中迁出也可根据场地功能统筹考虑。
功能片区:根据场地环境特色,将场地划分为西北面为生态保育区,净化镇区上游水系,为整个阳山镇存留生态保育空间,搭建未来生态基底。东北面为生产生活区,依托现状生产性鱼塘,植入具有观赏性和净化功能的水生动植物,改变鱼塘生态环境,创建特色经济和景观效益。中心为新产业及村落改造区,在主干河道交汇处拓塘为湖作片区核心吸引点,聚集附着新型三产功能,结合现有村落空间格局改造,构建城市功能与乡村体验相结合的类城市系统。南面为门户及生产示范区,依托优质桃林,在高铁沿线形成农业示范展示区并标示片区特色。
结构布局:根据场地现状将景观结构划定为“一轴一带五组团多核”,一轴:景观大道为贯通南北轴线,呈树干状串链起各个板块。一带:生态湿地观光带,以湿地水域带包围陆地,带动良好生态环境。五组团:五个建设开发组团,综合容纳人居,文旅,农业三产板块。
图:结构布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用地指标:根据功能需要对原场地指标进行了划分,其中需要增量的是道路指标,公共绿地(包含旅游项目),为凸显湿地资源,场地中大规模的增加并改良湿地,局部拓宽河道。保量的指标主要针对宅基地和桃林。住宅指标与原宅基地指标持平。桃林指标原则上以保留为主,局部少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减量的指标主要是菜地及鱼塘,对它们适度的减少,改为湿地或者建设用地,用地指标。
旅游开发项目的确定,需考虑两种人的需求:旅游人数及常驻人口。旅游客群主要包括自驾游客群,青少年客群,奇石地质爱好者,中老年养生客群,婚庆客群及宗教信仰者。常驻外来客群以上海,南京,无锡等长三角地区为一级客源市场。由养生度假需求催生出会议,酒店等旅游度假产品。在阳山总体规划中,未来新镇人口将增至15万人,考虑本地及外来居住人口的需求,建设儿童,婚庆等旅游项目。
交通流线:在交通的划分上除考虑基地现有的道路交通出口外,还应考虑到三大产业的联系与相对独立性,将交通分为生产线路,车行线路及旅游线路三个层面。生产线路在功能布局的基础上保留原生产线路,局部进行微调。车行线路的内部交通主通道需要考虑通而不畅的设计原则避免过境交通南北向穿越基地,选取陆中路及其北部的村镇道路形成这条南北连接线,打通基底南北通道,形成依托发展主轴线,通过枝状路网搭接主轴线,形成沿路发展格局,交通规划。
图:交通规划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旅游线路重点打造陆路和水路两大特色旅游线路。其中徒步游线有田园休闲游及科普观光游;自行车游线有休闲健身游及挑战极限游。田园休闲游以情侣,家庭,中年人为目标市场。全长2500m,计划时间33分钟,沿途经过儿童公园,垂钓,采摘,湿地园及婚庆园。科普观光游以学校,单位,学者为目标市场。短程线,景观寓教于乐,促进学习与情感交流。全长2600m,计划时间35分钟,沿途经过花园中心,农场,生态渔场。休闲健身游以情侣,家庭,亚健康人群为目标市场。健身的同时领略诸多景观风情。全长3700m,计划时间22分钟,沿途经过儿童公园,垂钓,采摘,湿地园,婚庆园及生态小镇。休闲深度游以青年人及自然爱好者为目标市场,深度游览田园风光。
全长5700m,计划时间52分钟,沿途经过白鹭园,花园中心,休闲农场,生态渔场,儿童公园,垂钓,采摘,湿地园,会所,婚庆园,生态小镇。水上游线则包括水乡怡情游及观演精品游.水乡怡情游长2500m,计划时间15分钟,沿途经过五大水上景观核心区,如生态渔场,湿地观光园,水岸商业等。观演精品游长1500m,计划时间60分钟,实景演绎《暗恋桃花源》剧本,分剧集打造人间桃花源中地老天荒的爱情,旅游线路。
图:旅游线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田园综合体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法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
第一章田园综合体相关概述
1.1田园综合体基本概念
1.1.1田园综合体定义
1.1.2田园综合体内涵
1.1.3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1.1.4经济技术原理分析
1.2田园综合体发展特征分析
1.2.1农民广泛参与受益
1.2.2强化融合突出体验
1.2.3强调农业创意理念
1.2.4集约配置乡村资源
第二章中国田园综合体发展环境分析
2.1宏观经济环境
2.1.1国民经济运行综述
2.1.2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2.1.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1.4服务行业快速增长
2.1.5“十三五”经济趋势
2.2社会环境分析
2.2.1人口规模现状
2.2.2居民收入现状
2.2.3居民消费现状
2.2.4民众休闲需求
2.3城镇化发展分析
2.3.1城镇化发展历程
2.3.2城镇化水平现状
2.3.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3.4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
2.3.5我国城镇化发展潜力
2.3.6城镇化未来发展利好
第三章田园综合体发展分析
3.1国外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与借鉴
3.1.1韩国“周末农场”
3.1.2日本绿色观光产业
3.1.3意大利绿色农业旅游区
3.1.4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
3.1.5法国普罗旺斯乡村度假地
3.2田园综合体产业相关概述
3.2.1产业建设原则
3.2.2产业体系分析
3.2.3产业延伸与互动
3.3中国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意义
3.3.1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支点和引擎
3.3.2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3.3.3成为乡村旅游业升级的新动能
3.3.4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3.3.5成为农民脱贫的新模式
3.3.6成为乡村地产转型的助力
3.4部分省市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分析
3.4.1重庆市
3.4.2山东莱芜
3.4.3河南洛阳
3.4.4四川蒲江
3.4.5海南文昌
3.4.6广东惠州
3.4.7黑龙江富锦
3.5国内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分析
3.5.1台湾模式
3.5.2田园东方模式
3.5.3蓝城农业模式
3.5.4发展模式借鉴分析
第四章国内田园综合体建设分析
4.1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内容
4.1.1农业景观区
4.1.2休闲聚集区
4.1.3农业生产区
4.1.4生活居住区
4.1.5村社服务区
4.2国内田园综合体建设动态分析
4.2.1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4.2.2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启动
4.2.3各地建设试点工作进展分析
4.3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分析
4.3.1可用作建设的土地
4.3.2土地的使用限制分析
4.3.3规划用地的几个误区
4.3.4获取建设用地的建议
4.3.5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4.4田园综合体经典建设案例分析——田园东方
4.4.1相关介绍
4.4.2项目详情
4.4.3整体规划
4.4.4重点板块
4.4.5项目评价
4.5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4.5.1强化产业基础
4.5.2抓好规划设计
4.5.3树立示范典型
4.5.4加大政策集成
4.5.5助力宣传推广
第五章田园综合体相关产业分析——生态循环农业
5.1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情况
5.1.1概念及特点
5.1.2与传统农业比较
5.1.3发展注意事项
5.1.4发展根本要求
5.2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5.2.1国外发展模式及启示
5.2.2德国循环农业发展
5.2.3日本循环农业经验
5.2.4美国循环农业启示
5.3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综述
5.3.1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相辅
5.3.2循环农业发展意义分析
5.3.3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现状
5.3.4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现状
5.3.5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建设
5.3.6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5.3.7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5.3.8生态循环农业科技进展
5.4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5.4.1循环农业的生态模式
5.4.2循环农业“圣农”模式
5.4.3循环农业“萧山模式”
5.4.4循环农业“灌南模式”
5.4.5“鱼菜共生”模式
5.4.6七大生态高效循环农业模式
5.5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5.1思想过于守旧
5.5.2技术过于落后
5.5.3循环利用率较低
5.5.4农业过度“工业化”
5.6中国循环农业发展对策与战略
5.6.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5.6.2优化循环农业发展布局
5.6.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5.6.4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战略
5.6.5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向
第六章田园综合体相关产业分析——乡村旅游产业
6.1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6.1.1进入升级发展阶段
6.1.2进入转型发展阶段
6.1.3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6.1.4进入体制改革阶段
6.2乡村旅游产业运行现状
6.2.1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6.2.2行业投资总量较大
6.2.3产业带动作用增强
6.2.4主题类型逐渐丰富
6.3乡村旅游众创模式发展分析
6.3.1众创与乡村旅游创客的兴起
6.3.2乡村旅游众创的时代价值
6.3.3乡村旅游的众创发展模式
6.3.4乡村旅游众创的未来展望
6.4中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6.4.1旅游主题不突出
6.4.2产业整合性不强
6.4.3乡村文化逐渐削弱
6.4.4经营者服务水平低
6.4.5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6.5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6.5.1加强政策支持
6.5.2突出主题特色
6.5.3坚持示范引领
6.5.4留住乡村原味
6.5.5重视产业融合
6.5.6优化设施配套
6.5.7注重保护传承
第七章田园综合体其他相关产业分析
7.1创意农业
7.1.1发展现状
7.1.2运营特征
7.1.3典型模式
7.1.4投资情况
7.1.5挑战分析
7.1.6前景展望
7.2休闲农业
7.2.1发展背景
7.2.2发展阶段
7.2.3主要特点
7.2.4整体态势
7.2.5发展现状
7.2.6示范建设
7.3特色农业
7.3.1概念定义
7.3.2发展意义
7.3.3重要类型
7.3.4发展模式
7.3.5存在问题
7.3.6发展策略
7.4特色小镇
7.4.1发展背景
7.4.2建设目的
7.4.3建设类型
7.4.4数量规模
7.4.5区域分布
7.4.6发展成就
7.5田园旅游地产
7.5.1产品类型
7.5.2运作模式
7.5.3土地流转
7.6山野旅游地产
7.6.1产品类型
7.6.2景观设计
7.6.3土地问题
第八章国内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8.1株洲市天元区响水村空间现状研究
8.1.1相关规划解读
8.1.2基地基本状况
8.1.3生态环境分析
8.1.4交通情况分析
8.1.5产业发展情况
8.1.6旅游市场分析
8.1.7SWOT分析
8.2响水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目标与建设模式
8.2.1设计目标
8.2.2建设模式
8.2.3现代农业
8.2.4田园居住
8.2.5休闲旅游
8.3响水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详细分析
8.3.1版块分区设计
8.3.2现代农业版块设计情况
8.3.3田园居住版块设计情况
8.3.4休闲旅游版块设计情况
8.3.5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第九章中国田园综合体的投资分析
9.1国内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动态
9.1.1壮乡印象田园综合体项目
9.1.2禅茶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
9.1.3六溪七梁田园综合体项目
9.1.4乌审旗田园综合体项目
9.2国内田园综合体投资机遇分析
9.2.1政策支持
9.2.2财政补助
9.2.3市场广阔
第十章中国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前景展望
10.1国内田园综合体发展方向分析
10.1.1产业与文化串联发展
10.1.2构建乡村现代化模式
10.1.3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
10.2国内田园综合体发展前景分析
10.2.1“农业+园区”大有可为
10.2.2田园综合体市场潜力较大
10.2.3田园综合体步入快速发展期
附录
附录一:《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图表目录
图表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表全员劳动生产率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新建商品住宅月环比价格变化情况
图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表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