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不同国家、不同国际组织确定的森林资源范围不尽一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凡疏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实有木材蓄积量或断面积与当地同树种最大蓄积量或断面积之比)在 0.3以上的天然林;南方3年以上,北方5年以上的人工林;南方5年以上,北方7年以上的飞机播种造林,生长稳定,每亩成活保存株数不低于合理造林株数的70%,或郁闭度(森林中树冠对林地的覆盖程度)达到0.4以上的林分,均构成森林资源。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森林资源统计中,只包括疏密度在0.2以上的郁闭林,不包括疏林地和灌木林。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
一、日本67%,二、韩国64%,三、挪威60%左右, 四、巴西50-60%, 五、瑞典54%,六、加拿大44%,七、美国33%.八、德国30%,九、法国27%,十、印度23%,十一、中国20.38%。
全球超过50%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5个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位居第五;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2.0%,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林业部1977~1981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中国森林面积共11528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102.6亿立方米(包括零星树木),其中森林蓄积量90.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五位。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积0.12公顷,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5.8;人均森林蓄积量9.1立方米,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 1:8.2。据森林资源1977~1981年清查资料与1973~1976年清查资料相比,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从12.7%降低到12%,森林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林区森林过伐。全国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29410万立方米,而立木总生长量为27532万立方米,年赤字为1878万立方米。
据第七次森林资源资源清查结果(2004-2008年),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据2014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该次清查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历时5年,投入了近2万名调查和科研人员,运用了卫星遥感和样地调查测量等现代科技手段,调查内容涉及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以台湾省和香港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70%)、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广东(57.9%)、海南(51.9%)、黑龙江、湖南、吉林、等8省,超过20%的有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森林资源经营相关概述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阐述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经营
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类型划分
一、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经营类型划分
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产业链分析
一、林业产业
二、林业生物产业
三、森林碳汇市场
四、森林旅游业
第二章2014-2016年世界林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世界林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1、全世界森林覆盖率
2、世界森林区域分布
3、森林资源的消长
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三、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2014-2016年世界森林状况热点聚焦
一、第13届世界林业大会热点追踪
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
三、经济危机对森林管理造成压力
四、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影响
第三节2014-2016年世界林业取得新进展
一、森林经营理念的更新
二、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
三、林业科技的进步
四、林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2014-2016年中国林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中国林立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三、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四、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七、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四、存贷款利率变化
五、财政收支状况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林业运行政策环境分析
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解析
二、国家出台新政支持林业发展
三、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施行
四、国家林业局印发工作要点
五、森林认证实施规则实施
六、我国林业下调木材“两金”
七、中央财税补贴政策
八、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建议方案
九、集体林权改革
十、林业产业扶持政策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林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二、造纸业振兴需从林业启动
三、社会最大威胁是生态危机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特征分析
一、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二、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三、林地生产力低
四、可采森林蓄积比重少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综述
一、中国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
二、中国森林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三、中国森林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模式选择
一、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
三、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四、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
第四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一、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二、现行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森林所有者面临的问题
四、各种矛盾和问题产生的主要结果
第五章2014-2016年中国林业经营新形态透析
第一节中国林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林业发展历程
二、六大林业工程基本情况
三、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林业发展主要成果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4-2016年我国林业产业运行情况
二、林业产业历年情况
三、2014-2016年中国林产品市场回顾与展望
四、林业投资情况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用材林资源培育
二、木材加工业
三、林业机械制造业
四、森林旅游业
五、林业高新技术产业
六、经济林产业
第四节2014-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前景
一、资源昆虫
二、松香
三、野生可食植物
四、天然香料
五、经济林用材树种
六、彩色树种
七、木本油料树种
八、休憩果园与城市林业开发
九、林纸一体化
十、药用植物
第六章2014-2016年中国林业生物产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发展林业生物产业的现状及优势
第二节中国林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分析
一、种质创新与资源培育
二、生物质能源
三、生态生物治理
四、生物质新材料
五、林业生物制剂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七章2014-2016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超载
二、旅游经营和旅游者行为对资源的破坏
第三节2009前景展望及趋势预测
一、走出传统旅游资源开发的误区
二、确定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
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性开发步骤的实施
四、加强森林生态旅游消费群体的控制和管理
第八章2014-2016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关于碳汇林
第二节2014-2016年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一、国际碳汇市场现状
二、国内碳汇市场现状
三、森林的碳汇功能测定和评价
四、阻碍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一、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二、国内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第九章2014-2016年中国森林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二、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第二节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要素分析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内力要素分析
二、森林经营的外力要素分析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章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健康监测
第一节相关概述
一、森林健康
二、森林健康监测系统
三、森林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健康监测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一、我国将逐步推广森林健康项目
二、北京市山区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体系建成
三、森林健康试验示范点
四、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体系新进展
第三节未来中国森林健康监测前景展望
一、以昆虫为指示物种进行监测与评价的一般性途径初探
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第十一章2014-2016年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
第一节相关阐述
一、空间信息
二、关于空间数据库
三、森林生态空间信息监测系统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系统功能
一、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14-2022年)
二、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研究
三、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森林资源
四、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优化设计规划
第三节未来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前景探讨
第十二章2017-202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概况
一、森林资源经营投资特性
二、森林资源经营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2017-202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机会分析
一、森林资源经营投资价值体现
二、森林资源经营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三、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2017-202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风险分析
一、自然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政策风险
五、风险防范
第四节权威专家投资建议
一、开发性金融催生中国林业融资新模式
二、信托成为中国森林资源经营融资创新的新型平台
三、碳汇交易给林业带来机遇
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的选择
图表目录:
图表:76个样本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图表:2014-2016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5年中国三产业增加值结构图
图表:2014-2016年中国CPI、PPI月度走势图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5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1978-2015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14-201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分季度增速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比图
图表:2014-2016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图表: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图表:2015年10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照表
图表:2014-201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图表:2014-201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月度增速走势图
图表:2001-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2014-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及增速变化图
图表:2015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币利率调整表
图表:我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14-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4-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14-2016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GYZX)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