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铜行业概述及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一、铜行业特征、地位及产业链相关分析
二、2007年铜行业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一)世界铜市场供需格局及铜进出口贸易量统计
(二)国际铜市场主要特点分析
(三)世界主要铜出口国介绍
(四)世界主要铜消费市场介绍
(五)2008年世界铜市场分析预测
三、国际铜行业近期回顾与2008年展望
(一)国际铜市场2007年回顾
1、2005-2007年世界精炼铜供需平衡统计
2、2005-2007年全球精铜产量、消费量比较
3、2005-2007年全球精铜供应缺口
4、2005-2007年LME现货平均价
(二)国际铜市场2008年展望
1、未来全球铜供应因素分析
2、国际权威组织预测未来铜供需关系正在向偏空方向转换
3、对2008年国际铜市的判断
四、中国铜工业与世界铜工业发展趋势及差距的比较
第二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运行分析
(一)2007年中国GDP及增长形势
(二)产业结构分析
二、中国铜冶炼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一)监管体制及主要法规
(二)税收政策
(三)进出口政策
(四)区域政策和技术政策
(五)能源与环境保护政策
(六)加息周期对铜业的影响
(七)停止边贸进口优惠政策对铜企业的影响
(八)电价上调2.2分对铜加工行业的影响
三、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铜工业的产业关联程度
(二)铜冶炼行业特征分析
(三)铜工业的资产贡献
第三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行业经济运行形式分析
一、中国铜行业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及分析
(一)1995-2007年中国铜产品、铜精矿、铜材产量增长情况
(二)2007年按地区分布铜材产量居前5位的省区
(三)2003-2007年铜产量10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
(四)2003-2007年铜材产量5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
(五)1995-2007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销售收入
(六)1995-2007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利税和利润情况
(七)2007年铜工业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
(八)2007年利润超过1亿元的行业小类(铜冶炼、铜矿采选)
(九)2007年末资产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
(十)与历年相比我国铜行业运行的成绩和不足总结分析
二、2007年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情况
(一)加大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
(二)加剧我国铜冶炼行业结构性矛盾
(三)导致行业内部无序竞争
(四)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和金融风险
三、2007年我国铜冶炼产能扩张情况
(一)2007年我国主要企业扩产情况
(二)2007-2008年产能扩张项目进展情况
(三)铜冶炼行业产能估算
(四)2007-2008年产量变化判断
第四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行业生产形势分析
一、铜矿采选
(一)我国已查明铜矿区概况
(二)江苏华西村斥资开采墨西哥铜矿
(三)铜矿采选收入前十位企业
(四)主要经济指标
二、铜冶炼
(一)2007年铜产量统计
(二)铜冶炼主要经济指标
(三)2007年铜冶炼收入前十位企业
三、铜材加工
(一)铜加工行业概况
(二)铜加工业进入产业转型期
(三)铜加工材产量统计
(四)我国铜加工业面临的形势
1、产品结构进一步恶化
2、环境污染严重
3、技术素质不高
4、地区发展不平衡
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国内外比较)
(五)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1、开发我国短缺的高新产品生产技术
2、开发对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精度、表面、性能十分关键的设备及控制技术
第五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技术发展分析
一、我国铜冶炼技术工艺流程分析
(一)原料冶炼
(二)热处理技术分析
(三)具体操作步骤解析
二、我国铜冶炼技术创新展望
三、我国铜加工技术创新现状
(一)空调和制冷设备用内螺纹铜管产能迅速增加
(二)建筑用铜管材、铜管件、塑覆铜管生产已经配套成龙
(三)铜及合金引线框架高精度带材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铜合金管材生产技术已处国际先进水平
(五)电解铜箔生产已大量出口
(六)环保铜合金研究正广泛开展
四、我国铜加工业的技术进步
(一)铜及合金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缩短
(二)铜加工材连续化生产技术进步
(三)高精板带材生产—带式生产法取代块式生产法
(四)管材卷式生产法已成为中国管材生产的代表性先进技术
(五)重要生产工艺参数和在线质量检查技术发展迅速
五、我国铜加工业技术创新成果
(一)高精度空调器管(ARC)生产技术
(二)潜流式熔炼的保温炉联合炉组
(三)金田法—潜流式、多面、多流的黄铜管、棒、型生产技术
(四)无氧铜潜流铸造带坯—高精冷轧技术
(五)铜及合金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创新
(六)多线上引铸造大直径铜管
(七)板坯整体铜结晶器的制造
(八)水平连续带坯电磁搅拌技术
(九)铜及合金连续挤压技术
(十)铜合金管材盘式生产技术
第六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需求与表观消费关系论述
一、我国铜消费结构现状及变化规律依据
(一)我国人均消费量和需求总量的相关性
(二)主要工业部门消费铜构成比例合理性分析
(三)国内各种形态铜产品的表观消费
(四)消费需求增长的依据分析
(五)汽车、建筑业、电业三大行业耗铜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二、汽车、建筑业、电网、家用电器四大行业用铜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08年汽车、建筑业、电网、家用电器四大行业用铜需求预测分析
(二)汽车需求对铜需求增长贡献率
(三)从建筑业需求看铜市场淡旺期走势
(四)电网用铜对铜需求增长贡献分析
三、我国铜行业供求平衡性分析
四、国内精炼铜价格走势分析
(一)2002-2007年年度价格统计
(二)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一、2007年我国铜出口形势回顾
二、我国历年铜进出口统计及变化趋势
三、近年来我国铜进口量猛增原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四、中国铜的进出口对全球铜市场的影响
五、2007年我国铜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
六、我国铜出口政策三次变化回顾及影响分析
七、2008年国内铜市场分析预测
第八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我国铜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我国铜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1、国内铜企酝酿“走出去”
2、中国成功要约收购海外上市公司
3、中国铜产业进入战略竞争时代
4、有色金属采矿业竞争力占优势
(二)90年以来我国铜行业生产集中度变化趋势
(三)提高我国铜产业集中度的益处分析
二、我国有色金属市场竞争的四大新趋势
(一)竞争内容由占有市场转向占有资源
(二)竞争对象转向大型有色企业之间
(三)竞争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向联合竞争
(四)竞争结果转向互利双赢
三、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指数发展趋势分析
(二)有色金属行业职工历年收入水平统计及发展趋势分析
四、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一)有色金属行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二)有色金属行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三)我国有色金属政策壁垒调整方向
第九章 中国铜冶炼行业区域分布状况发展分析
一、江西省
(一)2007年江西铜行业供求情况
(二)2007年铜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地区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前景
二、安徽省
(一)安徽铜加工行业发展情况
(二)2007年铜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地区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前景
三、云南省
(一)铜开采与冶炼行业发展概况
(二)2007年铜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地区竞争优劣势分析
(四)发展前景
四、浙江省
(一)浙江铜加工行业发展情况
(二)2007年铜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地区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前景
五、江苏省
(一)铜冶炼与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二)2007年铜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地区竞争优势分析
六、其他地区
(一)山东省铜加工行业情况
(二)山西铜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第十章 2007年中国铜冶炼重点企业运营分析
一、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二、云南铜业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五、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六、略
第十一章 中国铜冶炼原材料供给现状分析
一、我国铜矿的供需状况
(一)我国铜矿储量供应情况
(二)中国铜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铜的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四)铜矿资源与铜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
二、全球铜矿的供需状况(澳大利亚、秘鲁、智利、印尼、美国 )
三、氧化铜供需状况、市场形势及其走向及对策
(一)氧化铜供需状况
(二)市场形势及其走向
(三)电解铜、氧化铜生产商和铜业投资者对策
四、关注铜再生
(一)铜再生行业现状
(二)我国铜再生利用的发展及对策
第十二章 中国铜冶炼行业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分析
一、我国铜水管市场现状、展望及推广
(一)国铜水管市场主要状况
(二)铜水管的发展机遇和应用前景
(三)在中国推广铜水管的主要困难
(四)当前促进铜水管推广的主要途径
二、铜制散热器将成为市场主角
三、中国铜冶炼在变革中求发展
(一)粗铜生产方法的改进和能力提升
(二)电解精炼生产方法的改进和能力的提升
四、冷凝器铜合金管成为铜管生产的新热点
五、电器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六、电力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七、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八、消费品和一般性产品发展态势分析
第十三章 中国铜冶炼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WTO对我国铜企业的影响及企业应采取的战略
(一)入世对我国铜行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入世后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三)加入WTO后我国在国际铜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四)中国铜产业的市场优势
(五)加入WTO后中国铜产业目标市场及其战略选择
二、中国铜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十四章 2008-2010年中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一、国际铜行业发展趋势
(一)全球铜精矿供应趋势分析
(二)全球精炼铜需求趋势分析
(三)主要铜工业国家及大型铜企发展趋势
二、中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趋势
(一)铜矿资源开发能力
(二)废铜资源回收利用趋势
(三)中国废铜回收对铜工业的影响
三、中国铜冶炼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一)汽车、房屋建筑、电网建设等铜下游行业需求预测分析
(二)电解铜、运输、铜、电力形势及对铜供求造成的影响预测分析
(三)铜进出口形势预测分析
第十五章 2008-2010年中国铜冶炼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铜冶炼行业投资吸引力分析
(一)主要经济特征分析
(二)投资环境分析
(三)投资效益评价
二、铜冶炼项目融资评审标准
(一)原材料的供应
(二)产能投产时机
(三)产业链的完整
(四)生产工艺技术
(五)环保标准
(六)土地使用
三、应关注的相关行业信息
(一)TC/RC
(二)国内国际铜价
(三)国家调控政策
四、铜冶炼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五、铜冶炼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六、业内专家建议
(一)提高新设备的比重
(二)提升工艺及检测水平
(三)提升设计与开发水平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铜精矿加工费下调对相关公司业绩影响
图表:IMF关于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图表:2004-2008年国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及预测
图表:1981-2007年中国GDP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图表:2000-2007年世界原生铜和回收铜产量
图表:2002-2007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及消费量
图表:2002-2007年全球精铜产量及消费量
图表:2007年铜产品净进口数量统计 单位:万吨
图表:2007年全国铜产量当月走势图
图表:2005-2007年中国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及表观消费量 单位:万吨
图表:2003-2008年全球主要有色金属供应变化情况
图表:2000-2008年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走势 单位:美元/吨,黄金为美元/盎司
图表:2002-2008年有色金属板块EPS
图表:2002-2008年有色金属板块ROE
图表:2002-2008年有色金属板块PE
图表:2000-2006年全球铜供应情况及价格走势
图表:2002-2007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及消费量
图表:2002-2007年我国精铜产量及消费量
图表:2003-2007年中国电解铜产量和需求量预测
图表:部分铜及铜材出口暂定税率调整表
图表:LME 金属价格及库存变动
图表:2003-2007年全球精铜供需数据
图表:2002-2007年全球铜市场供需
图表:2007年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主要数据
图表:2008-2010年我国铜冶炼行业产能预测
图表:2008-2010年我国铜冶炼行业消费量预测
图表:2008-2010年我国铜冶炼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图表:2008-2010年我国铜冶炼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图表:2008-2010年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趋势图
分享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