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2017-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90569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1移动医疗的起源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出现了远程医学(Tele-medicine)和远程医疗(Tele-healthy)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将掌上电脑(PDA)广泛应用于医院的的数据采集,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数据,可以说这是移动医疗的雏形。在2000年左右随着互联网兴起出现了一批新名词:电子商务、电子教育、电子办公、电子化医疗等。2003年左右手机被广泛地应用,移动医疗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PDA的优点融入到了移动终端,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获取到更为方便快捷的移动医疗服务。例如远程医疗服务、预约挂号服务、合理用药咨询等。

        移动医疗(m-health)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的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移动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解决医疗问题的有效方法。
图:2016-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图:2015Q1-Q4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2移动医疗的兴起

        当前,医疗资源的短缺与分布不均衡、患者数众多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基于医院看病“三长一短”(即看病挂号时间长,排队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现状,人们迫切需要转变医疗方式来改善这一现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3G、4G、RFID、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及其低成本的趋势,也使得移动医疗易于普及推广。通过移动终端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可以更好地缩短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对医疗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的凸显,移动医疗的影响在医疗系统内也慢慢的开始渗透。一方面医院内部对信息化的依赖与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医院外部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先后开始探索建立区域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了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大力推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大力发展了远程医疗,改善了医疗资源的地域不平均现象。此外,移动医疗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和机构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健康数据。这些都为移动医疗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3.1国外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运用远程监护技术实现了对太空中宇航员的生理参数监视。随后,人体状态监护仪(PSM)应用于实时监控作战士兵的体温、血压、心率等各项生理参数。1996年,美国设计实时监控中风病人的移动救护车系统,实现救护车与医生办公室计算机之间双向音频与视频通讯。1998年,希腊开始对移动医疗在急救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将每辆急救车配备的GPS设备信号传输至急救中心实施全面控制管理这一方式,来实现对于医院救护车的运送、设计及评估。

        西班牙设计了一种无线监护系统用于定量测量脉冲血氧,并由蓝牙通过WLAN和GPRS来传送医学信号。2001年,由德国、荷兰、西班牙、瑞典一起联合开发了一款移动医疗设备——人体局域网络(BAN)。通过监控患者的生理信息,来预测心脏病、糖尿病和哮喘病患者的病发状况,在病发前及时通知医务人员。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家移动医疗的发展已经进入精细化阶段。通过移动护理、移动临床服务、体征监测、智能提醒等手段实现从治疗为主模式向预防为主模式的转变。

        3.2国内

        我国现有的移动医疗模式大多数是将移动功能与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主的各个系统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在移动终端的数据查询。目前的移动医疗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临床应用

        移动医疗在院内的应用主要在于移动查房、移动护理和病人监护方面。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来说,最直接的体会在于医疗的移动信息化所带来的工作便利性。在以往的传统医疗模式下,医务人员在查房、护理以及检查工作中,需要调用患者纸质病例资料,不能及时查询到所需信息,费时费力,不便于患者病情及时得到诊断。

        移动医疗在院内应用的优势在于他的便捷易获取,移动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工作时间碎片化的现状。医务人员借助于移动医疗中相应的医疗系统软件,比如移动护理、医生工作站等。医生在查房工作中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病情、检验检查结果以及其既往病史等情况,及时填写医嘱、病程记录,护理人员通过扫描患者的条码信息识别患者身份,减少误差,也避免了多次转抄数据时可能出现的差错。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移动医疗的应用节省了工作时间,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护理行为,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也可以确保。对于危急患者而言,移动医疗的应用意味着可以在必须的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更早的进入下一步的治疗,节省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3.2.2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移动医疗的一大分支。他对于改善医疗资源不均衡化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医疗现状普遍存在大医院患者多,就诊耗时长,而一二级医院往往患者很少,就医情况差异大。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医院医生技术无法和大医院医生技术比肩,一方面也是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患者往往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直接去往大医院。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医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为不同地域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不再需要患者到医院现场就诊。不仅缓解医院门诊压力,也改善了门诊就医环境;对于地区偏远的患者,不用长途跋涉就可以享受到和医疗发达地区同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种方式,改善了医疗资源地域的不均衡分配,推动了偏远地区的医疗发展,为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可能。远程医疗技术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也十分有效。从国外的研究课题来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行远程移动监护,医疗费用降低超过40%;高血压患者实行远程移动监护,其就医时间间隔延长70%;对心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实行远程移动监测,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35%;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行远程移动监护,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50%。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慢性病远程移动监护可节省部分医疗资源的使用,降低医疗的总体费用,让现有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另外,远程医疗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远程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提高诊疗的准确性。

        3.2.3移动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传感技术提高,使用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于医护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更迫切地想了解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医院之外的移动医疗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现有的移动医疗产品大多是医疗健康类移动应用、医院自身的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

        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类产品已经达到2000多种,主要包括面向患者的预约挂号、健康咨询,面向药物管理的用药产品,以及面向医学生的医学文献、用药指南等产品。最常使用的就医类产品,大多具备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报告查询等功能。对于患者而言,通过移动医疗产品,事先了解医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就诊,避免“错配”。同时,也有助于节省就医过程中大量的排队等待时间,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改善就医体验。将原本只能在院内完成的操作移至院外,大大缩短在院内逗留的时间,消除患者因为长时间等待而产生的焦急情绪。

        4移动医疗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了解国内外医疗的发展方向可以知道,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前提下提高医治效率和降低医疗成本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移动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慢性病管理。我国也正在大力推行分型诊疗制度,使患者能够就近、便捷的解决疾病。医疗提供者需要逐渐改变原有的服务,用移动医疗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实现智慧化医疗。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实现患者在家中、户外、医院内等各种环境中均可接收医疗服务信息,接受医务人员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同样医务人员也可在家中、户外、医院内等各种环境中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为其它医务人员提供远程支持。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日益重视,移动医疗服务的重心,也应从针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变到增强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当中。进一步地强化用户意识,有针对性的推出相应的定制服务,从而实现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5小结

        移动医疗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端用户的大幅增多。移动医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在院内就诊时间过长的问题。用户可利用手机端进行就诊预约、报告查询等等,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端更及时地为患者提供缓解病痛的方案,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提升。

        移动医疗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就诊流程,减少就医时间,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助力。随着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医疗政策的逐步放宽,移动医疗的渗透率还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我们需要努力提升优化移动医疗的发展,使移动医疗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良好的保障。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移动医疗产业发展概况
1.1 移动医疗产业定义及特点
1.1.1 移动医疗产业定义
1.1.2 移动医疗产业特点
1.2 发展移动医疗的意义
1.2.1 缓解看病难问题
1.2.2 更低的医疗成本
1.2.3 提升诊疗水平
1.2.4 更和谐的医患关系
1.2.5 改善生活方式,利于疾病预防
1.3 移动医疗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章: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移动医疗政策环境分析
2.1.1 移动医疗主要监管情况
2.1.2 移动医疗产业政策分析
2.1.3 移动医疗产业发展规划
2.2 移动医疗经济环境分析
2.2.1 中国GDP增长情况
2.2.2 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2.2.3 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情况
2.3 移动医疗需求环境分析
2.3.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3.2 慢性病发病率提高
2.3.3 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强烈
2.4 移动医疗技术环境分析
2.4.1 移动互联网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4.2 移动医疗技术发展分析
2.5 移动医疗发展环境综述

第三章:国际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3.1 国际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3.1.1 全球移动医疗产业规模分析
3.1.2 全球移动医疗产业地区分布
3.1.3 全球移动医疗应用领域分布
3.1.4 全球移动医疗前景分析
3.1.5 主要地区移动医疗产业发展分析
(1)美国
1)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应用现状
3)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4)移动医疗市场前景
5)移动医疗发展趋势
(2)欧洲
1)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应用现状
3)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4)移动医疗的发展动向
(3)日本
1)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应用现状
3)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4)移动医疗发展方向
(4)中国台湾
1)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应用现状
3)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3.2 国外移动医疗产业领先企业分析
3.2.1 CardioNet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3.2.2 Epocrates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3.2.3 WellDoc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3.2.4 Zocdoc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3.2.5 Vocera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3.3 国外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四章:中国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分析
4.1 移动医疗关联行业发展分析
4.1.1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
(1)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分析
(2)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
4.1.2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
(1)总体发展情况
(2)产品结构情况
(3)竞争结构情况
4.1.3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分析
4.1.4 医疗大数据市场发展分析
4.1.5 移动医疗关联行业发展影响分析
4.2 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4.2.1 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4.2.2 移动医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技术发展落后
(2)政策监管不完善
(3)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4)产业链整合难度较大
4.2.3 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4.2.4 移动医疗市场供给分析
(1)移动网络运营商
(2)互联网企业
4.2.5 移动医疗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3 移动医疗细分行业分析
4.3.1 移动医疗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1)移动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设备行业竞争分析
4.3.2 移动医疗APP行业发展分析
(1)移动医疗APP行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APP行业竞争分析
(3)移动医疗APP市场前景分析
4.3.3 移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1)移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4.4 移动医疗需求市场分析
4.4.1 移动医疗需求细分市场分布
4.4.2 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需求分析
(1)我国慢性病防治发展现状
(2)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市场规模分析
(3)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需求前景分析
4.4.3 移动医疗诊断服务需求分析
(1)移动医疗诊断服务现状分析
(2)移动医疗诊断服务市场规模分析
(3)移动医疗诊断服务需求前景分析
4.4.4 移动医疗治疗服务需求分析
(1)移动医疗治疗服务现状分析
(2)移动医疗治疗服务市场规模分析
(3)移动医疗治疗服务需求前景分析
4.4.5 移动医疗其他需求分析
4.5 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分析
4.5.1 国外移动医疗成功盈利模式分析
4.5.2 国内移动医疗盈利模式现状
4.5.3 国内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市场规模预测
(1)直接消费端盈利模式分析
(2)间接消费端盈利模式分析
4.5.4 国内移动医疗典型案例分析
(1)四维科技:与社区医院和诊所共生
(2)新元素医疗:健康小屋+会员制服务
(3)中卫莱康:从医院开始,与保险和电信合作
(4)优加利:远程监护服务医院客户
4.5.5 国外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借鉴
(1)类似Epocrates应用
(2)类似ZocDoc的解决方案
(3)WellDoc借鉴可能性
(4)Vocera模式借鉴可能性
4.5.6 国内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创新

第五章:中国移动医疗消费需求分析
5.1 移动医疗消费需求总体框架
5.2 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需求分析
5.2.1 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需求期待
5.2.2 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选择和付费意愿
5.2.3 消费者对接收移动医疗服务形式的选择
5.2.4 消费者使用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障碍
5.3 医生对移动医疗的需求分析
5.3.1 医生对移动医疗的需求期待
5.3.2 医生对改善与医院互动服务的选择
5.3.3 医生对改善与病人互动服务的选择
5.4 移动医疗消费需求趋势分析

第六章:中国移动医疗领先企业分析
6.1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领先企业
6.1.1 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2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3 中卫莱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4 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5 上海吉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6 江苏优加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7 沈阳市威灵医用电子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9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10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11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12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13 内蒙古恒联爱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14 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2 移动医疗App领先企业分析
6.2.1 春雨掌上医生
(1)移动医疗服务简介
(2)商业模式解构
1)客户定位
2)价值主张
3)客户关系
4)核心资源
5)收入来源
(3)商业模式点评
6.2.2 好大夫
(1)移动医疗服务简介
(2)商业模式解构
(3)商业模式点评
6.2.3 丁香园
(1)移动医疗服务简介
(2)商业模式解构
1)客户定位
2)价值主张
3)客户关系
4)关键业务
5)收入来源
(3)商业模式点评
6.2.4 杏树林
(1)移动医疗服务简介
(2)商业模式解构
1)客户定位
2)价值主张
3)客户关系
4)关键业务
5)收入来源
(3)商业模式点评
6.2.5 5U家庭医生
(1)移动医疗服务简介
(2)商业模式解构
1)客户定位
2)价值主张
3)客户关系
4)关键业务
5)收入来源
(3)商业模式点评

第七章:中国移动医疗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分析
7.1 中国移动医疗发展前景分析
7.1.1 移动医疗产业需求前景分析
7.1.2 移动医疗产业政策驱动分析
7.1.3 移动医疗产业技术驱动分析
7.2 中国移动医疗发展趋势分析
7.2.1 移动医疗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7.2.2 与医院改革形成双向互动
7.2.3 构建产业链与生态系统
7.2.4 更注重个性化和针对性
7.3 中国移动医疗投资壁垒与风险分析
7.3.1 移动医疗投融资现状
7.3.2 产业投资壁垒分析
(1)技术壁垒
(2)产品壁垒
(3)经验壁垒
(4)人才壁垒
(5)行业技术标准壁垒
7.3.3 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1)医疗信息化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2)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1)产品和技术开发风险
2)企业核心技术失密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3)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4)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7.4 中国移动医疗挑战与投资建议分析
7.4.1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挑战分析
(1)医疗资源面临技术挑战
(2)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3)缺乏交流引发连锁反应
7.4.2 对移动医疗企业的投资建议
(1)中国移动医疗投资切入点建议
1)借助植入性可穿戴设备切入诊疗环节
2)移动医疗还可以+物联网
(2)对移动医疗企业的策略建议
1)关注政策方向探索盈利模式
2)维护数据安全
3)建设生态系统
图表目录
图表1:本报告移动医疗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2:移动医疗特点
图表3:移动医疗产业所处阶段
图表4:移动医疗行业监管部门及职责
图表5:以来移动医疗行业相关政策与规范
图表6: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
图表7:移动医疗行业相关规划
图表8: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0: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1: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单位:万人,%)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