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也是金融服务业注入科技元素的新业态,主要通过制度创新等手段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运用科技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促进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科技服务业作用于金融,进行金融资本运作,本质上实现资本扩大;金融服务业作用于科技,为科技提供资金支持,实质上推动科技和社会进步。
缺乏金融服务业的支持,科技与社会进步便无从谈起,失去科技服务业的辅助,就无法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我国科技金融服务的现状
(一)科技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各类相关文件法规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为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200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提出了7条金融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扶持政策,从国家层面正式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2010年,中国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决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出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为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在理论和实践上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发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探索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对银行贷款进行风险补偿和对企业、科研单位及人员进行绩效奖励等方式,推动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同年,在中国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了要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激励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完善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机制,建立多渠道的科技融资体系。
(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不断涌现。
为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各地政府积极整合散布在金融中介机构、投资机构中的各类资源,打造了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区域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平台,整合区域科技和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力求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桎梏,支持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是我国最早的金融服务中心,自其2008年成立以来,各类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截至2013年末,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命名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已达到30家。
这些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有效整合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等科技要素,以及财政扶持资金、银行信贷资金、股权投资等资金要素,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为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担保、保险、评估、咨询等需求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实现科技、金融资源的积聚共享。同时,科技部和银监会还积极推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项目评审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截至2013年底,已有近3000多名专家为银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三)服务科技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渐形成。
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资金需求,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了由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含量较高的科技板块。截至201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占到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75%以上。科技板块有效促进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同时,场外交易市场有效实现了科技企业的协同发展。2012年8月,中国证监会将非上市股份转让试点的范围由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扩大至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等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同年9月,来自这些高新技术园区的8家企业集体挂牌。截至2013年底,试点园区企业累计挂牌2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而且有多家挂牌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IPO,场外交易市场的培育功能日益显现。
(四)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根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企业特点,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和服务新创,探索通过相关产品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五)创业投资市场不断壮大。
2008-2013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情况
近年来,我国创业投资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仅2013年,我国创业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1148起,较上年同期增长7.2%,其中披露的988起投资涉及投资金额66.01亿美元。在这1148起投资中,49.1%为初创期项目,占比达到近年来的新高。
从各行业投资表现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大多投向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高科技行业。在2013年创业投资市场所发生的1148起投资中,互联网、电信及增值业务、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分别获得了225、199和144起投资,投资金额分别为10.75亿美元、6.36亿美元和8.76亿美元。总体来看,科技企业深受风险投资的青睐。
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截至2012年底,引导基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6亿元,其中通过风险补偿和投资保障方式共立项1153项,累计安排补助资金8.5亿元,支持创业投资机构249家;通过阶段参股方式,引导基金共出资12.1亿元参股了46家重点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累计募集资金77.4亿元。
二、完善我国科技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
一方面,通过设立政府出资背景的担保公司、科技企业专项扶持基金、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各类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以信贷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补偿部分风险损失和补贴部分贷款利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分担风险。例如,鼓励商业型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鼓励保险企业加快研发科技保险产品,推广中小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贷款担保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
(二)完善信用增信机制。
一方面,大力推动科技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信用信息平台,加大对科技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评级结果推介制度,为金融机构推广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的增信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担保、再担保体系。
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科技企业成立联保互助组织、建立科技担保互助基金。
(三)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针对现有商业银行难以承受科技企业融资的高风险问题,设立专门为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科技银行(支行),一方面通过提供专业的科技金融服务来解决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来改变现有银行体系对高风险科技贷款的“借贷”行为,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及商业金融对高科技创新支持的不足。特别地,鼓励银行业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科技资源集聚地区通过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机构的方式,增加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四)创新股权融资模式。
在“新三板”市场建设方面,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机遇,以逐步建立转板机制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新三板”市场,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门槛,推动更多具有良好成长性和较高回报率的高新技术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区域股权市场建设方面,强化区域股权市场的“区域性”和“私募性”定位,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私募股权、私募债券转让和定向融资等服务。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科技金融服务行业现状深度调查及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REPORTDIRECTORY
第一章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综述
1.1 科技金融相关概述
1.1.1 科技金融的定义
1.1.2 科技与金融资源配置
1.1.3 科技金融体系分析
1.1.4 科技金融机制分析
1.1.5 科技金融模式分析
1.2 国内体制改革方向分析
1.2.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分析
1.2.2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分析
1.2.3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分析
1.3 科技金融行业经济环境
1.3.1 国内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1.3.2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3.3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
1.3.4 科技金融与经济结构转型
1.4 科技金融创新环境分析
1.4.1 近年来主要技术创新政策
1.4.2 国家科技计划执行概况
(1)计划实施情况
(2)计划主要成效
1.4.3 主要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
1.4.4 创新环境对产业发展影响
第二章 国外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分析
2.1 全球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分析
2.1.1 全球科技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2.1.2 全球科技金融市场主体结构
2.1.3 全球科技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2.2 美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
2.2.1 美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2.2.2 美国R&D经费配置分析
2.2.3 美国R&D产出情况分析
2.2.4 美国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2.2.5 美国科技金融经验借鉴
2.3 德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
2.3.1 德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2.3.2 德国R&D经费配置分析
2.3.3 德国R&D产出情况分析
2.3.4 德国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2.3.5 德国科技金融经验借鉴
2.4 英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
2.4.1 英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2.4.2 英国R&D经费配置分析
2.4.3 英国R&D产出情况分析
2.4.4 英国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2.4.5 英国科技金融经验借鉴
2.5 法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
2.5.1 法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2.5.2 法国R&D经费配置分析
2.5.3 法国R&D产出情况分析
2.5.4 法国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2.5.5 法国科技金融经验借鉴
2.6 日本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
2.6.1 日本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2.6.2 日本R&D经费配置分析
2.6.3 日本R&D产出情况分析
2.6.4 日本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2.6.5 日本科技金融经验借鉴
2.7 韩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经验
2.7.1 韩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2.7.2 韩国R&D经费配置分析
2.7.3 韩国R&D产出情况分析
2.7.4 韩国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2.7.5 韩国科技金融经验借鉴
第三章 中国科技金融融资服务主体分析
3.1 民间科技贷款服务分析
3.1.1 民间科技贷款渠道分析
3.1.2 民间科技贷款价格分析
3.1.3 民间科技贷款模式创新
3.2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分析
3.2.1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规模分析
3.2.2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产品分析
3.2.3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定价方法
3.2.4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信用体系
3.3 创业风险投资服务分析
3.3.1 创业风险资本投资条件
3.3.2 创业风险投资效率分析
3.3.3 私人创业风险资本效率机制
3.3.4 公共创业风险资本效率机制
3.4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分析
3.4.1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分类
3.4.2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现状
3.4.3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趋势
3.5 科技金融租赁服务分析
3.5.1 科技金融租赁服务规模
3.5.2 科技金融租赁产品类型
3.5.3 科技金融租赁服务模式
3.6 科技资本市场服务分析
3.6.1 主板市场服务现状分析
(1)主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分布特点
(2)主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特征分析
(3)主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
3.6.2 创业板市场服务现状分析
3.6.3 板市场服务现状分析
3.7 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分析
3.7.1 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内涵
3.7.2 产权交易市场区域整合
3.7.3 产权交易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3.8 科技保险市场服务分析
3.8.1 科技风险基本分布
3.8.2 科技风险管理分析
3.8.3 科技保险的主要问题
3.8.4 国内外科技保险案例
3.9 中小企业集合债服务分析
3.9.1 中小企业集合债服务优势
3.9.2 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要点
第四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4.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4.1.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
4.1.2 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
4.1.3 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分布
4.1.4 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地位
4.2 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运营情况
4.2.1 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状况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总产值及行业分布
(3)劳动生产率分析
4.2.2 高新技术产业R&D分析
(1)科研人力投入分析
(2)科研经费投入分析
(3)科技创新成果分析
4.3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3.1 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3.2 医药产业经营效益分析
4.3.3 医药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3.4 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3.5 医药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3.6 医药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3.7 医药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4.4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4.1 医疗器械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4.2 医疗器械产业经营效益分析
4.4.3 医疗器械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4.4 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4.5 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4.6 医疗器械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4.7 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4.5 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5.1 软件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5.2 软件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4.5.3 软件测试市场发展潜力
4.5.4 软件外包市场发展潜力
4.5.5 软件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5.6 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5.7 软件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5.8 软件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5.9 软件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4.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6.1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6.2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经营情况
4.6.3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6.4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6.5 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6.6 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6.7 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4.7 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7.1 通信设备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7.2 通信设备产业经营效益分析
4.7.3 通信设备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7.4 通信设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7.5 通信设备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7.6 通信设备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7.7 通信设备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4.8 办公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8.1 办公设备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8.2 办公设备产业总体经营情况
4.8.3 办公设备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8.4 办公设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8.5 办公设备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8.6 办公设备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8.7 办公设备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4.9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9.1 航空航天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9.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体经营情况
4.9.3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竞争格局分析
4.9.4 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9.5 航空航天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4.9.6 航空航天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9.7 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及建设动向
第五章 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与运营
5.1 国内科技金融指数分析
5.1.1 科技金融指数系统
5.1.2 科技金融指数分析
5.1.3 科技金融专门指数
5.2 国内科技财力资源配置分析
5.2.1 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5.2.2 中国科技R&D整体计划
5.2.3 中国R&D宏观政策演变
5.2.4 中国R&D经费配置问题
5.2.5 中国R&D资源配置改善
5.3 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简述
5.3.1 科技金融需求主体分析
5.3.2 科技金融供给主体分析
5.3.3 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分析
5.3.4 科技金融政府参与分析
5.4 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
5.4.1 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定位
5.4.2 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结构模型
(1)结构模型提出
(2)平台模型解析
5.5 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运作模式
5.5.1 科技金融信用平台运作
5.5.2 科技金融投融资平台运作
第六章 中国重点省市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1 北京市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1.1 北京市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1.2 北京市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1.3 北京市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1.4 北京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1.5 北京市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2 上海市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2.1 上海市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2.2 上海市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2.3 上海市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2.4 上海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2.5 上海市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3 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3.1 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3.2 江苏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3.3 江苏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3.4 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3.5 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4 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4.1 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4.2 浙江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4.3 浙江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4.4 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4.5 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5 福建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5.1 福建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5.2 福建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5.3 福建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5.4 福建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5.5 福建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6 广东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6.1 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6.2 广东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6.3 广东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6.4 广东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6.5 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7 辽宁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7.1 辽宁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7.2 辽宁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7.3 辽宁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7.4 辽宁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7.5 辽宁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8 四川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8.1 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8.2 四川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8.3 四川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8.4 四川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8.5 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6.9 云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6.9.1 云南省科技金融发展政策
6.9.2 云南省主要科技服务项目
6.9.3 云南省科技金融产品分析
6.9.4 云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6.9.5 云南省科技金融发展机遇
第七章 中国重点科技银行经营分析
7.1 工商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2 农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3 中国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4 建设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5 交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6 招商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7 民生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8 广发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9 浦发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10 光大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11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12 南京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13 杭州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科技金融服务发展前景
8.1 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机会分析
8.1.1 风险投资领域发展机会
8.1.2 科技担保领域发展机会
8.1.3 科技贷款领域发展机会
8.1.4 知识产权质押领域机会
8.1.5 科技保险领域发展机会
8.2 科技金融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8.2.1 科技金融战略综合规划
8.2.2 科技金融业务组合战略
8.2.3 科技金融区域战略规划
8.2.4 科技金融产业战略规划
8.2.5 科技金融营销品牌战略
8.2.6 科技金融竞争战略规划
8.3 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与建议
8.3.1 科技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8.3.2 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前景
8.3.3 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建议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