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在众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许多新兴的经济实体中,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就业水平、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以及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我国,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 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世界上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成为主要产业, 提供更多的就业量, 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当今发达国家或国际大都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有个引人注目的 70%, 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 70%左右,2000 年 美 国 这 一 比 重 为 74%, 法 国 为71%,英国为 70%, 荷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及丹麦均超过 70%, 纽约、伦敦、东京与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比重更高,分别达到86.7%,85%,72.7%和 86.5%。然而, 2014年我国服务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同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有很大的差距。
整体而言,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地位, 其中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地位最为显著,与信息和技术应用相联系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则相对地位较低。总体来看,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服务, 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不仅与其服务对象的规模及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还与其发展基础有很大关系。建国后我国的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都已具有相当规模, 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迅猛, 其对生产性服务业
报告大纲
第一章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二、服务外包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途径
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态势明显
四、创新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五、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第二节 国内外典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群
一、美国硅谷:围绕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二、英国:围绕生物技术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集群
三、意大利: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集群
四、上海:以开发区为载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第三节 国内外主要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特色产业集群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专业化人才资源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二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介绍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三、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发展特点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成就
一、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二、与制造业融合加速,重点行业快速发展
三、集群发展趋势显现,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
四、生产性服务业引起外资关注,成为投资新热点
(一)北京利用外资实现双增长,60%投向生产性服务业
(二)上海利用外资再破百亿创新高,生产性服务业亮点迭出
(三)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珠三角地区投资新特点
(四)山东省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步伐加快
第三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面临问题分析
一、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缺少协作与分工
第三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的宏观经济
二、经济展望及面临的风险因素
第二节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一、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
二、世界经济运行特征
三、全球复苏形势曲折向好
第四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政策解读
第五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统计及增长趋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统计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金融业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第三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构成分析
第六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统计分析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统计分析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法人单位数量统计分析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金融业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统计分析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统计分析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就业人员数统计分析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金融业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三、按登记注册类型和行业分就业人员数统计
第三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金融业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第七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现状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分析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分析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分析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统计分析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统计分析
第八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行业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第一节 中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一、中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产值统计分析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各地区生产总值分析
三、批发和零售业各地区生产总值分析
四、金融业各地区生产总值分析
第二节 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统计分析
一、中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统计分析
二、中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法人单位数统计分析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金融业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第三节 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统计分析
一、中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统计分析
二、中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就业人员数统计分析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金融业
(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第四节 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
一、中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
二、中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
第九章 地方政府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分析
第一节 产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一、“双驱动”发展模式
二、“双支柱”发展模式
第二节 重点细分产业选择
第三节 重大专项制定
一、产业载体建设工程
二、跨国企业引进工程
三、信息化推广工程
四、人才体系建设工程
五、科技创新成果建设工程
第十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一)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一)科技创新优势
(二)运维理念优势
四、公司发展战略
第二节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
(一)研发管理
(二)高端装备生产能力
(三)市场营销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三节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
(一)技术优势
(二)人力资源
(三)品牌优势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四节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
(一)强大的服务网络
(二)完善的资金配套
(三)专业的服务团队
(四)先进的物流能力
(五)领先的信息系统
(六)现代化供应链基地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一)开源节 流,全力推行精细化管理
(二)加强加快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加深客户关系管理
(四)完善和加强公司内控管理
第五节 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十一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投资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投资机遇分析
一、产业转移是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机遇
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契机
三、“两化融合”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面临挑战分析
第十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政策趋势
一、结构性政策引导力度不足
二、部门政策亟需调整
(一)价格政策
(二)税收政策
三、部分政策缺位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未来投资战略重点分析
一、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二、金融业
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五、商务服务业
第四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保障措施
一、转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观念
二、大力发展民营生产性服务业
三、协调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四、优化生产布局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六、优化外部环境
图表详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