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44357
  • 2016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自《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国家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随着投资新能源产业的资金、企业不断增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新能源企业将加速整合,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新能源相关概述
1.1 能源概述
1.1.1 能源的定义
1.1.2 能源的特性
1.1.3 能源的分类
1.1.4 能源的转换
1.2 新能源的概念
1.2.1 新能源定义
1.2.2 新能源的分类
1.2.3 常见的新能源形式
1.3 广义新能源的范围及特征
1.3.1 高效利用能源
1.3.2 资源综合利用
1.3.3 可再生能源
1.3.4 替代能源

第二章 2014-2016年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
2.1 2014-2016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规模
2.1.1 全球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1.2 2014年全球新能源产业规模
2.1.3 2015年全球新能源融资规模
2.1.4 2015年全球新能源发电规模
2.1.5 2016年全球新能源发展动态
2.2 欧洲
2.2.1 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综述
2.2.2 欧盟推动新能源研发创新
2.2.3 英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2.4 法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
2.2.5 德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2.2.6 西班牙新能源发电规模
2.3 美国
2.3.1 美国新能源分布状况
2.3.2 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2.3.3 美国新能源开发全面推进
2.3.4 美国新能源开发战略方向
2.3.5 美国新能源政策综合分析
2.3.6 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3.7 中美新能源贸易及投资态势
2.4 日本
2.4.1 日本发展成为新能源大国
2.4.2 日本政府主导新能源发展
2.4.3 2015年日本新能源政策动态
2.4.4 日本新能源战略解析
2.5 其它国家
2.5.1 澳大利亚新能源建设状况
2.5.2 加拿大新能源投资规模
2.5.3 巴西新能源开发利用状况
2.5.4 韩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2.5.5 印度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
2.5.6 印尼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2.5.7 南非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3.1 2014-2016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环境
3.1.1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
3.1.2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1.3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渐趋优化
3.1.4 我国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3.1.5 我国能源工业未来发展思路
3.2 中国新能源产业综述
3.2.1 新能源产业发展特点
3.2.2 新能源产业SWOT分析
3.2.3 新能源产业化进展分析
3.2.4 新能源向优势区域集聚
3.2.5 新能源迈向品牌化时代
3.3 2014-2016年中国新能源电力发展现状
3.3.1 2014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3.3.2 201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3.3.3 2016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3.3.4 2016年新能源电力发展形势
3.4 2014-2016年新能源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3.4.1 内蒙古
3.4.2 新疆
3.4.3 宁夏
3.4.4 河北
3.4.5 安徽
3.4.6 贵州
3.4.7 福建
3.5 新能源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3.5.1 新能源技术概述
3.5.2 新能源技术发展特点
3.5.3 新能源发电技术解析
3.5.4 新能源并网技术进展
3.5.5 新能源技术中外合作
3.5.6 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
3.6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6.1 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差距
3.6.2 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
3.6.3 新能源产业化制约因素
3.6.4 新能源推广应用不足
3.6.5 配套设施建设亟待推进
3.7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3.7.1 发展新能源行业的基本对策
3.7.2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
3.7.3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措施
3.7.4 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7.5 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措施
3.7.6 保障新能源有序发展的策略

第四章 2014-2016年太阳能行业发展分析
4.1 太阳能资源概述
4.1.1 太阳能定义
4.1.2 太阳能资源的优缺点
4.1.3 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形式
4.1.4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4.2 2014-2016年国际太阳能产业总体状况
4.2.1 2014年光伏产业链分析
4.2.2 2014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
4.2.3 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
4.2.4 2016年光伏发电市场形势
4.2.5 国外太阳能需求市场分析
4.3 2014-2016年中国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
4.3.1 太阳能应用市场发展状况
4.3.2 2014年太阳能产业发展特征
4.3.3 2015年太阳能产业运行状况
4.3.4 2016年太阳能产业发展形势
4.3.5 太阳能产业链市场规模扩张
4.3.6 中国太阳能产业化趋于成熟
4.4 2014-2016年太阳能产业区域市场分析
4.4.1 青海省
4.4.2 甘肃省
4.4.3 内蒙古
4.4.4 河北省
4.4.5 山东省
4.4.6 江苏省
4.4.7 黑龙江
4.5 2014-2016年太阳能发电的发展
4.5.1 产业阶段
4.5.2 经济规模
4.5.3 装机规模
4.5.4 区域分布
4.5.5 企业整合
4.5.6 分布式发展
4.5.7 商业模式分析
4.6 2014-2016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
4.6.1 太阳能电池简介
4.6.2 产业集群发展
4.6.3 行业生产规模
4.6.4 对外贸易分析
4.6.5 技术研发进展
4.6.6 企业经营状况
4.6.7 困境与对策
4.7 2014-2016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分析
4.7.1 产销规模
4.7.2 市场形势
4.7.3 竞争格局
4.7.4 对外贸易
4.7.5 发展机遇
4.8 中国太阳能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1 太阳能产业面临的瓶颈
4.8.2 制约太阳能发展的因素
4.8.3 太阳能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8.4 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的措施
4.8.5 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策略

第五章 2014-2016年风能行业发展分析
5.1 2014-2016年国际风能产业发展规模
5.1.1 全球风能产业发展综述
5.1.2 2014年风电产业特征
5.1.3 2015年风电装机规模
5.1.4 2016年风电发展形势
5.2 2014-2016年中国风能利用发展分析
5.2.1 风能资源分布
5.2.2 风能资源储量
5.2.3 风能开发利用
5.2.4 开发机遇及问题
5.3 2014-2016年中国风力发电业的发展
5.3.1 风电装机规模
5.3.2 风电利用规模
5.3.3 风电经济效益
5.3.4 区域发展格局
5.3.5 投资主体分析
5.3.6 行业发展态势
5.4 2014-2016年风力发电区域市场分析
5.4.1 内蒙古
5.4.2 新疆
5.4.3 甘肃
5.4.4 宁夏
5.4.5 辽宁
5.4.6 山东
5.4.7 江苏
5.5 海上风电
5.5.1 近海风能资源丰富
5.5.2 海上风电发展综述
5.5.3 海上风电开发优势
5.5.4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
5.5.5 海上风电发展提速
5.5.6 海上风电问题及对策
5.6 小型风电
5.6.1 行业发展阶段
5.6.2 小型风电概况
5.6.3 行业运行状况
5.6.4 设备出口贸易
5.6.5 产品研发状况
5.6.6 行业发展亮点
5.6.7 行业发展机遇
5.7 风电设备
5.7.1 产业发展特点
5.7.2 市场份额分析
5.7.3 出口贸易规模
5.7.4 行业竞争状况
5.7.5 产业链配套状况
5.8 中国风能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8.1 制约风电发展的因素
5.8.2 风电产业面临的挑战
5.8.3 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5.8.4 加快风能开发的对策
5.8.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8.6 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

第六章 2014-2016年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分析
6.1 生物质能概述
6.1.1 生物质能定义
6.1.2 生物质能的种类与形态
6.1.3 生物质能与常规能源的相似性
6.1.4 生物质能的可再生性及洁净性
6.2 2014-2016年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分析
6.2.1 生物质能产业链
6.2.2 产业化发展模式
6.2.3 生物质发电规模
6.2.4 技术类型分析
6.2.5 市场投资主体
6.3 2014-2016年生物质能区域市场分析
6.3.1 吉林省
6.3.2 甘肃省
6.3.3 江苏省
6.3.4 安徽省
6.3.5 湖南省
6.3.6 海南省
6.4 生物柴油
6.4.1 行业概况
6.4.2 市场规模
6.4.3 原料供应
6.4.4 技术路线
6.4.5 竞争结构
6.4.6 制约因素
6.4.7 前景展望
6.5 燃料乙醇
6.5.1 发展规模
6.5.2 运行特征
6.5.3 竞争格局
6.5.4 产业链分析
6.5.5 存在的问题
6.5.6 未来发展方向
6.6 沼气
6.6.1 发展概况
6.6.2 工程建设
6.6.3 技术路线
6.6.4 综合效益
6.6.5 有利因素
6.6.6 发展困局
6.7 垃圾发电
6.7.1 行业特征
6.7.2 发展综述
6.7.3 发展动力
6.7.4 项目进展
6.7.5 竞争格局
6.7.6 政策利好
6.7.7 发展策略
6.8 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8.1 生物质能开发面临的挑战
6.8.2 制约生物柴油发展的因素
6.8.3 农村生物质能开发阻力
6.8.4 发展生物质能对策措施
6.8.5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策略
6.8.6 生物质发电业政策建议

第七章 2014-2016年核能行业发展分析
7.1 核能的概念界定
7.1.1 概念
7.1.2 核能的释放形式
7.1.3 核能的优越性与缺陷
7.1.4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7.2 2014-2016年国际核能开发利用状况
7.2.1 世界铀资源分布
7.2.2 核电建设全面复苏
7.2.3 全球核电技术路径
7.2.4 全球核电装机规模
7.2.5 全球核电市场格局
7.3 2014-2016年中国核能产业发展规模
7.3.1 核电行业运营数据
7.3.2 2014年核电装机规模
7.3.3 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
7.3.4 2016年核电装机规模
7.3.5 核电市场企业格局
7.3.6 调整核电价格机制
7.3.7 核电产业竞争结构
7.3.8 核电产业SWOT分析
7.4 2014-2016年核能产业区域市场分析
7.4.1 广东省
7.4.2 浙江省
7.4.3 福建
7.4.4 辽宁
7.4.5 广西
7.4.6 海南
7.5 核电设备
7.5.1 行业概况
7.5.2 自主化水平
7.5.3 国产化发展
7.5.4 市场竞争格局
7.5.5 民营企业参与
7.6 核能技术
7.6.1 核电技术自主创新
7.6.2 自主化能力提升
7.6.3 核电自主技术博弈
7.6.4 华龙一号技术合作
7.6.5 反应堆技术趋势
7.7 中国核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7.7.1 核电工业存在的问题
7.7.2 制约核电发展的瓶颈
7.7.3 世界核电经验借鉴
7.7.4 发展核电产业的对策
7.7.5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战略
7.7.6 核电健康发展的措施

第八章 2014-2016年地热能行业发展分析
8.1 地热能概述
8.1.1 地热能定义
8.1.2 地热能的分类
8.1.3 中国地热的分布与成因
8.1.4 地热能的利用形式
8.2 2014-2016年国际地热能开发利用状况
8.2.1 全球地热资源分布情况
8.2.2 各国积极推进地热能发电
8.2.3 德国地热开发技术先进
8.2.4 印尼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8.2.5 肯尼亚积极发展地热能
8.2.6 美国地热能行业前景广阔
8.3 2014-2016年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分析
8.3.1 地热资源概况
8.3.2 地热能利用状况
8.3.3 地热产业化分析
8.3.4 地热利用规模
8.3.5 地热商业化开发
8.3.6 发展目标与任务
8.3.7 发展前景广阔
8.4 中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分析
8.4.1 浅层地热能的概念
8.4.2 浅层地热能的特点
8.4.3 浅层地热能利用情况
8.4.4 浅层地热能开发的问题
8.4.5 浅层地热能应用潜力大
8.4.6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趋势
8.5 地热发电与地热供暖
8.5.1 中国地热发电发展概况
8.5.2 地热发电的障碍及突破口
8.5.3 西藏地热发电装机容量
8.5.4 地热供暖系统介绍
8.5.5 天津地热供暖建设
8.5.6 地热供暖的优势及建议
8.6 地热能利用相关技术分析
8.6.1 地热开采技术
8.6.2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8.6.3 地热利用与节能技术
8.7 地热能行业发展问题及策略
8.7.1 地热行业发展的瓶颈
8.7.2 地热能利用的制约因素
8.7.3 地热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第九章 2014-2016年氢能行业发展分析
9.1 氢能相关概述
9.1.1 氢能简介
9.1.2 氢能的使用方式
9.1.3 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9.1.4 氢能的制备及储运
9.2 国际氢能行业发展综述
9.2.1 世界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9.2.2 世界氢能产业市场化步伐加速
9.2.3 世界各国氢能发展政策简述
9.2.4 国外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及启示
9.2.5 欧盟制定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规划
9.3 中国氢能利用发展分析
9.3.1 氢能成为我国战略性能源
9.3.2 中国氢能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9.3.3 我国氢能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9.3.4 中国发展氢能经济的有利条件
9.3.5 氢能利用应由“浅”入“深”
9.3.6 中国氢能发展亟需政策支持
9.3.7 中国氢能开发利用发展趋势
9.4 氢能利用技术进展分析
9.4.1 氢能技术发展历程
9.4.2 中国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概况
9.4.3 制氢工艺技术路线多样化
9.4.4 氢能利用的微生物途径解析
9.5 发展氢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9.5.1 氢能开发的认识误区
9.5.2 中国的氢能发展战略
9.5.3 氢能发展应加强国际协作
9.5.4 我国需制定国家级氢能路线
9.5.5 我国发展氢能的技术对策

第十章 2014-2016年可燃冰行业发展分析
10.1 可燃冰相关概述
10.1.1 可燃冰的概念
10.1.2 可燃冰的形成过程
10.1.3 “可燃冰”的开采利用
10.2 2014-2016年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状况
10.2.1 世界可燃冰的探索发现历程
10.2.2 国外可燃冰开采应用状况
10.2.3 国外“可燃冰”研究加速
10.2.4 世界掀起可燃冰勘探热潮
10.2.5 可燃冰有望成为全球替代能源
10.2.6 日本成功开采海底可燃冰
10.3 2014-2016年中国可燃冰开发综述
10.3.1 中国可燃冰探索历程
10.3.2 中国可燃冰资源丰富
10.3.3 开发可燃冰的战略意义
10.3.4 可燃冰开发总体分析
10.4 2014-2016年我国可燃冰开发动态
10.4.1 祁连山冻土区再获可燃冰
10.4.2 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
10.4.3 南海可燃冰基础理论体系建立
10.5 可燃冰开采技术
10.5.1 可燃冰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
10.5.2 美日等国拒绝分享可燃冰技术
10.5.3 可燃冰开采自主勘察技术体系
10.5.4 可燃冰成矿预测技术通过验收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海洋能产业发展分析
11.1 海洋能概述
11.1.1 海洋能定义
11.1.2 海洋能分类
11.1.3 海洋能的特点
11.1.4 海洋能的优缺点
11.1.5 海洋能的发电方式
11.2 2014-2016年全球海洋能开发利用状况
11.2.1 世界海洋能及其开发状况
11.2.2 全球海洋能发电装机规模
11.2.3 美国海洋能产业的发展
11.2.4 澳大利亚海洋能发展分析
11.2.5 英国海洋能产业展望
11.3 2014-2016年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分析
11.3.1 海洋能资源储量与分布
11.3.2 海洋能开发利用状况
11.3.3 海洋能发电业稳步增长
11.3.4 潮汐发电行业发展综述
11.3.5 波浪发电行业发展简析
11.3.6 海洋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4 海洋能利用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11.4.1 潮汐发电的原理与技术
11.4.2 波浪能的转换原理与技术
11.4.3 温差能的转换原理与技术
11.4.4 海流能利用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11.4.5 盐差能的转换原理与关键技术

第十二章 2014-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2.1.1 新能源汽车定义
12.1.2 混合动力汽车定义及分类
12.1.3 纯电动汽车定义及结构
12.1.4 燃料电池汽车简介
12.2 2014-2016年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12.2.1 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解析
12.2.2 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综述
12.2.3 车企争相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
12.2.4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12.2.5 新能源汽车市场显露分化趋势
12.2.6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12.3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12.3.1 新能源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12.3.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析
12.3.3 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情况
12.3.4 开展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
12.3.5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路径分析
12.4 2014-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12.4.1 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12.4.2 201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12.4.3 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12.4.4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12.5 混合动力汽车
12.5.1 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综述
12.5.2 混合动力车成新能源车重点
12.5.3 发展混合动力车适合国情
12.5.4 混合动力汽车迎来黄金发展期
12.5.5 混合动力车产业发展态势
12.5.6 本土车企发力混合动力汽车
12.6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问题
12.6.1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
12.6.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阻力
12.6.3 研发新能源汽车面临风险
12.6.4 技术瓶颈与专利困局
12.7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策及战略
12.7.1 新能源汽车业发展思路
12.7.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
12.7.3 新能源汽车业需政府引导
12.7.4 新能源汽车业要务实发展
12.7.5 新能源汽车专利标准化策略

第十三章 2014-2016年新能源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13.1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1.1 企业发展概况
13.1.2 经营效益分析
13.1.3 新能源业务
13.1.4 核心竞争力
13.1.5 未来发展规划
13.2 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业发展概况
13.2.2 经营效益分析
13.2.3 新能源业务
13.2.4 核心竞争力
13.2.5 未来前景展望
13.3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业发展概况
13.3.2 经营效益分析
13.3.3 新能源业务
13.3.4 核心竞争力
13.3.5 未来前景展望
13.4 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3.4.1 企业发展概况
13.4.2 经营状况分析
13.4.3 新能源业务
13.4.4 核心竞争力
13.4.5 未来前景展望
13.5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业发展概况
13.5.2 经营效益分析
13.5.3 业务经营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未来前景展望
13.6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3.6.1 企业发展概况
13.6.2 经营效益分析
13.6.3 业务经营分析
13.6.4 财务状况分析
13.6.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14.1 投资机遇
14.1.1 能源革命拉动新能源需求
14.1.2 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新能源
14.1.3 碳交易促进新能源发展
14.1.4 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提速
14.1.5 能源互联网成大势所趋
14.2 投资热点
14.2.1 海上风电
14.2.2 核力发电
14.2.3 分布式发电
14.2.4 新能源设备
14.2.5 生物质成型燃料
14.2.6 非晶硅薄膜电池
14.3 投资概况
14.3.1 全球新能源投资规模扩张
14.3.2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迅猛
14.3.3 新能源巨头抢占城镇化商机
14.3.4 民间资本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
14.3.5 中国新能源市场投资规模展望
14.4 投资风险
14.4.1 新能源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
14.4.2 新能源投资面临高风险挑战
14.4.3 新能源投资的政策风险
14.4.4 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风险
14.5 投资建议
14.5.1 新能源行业总体投资原则
14.5.2 新能源投资不可盲目
14.5.3 新能源开发须理性规划
14.5.4 应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
14.5.5 新能源领域投资策略

第十五章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预测
15.1 全球新能源市场前景展望
15.1.1 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15.1.2 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15.1.3 新能源电力市场规模预测
15.2 中国新能源产业前景展望
15.2.1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15.2.2 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
15.2.3 新能源消费比重增长
15.2.4 新能源将成主力能源之一
15.3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5.3.1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形势预测
15.3.2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收入预测
15.3.3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利润预测
15.4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5.4.1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形势预测
15.4.2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电量预测
15.4.3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收入预测
15.4.4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利润预测
15.5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5.5.1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形势预测
15.5.2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发电量预测
15.5.3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收入预测
15.5.4 中国报告网对2016-2022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利润预测
15.6 中国报告网对其他新能源细分市场前景预测
15.6.1 生物质能发电前景预测
15.6.2 可燃冰发展前景预测
15.6.3 地热能发展前景预测
15.6.4 海洋能发展前景预测

第十六章 新能源行业政策法规分析
16.1 国外新能源政策解析
16.1.1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重要性
16.1.2 世界各国新能源及节能政策解析
16.1.3 世界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特点浅析
16.1.4 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调整趋势
16.2 201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
16.2.1 取消部分风电项目核准资格
16.2.2 进一步推动风电并网消纳
16.2.3 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出台
16.2.4 免征新能源车车辆购置税
16.2.5 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
16.2.6 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行业
16.3 201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
16.3.1 简政放权扶持新能源发展
16.3.2 改善电力调节促进新能源消纳
16.3.3 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16.3.4 继续深入推进风电并网消纳
16.3.5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
16.4 2016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
16.4.1 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方案发布
16.4.2 省级能源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16.4.3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明确
16.5 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规划导向分析
16.5.1 《太阳能利用“十三五”规划》解读
16.5.2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16.5.3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16.5.4 《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13年-2016年)》解读
16.5.5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2年远景目标》解读
16.6 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法规及解读
16.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16.6.2 《可再生能源法》的作用与影响
16.6.3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16.6.4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
16.6.5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发布
16.6.6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6.7 相关能源法规及政策
16.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16.7.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6.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6.7.4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几种主要能源的特点比较
图表2 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情况
图表3 全球发电量区域分布
图表4 全球发电量能源类型构成
图表5 全球新能源和化石燃料发电融资情况
图表6 全球新能源产业融资的资金类型构成情况
图表7 全球新能源产业融资的能源类型构成情况
图表8 中国GDP与能源消费增长变化趋势
图表9 中国部分省份人均能源消费量演变
图表10 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
图表11 各类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
图表12 我国各类发电能源主要指标对比
图表13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
图表14 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聚区
图表15 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发展要素
图表16 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发展要素
图表17 地球上的能流图
图表18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
图表19 中国日照率和年平均日照小时数
图表20 中国太阳能辐射资源带分布图
图表21 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排名前列国家
图表22 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排名前列国家
图表23 2008-2014年全球各类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构成情况
图表24 2006-2014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情况
图表25 2012-2014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排名前十位国家
图表26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光伏项目储备占比(6GW)
图表27 中国光伏系统年安装量和累计安装量的增长情况
图表28 2011-2014年中国太阳能行业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图表29 黑龙江省光伏企业、项目规模及状况
图表30 2014年太阳能发电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31 2015年太阳能发电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32 2016年太阳能发电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33 2014年全国并网光伏电站装机规模
图表34 2013-2014年光伏发电重点省份光伏电站利用小时数
图表35 2014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图表36 201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重点省份装机容量
图表37 2014年全国太阳能电池月度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38 2015年全国太阳能电池月度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39 201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分地区出口贸易情况
图表40 201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分国别出口贸易情况
图表41 2015年我国分省份太阳能电池出口贸易情况
图表42 中国主要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销售量完成情况
图表43 中国主要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图表44 中国主要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销售完成情况
图表45 围绕太阳能电池的保护主义举措
图表46 2012-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进口分析
图表47 2012-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出口分析
图表48 2012-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贸易现状分析
图表49 2012-2014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贸易顺逆差分析
图表50 全球风电市场增长率
图表51 全球风电累计和新增装机变化趋势
图表52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前十名
图表53 中国风能分布图
图表54 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图表55 中国陆地的风能资源及已建风场
图表56 中国有效风功率密度分布图
图表57 中国全年风速大于3m/s小时数分布图
图表58 中国风力资源分布图
图表59 2014年度全国风电新增核准、并网容量汇总表
图表60 2014年度全国风电累计核准、并网容量汇总表
图表61 2015年度全国风电累计核准、并网容量汇总表
图表62 2014年风力发电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63 2015年风力发电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64 2016年风力发电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65 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情况
图表66 中国海上风电装机情况
图表67 中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类型
图表68 中国风电机组制造商的海上风电装机情况
图表69 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历年产量
图表70 中小型风电机组分型号产品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
图表71 中小型风电机组分型号产品销售容量占总销售容量的比重
图表72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到各大洲情况
图表73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前十名国家
图表74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前十名自营出口企业
图表75 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批准挂牌的研究机构
图表76 中国部分企业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研制进展
图片详见报告正文``````(GY LWT)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有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决策风险。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