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热缩材料制品形成产业化生产已经近20年了,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从整体来看世界热缩材料市场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我国也不例外,热缩材料产品未来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开始进入重化工阶段,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预计高铁、汽车与电力建设等将成为我国热缩材料未来增长速度较快的领域,从而有望拉动我国热缩材料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成长期。
高铁热缩材料主要应用在高铁博格板上,在路轨传递电信号时可以起到绝缘保护的功能,另外电气化机车的电路保护也有用到。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高速铁路建设将在2015、2020年分别达到1.6万、3万公里的建设里程,按照我们对热缩材料的预估,高铁热缩材料的市场需求空间在2015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9.3亿、17.5亿。
目前中国国内的热缩材料用于汽车制造的市场占比还非常低,只有20%左右,全球80%的市场占比被美国瑞侃与日本住友占据,随着国内在汽车行业认证上的全面通过以及成本上的优势,汽车用热缩套管的市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用双壁热缩套管的价格只有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的20%-50%。按照国内目前对汽车行业的供货情况分析,如果全部换成中国产汽车用热缩套管,平均每台汽车的使用价值大概为100-200元人民币,而使用国外的热缩套管的价格为200-500元。假设中国汽车用热缩套管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全球每年7000万台的产量计算,中国汽车用热缩套管的市场空间将会达到42亿左右。
电力类热缩材料主要为电缆附件,其占电网投资的1.3%左右,其市场容量受当年电网投资总额决定,具有一定波动性。目前电力类热缩材料主要用于35KV及以下的中低压电缆配件,而高压电缆配件主要以预制式、冷缩材料为主。预计中低压电缆配件在电缆配件的占比为40%左右,那么按照测算,2015年全国电网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其中电缆附件为325亿,中低压电缆附件的市场空间为130亿。
此外,近年来由于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热缩材料市场的复苏,中国热缩材料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大量资本进入中国热缩材料领域,海内外、多主体的联合投资成为热缩材料投资的主流形式。由此可见,长期制约中国热缩材料领域的资金问题可以得到根本改观,今后中国热缩材料领域的资金来源将更加充裕。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热缩材料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1章:热缩材料行业发展综述
1.1 热缩材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概念及定义
1.1.2 行业主要产品大类
1.1.3 热缩材料主要性能分析
1.2 热缩材料工艺原理及成本构成
1.3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第2章: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际热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1.1 国际热缩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1)美国热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2)日本热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3)欧洲热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2.1.2 国际热缩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1.3 国际热缩材料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2.2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2.1 行业产值分析
2.2.2 行业销售产值分析
2.2.3 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3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2.3.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3.2 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2.3.3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3.4 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2.4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竞争形势
2.4.1 上游议价能力
2.4.2 下游议价能力
2.4.3 行业竞争格局
2.4.4 替代品的威胁
2.4.5 行业竞争趋势
2.5 中国热缩材料进出口分析
2.6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2.6.1 市场竞争
2.6.2 原材料成本
2.6.3 行业规范标准
第3章:热缩材料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3.1 电子类热缩材料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3.1.1 电子类热缩材料主要用途
3.1.2 电子类热缩材料主要产品
3.1.3 电子类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3.2 电力类热缩材料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3.2.1 电力类热缩材料主要用途
3.2.2 电力类热缩材料主要产品
3.2.3 电力类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3.3 其他热缩材料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3.3.1 管道防腐类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3.3.2 通信用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3.3.3 核岛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3.4 典型热缩材料领域市场前景分析
3.4.1 高铁热缩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1)中国高铁建设现状及规划
(2)中国高铁在建及拟建项目
(3)热缩材料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
(4)高铁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3.4.2 汽车热缩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1)热缩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2)汽车热缩材料市场现状
(3)国内热缩材料和国外热缩材料价格对比
(4)全球汽车产量预测
(5)汽车热缩材料市场前景
第4章:国内热缩材料研究和产业化进展
4.1 热收缩性能的本质
4.2 热缩材料研究进展
4.2.1 行业原材料研究进展
(1)聚烯烃类聚合物研究进展
(2)EVA材料研究进展
(3)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全氟共聚物(PFEP)研究进展
4.2.2 行业产品研究进展
(1)环保型无卤阻燃热缩管的研制
1)原料
2)配方
3)生产设备
4)工艺流程
(2)单芯光纤连续加固工艺
1)光纤的结构
2)光纤的连续及保护
3)热缩管保护机理
4.3 热缩材料产业化进度
4.3.1 国外热缩材料产业化进度
4.3.2 国内热缩材料产业化进度
4.4 高压热缩及冷缩终端电缆头综合评比
4.5 热缩材料的不足
第5章:热缩材料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
5.1 热缩材料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5.2 热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
5.2.1 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及技术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5.2.2 中国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及技术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5.2.3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及技术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5.2.4 苏州新区鑫业特种电缆材料厂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技术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5.2.5 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及技术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6章:热缩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6.1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投资风险
6.1.1 热缩材料行业政策风险
6.1.2 热缩材料行业技术风险
6.1.3 热缩材料行业原材料风险
6.1.4 热缩材料行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6.1.5 热缩材料行业其他风险
6.2 热缩材料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6.2.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技术壁垒
(2)精密程度掌控和质量控制能力
(3)市场服务体系和反馈体系
6.2.2 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6.3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6.3.1 热缩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6.3.2 热缩材料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6.3.3 热缩材料行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6.4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投资建议
6.4.1 热缩材料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6.4.2 热缩材料行业主要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2008-2012年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销能力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2:2008-2012年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2008-2012年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4:2008-2012年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5:2008-2012年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6: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