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的原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布、木浆纸、铜箔→覆铜板(CCL),JP Morgan 数据显示,PCB 原材料的成本大约占比是 33%,其中,覆铜板 CCL 占比 18%~20%,层压(7%~9%)以及铜(4%~5%),铜箔价格的大幅上涨为原本充分竞争的 PCB 行业提供了催化剂。从 2015 年 Q4 开始,电子用铜箔供不应求,2016 年三、四季度时达到了顶峰,铜箔价格上涨趋势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根据我们的产业链调研,铜箔的定价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即期铜价格,另一部分是加工费,2003 年之后,行业普遍采用伦敦铜价为基准加上加工费的方式进行定价,此轮涨价更多地表现为加工费的变化。由于锂电铜箔的利润较高、新能源汽车放量锂电铜箔需求显著上升,厂商纷纷将产能转向锂电铜箔造成普通电子铜箔的短缺,而且铜箔的扩产周期较长在 15-18 个月,大多数铜箔厂商的扩产计划也相对保守,最终导致电子铜箔一年内加工费报价上涨了近一倍,而 7628 玻布的上涨则是一种“人为短缺”现象(竞争激烈导致的企业自主减产或者转产),因为纱、布产能均十分充足。
图:铜箔、覆铜板涨价逻辑图
根据我们产业链调研,由于供需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覆铜板的供应仍然受制于原材料标准铜箔偏紧,经历过一轮涨价潮之后,局部价格会出现一些调整,但是在原材料供不应求状况尚未解决之前,总体而言,预计覆铜板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调的情况。
表:国内电子铜箔企业 2017 年(至 2017 年底)新增铜箔产能情况(单位:吨/年)
表:国内铜箔企业在 2017 年不同时间段形成产能的产能规模统计(吨/年)
二、我国铜箔市场存在以下 3 点特征
第一,锂电铜箔产能大幅度增加,预计 2018 年我国锂电铜箔产能达 44.16 万吨(包括外资企业在国内投建的工厂);第二,产品结构发生巨变,预计 2016-2018 年锂电铜箔增加 17.6 万吨,预计 2018 年国内锂电铜箔的产能占比有望达到 40%,形成锂电铜箔/标准铜箔(CCL、PCB 采用的铜箔)4:6 的格局;第三,标准铜箔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厂商严重倾向于锂电铜箔,甚至会导致未来几年内标准铜箔的供需平衡被打破,标准铜箔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016-2018 年标准铜箔的新增产能非常小,电子铜箔行业协会数据显示,预计 2018 年会有 2.65 万吨标准铜箔的新增产能,与锂电铜箔形成明显的反差。
图:2016~2021 年锂电/标准铜箔新增产能(万吨)
图:2020E 我国锂电铜箔与标准铜箔占比
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年中国电子铜箔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电子铜箔产业概述
1.1 电子铜箔定义
1.2 电子铜箔分类及应用
1.3 电子铜箔产业链结构
1.4 电子铜箔产业概述
第二章 电子铜箔行业国内外市场调研
2.1 电子铜箔行业国际市场调研
2.1.1 电子铜箔国际市场发展历程
2.1.2 电子铜箔产品及技术动态
2.1.3 电子铜箔竞争格局分析
2.1.4 电子铜箔国际主要国家发展情况分析
2.1.5 电子铜箔国际市场发展趋势
2.2 电子铜箔行业国内市场调研
2.2.1 电子铜箔国内市场发展历程
2.2.2 电子铜箔产品及技术动态
2.2.3 电子铜箔竞争格局分析
2.2.4 电子铜箔国内主要地区发展情况分析
2.2.5 电子铜箔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2.3 电子铜箔行业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
第三章 电子铜箔发展环境分析
3.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1.1 中国GDP分析
3.1.2 中国CPI分析
3.2 欧洲经济环境分析
3.3 美国经济环境分析
3.4 日本经济环境分析
3.5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第四章 电子铜箔行业发展政策及规划
4.1 电子铜箔行业政策分析
4.2 电子铜箔行业动态研究
4.3 电子铜箔产业发展趋势
第五章 电子铜箔技术工艺及成本结构
5.1 电子铜箔产品技术参数
5.2 电子铜箔技术工艺分析
5.3 电子铜箔成本结构分析
5.4 电子铜箔价格 成本 毛利分析
第六章 2016-2017年电子铜箔产 供 销 需市场现状和预测分析
6.1 2016-2017年电子铜箔产能 产量统计
6.2 2016-2017年电子铜箔产量及市场份额
6.3 2016-2017年电子铜箔需求量综述
6.4 2016-2017年电子铜箔供应量 需求量 缺口量
6.5 2016-2017年电子铜箔进口量 出口量 消费量
6.6 2016-2017年电子铜箔平均成本、价格、产值、毛利率
第七章 电子铜箔核心企业研究
7.1 建滔铜箔集团有限公司
7.1.1 企业产品介绍
7.1.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1.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1.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1.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1.6 企业联系方式
7.2 南亚铜箔(昆山)有限公司
7.2.1 企业产品介绍
7.2.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2.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2.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2.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2.6 企业联系方式
7.3 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3.1 企业产品介绍
7.3.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3.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3.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3.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3.6 企业联系方式
7.4 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
7.4.1 企业产品介绍
7.4.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4.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4.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4.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4.6 企业联系方式
7.5 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
7.5.1 企业产品介绍
7.5.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5.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5.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5.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5.6 企业联系方式
7.6 江西省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
7.6.1 企业产品介绍
7.6.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6.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6.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6.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6.6 企业联系方式
7.7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7.7.1 企业产品介绍
7.7.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7.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7.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7.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7.6 企业联系方式
7.8 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
7.8.1 企业产品介绍
7.8.2 企业原料来源分析
7.8.3 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7.8.4 企业产品产地分析
7.8.5 企业产品产能 产量 成本 价格 毛利分析
7.8.6 企业联系方式
第八章 上下游企业分析及研究
8.1 上游原料市场及价格分析
8.2 上游设备市场调研研究
8.3 下游需求分析研究
8.4 产业链分析
第九章 电子铜箔营销渠道分析
9.1 电子铜箔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9.2 电子铜箔营销渠道特点介绍
9.3 电子铜箔营销渠道发展趋势
第十章 电子铜箔行业发展趋势
10.1 2018-2024年电子铜箔产能产量趋势
10.2 2018-2024年成本 价格 毛利趋势
10.3 2018-2024年需求量分析
10.4 2018-2024年供应量 需求量 供需关系分析
10.5 2018-2024年产量及市场份额预测
10.6 2018-2024年进口量 出口量 消费量趋势
第十一章 电子铜箔行业发展建议
11.1 宏观经济发展对策
11.2 新企业进入市场的策略
11.3 新项目投资建议
11.4 营销渠道策略建议
11.5 竞争环境策略建议
第十二章 电子铜箔新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12.1 电子铜箔项目SWOT分析
12.2 电子铜箔新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十三章 中国电子铜箔产业研究总结
图表目录
图表 电子铜箔实物图
图表 电子铜箔分类及应用领域一览表
图表 电子铜箔产业链结构图
图表 电子铜箔产品技术参数一览表
图表 电子铜箔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表 2017年中国电子铜箔成本结构表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主流企业电子铜箔产能及总产能一览表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主流企业电子铜箔产能市场份额一览表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主流企业电子铜箔产量及总产量一览表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主流企业电子铜箔产量市场份额一览表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电子铜箔产能 产量及增长率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电子铜箔产能利用率一览表
图表 2016年中国主流企业电子铜箔产量市场份额图
图表 2017年中国主流企业电子铜箔产量市场份额图
图表 2016-2017年中国电子铜箔需求量及增长率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BGZQJP)
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