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高铁潜入长城 中国技术首次实现分层乘降

       在八达岭长城核心区和老京张铁路下方102米处,京张高铁长城站建设正在井然有序地推进。据相关人员介绍,从设计到建设,京张高铁长城站都运用了最新理念和技术。

       这一世界最深的高铁站连接北京与张家口,不仅是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设施之一,也是京包兰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程规模庞大,设计先进,注定震撼世界。

       首次实现分层乘降

       万里长城,起伏奔腾。在八达岭长城的下方,京张高铁长城站的建设引起了广泛关注。“看报道就觉得非常期待!等建成之后一定要去体验一把!”北京市民小王兴奋地表示。

       据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八达岭长城站车站总长470米,分站台层、站厅层和进出站通道。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36143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1143平方米。车站中心处线路埋深约102.550米,地面站房布置在停车场东侧山脚下,站台至地面站房全程提升高度61.77米。

       中铁五局华北指挥部指挥长陈彬介绍道:“京张高铁的新八达岭隧道,不仅是全线最长的隧道,还在隧道内设置了八达岭长城站,因此隧道内不仅要修建3层地下结构,还要修建出78个大小洞室,连断面型式都高达88个。洞室交叉节点如此密集,使八达岭长城站成为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

       中铁五局京张高铁项目部经理蒋思在介绍车站结构时说,整个车站自下而上分别是站台层、进站层及出站层,旅客进出站上下分层,这在全国属首次。也就是说,今后从地下百米的长城高铁站上下,需乘两次电梯,升降62米。车站将安装一次提升的长大扶梯及斜行电梯等先进设备,保证旅客乘降快速舒适。按计划,这座超级工程将在2019年对外开放。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隧道施工道阻且长

       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一次并行水关长城、两次穿越八达岭长城,距离头顶的百年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不过4米。除了位置特殊、“国宝”聚集,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的施工还面临“三座大山”:地质复杂容易塌,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和风化槽,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坍塌;地形起伏相当大,隧道穿越军都山,无法容纳大直径盾构掘进机,只能采用爆破法;地下涌水频发,每天正常涌水量近1.9万立方米,相当于抽干10个标准8道游泳池的蓄水量。

       3年内建成一座地下102米的大型高铁车站,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高峰期13个工作面在逼仄的地下同时作业,仅2号斜井就设置8条分通道,地下物流、交通等组织是很大的挑战。此外,采用爆破法推进工程建设,每天放炮至少十三四次,每一次都要组织人员设备退避。如何才能既避免爆破集中导致共振、扰动周边文物,又避免爆破间隔太大、影响施工进度?这些难题都需要反复考量。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要建得这么深呢?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总设计师吕刚介绍说:“车站选址是综合考虑了服务延庆、服务冬奥、服务八达岭景区和保护青龙桥车站、八达岭长城等多方面需要,埋深之所以大,是为了保护我国近代工业的象征——青龙桥车站人字形线路的需要。”这么深的车站,旅客的通行便利与人身安全又将如何保障?他说,“正是因为施工环境非常复杂,在这里打隧道,不仅要胆大心细,更要借助技术创新。”

       中国技术再次升级

       从设计到建设,京张高铁长城站都运用了最新理念和技术。中铁五局京张高铁三标项目部副经理代龙震介绍,车站采用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实现了进出站客流完全分离和进出站口均衡布置;采用立体环形救援廊道,乘客在车站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在50米之内到达求生通道;设置4个通风井,顺利进行换气;高标准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可以抵抗8度的地震。他说,“虽然在地下百米换乘,但旅客进出站很方便,也很安全。”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城的扰动,项目部采用精准电子雷管减震技术,精细化分段,逐孔起爆。经过反复计算,将震速控制在0.16厘米/秒左右,每爆破一次只相当于在长城上跺一下脚。2016年3月开工以来,这里已经爆破了4500多次。在地下物流、交通组织方面,施工单位运用BIM等技术,进行人车定位、智能指挥,实现洞内无线网络全覆盖,监测360度无死角,提高了作业和管理效率。

       长城站还有许多创新,如分层下挖的“品”字型分部挖掘法、预应力锚杆上下张拉支护法等,并使用了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智能衬砌养护台车等设备。这些新技术保障了长城站工程顺利推进。目前,长城站已完成工程总量40%。预计2019年底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届时乘京张高铁从北京城区至八达岭长城站仅需20分钟。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