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智慧城市体系结构与发展研究报告(2011)

中国智慧城市体系结构与发展研究报告(2011)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112504
  • 2011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范围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如交通、环境、安全、应急、医疗、资源等),这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庞大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即可实现,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如何能够高效率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需要率先做好“智慧城市”的全面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准备工作。
       智慧城市体系报告致力于服务于政府与智慧城市从业机构,在当前智慧城市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协助城市管理者与产业链企业成员更好地进行本地智慧城市体系与发展环境建设。智慧城体系关注并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智慧城市核心发展要素、主要模块构建方式、国内外发展标杆等领域的研究。为城市管理者的城市信息化管理规划、发展规划、投资方向制定、以及工作重心的调整等工作提供有效的体系支撑。
       部分章节摘取:智慧城市与业界流行概念的关系,及发展重心思考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城市化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文、政府治理等发展提升意义重大,对拉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也极为重要。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政府施政、环保、节能、交通拥堵、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等方面待优化问题逐步增多,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管理工具来有效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并被各地政府指导下的官产学研迅速、广泛地接受。根据新华字典解释,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当前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众多,概念或者说关系有些混淆,智慧城市研究发展中心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将智慧城市,简单等同、冠名为各行业信息化的深化。我们经常看到,在智慧城市的目标拆分与落地时,被落实为智慧医疗、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政府等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在具体子方案落实时,就更名为蔬菜自动喷淋、环保监测、路灯管理、车联网等具体微观方案。实际上两种强调方式都是传统行业信息化的分类与深化,但与智慧没有本质关联。信息化深化方式有多种,智慧仅是信息化深化的一个方向而已。这里边智慧城市真正关心的,仍是深入感知、协同、智慧分析3大模块,这些才是智慧的重点,而不是简单传统信息化冠以智慧之名。
       2、将智慧城市,概念重点落实为网络带宽的扩大与无线网络的完善。网络是承载智慧城市的基础,没有网络必不会智慧,但只有网络却不会智慧,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网络建设反倒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盲点,而真正与智慧有关的感知、协同、智能分析等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盲点。
       3、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关系混淆。物联网是当今ICT发展之热点,其重点在于强调物联,并不强调上层的智慧,可以说各有侧重,为实现智慧物联是必备的基础,但物联并不等于智慧应用。
       4、智慧城市与云计算的关系模糊不清。云计算主要强调云布局的计算方式,在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层都有云的实现方式,云的价值在于资源的节约与部署的快捷。由于这种有效的投资节约性与部署便捷性,使应用充分利用高级计算能力成为可能。而智慧城市对计算能力是有要求的,必备的甚至是充分的计算能力,将无疑是确保智慧的基础。云计算IAAS、PAAS并不意味着智慧;而在云SAAS层面,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相关的智慧应用需要去落地开发实现,智慧的应用部署在云上、还是部署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都是可行的,只是由于云的聚合模式,使得云去支撑智慧实施效率更高。
       智慧城市研究与发展重心倾向对智慧城市进行以下定义,虽然仍难免偏颇,但力求强调智慧本身的意义与诉求:“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构建了支撑城市发展的智慧化环境。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单独看此定义,仍难理解与把握智慧城市的重心所在。
       认为对智慧城市重点进行以下3点的内涵澄清极为必要:
       1、有效的感知:可实现按需的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测,城市内海量、多源的城市信息资源可以被逐步探测与感知。从这里看,重点的建设在于末端的传感器、底层的传感网关、与上层的感知传送管理系统。相对而言网络是否够宽不是真正的瓶颈,网络是否够窄反倒成为瓶颈,海量的传感管理也成为瓶颈。也就是说现有的网络建设目标是适应人与大流量、常在线应用的。而城市传感网络多数情况下要求的是小流量、非常在线、随需感知的,对网络运营商的关键要求正在这里,如何构建适合小流量、非常在线数据传送需求,对当下运用商热议的智能管道的运营要求也提出了一类全新的应用场景,目前厂商与运营商尚无很好的解决方案,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看不到推进中的有效行动。
       2、便利协同。多信息体系互联协同运作,信息充分交互处理。其实协同本不应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诉求,但遗憾的是现有的城市各信息化子系统,未发展到有效协同阶段。而智慧的定义要求具有“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协同是必然的基础,只有充分配合、信息充足利用,才有可能被智慧分析,做出智慧的动作。便利协同,也是当前各行业以智慧城市为名义,进行信息化深化的重点方向,说白了类似于城市应急联动管理系统,有统一的首脑部门、有跨多子系统的横向整合上层平台,才谈得上协同,才进而谈得上智慧。
       3、智能处理。具备洞察力,可按需进行数据分析和知识生成,可有效对预测、决策进行支持,可调动相关的末端部件实现智能的响应动作,可进行快速可变的业务处理,能够行动迅捷、随机应变。上诉智慧的处理,综合而言就是分析、建议、行动、事后评估四大能力,也就是传统行业我们常提的要求人或团队能够对一件事情进行闭环实现的4个环节(APDC,Analyze, Plan, Do, Check)。也就是要求整个系统具有类似于人类完成一项任务的4大关键属性,即智能处理不是单一环节的,而是紧扣完成一件任务的4大环节,实现全方位的智慧。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经济、城市与信息化发展综述
1.1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及中国经济发展特征
1.2城市发展阶段理论及中国城市发展特征
1.3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及中国信息化发展特征
1.4中国信息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综述
1.5十二五规划与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分析


第二章 国外智慧城市标杆与厂商相关思路分析
2.1新加坡
2.2韩国
2.3日本
2.4IBM
2.5华为
2.6浙大网新


第三章 智慧城市在国内的相关实践分析
3.1北京
3.2上海
3.3广州
3.4无锡
3.5杭州
3.6南京
3.7沈阳
3.8武汉
3.9合肥
3.10昆明
3.11昆山
3.12成都


第四章 智慧城市概念深入解析
4.1智慧城市形成的动因
4.2智慧城市的定义
4.3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
4.4智慧城市的内涵理解
4.5智慧城市的作用与价值
4.6智慧城市与无线城市、城市信息化的关系
4.7智慧城市与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化的关系解读


第五章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5.1 泛在物联网络
5.1.1传感器
5.1.2传感网
5.2 无线与光网络
5.2.1小流量长在线网络
5.2.2高速光网
5.2.3无线网络
5.3 智慧云计算平台
5.3.1 IAAS
5.3.2 PAAS
5.3.3 SAAS
5.4 智慧应用
5.4.1 分析
5.4.2 计划
5.4.3 执行
5.4.4 评估


第六章 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分析
6.1智慧政务
6.1.1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6.1.2智慧城管
6.2智慧产业
6.2.1智慧交通
6.2.2智慧物流
6.2.3智慧能源
6.2.4智慧环境
6.3智慧民生
6.3.1智慧家居
6.3.2智慧医疗
6.3.3智慧教育

      《中国智慧城市体系结构与发展研究报告(2011)》系统全面的调研了智慧城市的市场宏观环境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市场供需情况、企业竞争力情况、产品品牌价值情况等,旨在为企业提供专项产品深度市场信息,为企业投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