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95770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度

        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些技术难题逐步得到了解决。同时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连续发布补贴目录,201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车道。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2.89万辆,2016年销量50.17万辆,同比增加52.54%。2017年6月销量5.9万辆,同比增加34%,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图: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规划目标。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016年10月和1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次强调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政策增速”:2016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产量51.7万辆,假设2020年完成200万产能的目标,则2017-2020产能复合增速需要达到40%。



 
图: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频出

        “十三五期间”300亿市场

        电池检测领域的国外企业主要有美国的AeroVironment(AV)、Arbin、Bitrode、德国的Digatron、奥地利的AVL,占有高端市场一定的份额;国内电池检测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主要的企业有星云股份、拜特测控、新威尔、普德电气、杭可科技、蓝奇电子等。


        随着国内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产,国内电池检测企业由于本土优势、价格优势、技术进步等原因,逐步进入一线供应商行业。

 
图:国内电池检测领域的主要企业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述
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1.1.2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1.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
1.2.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1.2.3 混合动力汽车的缺点
1.3 纯电动汽车概述
1.3.1 纯电动汽车的定义
1.3.2 纯电动汽车的优势
1.3.3 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
1.4 燃料电池汽车概述
1.4.1 燃料电池汽车的定义
1.4.2 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第二章 2015-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
2.1.1 全球经济形势
2.1.2 国内生产总值
2.1.3 工业运行情况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经济发展趋势
2.2 社会环境分析
2.2.1 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2.2.2 汽车排放与空气质量
2.2.3 新能源汽车战略意义
2.3 全球专利技术环境
2.3.1 专利总体情况
2.3.2 专利申请分布
2.3.3 技术热点变化
2.3.4 区域分布情况
2.3.5 主要申请人分析
2.3.6 中国申请概况

第三章 2015-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3.1 2015-2017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3.1.1 全球产业政策解析
3.1.2 全球市场销量规模
3.1.3 全球区域发展情况
3.1.4 全球市场分化趋势
3.2 2015-2017年部分地区及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3.2.1 欧洲
3.2.2 美国
3.2.3 日本
3.2.4 韩国
3.2.5 挪威
3.3 2015-2017年全球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3.3.1 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情况
3.3.2 世界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3.3.3 燃料电池汽车业总体概况
3.3.4 车企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4.1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行情况
4.1.1 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
4.1.2 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
4.1.3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4.1.4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4.2 2015-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区域动态
4.2.1 上海市
4.2.2 北京市
4.2.3 深圳市
4.2.4 天津市
4.2.5 江苏省
4.2.6 安徽省
4.3 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分析
4.3.1 推荐车型结构
4.3.2 乘用车推广情况
4.3.3 客车推广情况
4.3.4 专用车推广情况
4.4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4.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阻滞因素
4.4.2 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瓶颈
4.4.3 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
4.4.4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瓶颈
4.5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对策及战略
4.5.1 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
4.5.2 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策略
4.5.3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选择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同功能汽车发展分析
5.1 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态势
5.1.1 市场发展规模
5.1.2 区域结构分析
5.1.3 销量结构分析
5.1.4 企业竞争格局
5.2 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
5.2.1 市场发展规模
5.2.2 市场渗透率分析
5.2.3 市场结构分析
5.2.4 企业竞争格局
5.2.5 公交车推广分析
5.3 新能源专用车发展综述
5.3.1 市场发展规模
5.3.2 企业竞争格局
5.3.3 发展前景分析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同类型汽车发展分析
6.1 2015-2017年中国混合动力车发展分析
6.1.1 发展混合动力车适合国情
6.1.2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黄金期
6.1.3 混合动力客车市场规模
6.1.4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6.2 纯电动汽车发展态势
6.2.1 产业化发展探索
6.2.2 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6.2.3 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6.3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态势
6.3.1 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进展
6.3.2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6.3.3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概况
6.3.4 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进展分析
6.3.5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模式对比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分析
7.1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
7.1.1 整车系统匹配技术方案
7.1.2 混合动力汽车攻关难题
7.1.3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7.1.4 混合动力技术重大突破
7.2 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分析
7.2.1 电动汽车核心技术
7.2.2 纯电动客车技术成熟
7.2.3 客车核心技术全球领先
7.3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分析
7.3.1 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
7.3.2 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
7.3.3 高压储氢系统技术
7.3.4 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
7.4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分析
7.4.1 纯电动汽车标准
7.4.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
7.4.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
7.4.4 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7.4.5 专利标准化策略

第八章 2015-2017年国内外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发展
8.1 丰田汽车公司
8.1.1 企业概况
8.1.2 主营产品
8.1.3 运营情况
8.1.4 公司优劣势分析
8.2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8.2.1 企业概况
8.2.2 主营产品
8.2.3 运营情况
8.2.4 公司优劣势分析
8.3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概况
8.3.2 主营产品
8.3.3 运营情况
8.3.4 公司优劣势分析
8.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概况
8.4.2 主营产品
8.4.3 运营情况
8.4.4 公司优劣势分析
8.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概况
8.5.2 主营产品
8.5.3 运营情况
8.5.4 公司优劣势分析
8.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概况
8.6.2 主营产品
8.6.3 运营情况
8.6.4 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九章 2015-2017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发展分析
9.1 车用锂电池
9.1.1 应用优势分析
9.1.2 成本构成分析
9.1.3 市场发展规模
9.1.4 市场结构分析
9.1.5 标准体系分析
9.2 车用燃料电池
9.2.1 燃料电池相关概述
9.2.2 行业技术进展
9.2.3 行业标准体系
9.2.4 行业商业化分析
9.2.5 行业发展前景
9.3 车用镍氢电池
9.3.1 优越性分析
9.3.2 市场需求规模
9.3.3 专利申请分析
9.3.4 行业技术突破

第十章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分析
10.1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10.1.1 充(换)电站市场规模
10.1.2 充(换)电站建设模式
10.1.3 充(换)电站服务模式
10.1.4 充(换)电站运营模式
10.1.5 充(换)电站综合效益
10.1.6 充(换)电站建设规划
10.2 LNG加气站
10.2.1 LNG加气站发展规模
10.2.2 LNG加气站区域分布
10.2.3 LNG加气站发展动态
10.3 加油站
10.3.1 加油站数量规模
10.3.2 加油站竞争格局
10.3.3 加油站经营模式
10.3.4 加油站选址布局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解析
11.1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11.1.1 补贴政策调整
11.1.2 积分制政策
11.2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政策
11.2.1 中国制造
11.2.2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
11.2.3 汽车中长期产业规划
11.2.4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11.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政策
11.3.1 汽车动力电池政策
11.3.2 充电基础设施政策
11.3.3 电池外资准入政策
11.4 新能源汽车其他政策分析
11.4.1 碳配额管理办法
11.4.2 强制性认证政策
11.4.3 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定
11.4.4 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
11.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5.1 总体目标
11.5.2 节能汽车技术路线图
11.5.3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
11.5.4 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
11.5.5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路线图
11.5.6 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
11.5.7 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
11.5.8 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

第十二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趋势分析
12.1 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12.1.1 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景展望
12.1.2 全球新能源汽车规模预测
12.1.3 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12.1.4 主要区域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12.2 “十三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12.2.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12.2.2 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广阔
12.2.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2.2.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2.3 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2.3.1 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大势所趋
12.3.2 全球混合动力车市场展望
12.3.3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
12.3.4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GY GSL)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