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气汽车的使用区域主要集中在气资源开发较早、储量较为丰富的中西部三大产气区的周边省市和燃气运输发达的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国家已确定北京、上 海、重庆、天津、四川省、海南省、哈尔滨、长春、西安、乌鲁木齐、广州、银川、济南、青岛、廊坊和濮阳16个城市(地区)为清洁汽车重点推广城市(地 区),大致可以分为:川渝区域、东北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京津区域、中原区域、广深区域和海南区域等。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燃气汽车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12-2016)》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天然气汽车产业基础概述、全球燃气汽车产业 运行状况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运行环境,然后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行新形势、中国燃气汽车市场。随后,报告对中国城市燃气示范项目做了重点 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燃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您若想对燃气汽车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燃气汽车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 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 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天然气汽车产业基础概述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简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五大类型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分类
第二节 天然气汽车分类及特点
一、压缩天然气(CNG)汽车
二、液化天然气(LNG)汽车
三、天然气汽车优缺点
第三节 全球燃气汽车概况
一、全球燃气汽车市场
二、全球燃气汽车技术
第四节 中国燃气汽车概况
一、燃气汽车市场
二、燃气汽车技术发展
第二章 2012年全球燃气汽车产业运行状况透析
第一节 近几年全球燃气汽车统计
第二节 2012年全球燃气汽车产业运行动态分析
一、全球天然气汽车新亮点分析
二、全球天然气汽车快速发展的政策驱动力
三、全球天然气汽车研究新进展
四、全球天然气汽车市场动态分析
第三节 2012年重点国家燃气汽车运行动态分析
一、日本天然气汽车
二、韩国天然气汽车
三、缅甸天然气汽车
第三节2012年亚洲天然气汽车现状
一、亚洲CNG汽车改装
二、亚洲CNG加气站建设
第四节 亚洲天然气汽车产业
一、东亚产业市场
二、南亚产业市场
三、东南亚及太平洋产业市场
第五节 2020年全球大多数汽车将使用天然气
第三章 2012年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世界及中国能源现状
一、世界能源发展现状
二、世界能源形势的特点
三、中国能源现状和分布状况
四、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汽车工业面临的能源危机
一、能源问题是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能源问题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
三、中国汽车工业能源消耗量大的因素
四、中国能源危机下的汽车消费困局
五、中国调整汽车消费税应对能源危机
六、中国燃油附加税对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汽车环保问题
一、中国汽车排放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二、中国汽车污染的状况分析
三、中国机动车污染的监督与管理
四、中国汽车环保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四节 国内汽车节能减排政策分析
一、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二、节约能源法修订案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四、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六、天然气利用政策
七、燃料乙醇补贴政策的调整
八、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第四章 2009-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相关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9-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天然气汽车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五章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行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概况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前景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格局和发展方向
三、各国对新能源汽车扶持措施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重点企业研发及市场动态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动态
二、一汽新能源汽车开发
三、上汽新能源汽车开发
四、东风新能源汽车开发
五、奇瑞新能源汽车开发
六、长安新能源汽车开发
七、吉利新能源汽车开发
八、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发
第六章 2012年中国燃气汽车发展现状综述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燃气汽车发展总况
一、燃气汽车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
二、燃气车宏观规划和行业标准应及早出台
三、燃气汽车商业化路径全解 成本核算
四、中国燃气汽车遭遇成长之惑
第二节 浅析燃气汽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燃气汽车推广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七章 2012年中国燃气汽车市场深度剖析
第一节 2011中国燃气汽车保有量统计分析
一、2011年全国燃气汽车保有量
二、2011年CNG燃气汽车保有量
三、2011年LNG燃气汽车保有量
四、2011年LPG燃气汽车保有量
第二节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量
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量
二、汽车产量按燃料种类分析
第三节 天然气汽车产量分析
一、天然气汽车产量结构分析
二、相关天然气汽车生产企业一览表
第四节 液化石油气汽车产量分析
一、液化石油气汽车产量结构分析
二、相关液化石油气汽车生产企业一览表
第五节 部分燃气汽车车型分析
一、新爱丽舍CNG双燃料
二、大众帕萨特TSI
三、途安Ecofuel
四、陕西重汽SX4254BK294T
五、夏利A+CNG
六、捷达GEX_LPG
第八章 中国城市燃气示范项目分析
第一节 清洁汽车行动
一、清洁汽车行动实施背景
二、“十二五”期间
第二节 燃气汽车城市示范项目
第三节 单一燃料示范工程
一、上海-单一燃料LPG出租车示范工程
二、长春-单一燃料LPG公交车示范工程
三、新疆-单一燃料LNG公交车示范工程
四、西安-单一燃料CNG公交车示范工程
第九章 CNG汽车相关研究
第一节 CNG加气站运行分析
一、气源调压计量系统
二、天然气压缩机
三、深度脱水装置
四、高压管道
五、售气机
第二节 青岛市CNG汽车效益分析
一、青岛市汽车现状
二、CNG汽车能源替代效益
三、CNG汽车环境效益
四、CNG汽车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第十章 LNG汽车相关研究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年液化天然气数据监测
一、2009-2011年天然气产量分析
二、2009-2011年LNG进出口分析
第二节 LNG重型载货车发展前景
一、国内LNG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二、陕汽集团简介
三、陕汽集团LNG项目简介
四、LNG重型载货车发展前景
第三节 贵阳市LNG公交车运行
一、公交现状
二、城市污染
三、L-CNG汽车的开发
四、LNG汽车的开发
五、LNG汽车的运行
六、LNG汽车发展规划
第四节 我国LNG汽车的可行性
一、技术可行性
二、资源保障
三、LNG汽车经济可行性
第十一章 LPG汽车相关研究
第一节 LPG供需分析
一、2011年LPG产量分析
二、2011年LPG进口量分析
第二节 LPG汽车前景分析
一、以气代油,大势所起
二、以气代油,清洁实惠
三、以气代油,已成潮流
四、以气代油,现实可行
第三节 LPG城市客车的开发
一、整车的开发
二、设计关键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世界国家及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未来政策环境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12-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分析
一、中国汽车产销量预测分析
二、中国天然气汽车市场供需预测分析
第十三章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汽车投资战略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天然气汽车投资概况
一、天然气汽车投资特性
二、天然气汽车投资政策利好
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机遇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意义重大
二、中国汽车处于能源动力技术变革的的战略机遇期
三、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
四、中国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后发优势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汽车投资风险预警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跟多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