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交易市场经历了国际 CDM 项目合作和国内碳交易机制建立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遵循《京都议定书》,积极开发 CDM 项目,以国际碳交易市场(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简称 EU ETS)促进国内产业的节能减排;后期转向国内碳交易规则和市场的建立,包括建立 7 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6 年 9 月新增福建省碳交易市场,以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其他工作的推进。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可以提供大量 CDM 项目的国家。2005 年 10 月 12 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 4 部委联合发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提出了我国企业 CDM 项目申请、核准、实施、注册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8 月 31 日,我国获得签发的 CDM 项目共计 1,557 项,估计签发年减排量总量为 3.58 亿吨;2016 年全球每吨 CO2排放当量的价格为 1-131 美元不等,其中约 3/4 的碳排放量价格低于 10 美元/吨 CO2当量。另据世界银行测算:每年全球的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估计为 7-13 亿吨,由此形成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约达 140-650 亿美元。我国获得签发 CDM 项目估计年减排量,从省市分布来看,江苏、浙江、内蒙古三省的签发年减排量最高,分别达到 3,363 万吨、3,318 万吨、3,242 万吨;从减排类型分布来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到估计年减排总量的 49%,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 HFC-23 分解占 18%、甲烷回收利用占 9%。
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类似,国内碳交易市场同样主要围绕以下两类基础产品开展:
1)政策制定者初始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权(即“配额”);
2)通过实施项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获得的 CCER(Chinese 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国核证减排量”)。
第一类交易中,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如果超出了国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就需要从其他碳排放配额有剩余的控排企业手中购买;试点省市的配额交易仅可在省市内部通过试点交易市场进行。
第二类交易中,一般企业通过投建减排项目实现“自愿减排”(例如前文所述的 VER 项目),经国家认证后形成 CCER,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 CCER 抵消部分碳排放;CCER 可以在上述各省市试点交易所以及非试点的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进行全范围流通,虽然大多数试点省市对使用 CCER 进行配额抵消设立了限制条件,但仍不妨碍 CCER 实现连接区域碳市场的作用。
配额交易方面,据《中国电力报》和《国家电网报》(2017.12.26 第 5 版)报道,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上述第一批 7 个碳交易试点涵盖超过 3,000 家排放企业,年排放约 14 亿吨二氧化碳,全国范围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 4.7 亿吨,成交总额 104.94 亿元,其中湖北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配额 3.12 亿吨,成交总额 71.91 亿元,两项数据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 66.38%和 68.52%。CCER 交易方面,据《中国碳交易网》转载《和碳视角》统计数据:2015 年度,全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共交易 CCER 减排量 3,337 万吨,其中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占交易总量的 76.21%,位居第一,北京环境交易所占比 11.02%,位居第二。
2015-2017 年我国 8 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量统计如图所示。以 3 年交易总量计算,排名前三的试点交易市场依次为广东、湖北、深圳,交易总量分别达到 4,674 万吨、4,512 万吨、2,223 万吨;福建试点交易市场启动时间较晚,2017 年度交易总量约 207 万吨。可以看到,各省市碳交易市场活跃程度不一,广东、湖北、深圳市场活跃度居前。
2015-2017 年我国 8 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金额统计如图所示。以 3 年交易总额计算,排名前三的试点交易市场依次为湖北、广东、深圳,交易总额分别达到 7.37 亿元、6.12 亿元、5.93 亿元;天津、重庆由于单位减排量的交易价格较低,因此交易总额居后。
各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市场的价格差距较大。从 2017 年我国 8 省(市)碳交易试点配额交易价格走势(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北京市场的价格基本稳定在 50-60 元/吨,在几大碳试点中价格一直保持最高;上海和深圳市场价格处于 25-35 元/吨区间,位居中游;湖北、广东、天津市场价格稳定在 15-20 元/吨,价格较低;重庆、福建的市场交易价格则走势波动较大。展望未来,我们预计,随着全国碳交易统一市场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关交易将趋于规范。
2016 年 8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据置信电气 2016 年报披露,试点期间各省市先后推出了碳基金、碳债券、碳质押、碳回购、碳远期、碳理财产品等近 20 种碳金融产品和工具。2016 年 12 月,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上海清算所联合推出的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SHEAF)正式挂牌交易,截至 2016 年 12 月 30 日,累计远期协议成交个数 1,818 个(双边),累计成交吨数 18.20 万吨(双边)。
经过 3-4 年的试点,我国完成了对碳交易市场相关的数据摸底、规则制定、企业教育、交易启动、履约清缴、抵消机制使用等全过程,并各自尝试了不同的政策思路和分配方法。2016 年 1 月 11 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为确保 2017 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指引。2017 年12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根据该《建设方案》,首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即“重点排放单位”)筛选标准为:年排放达到 2.6 万吨 CO2 当量及以上的发电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同等量级的其他行业自备电厂视同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管理;条件成熟后将逐步扩大至其他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初期的交易产品为排放(减排)配额现货,条件成熟后将增加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及其他交易产品。据中国能源报 2017 年 12 月 19 日报道,本次纳入的火电企业数量将达到 1600 家左右,几乎所有的火力发电企业都将纳入,这些企业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在 35 亿吨左右,占到全国碳排放量的 1/3。数据基础较好和行业碳排放量大是选择发电行业作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突破口的两大主要因素。
该《建设方案》提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须按年向所在省级、计划单列市对应的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提交与其当年实际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额已完成其减排义务,关于配额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将由国家发改委会同能源部门制定。据《澎湃新闻》2017 年 11 月 25 日消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碳市场管理部主任张昕在“2017 全国低碳技术大会”上表示:国务院已经对全国碳市场配额的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的原则方法给予批复。
2018 年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工作重心主要有:1)制度建设,内容包括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以及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2)支撑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及结算系统。
我们判断,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在 2019-2020 年实现正式上线交易,届时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逐步成熟以及碳交易产品的不断丰富,碳资产相关投资有望成为价值较高的投资新门类。
二、碳交易市场相关标的
置信电气:全资子公司上海置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旗下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管理服务的公司,主要从事碳盘查、碳资产开发、碳交易、能力培训、低碳课题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碳金融服务等。
2014 年 4 月,置信碳资产在上海环境能源发布了“置信碳指数”,这是我国首个用于反映碳交易市场宏观走势的统计指数。2016 年置信碳指数及交易量如图所示。2016 年 12 月置信碳资产在上海成立了我国首家碳交易营业部,即置信碳交易营业部。
截至 2017 年底,置信碳资产已经自主开发并经国家发改委备案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特高压输电工程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配电网无功补偿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和“输电线路应用节能导线碳减排方法”4 项电网相关方法学。其中 3 项同时注册为 CDM(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目前,公司已与浦发银行合作开展我国首单碳减排量(CCER)质押融资,并与春秋航空及兴业银行合作开展航空业首单借碳回购业务,未来关于碳资产的相关业务领域有望不断丰富 。汉能碳:公司于新三板挂牌,主要业务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咨询、自愿减排(VCM)咨询、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以及减排项目投资等。
公司是国内最早接触国际 CDM 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据公司 2016 年度报告披露:清洁发展机制时期公司成功注册 CDM 项目 61 个,在国内同类公司中排名第八,CDM 项目注册成功率 93.85%,并积累了欧盟、新加坡等地区众多下游买家资源,主要客户行业分布包括石油、钢铁、银行、基金等,如:壳牌石油、维多石油、荷兰合作国际银行等;公司 2016 年在国家发改委备案成功 CCER 项目 51 个,占全国总数的 5%,累计备案 CCER 减排量 386 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 8%,与多家国内排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截至 2016 年底,公司累计签约 CCER 项目 126 个,估计蕴含年减排总量 500 万吨以上,按一个 7 年计入期计算可贡献减排量 3,500 万吨以上。以 2015 年上海碳市场 CCER 略高于 15 元/吨价格计算,上述碳资产一个 7 年计入期的减排价值约合 5.25 亿元。
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碳交易、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碳交易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碳交易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报告大纲】
第一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碳交易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碳交易行业相关定义
二、碳交易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碳交易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碳交易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碳交易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中国碳交易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碳交易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碳交易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碳交易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 碳交易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 碳交易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碳交易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国中碳交易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碳交易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碳交易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碳交易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碳交易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碳交易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5-2017年全球碳交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碳交易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全球碳交易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碳交易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碳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碳交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碳交易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碳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碳交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盟碳交易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盟碳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盟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盟碳交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18-2024年世界碳交易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18-2024年全球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碳交易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碳交易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产成品分析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六、销售成本分析
七、销售费用分析
八、管理费用分析
九、财务费用分析
十、其他运营数据分析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碳交易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行业需求特点与价格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消费特点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消费偏好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二节 碳交易行业成本分析
第三节 碳交易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四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五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碳交易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碳交易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碳交易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碳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碳交易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碳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碳交易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碳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第九章 2015-2017年中国碳交易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优势分析
二、行业劣势分析
三、行业机会分析
四、行业威胁分析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竞争环境分析(碳交易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碳交易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中国碳交易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碳交易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碳交易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中国碳交易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碳交易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碳交易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碳交易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中国碳交易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碳交易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碳交易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碳交易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碳交易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碳交易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碳交易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碳交易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碳交易行业经营模式
二、碳交易行业销售模式
三、碳交易行业创新方向
第三节 碳交易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碳交易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碳交易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碳交易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碳交易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碳交易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碳交易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碳交易行业定价策略分析
第二节中国碳交易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碳交易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碳交易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中国碳交易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碳交易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碳交易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正文(GY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