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431-39°23',东经105°451-106°47',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适合葡萄栽培及酿酒葡萄的地区(北纬30°-45°)之一,地理区位十分优越。贺兰山东麓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优势﹐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号称葡萄种植“黄金地带”、“中国的波尔多地区”的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2003年4月,宁夏贺兰山东麓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第三个被国家批准为"中国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宁夏在葡萄酒产业经济中坐拥贺兰山东麓190多万亩世界少有的酿酒葡萄最佳种植区﹐在近三十年从国内外引进100多个葡萄优良品种,其中酿酒品种有近60个。截至2011年,全区葡萄种植基地4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37万亩,年生产总量17.2万吨,2012年新增6万亩基地,新开工建设葡萄酒加工企业57家。初步形成了以银川市、青铜峡市、石嘴山、农垦系统、红寺堡区五大葡萄产区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带。垦区葡萄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国内葡萄酒行业前十名。

优越的基础条件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契合点带来便利,进而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行业发展进行助力。
旅游景区(点) |
景区(点)级别 |
资源特征 |
与葡萄产业的契合点 |
沙湖 |
5A |
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鱼、山、荷” |
沙湖小镇与葡萄旅游小镇的结合 |
镇北堡影城 |
5A |
中国的西部大片;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 |
葡萄文化与影视文化、民俗文化的复合体现 |
沙坡头 |
5A |
黄河、沙漠﹑水利、治沙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中国沙漠旅游基地”、“人地关系教育基地”、“中国长城故乡”、“黄河漂流故乡” |
大漠风光﹑沙漠文化与葡萄美酒的结合﹐提升5A景区高端消费的文化体验层次 |
贺兰山苏峪口 |
4A |
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环境复杂,生物丰富多样 |
生态旅游+葡萄文化旅游 |
贺兰山岩画 |
4A |
世界岩画之冠;分布集中、文化内涵丰富﹑独具地域特色 |
为葡萄文化长廊注入岩画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
西夏王陵 |
4A |
西夏文化最神秘留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葡萄文化长廊与西夏王陵大遗址公园旅游元素融合 |
中华回乡文化园 |
4A |
回族文化博物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依托纳家户清真大寺和回族风情浓郁的纳家户村所建,展示伊斯兰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农耕与商贸文化 |
伊斯兰文化与葡萄酒文化起源的对接;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人工栽培葡萄最古老的是西亚的波斯﹑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和叙利亚等地) |
水洞沟 |
4A |
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长城保存最完整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葡萄文化旅游为古人类文化遗址提供了体验﹑休闲、娱乐等旅游元素的生动补充 |
鸣翠湖 |
4A |
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之一集文化性﹑趣味性和浓郁生态特色于一身的十大景观 |
生态湿地公园与葡萄产业的结合 |
黄沙古渡人家﹑盈南生态庄园、北长滩原生态度假村﹑海澜生态园﹑红柳湾山庄 |
宁夏四星级农家乐 |
农产品无公害基地﹑鲜食葡萄示范基地、沙漠农场、农业主题公园;体验农家淳朴清新自然的生活﹐品尝农家最自然的菜肴﹐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以农﹑林﹑牧﹑副、渔等多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
集农家体验﹑休闲度假﹑教育﹑采摘、垂钓﹑娱乐﹑购物﹑美食为一体的葡萄休闲文化区 |
但与国外相比,现阶段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前贺兰山东麓现状也是我国葡萄酒旅游行业发展状况的缩影,因而我国葡萄酒旅游行业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我国葡萄酒旅游发展模式目前仅限于庄园观光旅游,且还存在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精细化的的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文化与旅游的耦合性不强,缺乏旅游创新力;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性差;资金扶持少,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文化旅游营销宣传等问题。

如何深度挖掘和提升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内涵,将其作为特色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中的重要课题。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葡萄酒旅游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