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2010年中国粮食市场分析及预测报告

2009-2010年中国粮食市场分析及预测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75488
  • 2009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研究背景
    本报告所包括的主要粮食品种为:稻谷、玉米、小麦和大麦。
    2009年中国粮食市场的主要变化特点:
    1 受化肥、农药等价格的下降,粮食种植成本普遍降低
    2 干旱天气导致玉米、大麦出现减产,稻谷、小麦增产放缓
    3 国际粮价的大幅下跌导致国内粮食进口量大幅增加
    4 受国家收储等因素影响,小麦、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本报告通过对近几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及种植成本收益、政策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总结2009年中国稻谷、玉米、小麦和大麦的市场变化特点,并对2010年粮食总体供求做出判断。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粮食局、统计局、海关总署、各粮食行业协会、农业部和商务部等多家权威机构提供的最新数据,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进行论证分析。
    报告观点客观明确、数据翔实,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以大量图表形式,准确、生动阐述2009年中国粮食市场的发展动态和变化特点。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粮食的有关政策
1.1 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
1.2 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收购价格
1.3 继续对粮食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1.4 降低粮食出口关税

第二章 稻谷
2.1 中国稻谷的生产
2.1.1 中国稻谷的生产布局
2.1.2 2009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小幅增加
2.1.3 2009年中国稻谷单产保持平稳
2.1.4 2009年中国稻谷产量小幅增加
2.1.5预计2010年稻谷产量将小幅增加
2.2 中国稻谷生产成本与收益
2.2.1 化肥等农资价格降低,2009年种植成本下降
2.2.2 2009年中国稻谷的单位面积产值变化较小
2.2.3 2009稻谷种植效益小幅增加
2.3中国大米的贸易分析
2.3.1 2009年中国大米的出口
2.3.1.1 出口量同比小幅减少
2.3.1.2 出口价格小幅增加
2.3.1.3 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以及部分非洲国家
2.3.1.4 大米出口省份集中于北京、江西以及东北三省
2.3.2 2009年中国大米的进口
2.3.2.1 进口量小幅减少
2.3.2.2 进口均价小幅下降
2.3.2.3 进口国别主要为泰国,且大多由广东省进口
2.3.3 2010年中国大米的贸易预测
2.4 中国稻谷的加工与消费
2.4.1 中国稻谷加工的布局分析
2.4.2 中国稻谷加工产能的集中度分析
2.4.3 中国大米产品结构分析
2.4.4 中国稻谷的消费结构
2.4.5 中国城镇大米消费量
2.4.6 中国农村大米消费量
2.4.7 中国大米的消费预测
2.5中国稻谷的市场价格
2.5.1 中国稻谷价格整体保持平稳
2.5.2 “粳强籼弱”特征较为明显
2.5.3 中国稻谷市场价格的预测
2.6 2009/10中国稻谷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玉米
3.1中国玉米生产
3.1.1 中国玉米的生产布局
3.1.2 2009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小幅增加
3.1.3 受干旱影响、玉米单产下降
3.1.4 2009年中国玉米产量出现减少
3.1.5 预计2010中国玉米产量将增加
3.2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与收益
3.2.1 2009年玉米生产成本减少
3.2.2 单产减少,2009年玉米单位面积产值下降
3.2.3 09年玉米种植收益小幅降低
3.3中国玉米的贸易
3.3.1 2009年中国玉米的出口
3.3.1.1 出口数量大幅减少
3.3.1.2 出口价格降低
3.3.1.3 出口地区集中于朝鲜、日本和台湾等地
3.3.1.4 主要由大连海关出口
3.3.1.5出口省份为河北和东北三省
3.3.2 中国玉米的进口
3.3.3 2010年中国玉米贸易的预测
3.4 中国玉米的消费
3.4.1 中国玉米的消费结构
3.4.2 饲料消费的变化
3.4.3 玉米深加工消费的变化
3.4.4 2010中国玉米消费的预测
3.5中国玉米的市场价格
3.5.1 市场粮源减少,玉米现货价格稳步走高
3.5.2 预计2010年玉米价格难以大涨大跌
3.6 2009~2010中国玉米供需分析

第四章 小麦
4.1中国小麦的生产
4.1.1 中国小麦的生产布局
4.1.2 08年种植效益较好,种植面积小幅增加
4.1.3 受干旱影响,小麦单产增幅减缓
4.1.4 小麦连续6年增产,但质量有所下滑
4.1.5 2010年小麦产量有望继续增加
4.2 中国小麦生产成本与效益
4.2.1 化肥等农资价格降低,种植成本下降
4.2.2 收购价格大幅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值增加
4.2.3 09年小麦种植效益稳步增加
4.3中国小麦的贸易分析
4.3.1 中国小麦的进口分析
4.3.1.1 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
4.3.1.2 进口价格保持稳定
4.3.1.3 进口国别主要为美国和澳大利亚
4.3.1.3 进口省份集中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
4.3.2 中国小麦的出口分析
4.3.3 中国小麦的贸易预测
4.4 中国小麦的加工
4.4.1 中国面粉企业的布局分析
4.4.2 中国小麦加工产能的集中度分析
4.4.3 中国面粉产品结构分析
4.4.4 中国面粉的产量分析
4.5 中国面粉的贸易分析
4.5.1 中国面粉出口分析
4.5.1.1 出口量保持稳定
4.5.1.2 出口价格小幅下降
4.5.1.3 出口地区集中于香港、澳门和朝鲜等地
4.5.1.4 广东省为主要出口省份
4.5.2 中国面粉进口分析
4.6 中国小麦的消费
4.6.1 中国城镇小麦消费量
4.6.2 中国农村小麦消费量
4.6.3 中国小麦的消费预测
4.7 中国小麦市场价格变化
4.7.1 小麦现货价格创历年新高
4.7.2 预计2010小麦价格将以平稳上涨为主
4.8 2009/10中国小麦的供应平衡分析

第五章 大麦
5.1中国大麦的生产
5.1.1 中国大麦的生产布局
5.1.2 2009年中国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
5.1.3 2010年中国大麦产量仍可能继续减少
5.2 2009年中国大麦的贸易
5.2.1 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5.2.2 进口价格大幅下降
5.2.3 进口国家集中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
5.2.4 进口地区为辽宁、江苏和山东等地
5.2.5 进口海关集中于大连、青岛和南京等
5.2.6 2010年中国大麦贸易预测
5.3中国大麦的消费
5.3.1 中国大麦的消费结构
5.3.2 饲料大麦消费稳定
5.3.3 啤麦消费增加
5.3.4 2010年中国大麦的消费预测
5.4 2009/10中国大麦的供需平衡分析

图表目录
图1, 中国稻谷的生产布局
图2, 2000~2008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变化
图3, 2000~2008中国早、中、晚稻谷的单产变化
图4, 2000~2008中国稻谷的产量变化
图5, 2003~2009中国稻谷种植成本变化
图6, 2003~2009中国稻谷的单位面积产值变化
图7, 2003~2009中国稻谷的种植效益
图8, 2008~2009年中国大米分月出口量
图9, 2008~2009年中国大米分月出口单价
图10, 2009年中国大米分国别出口
图11, 2008~2009中国大米出口省份
图12, 2008~2009中国大米分月进口量变化
图13, 2002~2009中国大米进口单价变化
图14, 2008~2009年中国大米进口国别
图15, 2008~2009中国大米进口省份
图16, 2009年中国大米分省产量
图17, 2009年中国大米企业的集中度
图18, 2009年中国大米的产品结构
图19, 中国稻谷的消费结构
图20, 中国城镇及人均大米消费量变化
图21, 中国农村及人均大米消费量变化
图22, 2007~2009中国早稻及中晚稻批发价格变化
图23, 2007~2009中国粳稻与籼稻价格变化
图24, 中国玉米的生产布局
图25, 2000~2008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变化
图26, 2000~2008中国玉米单产变化
图27, 2000~2008中国玉米产量变化
图28, 2003~2008中国玉米生产成本变化
图29, 2003~2008年玉米单位产值变化
图30, 2003~2009中国玉米种植效益变化
图31, 2007~2009中国玉米分月的出口量
图32, 2007~2009中国玉米分月的出口价格
图33, 2009年中国玉米出口地区分布
图34, 2009年中国玉米出口海关
图35, 2009年中国玉米出口省份
图36, 2007~2009中国玉米分月进口量
图37, 中国玉米的消费结构
图38, 中国饲料玉米消费量变化
图39, 中国深加工玉米消费量变化
图40, 中国各地区玉米批发价格走势
图41, 中国小麦生产布局
图42, 2000~2008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变化
图43, 中国小麦单产变化
图44, 2000~2009中国小麦的产量变化
图45, 2003~2008中国小麦种植成本变化
图46, 2003~2008中国小麦单位面积产值变化
图47, 2003~2008小麦的种植效益
图48, 2007~2009中国小麦分月进口量
图49, 2007~2009中国小麦分月进口单价
图50, 2009年中国小麦进口国别
图51, 2009年中国小麦进口省份分布
图52, 中国小麦出口量变化
图53, 2009年中国面粉分省产量
图54, 2008年中国小麦加工产能的集中度
图55, 2008年中国面粉的产品结构
图56, 2007~2009中国规模以上面粉分月产量
图57, 2007~2009中国面粉分月出口量
图58, 2007~2009中国面粉分月出口价格
图59, 2009年中国面粉出口地区分布
图60, 广东省出口的面粉量
图61, 中国城镇人均小麦消费量变化
图62, 中国农村人均小麦消费量变化
图63, 中储粮小麦收购量
图64, 小麦现货价格走势
图65, 中国大麦的生产布局
图66, 2000~2008中国大麦的产量走势
图67, 2000~2008中国大麦的面积变化
图68, 2000~2008中国大麦的单产变化
图69, 2007~2009中国大麦分月进口量
图70, 2007~2009中国大麦分月进口价格
图71, 2009年中国大麦进口国别分布
图72, 2009年中国大麦分地区进口分布
图73, 2009年中国大麦分海关进口分布
图74, 中国大米饲料消费
图75, 2007~2009年中国啤酒产量


表1, 2000~2008中国早稻分省的种植面积
表2, 2000~2008中国中稻分省的种植面积
表3, 2000~2008中国晚稻分省的种植面积
表4, 2000~2008中国稻谷分省的种植面积
表5, 2000~2008中国早稻分省的产量
表6, 2000~2008中国中稻分省的产量
表7, 2000~2008中国晚稻分省的产量
表8, 2000~2008中国稻谷分省的产量
表9, 2003~2009中国早稻的种植成本
表10, 2003~2009中国中稻的种植成本
表11, 2003~2009中国晚稻的种植成本
表12, 2008年中国早稻分地区的种植效益
表13, 2008年中国中稻分地区的种植效益
表14, 2008年中国晚稻分地区的种植效益
表15, 2002~2009中国大米分国别出口
表16, 2009/10中国稻谷供需平衡
表17, 2000~2008中国玉米分省的种植面积
表18, 2000~2008年中国玉米分省的产量
表19, 2008年中国玉米各地区的种植成本
表20, 中国玉米的出口地区
表21, 2009/10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表22, 2000~2008中国小麦分省面积
表23, 2000~2009中国小麦分省的产量
表24, 2006~2009年中国小麦的质量
表25, 2008年中国小麦分省种植成本
表26, 2008年中国小麦分地区的种植效益
表27, 2002~2009中国小麦分国别进口
表28, 中国面粉分地区的出口量
表29, 2006~2009中储粮小麦收购量占流通量比
表30, 2009/10中国小麦的供应平衡
表31, 2000~2008中国大麦分省的种植面积
表32, 2000~2008中国大麦分省的产量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