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5年,铁路完成货运量27亿吨,货物周转量20730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2%和7.5%;其中,国有铁路完成货物运量23亿吨,周转量1935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6%和6.9%。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量11.6亿人次,周转量606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3.4%和6.1%;其中,国有铁路完成旅客运量11亿人次,周转量5807亿公里,分别增长2.9%和5.4%。
2005年公路完成客运量169亿人次,周转量9300亿人公里,分别增长4.2%和6.3%,货运量133亿吨,货物周转量857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7%和9.3%。
2005年水路完成客运量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7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6%和1.3%。货运量增速较快,共完成21亿吨(其中远洋5.1亿吨),货物周转量4805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8%和16%。
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9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3.6亿吨,分别增长17.7%和18%。10个港口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为全球第一。
2005年,民航旅客运量1.4亿人次,增长13.6%;货物运量304万吨,增长9.7%。
在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预计2006年交通运输需求总体上将与经济同步平稳增长,随着部分交通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虽然运输能力有所扩大,与2005年相比,运输紧张、突出的供需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有所缓解,但是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煤电油运形势总体偏紧的状况还难得以根本改变。
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交通部、铁道部、中国公路网、中国航运网、中国港口码头集装箱分会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交通运输市场的运行状况、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旅游交通的发展、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运输状况、铁路运输状况、水运港口运输状况、航空运输状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是计划进入交通运输和经营交通运输的企业和投资机构了解目前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发展趋势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相关分析 11
第一节“十一五”交通运输面临的环境 11
一、经济社会环境 11
二、政策环境 11
三、科学技术环境 14
四、市场环境 15
五、国际环境 15
第二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16
一、“十五”交通运输业发展成就 16
二、交通运输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7
三、当前运输紧张减缓的主要原因 19
四、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所占比重 21
五、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所占比重 21
第三节 交通运输系统投资特性分析 21
一、投资规模问题 21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供求分析 21
1、交通运输系统需求分析 21
2、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22
3、交通运输系统的供求平衡 23
(二)交通运输系统投资的合理规模 23
二、投资效益分类问题 23
第四节 “十一五”交通发展亟待解决的七个重大问题 27
一、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 27
二、解决大城市和城市群间的客运交通问题 28
三、努力改善农村交通状况 28
四、建立完善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29
五、着力提高运输效率 30
六、贯彻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七、加快交通体制改革 32
第五节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布局和建设重点 33
一、加强运输网络建设 33
二、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33
第二章 综合交通规划概念及基本框架分析 35
第一节 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35
第二节 综合通规划的内容 36
一、实体规划 36
二、制度规划 37
第三节 综合交通规划的层次性 39
一、 时间维的层次性 39
二、空间维的层次性 40
三、物性维的层次性 40
四、时空背景组合下的综合交通规划 42
五、空间维物性维组合的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四节 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44
一、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原则 44
二、保障国土开发、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防建设原则 44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4
四、对既有交通网络的继承性优化原则 45
五、运输通道和多功能交通枢纽协调发展原则 45
六、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原则 45
七、有利于分层次,分步骤实施的总体规划原则 45
八、依法规划与强化程序性和透明性原则 45
第三章 综合运输体系分析 46
第一节 关于综合运输枢纽概念及其分类 46
一、综合运输枢纽的定义 46
二、综合运输枢纽形成机理及其功能 46
三、宏观运输枢纽和实体运输枢纽 47
四、综合运输枢纽分类 48
第二节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与发展理念分析 49
一、综合运输体系概念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9
二、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内涵 50
三、“交通”与“运输”之区别 50
四、国外综合运输发展的主要理念 51
五、我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应体现的发展理念 51
第三节 现代综合运输理念分析 53
一、现代综合运输理念形成过程 53
二、我国综合运输理念的发展 55
三、现代综合运输理念的内涵 56
四、现代综合运输理念的意义 57
第四节 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回顾及促进措施分析 58
第五节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 61
第六节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66
第四章 2005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及2006年预测分析 70
第一节 2005年交通运输行业形势特点分析 70
一、全社会总体运输增速放缓 70
二、宏观经济调整、大宗散货需求放缓影响运输需求 70
三、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加快,加剧了运输形势的缓解 71
第二节 2005年交通运输生产情况分析 71
一、运输生产平稳增长 71
二、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 74
三、运输能力继续增强 74
四、运输质量进一步改善 75
五、存在的问题 75
第三节 2006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预测 76
一、200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 76
二、2006交通运输形势总体向好 77
(一)交通运输需求与经济同步增长 77
(二)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78
(三)预测 79
三、2006年交通运输各子行业发展状况预测 81
1、港口业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稳定增长 81
2、高速公路仍将受益于稳定的公路运输 81
3、铁路行业在管制放松条件下将加大投资 82
4、海运市场周期性调整仍将继续 82
第五章 我国“十一五”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84
第一节 对运输需求预测理论的分析 84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量 84
二、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与指标选择 84
三、总量预测与结构预测 85
四、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 86
五、行政意义上的区域与运输经济区域 87
第二节 运输需求理论与运输需求增长趋势分析 87
一、现有的运输需求理论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87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活动空间的相互作用及运输需求的产生 88
三、运输需求的增长趋势 92
四、基于上述理论模型的定量分析 93
第三节 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的预测 95
第四节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需求预测 96
一、各种运输方式旅客运输需求预测 96
二、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需求预测 97
第五节 “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挑战 98
第六节 我国“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展望分析 100
一、交通运输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 100
二、优化运网结构 100
三、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101
四、交通运输技术大幅提升 101
第七节 “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分析 101
第八节 “十一五”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104
一、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目标 104
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05
三、十一五”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06
四、加快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109
第六章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分析 112
第一节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12
一、公路旅游交通分析 113
二、铁路旅游交通分析 113
三、水路旅游交通分析 114
四、航空旅游交通分析 114
五、索道旅游交通分析 114
第二节 我国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15
一、基础设施滞后现象严重 115
二、交通服务质量令人忧虑 115
三、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115
四、信息化工作进展较缓慢 115
五、旅游交通发展障碍重重 115
第三节 区域旅游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116
一、预测思路 116
二、区域旅游需求预测 117
1、 景区需求的特点 117
2、景区客源范围分析 117
3、旅游区划分 117
4、区域旅游需求预测 118
5、旅游区的旅游阻抗 118
6、旅游区的旅游需求 118
三、区域旅游交通需求预测 119
1、旅游交通方式分析 119
2、旅游交通需求 119
第四节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对策分析 119
第七章 我国公路运输发展情况分析 122
第一节 我国公路网分析 122
一、公路网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122
二、城乡社会经济与公路网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125
三、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实用方法分析 127
第二节 2005年公路运输业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 132
一、三大亮点彰显2005公路交通新景象 132
二、两大软肋制约公路运输业质的提升 133
三、2006年公路运输业的曙光展望与对症良方 134
第三节 2005年我国公路运输数据分析 137
第四节 公路货运交易的现状及发展途径分析 163
一、公路货运交易现状及特征 163
二、公路货运交易的需求、作用与交易质量 164
三、促进交易持续与质量型发展的途径 165
第四节 公路计重收费模式与定价方案的实证分析 166
一、计重收费作用机理分析 166
二、计重收费模式分析评价 167
三、定价方案的实证分析 169
四、结论与建议 171
第五节 公路客货运输站场规划布局分析 172
一、贯彻综合运输发展理念,推进共用型综合运输站场建设 172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建设专业运输站场 173
三、公路客运站场规划布局分析 173
四、公路货运站场规划布局 175
第八章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状况分析 178
第一节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分析 178
一、规划的必要性 179
二、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和布局目标 180
三、布局方法和过程 182
四、布局方案和效果 184
五、实施意见 186
第二节 2005年上半年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分析 187
一、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回顾 187
1、高速公路里程快速增长 187
2、公路客货运量稳步攀升 188
3、公路主要承担了短途运输的功能 190
二、行业展望 190
1、高速公路仍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190
2、路网效应逐步显现有利提升效益 191
3、治理超载降低维护成本 191
4、未来征收燃油税的影响 191
三、高速公路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191
四、投资建议 192
第三节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剖析 193
一、行政隶属体制 193
二、效益核算体制 194
三、行业管理体制 194
四、建设管理体制 195
五、交通管理体制 195
第四节 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分析 196
一、高速公路产业化的内涵 196
二、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197
三、我国实施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分析 198
第五节 我国高速公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99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概况 199
二、我国高速公路未来发展规模以及对建设资金的需求 201
三、我国高速公路未来发展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204
第六节 高速公路联网后的综合运输格局分析 209
一、高速公路网的现状和发展 209
二、高速公路运输功能和服务对象定位 210
三、联网的高速公路对综合运输格局的影响 216
第七节 高速公路投资效益的变化趋势分析 217
一、早期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效益 218
二、影响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 218
三、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效益的变化趋势分析 220
第八节 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222
一、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协调因素分析 222
二、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 223
第九节 高速公路公司资本运营模式与对策 224
一、高速公路公司资本及资本运营含义 224
二、高速公路公司资本运营模式 225
1、实业资本运营 225
2、金融资本运营 225
3、产权资本运营 225
4、无形资本运营 225
三、高速公路公司资本运营对策 226
第九章 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分析 229
第一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分析 229
一、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特点及政策分析 229
二、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及政策取向 231
三、今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32
四、未来轨道交通发展应制定的政策 233
第二节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分析 236
一、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 236
二、国外城市交通管理经验 237
三、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 238
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分析 240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管理 240
二、管理措施建议 241
第四节 基于效率分析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242
一、不同运输方式运输效率分析 242
1、公共交通工具和私人交通工具的比较 243
2、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效率比较 244
二、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分析 245
1、国外城市交通结构分析 245
2、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现状 246
第五节 对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 247
一、交通需求预测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247
二、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与可信度 248
三、交通需求预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49
四、对交通需求预测工作的建议 250
第六节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层次分析 251
一、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 251
二、城市交通需求的特性 252
三、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需求管理的层次 254
第七节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56
一、交通管理要达到的目标 256
二、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管理及控制系统的要求 258
第八节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影响 259
一、富裕城市正在慢慢减少使用汽车 259
二、几乎各地的公共交通数量都在增长 259
三、贫穷城市陷入了交通危机 260
四、应该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 261
第九节 城市及都市带轨道交通发展分析 262
一、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必要性分析 262
二、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基本模式 263
三、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应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265
四、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体制 266
五、综合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 268
六、发展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建议 269
第十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发展战略分析 270
一、发展战略背景 270
二、管理战略目标 270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战略建议 270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战略措施 274
第十一节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招标的几点思路和做法 277
一、轨道交通建设前景可观 277
二、轨道交通招投标运行模式 278
第十二节 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与对策 280
一、概述 280
二、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281
三、交通拥挤的对策 282
1、交通供给管理 282
2、交通需求管理 283
四、结论与启示 286
第十三节 大城市发展高档快速公交的分析 287
一、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层次现状 287
二、快速公交服务描述 288
三、发展快速公交的效益 292
第十四节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294
一、研究意义与现状 294
二、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 295
三、客运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与规划 296
四、客运枢纽建设与组织的发展趋势 297
第十章 “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研究 299
第一节“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和总体目标 299
第二节“用“参与式发展”的理念指导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 300
第三节 “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有利环境和制约因素 301
一、“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有利环境 301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 301
第四节 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的体制和政策建议 302
一、理顺农村公路发展的体制环境 302
二、加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303
第十一章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分析 305
第一节 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305
一、铁路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中起着担纲作用 305
(一)综合运输网络骨干运输方式的衡量标准 305
(二)我国铁路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 305
1、铁路在能源、原材料运输中的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 306
2、铁路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 307
3、铁路运输松紧程度是判断全国运输紧张与否的主要衡量指标 308
二、铁路在提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308
第二节 2005-2006年我国铁路运输运行数据分析 311
第三节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313
一、SWOT分析法 313
二、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313
三、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314
四、战略的选择 316
第四节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战略的成本动因分析 319
一、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原理 319
二、我国铁路运输业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319
第五节 铁路在货物运输中的定位及发展对策 322
一、铁路在我国货物运输中的定位 322
二、我国铁路发展货运的对策 325
第六节 中国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发展趋势分析 327
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27
二、中国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预测 331
第七节 铁路客流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332
一、影响客运量的因素 332
二、铁路客流相对下降的原因 334
三、加强铁路客运工作的思路 335
第八节 铁路旅客运量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 336
一、铁路旅客运量预测概述 336
二、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337
三、铁路旅客运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338
四、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340
第九节 铁路旅客运输贡献毛益分析 342
第十节 铁路长大干线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345
一、铁路长大干线及其运输经济特性 345
二、铁路长大干线对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及度量 346
三、可达性与城市发展 350
四、结论 352
第十一节 铁路大提速的战略创新与实践分析 352
一、提速是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52
二、提速是时代的呼唤 353
三、中国铁路的特定路情决定了提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54
四、中国铁路的提速历程 355
五、铁路大提速是我国运输生产力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 355
六、铁路大提速是重大运输组织创新和运输管理创新 356
七、铁路大提速是我国运输生产力领域的重大经营创新 358
八、铁路大提速实现了运输生产力领域的安全控制创新 359
第十二节 铁路运输竞争的具体形式分析 360
一、直接竞争与间接竞争 360
二、铁路运输方式内的竞争形式 361
三、国外铁路内部竞争的考察 361
四、我国铁路内部竞争的现状分析 363
第十三节 铁路运输产业竞争力前景分析 364
一、铁路运输产业的5种竞争力分析 364
1、产业内竞争者分析 364
2、新入侵者的障碍 364
3、买方的议价能力 365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65
5、替代品的威胁 366
二、铁路运输产业前景预测 367
第十四节 铁路运输建立竞争机制分析 368
第十五节 铁路投资体制改革分析 372
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铁路提出新要求 372
二、铁路投资体制现状及未来走向 373
三、改善铁路投资环境的政策措施 377
第十二 章 我国水运港口发展分析 380
第一节 2005年港口运营数据 380
第二节 2006年港口行业景气展望 408
第三节 2005年我国水运经济发展的回顾与2006年预测 411
一、2005年水运经济运行情况 411
二、2006年水运经济形势分析 417
第四节 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19
一、长江航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19
二、长江航运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20
三、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21
四、发展长江航运的新思路 423
第五节 中国集装箱港口业发展现状分析 426
一、外贸增速放缓降低集装箱增长预期 426
二、集装箱吞吐能力投放加快减低行业利润率 426
三、集装箱运力供需分析 427
第十三章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428
第一节 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428
一、世界制造基地转移对国际贸易的推进为港口机械提供了需求 428
二、港口运输设成为最早实现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 429
第二节 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与港口运输前景 430
一、世界贸易继续趋势依然看好 430
二、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将集装箱运输从水上延伸至陆地 431
三、集装箱需求与港口建设推动港口起运设备稳定增长 432
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432
五、产品更型换代和价格变动趋势 434
第三节 我国港口运输设备在国际上占居绝对优势地位 436
第十四章 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分析 437
第一节 2005年全球航空业经营情况分析 437
一、近年全球航空业经营情况 437
二、2005年1-7月全球国际航空运输情况分析 440
第二节 我国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42
一、民航运输企业管理体制上的制约因素 442
二、民航运输业发展的成本制约因素 443
三、运输业内部激烈的竞争对民航运输业的制约 444
四、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影响 445
第三节 我国航空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445
一、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驱动因素 445
二、交通行业瓶颈问题带来的驱动因素 446
三、收入的驱动因素—票价体制的思考 447
四、运营管理的驱动因素 450
五、成本的驱动因素 453
第四节 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455
一、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455
二、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历程 456
三、2020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展望 457
第五节 2005-2006年我国航空运输业运行状况 458
一、2005年1-8月民航生产运输情况 458
二、2005年2月-2006年2月民航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 459
三、2005年2月-2006年2月民航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 460
第六节 我国民航适当开放航权的必要性 461
一、开放航权是全球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61
二、开放航权有利于国内航空运输业走向世界 462
三、开放航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62
四、开放航权有利于实现我国航空运输的网络化 463
五、开放航权有利于促进我国航空运输结构调整 463
六、相关结论和建议 464
第七节 低价航空生存环境及竞争力分析 465
第八节 航空运输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力评价 467
一、概述 467
二、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与SWOT分析 469
三、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钻石评价模型 471
第九节 航空运输业市场细分竞争加剧 473
第十节 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75
一、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内涵 475
二、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发展 475
三、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进程与面临的挑战 476
四、航空运输自由化趋势下我国民航的对策 477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 2005年1-12月我国旅客周转量统计
图表 2005年1-12月我国客运量统计
图表 2005年1-12月我国货物周转量统计
图表 2005年1-12月我国货运量统计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国铁路货运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国铁路客运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国铁路旅客周转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水运货运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水运货物周转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水运客运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水运旅客周转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民航货运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民航货物周转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民航客运量
图表 2005年2月-2006年2月民航旅客周转量
图表 2002-2005年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所占比重
图表 2002-2005年各种运输方式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
图表 1990-2005年全球集装箱供需及价格
图表 2000-2005年全球航空业统计
图表 2004-2005年全球航空业收入状况
图表 2005年1-7月国际航空运输数据
图表 2005年1-7月全球航空运输统计
图表 2005年1-8月民航生产运输情况
图表 2005年前三季度公路货运量及同比增速图
图表 2005年前三季度公路货物周转量及同比增速图
图表 2005年前三季度公路客运量及同比增速图
图表 2005年前三季度公路旅客周转量及同比增速图
图表 2005年1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2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3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4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5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6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7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8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9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10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11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图表 2005年1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2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3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4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5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6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7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8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9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10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11月公路旅客运输量
图表 2005年1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2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3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4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5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6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7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8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9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10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2005年11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
图表 1996-2006年集装箱运力供需趋势
图表 2004-2006年国际航空运输预测
图表 1999-2007年外贸增长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图表 1979-2008年我国客运索道年建成运营数、累计数与增长速率
图表 2003-2009年集装箱码头建设情况
图表 1970-2011 年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及岸边起重机预测
图表 1999-2015年公路建设资金需求量
图表 2006-2015年公路建设资金来源预测表
图表 2006-2015年 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分析表
图表 2005、2015年分等级公路建设规划方案
图表 2010、2020年我国全社会客、货运输需求总量预测表
图表 2010、2020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量、货运周转量份额及运量预测表
图表 2010、2020年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值汇总
图表 2010、2020年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结果
图表 2010-2020年铁路旅客运输量、铁路旅客周转量预测
图表 2000-2022 年世界按出口地海运量预测
图表 2000-2022 年世界按进口地海运量预测
图表 1994、2004年交通运输民航铁路比较
图表 1995-2004年交通业货运发展增速比较
图表 1995-2004年交通业客运发展增速比较
图表 2002-2004 年民航旅客旅行目的比较/机票费用来源比较
图表 1995-2004年我国民航飞机利用率
图表 2001-2004年航空公司单位收益比较
图表 2001-2004年航空公司单位成本比较
图表 综合交通规划的内容
图表 综合交通规划的三维层次
图表 时间背景的综合交通规划层次性
图表 空间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的层次性
图表 时空背景组合下的综合交通规划内容
图表 区域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流程图
图表 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体系
图表 高速公路和铁路货物构成
图表 综合运输格局图
图表 城市交通运输工具分类
图表 各种交通方式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平方米)比较
图表 城市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运输特性比较
图表 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和派生交通需求
图表 交通需求管理的层次
图表 长大干线运营与城市发展关系图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