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008年,各国汽车巨头都纷纷加大电动汽车的投资力度。美国第一个电动汽车公司Tesla,计划2008年下半年提供第一辆高价锂离子电池电动跑车,每辆汽车价格为92000~125000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也计划在2010年推出第一辆可充电电池的电动汽车“福特”。为鼓励生产不破坏环境的混合动力汽车,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和NEC公司宣布在2009年将开始大量生产锂离子电池。丰田汽车公司计划在2010年推出第一辆可充电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Prius)。此外,日产汽车公司也计划在2011年在以色列和丹麦大规模出售电动汽车。由此可见,2009及未来几年,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将达到一定规模,将开启下一轮车市争霸战。
在全球电动汽车风起云涌的同时,中国也不甘落后。在“863”电动汽车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各项技术都已经成熟,离产业化越来越近。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近600辆自主研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成功示范运行,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希望。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巴菲特更是投资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该投资将帮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环保产品在全球的推动具备战略意义。另外,武汉东风、浙江万向、天津清源、安徽奇瑞和重庆长安等,也同样在电动汽车的研发上投入了巨资。2009及未来几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量产阶段,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各式纯电动汽车技术均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在纯电动汽车客车的开发方面,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已经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已颁布纯电动汽车国家标准20项,并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建立起电池公共检测中心(基地)和试验平台,北京、天津等城市纷纷开展了纯电动汽车商业化试验示范运营。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将成为我国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电动汽车良好的技术展示平台和市场导人机遇,预计我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在2008年年内正式起步,2010年左右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从长远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到2030年将超过美国,位列第一。如果中国的汽车业以当前12%的年均增长率发展,到203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可达2.87亿辆,约占当时世界汽车总量的30%。这无疑为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预计到2010年全国总电动车辆规模有可能达到10万-20万辆,到2015年达到百万辆。这样可以在2010年减少汽、柴油用量100万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0万吨左右;2015年,减少汽、柴油用量1000万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左右。那么,在当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下,我国电动汽车企业该如何分析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根据行业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
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动车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立足于全球及各国电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研制和技术状况、政策、法规、产业化及运行模式、示范运营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电动汽车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投资策略,为电动汽车企业以及计划投资电动汽车行业的机构全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准确了解市场运行情况、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分析
第一章 国际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1
第一节 国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
一、2008年电动车小型车热销全球 1
二、2008年众车企寻求新能源代步工具 3
三、电动车成为2008年巴黎车展一大亮点 7
四、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威胁绿色能源项目 10
五、2008年国外汽车企业靠新能源车“自救解困” 14
六、2008年各国汽车巨头加大新能源汽车投资力度 15
七、2008年跨国车企大力削减混合动力车型制造成本 18
第二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20
一、美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21
二、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 25
三、以色列电动汽车的发展 30
四、日本电动汽车的发展 31
五、韩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38
第三节 全球主要电动汽车企业发展概况 38
一、日产 39
二、克莱斯勒 45
三、现代 48
四、通用 49
五、丰田 50
六、其他 51
第二章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环境分析 56
第一节 电动汽车发展的环境分析 56
一、缓解石油能源短缺 56
二、缓解城市大气环境恶化 58
三、增强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 58
四、增强汽车厂商竞争力 58
第二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发展的战略导向 59
一、汽车能源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对策 59
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60
三、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 61
四、节能汽车日渐受到青睐 62
五、混合动力汽车:油耗与排放兼顾 63
六、我国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前景展望 63
第三节 面对能源短缺与环保需求的可持续交通策略 64
一、可持续交通面对的问题 64
二、应对策略——电动汽车 68
第四节 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 电动汽车大有作为 70
一、国际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提速 71
二、纯电动汽车面临新发展机遇 71
三、混合动力汽车已初步商业化 72
四、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更加深入 72
五、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条件与政策环境已具备 73
第五节 电力工业与纯电动轿车发展的相关性考证 76
一、电力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76
二、纯电动轿车运营的经济性分析 78
三、对纯电动轿车用电量的预测 81
四、发展纯电动轿车的基础设施投入小 82
五、发展纯电动轿车能够实现国家、企业和用户的多赢 82
第六节 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 83
一、国外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状况及战略 84
二、我国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现状 86
三、我国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93
第七节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评估 94
一、全生命周期分析和新能源汽车概述 95
二、新能源汽车对环境影响评估 96
第三章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01
第一节 电动汽车从研发走向市场 101
一、发展环境日益完善 101
二、国家电网积极发力 102
三、技术研发不断突破 103
第二节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04
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05
二、整车开发进展情况 109
三、电动车关键零部件开发进展情况 112
四、专利、标准与规范的进展情况 113
五、电动车示范运行情况 114
第三节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优势及前景 114
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优势 114
二、电动汽车及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优势 116
三、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劣势 117
四、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或潜力无穷 117
第四节 中国电动汽车波特竞争模型分析 118
一、行业原有竞争者分析 119
二、潜在竞争者分析 119
三、替代者分析 120
四、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120
五、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120
第五节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
一、续驶里程有限 120
二、蓄电池使用寿命太短 121
三、蓄电池尺寸和质量的制约 121
四、电动汽车价格昂贵 121
五、间接污染严重 122
第四章 2008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23
第一节 2008年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分析 123
一、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布局显效 123
二、2008年中国电动汽车商业化上路 126
三、2008年比亚迪电动车上市新车分析 130
四、2008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助力电动汽车 131
五、2008年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情况分析 136
六、2008年我国自主品牌电动轿车首次完成“美式碰撞” 139
七、2008年中通客车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格审查 140
八、2008年新能源可望成汽车业自主品牌突破口 140
九、2008年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43
十、2008年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布局情况分析 144
十一、2008年电动汽车行业标准最新制定情况 147
第二节 2008年国内主要省市电动汽车发展综述 148
一、锡山崛起电动车产业集群 148
二、2008年山东两市推出电动汽车新政 150
三、2008年山东首次装备环保型电动汽车 150
四、2008年深圳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151
五、2008年广东汕头市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 154
六、2008年天津正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重要研发基地 155
七、2008年北京市电动汽车发展机遇及优势 157
八、2008年电动汽车已在合肥上牌 158
九、2008年武汉电动汽车产业化领先全国 159
十、2008年电动车加电站网络在无锡建成 160
十一、2008年河南省首辆混合动力公交车在郑州投入运营 160
十二、2008年湖南建设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 161
第五章 2008年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62
第一节 2008年纯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62
一、纯电动汽车概述 162
二、世界纯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65
三、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68
四、200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170
五、纯电动汽车发展方向 172
六、小结 175
第二节 2008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75
第三节 中国轻型电动车发展状况 181
一、轻型电动车多项技术领先世界水平 181
二、中国电动车业呼唤强势品牌 183
三、我国发展轻型电动车的优势分析 185
四、电动车企业:突出重围的五大战略法则 189
第四节 超微型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193
第五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95
一、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慨况 195
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结构布置 197
三、燃料电池的类型 198
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199
第二部分 政策、技术分析
第六章 政策、法规对电动汽车的影响分析 204
第一节 发达国家采用的政策 204
一、经济上扶持 204
二、政策优惠 204
三、法规上强制 204
第二节 我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与支持体系 208
一、国家“863”计划 208
二、国家“973”计划 210
三、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 210
四、中国政府的采购 211
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及解读 211
第三节 标准经济条件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化标准框架构建 218
一、标准经济的内涵与作用 219
二、标准经济与电动汽车产业化 220
三、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现状 221
四、电动汽车标准框架构思 223
第四节 2008年我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与支持 225
一、2008年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最新发展情况 225
二、2008年汽车消费税调整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229
三、2008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和定义》行业标准征求意见 234
四、2008年《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237
第五节 我国电动汽车迅速发展还需政府支持 242
一、政策政府支持是关键 242
二、政策要能引导和鼓励消费 243
三、政策需要细化和有连续性 243
四、新能源汽车成本偏高需要政策支持 244
第六节 我国政府出台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尤为必要 246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简况 246
二、政府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功能 247
三、政府关于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政策 248
第七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政策发展分析 251
一、发达国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政策 251
二、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政策及现状 255
三、我国HEV开发与国外水平的差距 257
第八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58
一、制定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 258
二、有效运用经济激励政策 259
三、简化设施建设、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审批手续 259
四、实施电动汽车牌照、税收、购置费等税赋优惠 259
五、健全技术研发体系 259
六、强化立法措施,限制排放超标汽车 260
七、加强公众宣传与参与,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260
第七章 电动汽车的研制和技术状况分析 260
第一节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260
一、电池技术 261
二、电力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263
三、电动汽车整车技术 265
四、能量管理技术 266
第二节 2008年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266
一、电动车新技术面临多项抉择 266
二、200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攻克技术难关 271
三、2008年北京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战略 273
四、2008年我国建立自主产权电动汽车电机研发平台 275
五、动力锂离子电池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做好准备 276
六、我国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状况 278
第三节 2008年纯电动汽车电子的技术发展动态 279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 279
二、超快充电技术 280
三、电池与电容相结合技术 280
四、CTC电车蓄电池和360°聚光太阳能电池车载充电技术 281
五、电动轮技术 281
第四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主要技术的发展状况 281
一、概述 281
二、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厂商 282
三、混合动力主要技术 283
四、双向大功率DC-DC变换器技术现状 286
五、电机驱动技术现状 287
六、能量管理系统 290
七、UAES公司在混合动力技术开发方面的积极努力 292
八、小结 295
第八章 我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的电动汽车项目 296
第一节 我国企业的电动汽车项目 296
一、一汽集团 296
二、东风汽车集团 298
三、上汽集团 299
四、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302
五、长安汽车公司 304
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04
七、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305
八、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309
九、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309
十、舜天电动车技术发展公司 311
十一、雷天电动源(深圳)公司 312
十二、明华集团 312
十三、钜华集团 313
十四、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313
十五、北京捷恒信能源公司技术公司 314
十六、北京时光科技有限公司 314
十七、万向集团 315
十八、洛阳乾元纯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315
十九、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316
第二节 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电动汽车项目 316
一、清华大学 316
二、北京理工大学 316
三、同济大学 317
四、哈尔滨工业大学 319
五、合肥工业大学 319
六、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 320
第九章 我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工业进展状况 322
第一节 电动汽车蓄电池供应商 322
一、湖南神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2
二、青岛澳柯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323
三、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323
四、雷天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 325
五、深圳中星汽车制造公司 325
第二节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供应商 326
一、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326
二、上海博能同科燃料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327
三、北京世纪富原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330
四、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331
五、珠海亚特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33
第三节 电动汽车电机供应商 334
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334
二、启特动力(上海)有限公司 336
三、兰州环电科技有限公司 337
四、深圳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 339
五、清华大学 340
六、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 340
第四节 电动汽车超级电容器供应商 342
一、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42
二、北京集星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43
三、石家庄高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44
第五节 电动汽车充电机供应商 345
一、北京机电研究所 345
二、北京核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346
三、深圳市强能电气有限公司 348
四、抚顺市望花恒源智能充电机设备厂 348
五、北海中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349
第六节 结论 349
第三部分 产业化分析
第十章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现状 350
第一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350
一、我国电动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 350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渐行渐近 352
三、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尚须过三关 354
四、政府作用举足轻重 354
第二节 我国不同类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情况分析 355
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356
二、蓄电池电动汽车 357
三、燃料电池汽车 358
第三节 2008年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制和产业发展现状 359
一、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在天津建成投产 360
二、关键零部件技术获得突破 361
三、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成果 361
第十一章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途径与构想 363
第一节 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途径 363
一、依靠市场拉动,促进电动汽车市场走向成熟 363
二、依靠政府主导力量,促进电动汽车市场产业化 364
三、顺应传统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 365
第二节 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新途径 366
一、制定专门标准 367
二、纯电动汽车的机会 367
三、有益的政策探索 368
四、向小型化发展 369
第三节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的关键点 370
一、发展规律 370
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371
三、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 373
第四节 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产业化构想 374
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374
二、混合动力电动车城市公交客车产业化分析 376
三、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公交客车产业化建议 379
第五节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选择 380
一、建设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 381
二、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区位因子分析 381
三、产业化中心城市评价选择模型的建立 386
四、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战略实施建议 387
第六节 基于钻石体系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388
一、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388
二、各制约因素间的互动作用分析 391
三、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394
第十二章 我国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探析 397
第一节 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功能定位 397
一、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意义 397
二、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政府职能性质 397
三、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服务属性 398
四、政府行为在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促进作用 398
五、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特征 400
第二节 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探析 401
一、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研究 402
二、不同模式的优缺点 405
三、三种模式适用条件的比较分析 406
第三节 我国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营模式探讨 407
一、电动汽车运营实体构成 407
二、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营车型选择 408
三、电动汽车运营方案 409
四、国家优惠政策 411
五、小结 412
第四节 纯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经济性探讨 413
一、国内外电动汽车运营模式 413
二、电动汽车运营基本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415
三、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以及运营模式的探讨 416
四、电动汽车使用经济技术分析 418
五、小结 421
第五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共生模式研究 421
一、共生的概念及共生模式的分类 422
二、影响电动汽车产业共生模式的因素 423
三、电动汽车产业共生模式选择 425
四、小结 428
第十三章 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430
第一节 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430
一、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现状 430
二、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发展趋势 431
第二节 2008年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项目情况 433
一、武汉电动车示范化运营情况 433
二、天津成电动汽车研发基地龙头 434
三、2008年天津市自主开发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示范运行 434
四、深圳市将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 435
第四部分 趋势及策略分析
第十四章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437
第一节 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环境 437
一、电动汽车发展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437
二、相关政策、标准和法规的实施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37
三、重大国际和国家活动将为电动汽车的初期市场培育和市场导入提供良好的契机 437
四、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438
第二节 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分析 439
一、世界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439
二、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439
第三节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预测 442
一、2009年将成为汽车电动化元年 442
二、新能源汽车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尚需时日 443
三、2010年电动车市场预测 444
四、电动车将开启下一轮车市争霸战 445
五、全球车企未来能源方向预测 448
第四节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预测 453
一、中国将成为电动汽车中心 453
二、中国有望领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454
三、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454
四、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预测 458
五、2012年我国新能源车预测 459
六、“十一五”引导环保汽车 重点城市发展电动车 463
第五节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463
一、新能源汽车近期方向预测 463
二、纯蓄电池驱动的超微型汽车 468
三、驱动电机呈多样性发展 468
四、混合动力汽车 469
五、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竞争的焦点 469
第六节 “十一五”期间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若干重大取向 469
一、我国加速发展轻型电动车的基本定位 470
二、我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 474
三、加速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78
第十五章 电动汽车研制与技术发展趋势 480
第一节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 480
一、概述 480
二、纯电动汽车(PEV) 480
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483
四、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486
五、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89
六、电机及电动车轮 491
七、小结 493
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94
一、概述 494
二、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495
三、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究现状 496
四、发展趋势 498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及前景展望 498
一、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可行性 499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及其特点 499
三、我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503
四、混合动力汽车已初步商业化 506
五、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景展望 506
六、2010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507
七、小结 507
第四节 超级电容电动汽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508
一、概述 508
二、超级电容器的机理及特点 508
三、超级电容器在混合能源电动汽车中的作用研发情况 511
四、以超级电容器为唯一能源的电动汽车研发情况 516
五、以超级电容器为唯一能源的电动汽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17
六、小结 518
第五节 锂电池研究进展与趋势 518
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市场热点 518
二、新日锂电池电动车助力环保奥运 519
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 520
四、日本一些大企业合力开发新一代汽车锂电池 521
五、锂电池大战 中国跨越战略再受考验 522
六、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526
第十六章 电动汽车发展策略 527
第一节 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策略分析 527
一、定位标准 527
二、定位依据 527
第二节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528
一、国外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策略 528
二、国外电动汽车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528
第三节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优劣势与对策 529
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529
二、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对策探讨 531
三、降低成本将成关键 533
四、几点建议 534
第四节 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推广策略 535
一、概述 535
二、电动汽车推广的条件分析 536
三、电动汽车推广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541
四、电动汽车推广的措施 545
五、电动汽车推广的方法——兼析产业发展布局方案设计 548
第五节 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策略 549
一、混合动力车成为突破口 550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 550
三、一切需稳步前进 553
第十七章 电动汽车投资策略 554
第一节 电动汽车投资策略与建议分析 554
第二节 电动汽车高成本因素与策略分析 555
一、高成本原因 555
二、新的思路 557
图表目录
图表:Nissan Electric Vehicle 42
图表:Nissan Hybrid Vehicle 43
图表:Nissan锂电池 43
图表:电动汽车能源的多样化 56
图表:各种汽车的综合效率比较 56
图表:部分国家汽车拥有量 64
图表:部分国家汽油价格 64
图表:1865-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65
图表:美国能源消耗分配 66
图表:纯电动轿车运营的经济性分析的基础数据 76
图表:2010-2020年中国汽车、电动汽车等预测情况1 79
图表:2010-2020年中国汽车、电动汽车等预测情况2 80
图表:1971-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增加趋势 82
图表:欧洲替代燃料使用率预测 83
图表:我国车用替代能源技术发展状况 86
图表:醇类燃料与汽油理化性能比较 87
图表:生物柴油可能引起的问题 89
图表:较常见的新能源汽车 94
图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温室气体排放评估 95
图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臭氧前驱物(NOx和NMHC)排放评估 96
图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颗粒物排放评估 97
图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能源转换效率评估 98
图表:几种典型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分析和比较 99
图表: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 116
图表: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6DM” 132
图表:比亚迪F3e 133
图表:几种常见燃料电池的性能与特点 197
图表: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系统指标体系 204
图表:各国电动车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 205
图表:各国电动车市场推广政策 205
图表:各国电动车技术研发政策 205
图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考核要求 214
图表:我国电动汽车标准 221
图表:2002财政年度日本政府对电动汽车补助的最高限额 248
图表:国外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鼓励政策 250
图表:各种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 261
图表: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性能比较 262
图表: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264
图表:国外主要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281
图表:国内主要生产和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的厂商 281
图表: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图 283
图表:混合动力用电动机性能对比 284
图表:BLDCM工作特性 287
图表:电解电容、超级电容以及铅酸电池的性能比较 289
图表: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混合动力汽车项目开发历程 291
图表:120KW第3代燃料电池大巴发动机特性参数 326
图表:120KW第3代燃料电池大巴发动机 327
图表:第3代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特性参数 327
图表:第3代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 328
图表:30KW轿车燃料电池发动机 329
图表:50KW城市客车燃料电池发动机 329
图表:东博会上的中巴车 330
图表:中巴车燃料电池系统集成 331
图表: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系统 332
图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环保型电动中巴车 334
图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34
图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电动汽车概念车 334
图表:太阳电直流有刷永磁电机 336
图表:DFEV电动汽车专用充电机 344
图表:SBCM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 345
图表:国内混合动力电动公交客车研发情况 376
图表:各城市智力密集因子得分排序 381
图表:各城市开发性技术条件因子得分排序 382
图表:各城市汽车产业基础诱发的集聚因子得分排序 382
图表:各城市现有电动汽车基础因子得分排序 383
图表:各城市基础设施因子得分排序 383
图表:各城市政策因子得分排序 384
图表:各城市经济体制因子得分排序 384
图表:各城市生活、生产与社会文化环境因子得分排序 385
图表:各备选城市综合得分表 386
图表:钻石体系理论分析框架 390
图表:四面体模型 391
图表:受政府影响的需求条件带来模型的变化结果 393
图表:电动汽车对比车型 417
图表: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构成对比 417
图表:电动汽车对比结果分析 418
图表:2002-200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与97号汽油价格趋势图 419
图表:基于组织角度的4种共生模式特征比较 421
图表:形成期各因素影响表 425
图表:成长期各因素影响表 425
图表:成熟期各因素影响表 426
图表:衰退期各因素影响表 427
图表:各种电池的主要性能/价格参数 480
图表:美国USABC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目标 481
图表:国内外各种纯电动车辆数量/性能和价格/性能曲线 481
图表: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与汽车功率的混合度和汽车的生产成正比上升 483
图表:丰田Prius与Corrolla对比实际节油率汽车 483
图表:国外四种典型城市工况下汽车制动消耗能量(油耗)所占比例 484
图表:1.4万美元乘用车改为HEV和PHEV后的性能与价格 486
图表:四种不同类型乘用车,它们的蓄电池容量与汽车价格、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的对比关系 486
图表:燃油内燃机与锂离子电池随着技术进步和产量的扩大其能耗费用的变化曲线 487
图表:四类电机比较 490
图表:美国“影子”串联式浑厚动力越野车主要技术参数 491
图表:美国“影子”串联式浑厚动力越野车主要技术参数曲线图 491
图表:国家“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布局示意 493
图表:电机比较 494
图表:工业用与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主要差别 495
图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基本结构图 499
图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基本结构图 499
图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基本结构图 500
图表:不同混合动力系统中电动机与发动机的功率分配情况 502
图表: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508
图表:储能元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比较 509
图表:混合电动汽车及其超级电容器组 512
图表: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生产的超级电容器组 512
图表:超级电容器组规格 514
图表:2001年超级电容器机动车市场需求 514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