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组织,如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政府有关部门以财政补贴等方式作为隐性或间接担保,通过土地划拨、股权投资等方式出资设立这些组织,必要时承诺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作为还款保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实现承接政府投资为目的,主要从事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等活动,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期间、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其生成与发展的逻辑为:(1)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仅有部分税率调整权和减免部分税收的管理权(权力以省级政府为主),且财权上移而事权下移,这就形成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初创阶段,在这阶段里融资平台开始在商业银行贷款、减少审批环节、明确项目建设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2)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大量出现,并形成了政府融平台的推广阶段。(3)2008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政府颁布了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中央财政投入达1.18万亿,余下的2.82万亿资金则由地方政府配套,而2008年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也就是2.77万亿元,地方政府几乎没有财力配套中央的投资。面对这一情况,2009年3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颁布92号文件,文件指出:“要不断鼓励支持具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扩宽中央相关项目资金融资的渠道。”由此,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在各省、市、区及地方基层纷纷涌现,当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从3000多家增加到8000多家,其中县一级的融资平台就有4000多个,从此开始了融资平台的扩张阶段。
二、政府融资理论基础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研究现状
(一)政府融资的理论基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本质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以政府融资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研究的学术基础。在理论方面,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包括公共物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财政机会主义理论、财政赤字理论等。
1.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公共物品是什么、如何实现公共物品最优配置、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公共物品等。依据这一理论,相较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能更好地掌握该地区民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能够提供更符合该地区民众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通过地方公共单位通过举债融资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可有效地缓解民众的地区间流动所引发的后来者“搭便车”问题。
2.财政分权理论。财政分权理论主要用于处理政府之间的财税关系,尤其是纵向的财政关系与职能分配。财政分权强调事权与财政相统一的原则。就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分配的公正性实现而言,有必要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分权政策,地方政府在涉及资金配置层面比中央政府更适合实行分权理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比中央政府低,因而应该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机会主义理论。财政机会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典型行为,而金融部门最有可能采用财政机会主义行为。政府习惯于让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为道路、电厂、学校等建设工程项目融资。这些项目基本是不盈利的,因而无法保证债务偿还,从而导致风险不断累积。除金融机构外,国有企业、下级地方政府都可能被政府部门作为工具,以便于实行财政机会主义行为。面临财政压力、选举压力和预算通过压力时,一旦财政管理规则放松,政治家们就会有动机采取机会主义方法,比如将大量的政府活动转移到财政预算外,以国家担保、直接贷款等形式,产生大量的隐性或非隐性债务等。
4.财政赤字理论。财政赤字即预算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支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财政赤字,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梳理西方财政理论的演变史,基于对市场机制、政府作用、个人理性等认识不同,学术界对财政赤字的作用,其代表性主要有财政赤字有益论,以凯恩斯学派为代表;财政赤字中性论,以李嘉图的等价定理为代表;财政赤字有害论,以古典经济学派为代表。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研究现状
借用“百度学术”的搜索引擎,以“政府融资平台”作为严格的题目内容,运用大数据查询,可以发现相关文献在2005年发表论文1篇,2006与2007年并没有论文,而2008年发表论文1篇,之后数年有爆发式的增长,至2011年达到最多,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29篇,截止至2015年底,有关学术达1154篇。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我国真正的有关“政府融资平台”的学术研究始于2008年,而研究的高峰集中在2010-2013年前后。正如前文研究背景中所述,2008年正是我国出台4万亿政策的那一年,随后的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下发了92号文件,在文件中第一次涉及了在地方有条件的政府组建地方融资平台。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步涌现。因此,2008年与2009年是我国政府融资问题研究的重要分水岭,之前的研究侧重于政府的融资活动,而之后的研究则具体到政府的融资平台上。
在2008年及以前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献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融资与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是中国出现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2)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研究。如李靖(2007)认为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战略调整的市场运作主体是国有投资公司,因此必须建立起适合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特点的法人管理模式与治理结构、建立母子公司结构体系。
(3)西方财经理论深化研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增加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进而提高地方性公共物品供给效率。
(4)外国融资模式比较研究。有专家以新加坡作为典型模式进行研究,指出中国国有控股公司的潜在优势和成长途径。
在2009年及以后的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献中,我国学者才将研究真正地落实到政府融资平台上来。根据中国知网大数据统计,总结2009-2016年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看看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依次是平台风险防范问题、平台建设及发展、平台运行机制与运作模式等方面。最受学术界关注是平台风险防范问题。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路径与可替代的融资安排
(一)现有改革观点
针对地方政府平台改革及转型的问题,国内很多学者提出平台改革的建议,主要观点有:(1)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职能,由“经济建设”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2)积极推进平台市场化改革;(3)转变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4)逐步建立地方规范的公债制度;(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效率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6)提高融资平台的透明度;(7)逐渐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的融资功能;(8)保留部分政府融资功能。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这需要大量资金,同时政府官员也需要提高城市化水平作为其政绩,这与地方财力的薄弱产生了矛盾。为了规避现行的政策与体制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替代政府与银行开展融资,并集投融资、项目建设、经营债务为一体。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算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既然是一种金融创新,也就如其它金融衍生工具一样伴随着风险,因此需要改革完善。地方融资平台一直以来就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并依靠土地及衍生品,在过去几年十分有效。快速发展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对财政、银行体系以及实体经济均带来不小的风险,其自身的成长也因其特殊的使命,而变得缺乏自生能力。
对于“资产证券化”和“提高融资平台的透明度”这两种观点则需要从金融的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实际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过程中,不同的信息透明程度带来不同的市场均衡。由于证券化和市场流动性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若涉及到透明度,金融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致使一部分资产对信息更加敏感,使得资产出现流动性枯竭以及市场弱化的情况。如预判中国未来经济基本面是比较稳健且抵押品价值相对比较高的情况下,事实上过早地增加透明度是不合适的。因此,从金融的角度看,资产可以证券化但提高融资平台的透明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考虑最优度问题。
对于是剥离还是保留为政府的融资功能的不同观点,看似不同,实际上并不矛盾,只是这里存在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实际上,是短期内实行逐步转型进行可替代融资安排与长期内平台退出进行中国金融体系优化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为政府融资的地方平台,时常会发生道德软约束问题,即在政府主导的项目中负责人预期到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政府会给予帮助,因而付出较低的努力。因此,在考虑是否保留为政府融资功能的时候,需要将潜在的软约束问题考虑在内。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改革方向与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区域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紧密相连,防范和治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不能就事论事,应该站在宏观角度寻找改革良策。
(一)平台公司的经营市场化
未来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将不断剥离传统体制性错位的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转向以经营性业务为主。平台融资回报不再依赖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转向主要依靠自身经营创造的现金流。作为转型后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平台公司,无论是采取投资控股还是特殊项目主体等不同组织形式,都要实现从单一虚拟贷款平台转变为市场化公司型综合产业运营实体,运营重心从项目建设导向融资建设,而平台转变为投资经营为目标的控股型公司。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改革方向:一是将现有的平台进行重组,政府注入更多可市场化运作、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城市经营性资产或项目,诸如燃气、水务、公交等传统市政公用类资产;二是引入私人资本,与政府融资平台合作经营棚改项目、停车场、广告牌、部分经营性文体资产、房屋等商业设施;三是根据时代变化通过特许经营权转让、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拨付改租赁等更加市场化的支持方式,将以往没有直接收益性的公益性事业改造为能获取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的项目,诸如养老、康复、社区服务等。
(二)平台公司的管理规范化
从形式上看,现有的地方融资平台已经建立起类似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传统条件下政企不分的特点,公司治理效率低下且存在诸多不规范地方:一是地方融资平台仍存在大量的机关与事业单位法人;二是在监管上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政府的财政、银监、人行、审计以及金融办等部门的工作都涉及到政府融资平台的工作,职能分工不够清晰。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改革方向:一是继续加速现有融资平台的转型,改制后的平台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范,建立体现独立性、相互制衡制约、决策高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做好平台公司职员的身份确定工作,高管人员不能具有公务员身份,改变原有平台公司战略短期化和偏好行政化的特色,使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化经营性要求相统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董事会、监事会中扩大外部独立董事、监事比重,减少行政力量对平台公司日常运作的干扰。四是明晰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逐渐提高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四是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经营能力的考核。
(三)大力发展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通过PPP模式将社会资本融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当前地方政府实现融资平台改革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助于风险分担,而且发挥了调配社会资源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如下改革方向:一是加快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使得PPP模式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操作的帮助下得到较快发展;二是进一步将平台公司的股权设置多元化,增强平台公司的可持续融资能力,通过PPP模式来改变传统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使现有的平台通过改革在资金、市场、管理等多方面更接近于经营性、市场化等原则。
(四)加强各监管机构的沟通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的信息保密性,银行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债务确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有时银行机构无法准确了解债务确权工作的进展情况。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强与银行机构的沟通,建立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以及银行机构的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与平台公司及相关债权银行通报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的情况。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政府融资平台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REPORTDIRECTORY
第一章政府融资平台相关介绍
1.1定义及特点
1.1.1定义及形式
1.1.2界定及分类
1.1.3主要特点
1.2由来及意义
1.2.1制度原因
1.2.2积极意义
1.2.3平台作用
1.3运作及发展
1.3.1运作模式
1.3.2运作要点
1.3.3融资通道
第二章国外政府融资体系发展分析
2.1美国模式
2.1.1投融资体系
2.1.2利弊分析
2.1.3市政债情况
2.1.4市政债风险
2.1.5风险管理
2.2其他国家政府融资体系
2.2.1英国
2.2.2波兰
2.2.3法国
2.2.4澳洲
2.2.5日本
2.3比较与启示
2.3.1中德比较
2.3.2波兰经验
2.3.3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章中国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环境
3.1宏观经济环境
3.1.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3.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3.1.3财政收支情况
3.1.4房地产市场规模
3.1.5土地出让交易情况
3.1.6度税收收入情况
3.1.7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展望
3.2金融环境
3.2.1金融市场规模
3.2.货币政策解读
3.2.3利率市场化环境的影响
3.2.4最强地方债审计的影响
3.2.5中国货币政策发展走向
3.3城镇化
3.3.1我国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
3.3.2中国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3.3.3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
3.3.4地方基建计划铁路项目多
3.3.5多地投资棚改交通项目
3.4政策环境
3.4.1储备土地不得注入融资平台公司
3.4.2深交所规范城投、平台公司私募债备案
3.4.3银行不能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
3.4.4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发债支持小微企业
3.4.5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扩至六省市
3.4.6未来发改委将优化企业债发行
3.4.7推进企业债券支持棚户改造
3.4.8政府相关部门整改处理55家融资平台
3.4.9发改委拟提高企业债审核门槛
3.5重点政策解读
3.5.1《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
3.5.2《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
3.5.3《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
第四章中国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分析
4.1发展综述
4.1.1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4.1.2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发展模式
4.1.3交通投融资平台发展阶段
4.1.4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转变
4.1.5现行投融资体制或改革
4.2发展状况
4.2.1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特点
4.2.政府融资平台发展情况
4.2.3政府融资平台发展情况
4.2.4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重启
4.2.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改制
4.2.6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多样
4.2.7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发展情况
4.3运营模式
4.3.1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营模式分类
4.3.2政府融资平台运营存在的问题
4.3.3政府融资平台需多元化经营
4.3.4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多元运营模式
4.4土地模式
4.4.1地方政府对以地融资经营具有依赖性
4.4.2地方政府以地融资经营的新手法
4.4.3土地资产注入城投公司的模式
4.4.4城投公司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模式
4.4.5地方政府以地融资经营存在的风险
4.4.6地方政府以地融资经营风险的对策
4.4.7地方政府平台土地违规融资的防范
4.5城镇化
4.5.1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点
4.5.2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4.5.3融资平台是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4.5.4城镇化建设遭遇现有融资渠道困境
4.5.5城镇化过程县域投融资平台构建策略
4.5.6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对策
4.6资产证券化
4.6.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求
4.6.2资产证券化对融资意义重大
4.6.3证券化是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
4.6.4融资平台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
4.6.5资产证券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4.6.6城投公司参与证券化的核心
4.6.7平台公司贷款证券化政策建议
4.7法律分析
4.7.1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法律困局及对策
4.7.2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法律风险
4.7.3政府融资平台规范融资行为的法律对策
4.7.4融资平台法律规制建设的必要性
4.7.5融资平台法律规制建设的路径
4.8存在的问题
4.8.1成为地方政府债务主体
4.8.2部分平台偿债能力不强
4.8.3部分融资平台政企不分
4.8.4区域发展严重不均衡
4.8.5平台信息透明度不高
4.8.6资金通道高度依赖银行
4.8.7城投公司的挑战与机遇
4.9发展战略
4.9.1城投公司应对财政收入中速增长战略
4.9.2城投公司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
4.9.3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集团化重组模式
4.9.4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运作战略
4.9.5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偿还路径
4.9.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防范系统性风险
4.9.7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解决对策
第五章中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5.1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5.1.1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风险分析
5.1.2“十二五”地方平台债务规模
5.1.3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现状分析
5.1.4我国城投公司负债特点分析
5.1.5平台公司融资项目的风险要点
5.1.6政府融资平台产生风险的原因
5.1.7债务风险防范机制设计
5.2银行贷款风险
5.2.1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
5.2.2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特征及形式
5.2.3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确定性风险及防范
5.2.4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5.2.5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的现状
5.2.6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控制现状
5.2.7银行业面临的平台贷款风险
5.2.8银行业平台贷款风险的管控措施
5.3企业债风险
5.3.1融资平台企业债券融资历程
5.3.2城投债发展的年度大事记
5.3.3城投债券发行情况分析
5.3.4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发行情况
5.3.5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发行情况
5.3.6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发行情况
5.3.7我国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风险
5.3.8我国城投债规模扩大的原因及风险
5.3.9我国城投债规模扩大潜在风险化解建议
5.4其他融资通道
5.4.1信托融资
5.4.2境外资金
5.4.3私募债
5.4.4中票短融
5.4.5银行理财资金
5.4.6资产支持票据
5.4.7委托贷款
5.4.8借壳贷款
第六章中国基层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6.1发展综述
6.1.1区县级融资平台发展现状
6.1.2百强县融资平台企业债券现状
6.1.3区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特点
6.1.4部分区县融资平台风险较高
6.1.5区县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凸显
6.2问题及对策
6.2.1地方融资短期流动性问题
6.2.2区县平台面临的融资困境
6.2.3区县平台发展的问题分析
6.2.4区县融资平台的融资策略
6.2.5县级融资平台的管理建议
6.2.6乡镇融资平台风险及对策
6.3趋势与未来
6.3.1县区级政府融资平台发展方向
6.3.2区县融资平台建设趋势
6.3.3基层融资平台重组分析
第七章中国政府融资平台区域发展分析
7.1广东
7.1.1债务规模
7.1.2债务分配
7.1.3风险防范
7.1.4面临问题
7.1.5发展经验
7.2上海
7.2.1改革历程
7.2.2债务规模
7.2.3创新突破
7.2.4面临问题
7.2.5保障措施
7.3江苏
7.3.1政策环境
7.3.2债务规模
7.3.3管理现状
7.3.4主要问题
7.3.5对策建议
7.4江西
7.4.1外部环境
7.4.2债务规模
7.4.3发展特点
7.4.4主要问题
7.4.5对策建议
7.5河南
7.5.1政策环境
7.5.2发展状况
7.5.3主要问题
7.5.4风险原因
7.5.5政策建议
7.6河北
7.6.1政策环境
7.6.2发展现状
7.6.3债务情况
7.6.4主要问题
7.7山西
7.7.1政策环境
7.7.2背景概况
7.7.3债务情况
7.7.4机制特点
7.7.5主要问题
7.7.6发展对策
7.8甘肃
7.8.1发展环境
7.8.2发展必要性
7.8.3债务规模
7.8.4主要问题
7.8.5规范新政
7.8.6发展建议
7.9青海
7.9.1重要作用
7.9.2发展现状
7.9.3主要问题
7.9.4对策建议
7.10新疆
7.10.1基本情况
7.10.2风险情况
7.10.3主要问题
7.11其他地区
7.11.1北京
7.11.2天津
7.11.3大连
7.11.4山东
7.11.5安徽
7.11.6浙江
7.11.7湖南
7.11.8湖北
7.11.9四川
7.11.10重庆
7.11.11云南
7.11.12内蒙古
第八章中国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和监管分析
8.1规范投融资平台行为
8.1.1整合内部资源
8.1.2加强项目管理
8.1.3创新融资方式
8.1.4提高透明度
8.1.5建立监管体制
8.2加强项目管理
8.2.1我国城投债的运作及管理问题
8.2.2城投公司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
8.2.3政府投融资平台人力资源管理
8.2.4完善我国城投债管理的政策建议
8.3创新融资方式
8.3.1融资工具集
8.3.2上市融资
8.3.3私募股权
8.3.4利用外资
8.4信息披露
8.4.1信息披露现状
8.4.2风险信息失真
8.4.3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8.4.4开展会计信息披露
8.5平台公司监管
8.5.1平台管控模式解析
8.5.2平台发展转型升级
8.5.3组织架构优化策略
8.5.4相关监管制度分析
8.5.5城投公司内部管控问题
8.5.6城投公司管控体系设计
8.5.7完善内部管控的措施
第九章中国政府融资平台重点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9.1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9.1.1企业发展概况
9.1.2经营效益分析
9.1.3业务经营分析
9.1.4财务状况分析
9.1.5未来前景展望
9.2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9.2.1企业发展概况
9.2.2经营效益分析
9.2.3业务经营分析
9.2.4财务状况分析
9.2.5未来前景展望
9.3西藏城市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9.3.1企业发展概况
9.3.2经营效益分析
9.3.3业务经营分析
9.3.4财务状况分析
9.3.5未来前景展望
9.4中天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4.1企业发展概况
9.4.2经营效益分析
9.4.3业务经营分析
9.4.4财务状况分析
9.4.5未来前景展望
9.5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9.5.1盈利能力分析
9.5.2成长能力分析
9.5.3营运能力分析
9.5.4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章中国中国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10.1发展趋势
10.1.1城投债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1.2政府融资平台私募化发展
10.1.3政府融资平台集团化发展
10.2转型发展展望
10.2.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10.2.2城投债的未来发展形势展望
10.2.3城投债转型发展成市政债
附录
附录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6-10)
附录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下一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10-11)
附录三: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12-24)
附录四: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4-9)
附录五:《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第24号公告(6-10)
附录六:《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第32号公告(12-30)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