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96467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巨头觉醒加速传统汽车供应链重构,电动化之路顺畅 
        成本有望快速下降,电动化之路更加顺畅  

        电动汽车成本快速下降,电动汽车平价临界点有望提前到来。随着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叠加传统平台生产规模化效应,电动汽车整车制造成本也会出现大幅下降。届时,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考虑了用电和保养成本)将会与燃油车等价,我们认为主要支持因素有以下 3 点: 

        1) 电子部件替代机械部件。由于传统燃油车中的大部分机械零部件含量被电动汽车中的电子/电力零部件取代,这部分零部件的替代会促进成本下降。 

        2) 电池包成本下降近 50%。电池方面最主要的降成本来自于规模化效应,随着动力锂电池产线的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此外高镍正极材料替代、能量密度的逐步提高对原材料和 PACK 成本等也具备一定的节约作用,以及学习曲线效应,通用和特斯拉公布的电池成本将从 2016 年的 180-200 美元/kwh 下降至 2022 年的 100 美元/kwh(通用和特斯拉宣布的目标),降幅近 50%。成本占比最高的动力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下降有望快速带动电动车的产品中枢下行。 

        3) 电机驱动成本至少下降 10%。电机驱动系统在电动车中的成本占比虽然不高,但是其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据 Munro 估算,雪佛兰电机驱动模块总成本为1200 美元,认为2025年电机成本将会降低10%。 
 
        2021 年电动车销量将达 300 万辆,全球车企将迎来新增长时代。根据彭博资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从 2016 年的 70 万辆升至 2021 年的 300 万辆。而到 2040 年,电动车销量将占据全球新车销量的半数以上(54%)。电动车在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传统车企在这一轮电动化的转变中也有望凭借原有的汽车工业及传统经销渠道等快速追赶,全球汽车制造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电动黄金时代。 

2020-2022 年电池包成本下降近 50%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不同机构对未来电动汽车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巨头重生加速提升科技配套能力,有望推出市场亲睐的爆款 
        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车企变革,供应链改造加速进行。传统车企巨头们掌握着内燃机时代最先进的工程技艺以及生产秩序,具备卓越的传统汽车供应链管理经验。但纯电动汽车领域的设计的三电技术脱离了纯机械化技术,智能化汽车融合互联科技和自动驾驶,传统车企若要适应时代发展,跨界合作、供应链改造的推进,势在必行。 

        产业链重构在加速,市场反馈机制是考验。首先,ABB 巨头们的汽车供应链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整车设计上,既要保证电动汽车的品质,又要融合智能化趋势提升用户体验,这对车企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其次,传统车企普遍采用经销商制度,主要有两个弊端

        1)层层成本累加,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终端价格;

        2)销售商倾向于选择火爆车型,对新产品则持谨慎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产品的推广。

        因此,通过供应链管理和营销制度优化建立及时的市场反馈机制,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至关重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严格控制电动汽车的品质和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新建供应链和传统经销商制下,市场反馈机制是重要考验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目前来看,传统车企纷纷采用直接采购、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正在加速产业链的改造和整合。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略有差异,对于核心“三电”动力系统而言,电池环节,目前外资车企主要与三星、LG 等国际锂电巨头合作,从其已经推出的车型配套方面已可见端倪。电机环节多数车企与电机巨头博世等传统电机巨头合作。对电控而言,此环节涉及到更多的是与电动车的控制策略等相关,车企多数选择在此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少数第三方电控企业也在加速发力,BMS、热管理等重要零部件以及其他车身部件采取外购模式。在“软件”系统方面,传统车企也正在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比如车内软件、数据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 
 
        传统车企具备强大整合实力,未来有望推出更多爆款车型。从目前来看,多数传统车企均已发布了电动化战略,内部资源逐步向电动领域倾斜,传统车向电动车转变过程中,虽然传统车企巨头们丧失了对于核心“发动机”的控制力,但是其具备庞大的传统车工业基础、品牌影响力、广大的消费群体、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 “三电”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相对成熟的三电系统,未来在配套新能源车型开发中有望缩短开发周期,加速成熟产品的推出。 

        以宝马为例,电池使用 LG 和 CATL 产品,电机电控(宝马 i3 和宝马 i8 配备 eDrive 混合式同步电机)自主研发,电池管理系统使用了均胜电子的 BMU 和 CSSU,自主推出软件应用,并与英特尔、百度、Mobileye 和德尔福等企业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从宝马 i8 的外形和配置来看,科技感、软硬件、自动驾驶等方面已经相当先进,车企巨头的坚定落实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车企目前坚定的电动化战略,未来有望打造出更具用户体验价值的电动汽车产品。 

传统汽车供应链向电动汽车供应链转型是必然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宝马的科技配套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电动汽车的相关概述
1.1汽车行业的相关介绍
1.1.1汽车的定义
1.1.2汽车的分类
1.1.3汽车的性能
1.1.4汽车行业的界定
1.2电动汽车概念的阐释
1.2.1电动汽车的定义
1.2.2电动汽车的结构
1.2.3电动汽车的分类
1.2.4电动汽车的利弊
1.3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
1.3.1无污染和噪声低
1.3.2能源效率高与多样化
1.3.3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
1.3.4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

第二章世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
2.1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综述
2.1.1世界电动汽车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2.1.2国外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总体简述
2.1.3世界各国大力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1.4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路线比较
2.1.5国外电动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发展现状
2.1.6国际电动汽车专利竞争的趋势
2.2美国
2.2.1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2.2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2.2.3美国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
2.2.4美国电动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3德国
2.3.1德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3.2德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2.3.3德国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
2.3.4德国电动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4以色列
2.4.1以色列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4.2以色列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2.4.3以色列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
2.4.4以色列电动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展
2.5其他
2.5.1法国
2.5.2巴西
2.5.3英国
2.5.4西班牙
2.5.5挪威
2.5.6葡萄牙
2.5.7伊朗

第三章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分析
3.1经济环境
3.1.1国内经济运行现状
3.1.2国内经济趋势判断
3.1.3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3.2社会环境
3.2.1人口环境分析
3.2.2文化环境分析
3.2.3生态环境分析
3.2.4中国城镇化率
3.3政策监管环境
3.3.1管理体制
3.3.2主要政策法规
3.3.3政策法规影响
3.4技术环境
3.4.1我国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分析
3.4.2主要环境保护技术介绍
3.4.3电动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分析
4.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综述
4.1.1汽车工业现状综述
4.1.2汽车工业市场规模
4.1.3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4.1.4汽车工业未来方向
4.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分析
4.2.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4.2.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4.2.3中国汽车工业运行状况分析
4.3汽车工业面临的能源危机
4.3.1能源问题是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4.3.2能源问题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
4.3.3中国汽车工业能源消耗量大的因素
4.3.4中国调整汽车消费税应对能源危机
4.4汽车环保问题
4.4.1中国汽车排放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4.4.2中国汽车污染的状况分析
4.4.3中国机动车污染的监督与管理
4.4.4中国汽车环保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五章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5.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5.1.1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5.1.2中国汽车业在传统技术路线上追赶很艰难
5.1.3电动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提供重大战略机遇
5.1.4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意义
5.2中国具备将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
5.2.1电动汽车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产业
5.2.2中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5.2.3中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保障能力
5.2.4发展电动汽车符合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3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综述
5.3.1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十年发展综述
5.3.2中国电动汽车已从研发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
5.3.3我国电动汽车业自主化发展形势
5.3.4我国首个跨省区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竣工
5.3.5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现状
5.3.6“十二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已启动
5.3.7我国电动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发展现状
5.4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现状分析
5.4.1纯电动汽车标准
5.4.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
5.4.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
5.4.4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5.4.5电动汽车标准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5.5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专利技术的发展
5.5.1配件技术
5.5.2能量补充与管理技术
5.5.3电池技术
5.5.4制动技术
5.5.5控制方法
5.5.6电动车整车
5.6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区域市场动态
5.6.1北京
5.6.2南京
5.6.3长春
5.6.4浙江
5.6.5深圳
5.6.6济南
5.6.7武汉
5.6.8山西
5.7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7.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5.7.2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困境亟待突破
5.7.3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缺乏快速充电站
5.7.4政府补贴不到位制约电动汽车推广
5.8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5.8.1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应平稳迈进
5.8.2政府应加大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
5.8.3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5.8.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6.1纯电动汽车概述
6.1.1纯电动汽车的定义
6.1.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6.1.3纯电动汽车的实例
6.1.4纯电动汽车的优势
6.世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6.2.1世界纯电动汽车历史沿革
6.2.2世界纯电动汽车企业两个阶段的发展
6.2.3世界国家及地区的纯电动汽车发展
6.3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6.3.1中国纯电动汽车已具备产业化基础
6.3.2我国纯电动汽车跨越式发展现状
6.3.3中国纯电动客车研发取得突破
6.3.4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最新动态
6.3.5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6.4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动态
6.4.1超快充电技术
6.4.2电池与电容相结合技术
6.4.3CTC电车蓄电池和360度聚光太阳能电池车载充电技术
6.4.4电动轮技术
6.5中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瓶颈
6.5.1技术争议
6.5.2运行经济性
6.5.3基础设施装备
6.5.4政府政策支持
6.6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6.6.1纯电动汽车成本过高可通过三种渠道解决
6.6.2解决电能生产环节的污染未来可依赖绿色电力
6.6.3电池寿命及废弃电池的污染问题寄望技术进步
6.6.4充电设施的建设寻求合作共赢

第七章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分析
7.1燃料电池汽车概述
7.1.1燃料电池汽车的定义
7.1.2燃料电池汽车的实例
7.1.3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7.1.4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正快速发展
7.世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概况
7.2.1欧洲
7.2.2美国
7.2.3日本
7.2.4国外燃料电池汽车鼓励政策
7.3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7.3.1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的起步
7.3.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自主创新大步发展
7.3.3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工作组成立
7.3.4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7.4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策略及前景趋势
7.4.1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建议
7.4.2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
7.4.3020年后燃料电池汽车或将实现商业化运作
7.4.4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中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8.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8.1.1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
8.1.2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8.1.3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历程
8.1.4混合动力汽车的缺点
8.世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8.2.1世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8.2.2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概述
8.2.3日本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分析
8.2.4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优惠政策
8.2.5跨国公司角逐混合动力车市场
8.3中国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8.3.1中国发展混合动力车最适合国情
8.3.2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处在发展与成熟期
8.3.3国家鼓励政策向混动动力汽车调整
8.3.4中国进入混合动力车产业化关键时期
8.4中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
8.4.1中国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系统匹配技术方案
8.4.2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和面临的攻关难题
8.4.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
8.5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8.5.1成本和价格偏高
8.5.2关键技术含量低
8.5.3国家对产业链支撑不完善
8.5.4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策略
8.6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及趋势
8.6.1混合动力汽车是最适宜长远发展的新能源汽车
8.6.全球混合动力车市场展望
8.6.3025年欧洲上路新车都将是混合动力
8.6.4未来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分析
9.1标准经济条件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化标准框架构建
9.1.1标准经济的内涵与作用
9.1.2标准经济与电动汽车产业化
9.1.3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简述
9.1.4电动汽车标准框架构思
9.2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选择
9.2.1建设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
9.2.2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区位因子分析
9.2.3产业化中心城市评价选择模型的建立
9.2.4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战略实施建议
9.3基于钻石体系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9.3.1生产要素
9.3.2需求要素
9.3.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9.3.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9.3.5政府和机会
9.3.6各制约因素间的互动作用分析
9.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途径分析
9.4.1依靠市场拉动促进电动汽车市场走向成熟
9.4.2依靠政府主导力量促进电动汽车市场产业化
9.4.3顺应传统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
9.4.4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建议

第十章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分析
10.1汽车动力电池路线图
10.1.1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的瓶颈和核心
10.1.2铅酸电池
10.1.3镍氢电池
10.1.4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10.2车用锂电池
10.2.1锂电池是电动汽车较为理想的车用蓄电池
10.2.2我国车用锂电池投资项目动态
10.2.3我国车用锂电池投资项目动态
10.2.4车用锂电池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
10.2.5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将高速增长
10.3车用燃料电池
10.3.1燃料电池概述
10.3.2中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
10.3.3困扰车用燃料电池推广的成本问题
10.3.4车用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10.4车用镍氢电池
10.4.1镍氢电池是近期和中期新能源车用首选动力电池
10.4.2世界车用镍氢电池的研发概况
10.4.3中国车用镍氢电池的发展动态
10.4.4车用镍氢电池正迎来发展机遇

第十一章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策略分析
11.1电动汽车推广的条件分析
11.1.1社会条件
11.1.2技术条件
11.1.3经济条件
11.1.4基础设施条件
11.2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应解决的技术性能问题
11.2.1电动汽车控制与管理系统应加大开发力度
11.2.2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11.2.3充电机的技术也有待提高
11.2.4整车技术也不够成熟
11.3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应解决的性价比问题
11.3.1电动汽车价格贵是突出问题之一
11.3.2电动汽车研制费用太高
11.3.3电动汽车生产成本及电池费用偏高
11.3.4电动汽车运行经济效益差
11.4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措施
11.4.1发挥政府行为的主导作用
11.4.2发挥企业的带头作用
11.4.3发挥官、产、学、研的作用
11.4.4加强人员培训
11.4.5必须制订优惠的产业政策
11.5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方法
11.5.1创造条件稳步推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工作
11.5.2优先选择条件较好的城市为突破口
11.5.3选择合适的地区和车型

第十二章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分析
12.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环境
12.1.1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投资潜力大
12.1.2国外资本看好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12.1.3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市场掀起投资热潮
12.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投资分析
12.2.1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发展不看好
12.2.2锂离子电池面临市场投资机会
12.2.3锂离子动力电池投资价值分析
12.2.4锂离子电池材料投资机会分析
12.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12.2.1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12.2.2汽车行业本身存在的投资风险
12.2.3中国汽车产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分析
13.1.三季度中国汽车工业政策法规分析
13.1.汽车工业政策法规
13.1.汽车工业政策法规
13.1.汽车工业政策法规
13.1.汽车工业政策法规
13.1.汽车工业政策法规
13.1.汽车行业政策法规
13.1.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政策动态
13.2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汽车产业的指导
13.2.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3.2.2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13.2.3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13.2.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3.2.5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3.2.6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13.2.7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13.2.8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3.3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进程
13.3.1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扶持回顾
13.3.2电动汽车业相关政策概况
13.3.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即将出台
13.3.410月四部委要求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工作
13.3.5国资委将出台《央企纯电动车投资规划》
13.3.6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将有望被制订
13.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政策综述
13.4.1战略规划
13.4.2鼓励政策
13.4.3约束政策
13.4.4保障政策
1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征求意见稿
13.5.1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3.5.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3.5.3发展目标
13.5.4主要任务
13.5.5产业布局
13.5.6保障措施
13.5.7规划实施
13.6电动汽车专项规划
13.6.1《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
13.6.2总体目标
13.6.3三大突破
13.6.4重要内容
13.7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重点
13.7.1制定和实施电动汽车发展战略
13.7.2对电动汽车关键技术进行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
13.7.3为电动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13.7.4制定和实施支持电动汽车商业普及的激励性政策
13.7.5完善电动车应用示范项目
13.8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3.8.1制定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及加强部门间协调
13.8.2组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3.8.3加快制定标准和修订准入政策
13.8.4进一步加大对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13.8.5制订中长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3.8.6选择适当时机对消费者实行购置补贴

第十四章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趋势分析
14.1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14.1.1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14.1.2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
14.1.3“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4.1.4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展望
14.2.1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大有潜力
14.2.2未来10年中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发展
14.2.3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空间广阔
14.2.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14.3“十二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4.3.1“十二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战略方向
14.3.2“十二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14.3.3“十二五”末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百万辆
14.3.4“十二五”电动汽车充电站将有大发展
14.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4.4.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将加快产业化进程
14.4.2三五年后电动汽车将进入真正产业化阶段
14.4.3未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将协调发展
14.4.4中国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将快速发展
14.5中国各类型电动汽车的发展走势
14.5.1今后2-3年混合动力车仍将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
14.5.2纯电动汽车是近期战略目标以混合动力作为过渡
14.5.3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目标等待技术突破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GY GSL)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