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试点城市逐步增多,在政策推动之下,我国各地区、省市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同时PPP模式在近年来受到了国家政策护航,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2010年以后,智慧城市理念在中国经历了短暂的概念普及,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这种爆发,在国家层面表现为2013-2015年间相关政策、指导意见、试点的密集发布;在地方表现为积极推进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居全球之最。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战略规划》
目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主要有BOT、BOO、BOOT几种主要模式,而从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运行模式来看,BOT模式毫无疑问占据了PPP项目的主导地位。
BOT运行方式一方面减轻政府资金压力,由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与维护,政府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给予特许经营权,可以避免大量的项目风险;同时社会资本可以从项目中获得文东你的回报率,且收益不及预期时,通常由政府财政资金进行缺口补贴。BOT模式在目前的智慧城市PPP项目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数据表明,45个PPP项目中有33个采用BOT模式,占比73.33%;2个项目采取TOT+BOT模式,占比4.44%;3个项目采用BOO模式,占比6.67%。
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的落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可以成为衡量行业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从政府公开信息来看,在2013-2018年的7年间,由各地方政府委托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中标数量从12个激增到162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显著多于其他地区,从地域范围来看,华东、华北、华中南地区的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集中区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