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3D电视行业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3D电视行业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16917
  • 2015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前言:

    目前国家宏观环境正在促进数字视听产业转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文化消费的协调拉动转变。

    土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培育、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特别是3D电视作为文化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对推动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型、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去年元旦中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的开播为中国3D电视乃至3D产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局,3D登上了受众最广泛、内容最丰富、运营规模最大的电视舞台,至此中国3D电视的发展进入快行道,不但使目前处十滞后状态的3D内容制作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3D电视终端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然而3D电视产业链涉及内容制作、传送、接收、播出、软件、终端显示、应用与运营等诸多环节,因此需要打造一个较为合理和互相匹配的产业链环境,以促进3D电视的发展,这其中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对3D电视前端到终端即3D电视拍摄、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终端显示等环节有关设备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特点、性价比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以及产业链上距离消费者最近的3D电视终端所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将对提高3D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与水平、有效利用和节省资金、提高终端显示的功能以适应三网融合对终端的需求、统一协调部署3D电视的发展和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促进3D电视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游市场-传媒行业对3D电视的实际发展情况

    3D试验频道是由央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深圳台等六家电视台联合开办,各台分时段制作3D电视节目,央视统一播出,通过各地有线网传输,目前处于免费观看的阶段。

    据统计,截至2013年1月8日,全国已实现落地入网单位183家。根据频道开播时的计划,频道在每天19:30-24:00首播节目4小时30分,次日分别安排两次重播。

    据央视总编室统计,2012年3D频道日播时长为13.5小时,全年播出366天,加上欧洲杯与奥运会期问的延迟开关机,总播出量为5249.5小时。由于3D制播设备价格昂贵,节目制作成本较高,虽然3D频道采用每日首播1次、重播两次的模式,但各台仍感到日播节目的制作压力非常大。因此目前虽然规定了各台节目首播量,但实际上节目重播率较高。如表1所示,除央视因为购买奥运赛事等3D直播信号实际首播量超过规定首播量之外,其余五家电视台的实际节目首播量均未达到规定首播量。

    中国3D试验频道播出的节目涉及纪录片、动画片、综艺、体育、电影、戏曲等多种节目类型,节目以白制的录播演播室节目为主。各台节目情况如表2。由于目前3D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且3D片源价格较贵,出于成本考虑,各电视台多采用单独成立3D项目组的模式,以白己制作节目为主。在节目类型的选择上,大多数都选择演播室节目。

    经过了儿年的探索,国内各台在节目质量和舒适度上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但还需在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例如经过一段时问的试播,发现演播室静态节目场景设计单一,缺乏层次感,在3D效果表现方面并不尽如人意。随着3D拍摄经验的增加,各台从策划阶段开始,开始注重选取更加适合3D表现、突显3D效果的节目进行3D制作,特别是受观众欢迎的体育类和晚会类节目、以及纪录片节目。3D直播也是未来3D内容的探索领域之一。

    在2013年全运会期问,央视联合辽宁电视台对篮球赛事进行了直播试验,实现了中国首次3D电视直播。

    2012年3D频道播出量统计表(单位:小时)


报告大纲:

第一章 3D电视基本概述
1.1 3D电视阐述
1.1.1 3D——三维立体图形
1.1.2 3D电视的发展史
1.1.3 3D电视特色
1.2 3D的主流技术及其优缺点
1.2.1 裸眼3D显示技术
1.2.2 色差式3D技术
1.2.3 快门式3D技术
1.2.4 偏光式3D技术

第二章 中国彩电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2.1 彩电行业发展沿革及现状
2.1.1 彩电行业发展历程
2.1.2 中国彩电技术发展的历史演变
2.1.3 国产彩电重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1.4 中国彩电业逐步融入互联网
2.2 近几年中国彩电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2.3 中国彩电产量数据分析
2.4 中国彩电行业竞争分析
2.5 中国彩电业存在的问题
2.5.1 中国彩电业面临的困境
2.5.2 国内彩电业发展面临的危机
2.5.3 彩电业网络化发展面临诸多障碍
2.5.4 我国彩电行业存在资源整合难题
2.6 中国彩电业的发展策略
2.6.1 中国彩电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家电
2.6.2 彩电业突破的八个机会点
2.6.3 外观设计为中国彩电企业一个突破口
2.6.4 进一步促进彩电业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 国内外平板电视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3.1 全球平板电视产业现状综述
3.1.1 世界平板电视市场出货状况
3.1.2 日本平板电视市场大幅增长
3.1.3 印度平板电视市场格局分析
3.2 中国平板电视产业总况
3.2.1 我国平板电视产业格局分析
3.2.2 中国平板电视行业的发展模式
3.2.3 我国平板电视市场快速增长
3.2.4 中国彩电企业在平板时代的优势
3.2.5 新政对平板电视市场影响剖析
3.3 中国平板电视行业的竞争分析
3.3.1 平板电视产业竞争的要点
3.3.2 平板时代的生存法则
3.3.3 我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格局解析
3.3.4 中国彩电企业的竞争优势
3.4 未来五年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前景趋势展望
3.4.1 未来几年我国彩电市场销量预测
3.4.2 今后十年平板电视产业的市场机遇分析
3.4.3 今后十年平板电视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第四章 中国3D电视业运行环境分析
4.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1.1 中国GDP分析
4.1.2 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4.1.3 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4.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1.6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4.2 中国3D电视业政策环境分析
4.2.1 国际3D产业标准化进展
4.2.2 中国3D产业标准总体概况
4.2.3 我国3D电视的标准化进展
4.2.4 我国3D产业的政策环境综述
4.3 中国3D电视业社会环境分析
4.3.1 人口环境分析
4.3.2 教育环境分析
4.3.3 文化环境分析
4.3.4 生态环境分析
4.4 中国3D电视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五章 全球3D电视产业运营状况分析
5.1 全球3D电视的发展综述
5.1.1 国际3D电视产业发展现状
5.1.2 全球3D电视出化量情况及预测分析
5.1.3 全球3D电视销量及预测分析
5.2 美国
5.2.1 美国3D电视产业的发展现况
5.2.2 美国市场3D电视的销售格局
5.2.3 美国大尺寸3D电视销售占主流
5.3 日本
5.3.1 日本3D电视产业发展概况
5.3.2 日本3D电视市场销售情况
5.3.3 日本出台新规完善3D电视市场
5.4 韩国
5.4.1 韩企拉开3D电视大战序幕
5.4.2 韩国3D电视机热销
5.4.3 韩国面板双雄争夺中国3D市场
5.5 其他国家
5.5.1 南非世界杯掀韩国3D电视消费热潮
5.5.2 英国3D电视不受推崇

第六章 中国3D电视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6.1 中国3D电视产业发展总况
6.1.1 中国3D电视所处发展阶段
6.1.2 3D电视产业技术分析
6.1.3 3D电视产业发展局势分析
6.1.4 我国3D电视市场销售情况
6.2 3D电视市场价格分析
6.2.1 国内3D电视打拼价格战
6.2.2 3D电视价格下降的原因剖析
6.2.3 我国3D电视市场价格形势展望
6.3 3D电视市场消费情况
6.3.1 中国电视市场消费现状分析
6.3.2 国内3D电视市场消费现状概述
6.3.3 刺激3D电视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
6.4 3D电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6.4.1 3D电视产业发展存难点
6.4.2 3D电视发展亟需统一标准
6.4.3 中国3D电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第七章 中国3D电视产业竞争新格局透析
7.1 3D电视技术两大阵营竞争剖析
7.1.1 竞争形势
7.1.2 两大技术各有优劣
7.1.3 消费市场两极分化
7.2 3D电视市场竞争格局
7.2.1 3D电视企业竞争加剧
7.2.2 3D电视市场竞争局势及走向分析
7.2.3 3D电视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3D智能电视将掀起彩电产业新一轮竞争
7.3 中日韩三国3D电视竞争局势剖析
7.3.1 日本的竞争优势及局面
7.3.2 韩国的竞争优势及局面
7.3.3 中国的竞争优势及局面
7.4 3D电视产业中国企业竞争的机会及策略
7.4.1 中国企业的竞争空间
7.4.2 中国的机会
7.4.3 国内3D电视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中国3D电视产业链其它环节
8.1 3D面板
8.1.1 国际龙头企业纷纷发力3D面板
8.1.2 3D面板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8.1.3 3D面板市场的趋势浅析
8.2 国际3D电视内容及服务的发展
8.2.1 美国3D卫星服务开展近况
8.2.2 日本卫星3D电视服务开展近况
8.2.3 韩国3D互动电视业务启动
8.2.4 欧洲卫星3D电视发展现状
8.3 中国3D电视内容制作及3D频道建设
8.3.1 我国3D内容发展现况
8.3.2 3D电视企业在内容方面的推进情况
8.3.3 我国3D电视节目发展取得新进展
8.3.4 我国3D电视频道推进规划

第九章 国外3D电视重点企业分析
9.1 三星
9.1.1 企业概况
9.1.2 三星经营状况分析
9.1.3 三星3D电视业务发展分析
9.1.4 三星3D电视在欧美地区的市占率
9.2 索尼
9.2.1 企业概况
9.2.2 索尼经营状况分析
9.2.3 初索尼3D电视发展动向
9.2.4 索尼3D电视在美国的开发推广
9.3 松下
9.3.1 企业概况
9.3.2 松下经营状况分析
9.3.3 松下3D电视推出情况
9.4 LG
9.4.1 企业概况
9.4.2 LG经营状况分析
9.4.3 LG发力智能3D电视市场
9.5 夏普
9.5.1 企业概况
9.5.2 夏普经营状况分析
9.5.3 夏普3D液晶电视的创新动向
9.5.4 夏普3D电视发展目标
9.5.5 夏普未来将进军3D内容制作领域

第十章 国内3D电视重点厂商运营财务状况分析
10.1 TCL集团
10.1.1 企业概况
10.1.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1.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1.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1.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1.7 TCL智能3D电视新品发布
10.1.8 TCL降价促销推广3D电视
10.2 四川长虹
10.2.1 企业概况
10.2.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2.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2.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2.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2.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2.7 长虹3D电视业务发展综述
10.3 康佳集团
10.3.1 企业概况
10.3.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3.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3.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3.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3.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3.7 康佳3D电视发展动态
10.4 海信电器
10.4.1 企业概况
10.4.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4.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4.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4.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4.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4.7 海信3D电视业务发展现况
10.5 创维集团
10.5.1 企业概况
10.5.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5.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5.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5.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5.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5.7 创维3D电视业务进展情况
10.5.8 创维瞄准偏光式3D电视领域
10.5.9 创维3D电视发展计划
10.6 青岛海尔
10.6.1 企业概况
10.6.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6.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6.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6.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6.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6.7 海尔3D电视新品推出情况
10.6.8 海尔加快3D电视产业发展

第十一章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产业投资商机预测
11.1 中国3D电视投资环境分析
11.2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1.2.1 未来3D电视市场商机广泛
11.2.2 彩电业面临的3D机遇及机会把握分析
11.2.3 我国将积极推进3D电视产业发展
11.3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投资风险及建议
11.3.1 中国平板电视面临的投资风险与危机
11.3.2 未来我国平板电视业需规避的三大风险
11.3.3 3D电视产业的投资风险及建议

第十二章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产业投资商机预测
12.1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产业前景预测
12.1.1 3D电视发展形势展望
12.1.2 全球3D电视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12.1.3 3D电视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12.1.4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产业预测分析
12.1.5 智能3D电视未来发展前景透析
12.2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市场前景预测
12.2.1 全球3D电视出货量预测
12.2.2 全球3D电视销量预测分析
12.2.3 全球3D电视产需预测分析
12.3 未来五年中国3D电视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图表详见正文••••••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