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十三五”期间,加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推动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推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稳步试点,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更加便捷。高质量打赢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战,助力近千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五年累计支出8.7万亿元,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下降到27.7%。
“十三五”全民医疗保障发展目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咨询》显示。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医疗保障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
发展主要指标
注:①指“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②指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
③指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
④指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人次占全部住院跨省异地就医人次的比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统一规范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实施分层分类救助,规范救助费用范围,合理确定救助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协同实施大病专项救治,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强化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监管,促进医疗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完善疾病应急救助管理运行机制,确保需急救的急重危伤病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及时救治。
专栏2 重大疾病救助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立足基金承受能力,适应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临床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并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规则及指标体系,动态调整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经济性评价优良的药品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健全医保药品评价机制,加强医保药品目录落地情况监测和创新药评价,支持药品创新,提高谈判药品可及性。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建立健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从谈判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两病”患者用药支付标准切入,逐步衔接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和支付标准。
专栏3 医保项目药品监测评估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区域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点数法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能。制定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技术规范。完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政策。深化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规范门诊付费基本单元,逐步形成以服务能力、服务项目、服务量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引导合理就医,促进基层首诊。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制定完善不同支付方式经办规程。探索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
专栏4 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主要类型及改革方向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机制。全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信息监测机制、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对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常态化监管,实施全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全面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灵活运用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价格指数、挂网规则等管理工具,遏制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兼顾企业合理利润,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5 全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专栏6 医保基金监管全覆盖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提升医保智能监管能力,积极探索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新型支付方式、“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模式、长期护理保险等纳入智能监控范围,实现智能审核全覆盖,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的引导和审核,实现基金监管从人工抽单审核向大数据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转变。
专栏7 医保基金监管智能监控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加强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和稽核监管标准体系。统一经办规程,规范服务标识、窗口设置、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时限,推进标准化窗口和示范点建设。建立覆盖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依托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医疗保障经办力量,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在经办力量配置不足地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齐基层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能力配置短板。加强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内控机制建设,落实协议管理、费用监控、稽查审核责任。建立绩效评价、考核激励、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效率。
专栏8 医疗保障服务示范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新型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健全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实现医疗保障热线服务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相衔接,探索实施“视频办”。建立健全跨区域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协作机制,推进高频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落地实施。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制定与医疗保障发展相适应的政务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
专栏9 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提升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加强国家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备案,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逐步实现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专栏10 国家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工程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更好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重点区域医疗保障合作,提升区域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水平。开展医疗保障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宣传医疗保障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专栏11 重点区域医保一体化任务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持续优化运行维护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平台功能。依托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立救助患者医疗费用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发挥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作用。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做好医疗保障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医疗保障部门与卫生健康、药监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专栏12 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TC)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咨询》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 精准医疗相关概述
第一节 精准医疗基本介绍
一、精准医疗的定义
二、精准医疗的框架
三、精准医疗的特性
四、精准医疗的意义
五、精准医疗模式体系
第二节 精准医疗的实施步骤
一、基因检测
二、基因大数据库的建立
三、精准的药物靶向治疗
第三节 精准医疗技术
第四节 精准医疗对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挑战
一、支撑技术
二、医疗管理体系
三、社会认知
四、法律和保险体系
第四节 精准医疗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示意图
二、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全球精准医疗所属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精准医疗产业规模及前景
一、全球个性化精准医疗时代来临
二、全球精准医疗产业规模分析
三、全球精准医疗重点企业分析
四、全球精准医疗产业前景分析
第二节 全球精准医疗重点领域分析
一、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二、干细胞治疗市场分析
三、免疫细胞治疗市场分析
四、生物芯片市场规模分析
五、生物3D打印市场分析
第三节 全球主要国家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一、美国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二、英国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三、日本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四、中国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第三章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一、精准医疗国家指南发布
二、精准医疗首次进入政协提案
三、精准医疗入选“十四五”重大项目
四、精准医疗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
五、精准医疗产业相关规划内容
第二节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的必要性
二、产业周期阶段
三、发展历程回顾
四、服务机构分布
五、技术研究进展
六、设备研发突破
第三节 中国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中国精准医疗区域发展状况
一、广东省
二、江苏省
三、上海市
四、深圳市
五、重庆市
第五节 中国精准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 中国基因测序所属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一、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
二、全球基因测序行业竞争特点
三、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格局
四、全球基因测序设备竞争格局
第二节 中国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一、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
二、中国基因测序仪市场规模
三、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带分布
四、中国基因测序行业主要特点
五、中国基因测序应用市场分析
第三节 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市场分析
一、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市场规模
二、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市场格局
三、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商业模式
四、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应用预测
第四节 中国肿瘤个性化用药市场分析
一、中国癌症患病率及死亡率
二、中国肿瘤基因数据库建设
三、中国肿瘤个性化治疗检测现状
四、中国肿瘤个性化用药市场动向
五、中国肿瘤个性化用药市场预测
第五节 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五章 中国免疫细胞治疗所属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外免疫细胞治疗行业概况
一、相关法规和政策情况
二、全球癌症医药市场规模
三、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ACT)
四、国外主要细胞免疫治疗企业
第三节 国内免疫细胞治疗行业概况
一、相关法规和政策情况
二、免疫细胞治疗疾病分析
三、肿瘤免疫治疗分析
四、免疫细胞靶向治疗分析
五、细胞治疗行业发展规模
六、细胞治疗行业主要竞争企业
第四节 免疫细胞治疗相关技术问题
一、免疫细胞关键技术研发
二、基因修饰的特异性靶向T细胞技术开发
第五节 最新免疫细胞疗法(CAR-T)分析
第六节 免疫细胞治疗产业链分析
第六章 中国干细胞治疗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干细胞行业特征分析
一、技术未成熟,商业化程度低
二、灰色地带,行业不规范
三、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
第二节 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概况
第三节 干细胞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四节 国内干细胞研究机构
一、科技部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三、人类胚胎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四、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第五节 中国干细胞医疗市场现状
一、干细胞医疗市场发展概况
二、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分析
三、中国干细胞市场需求分析
四、中国干细胞市场发展影响因素
五、干细胞技术市场频现无序乱象
第六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干细胞法律不足
二、干细胞治疗监管存在漏洞
三、干细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分析
二、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地域分布
第二节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体外诊断发展概况分析
二、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分析
三、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细分格局
四、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竞争格局
第三节 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
二、中国体外诊断试剂流通状况
三、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生产特点
四、体外诊断试剂医疗机构使用状况
五、中国体外诊断试剂竞争策略分析
第四节 中国体外诊断仪器发展分析
一、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分析
二、体外诊断仪器市场供给分析
三、体外诊断仪器主要产品分析
四、体外诊断仪器销售模式分析
第八章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二节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三节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九章 2021-2026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投资前景
一、投资布局
二、投资机会
第二节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投资风险
一、技术升级风险
二、投资周期长
三、商业模式不明
四、人力资源风险
第三节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预测分析
一、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