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抓大城乡促融合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把城乡融合作为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以实干促振兴;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十百千”工程,走“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路子;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成效列项 |
重点内容 |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
按国家扶贫标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4个国家贫困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和4个市级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现“高一格脱贫、快一步致富”,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2020年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19元,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显著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
“四个优先”逐步落实,政策框架体系加快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全面建立,“五个振兴”全面推进。《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部署的251项重点任务、71个重点项目总体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298.1亿元。“6+5”试验示范和示范镇村建设成效明显,十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
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
“米袋子”“菜篮子”得到有效保障,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到4500亿元,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巴味渝珍”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01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日益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累计分别减少7%、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
农村基础设施加快补短,水电路气讯等设施日益完善,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32.45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5%,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9.9%,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2%,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绿色示范村庄1500个。 |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让103万农民变股东,“三社”融合发展惠及7.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消除。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
农村民生显著改善 |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二五”末的10505元增加到1636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59∶1下降至2.45∶1。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规划分析》显示。按照“五年重大进展、十年显著见效、十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到2025年确保实现“一个衔接、两个赶上、三个突破”,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类”区县赶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绝对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2.35∶1。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
一、农业高质高效 |
||||||
1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万吨 |
1075 |
≥1075 |
约束性 |
|
2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158 |
180 |
预期性 |
|
3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803.33 |
2200 |
预期性 |
|
4 |
畜牧业综合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 |
51 |
55 |
预期性 |
|
5 |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 |
1.5∶1 |
2∶1 |
预期性 |
|
6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 |
亿元 |
920 |
1300 |
预期性 |
|
7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0.2 |
64 |
预期性 |
|
8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 |
52 |
60 |
预期性 |
|
9 |
耕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 |
% |
44.7 |
61 |
预期性 |
|
10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
0.5037 |
0.515 |
预期性 |
|
11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
% |
99.2 |
99.5 |
预期性 |
|
12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 |
≧80 |
≧80 |
约束性 |
|
二、乡村宜居宜业 |
||||||
13 |
农村公路(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畅率 |
% |
92 |
98 |
预期性 |
|
14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82.5 |
85 |
预期性 |
|
15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28 |
40 |
预期性 |
|
16 |
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 |
% |
82 |
90 |
预期性 |
|
17 |
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
% |
22 |
27 |
预期性 |
|
18 |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 |
67.7 |
70 |
预期性 |
|
19 |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
% |
80 |
>90 |
预期性 |
|
20 |
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 |
% |
55.7 |
60 |
预期性 |
|
三、农民富裕富足 |
||||||
21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6361 |
23500 |
预期性 |
|
22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 |
— |
2.45∶1 |
2.35∶1 |
预期性 |
|
23 |
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
% |
21 |
50 |
预期性 |
|
24 |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
元/人·月 |
131 |
200 |
预期性 |
|
25 |
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
% |
9.1 |
12 |
预期性 |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健全农业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推动农业企业建立完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防范遏制渔业、农机、农药使用、畜禽屠宰等重点领域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指导。推进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2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工程 |
粮食保障工程: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980万亩以上,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60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带动油料播种面积达到500万亩,油料总产量达到70万吨。 生猪保障工程:提升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市级种猪场繁育能力,建设实验用猪种子中心、重庆市畜禽用抗菌肽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在荣昌、合川、万州、黔江等28个生猪主产区县打造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打造一批年出栏量100万头以上生猪调出大县。 蔬菜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230万亩、蔬菜净菜商品化处理基地10个、绿色蔬菜及食用菌出口基地1个,建设蔬菜培育和改良实验基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494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18万亩,建成15个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片、10个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区;开展农田宜机化示范改造50万亩以上。 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在灾害易发地区、高海拔地区和边远地区建设9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升级和新增100个自动气象监测站。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设5个卫星农业气象地面比对观测站、10个智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 |
优化主城都市区农业农村发展布局,中心城区与长寿、江津、璧山、南川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大足、铜梁、潼南、荣昌4个桥头堡城市率先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涪陵、合川、永川、綦江—万盛4个支点城市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壮大绿色蔬菜、柠檬加工、调味品、名优茶、中药材、肉蛋禽、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精品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都市农业,为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慢食、慢享、慢城、慢生活。充分挖掘渝西地区土地富硒优势,发展高品质特色富硒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巴蜀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
专栏3 主城都市区现代农业重点区域建设 |
优质蔬菜产业区:建设以潼南、铜梁、合川、璧山等区县为重点的优质时令保供蔬菜产业带,兼顾涪陵、大足、綦江—万盛、江津等区县加工蔬菜发展。 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江津花椒、永川豆豉、黄花园酱油、宝顶酿造、瓦岗醋、饭遭殃等特色品牌,打造以涪陵榨菜为中心的全球榨菜出口基地,以江津花椒、食用油为重点的国际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綦江食品园区为重点的全国知名火锅产业集散地。 早市名优茶产业区:加快推进永川、巴南、南川、荣昌早市名优茶主产区建设。 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以潼南、铜梁、大足、江津、涪陵、南川等区县为重点,培育形成枳壳、百合、艾草、佛手、玄参等道地与优势中药材产业带。 肉蛋禽产业优势区:以荣昌、大足、合川、长寿、江津、綦江等区县为重点,打造肉蛋禽保供产业带,建设国家级荣昌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区域畜禽基因库、国家区域性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区域性生猪交易市场,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城。 环中心城区高效渔业区:稳定现有池塘养殖规模,加强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力度,大力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探索大宗水产品加工。 富硒产业引领区:围绕江津、荣昌、巴南、长寿、南川、大足,打造富硒产业经济带,培育优质花椒、大米、茶叶、荔枝、水产等富硒产业集群,建设系列富硒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国际化硒科技创新中心、富硒产业加工基地和硒产品贸易窗口。 |
紧扣“一心、一廊、五片”城镇化格局,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高效特色农业集群发展示范区。支持万州打造农产品优进优出集散地、乡村旅游集散中心、乡村人才培养和技术高地。大力发展“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优质脆李产业带、道地中药材产业带、草食牲畜产业带。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集中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田园”,净化“清洁水源”。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独具魅力的江城、江镇、江村。做优“三峡牌”特色高效农业,联合制定“三峡”系列农产品标准。
专栏4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特色农业带建设 |
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以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等区县为重点,新(改)建100万亩晚熟柑橘基地;以奉节为核心,建设“奉节脐橙”优势基地;以梁平柚、垫江柚、丰都红心柚、长寿沙田柚为主打品种,打造“中国名柚之乡”;以忠县、开州等区县为重点,建设橙汁加工基地。支持万州、忠县等区县做大柑橘网交易平台,打造全国最大柑橘交易中心。打造“三峡柑橘”区域大品牌,建设三峡库区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优质脆李产业带:以巫山为核心,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溪等区县为重点,建设“巫山脆李”优势基地,打造70万亩优质脆李产业带。 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城口、巫山、巫溪、开州、云阳等区县重点发展川党参、黄连、独活、木香、川牛膝、天麻等大宗道地和优势药材品种,长江两岸区县重点发展木本药材、木质藤本和宿根药材。建设一批道地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基地,建成三峡中药材交易集散中心,持续举办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 草食牲畜产业带:以开州、云阳、万州、巫山、巫溪、城口等区县为重点,发展年出栏280万只山羊产业;以丰都、梁平、城口、云阳、万州、奉节、忠县等区县为重点,发展年出栏28万头肉牛产业;以万州、垫江、巫山、巫溪等区县为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以开州、万州、梁平、忠县、巫溪等区县为重点,发展年出栏2000万只肉兔产业。 |
立足“一心、一堡、四节点”城镇化格局,彰显民族民俗风情,体现山区特色,突出绿色本底,建设山地生态特色农业走廊、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推动“文旅+”赋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中药材、茶叶、烤烟、蚕桑、特色果蔬、油茶、中蜂、生猪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示范镇村。推动乡村旅游全季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0条以上,建设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壮大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旅游休闲食品、调味品、绿色康养食品,做特做实道地药材加工。着力打造山货特色生态品牌,培育地域产品100个以上。建设民族特色宜居魅力乡村,保护26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78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美丽土家苗乡。
专栏5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重点发展以山银花、黄连、黄精、青蒿等为主的中药材,以脆红李、猕猴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果林,以青花椒、辣椒等为主的调味品,以及贡米、食用菌、茶叶、油茶、高山蔬菜、生猪、中蜂等特色效益农业。建设黔江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黔江黑猪和无抗生猪养殖基地、黔江猕猴桃种植基地、黔江脆红李种植基地、武隆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武隆高山生态红茶基地、石柱黄连产业化基地、秀山山银花种植基地、秀山生态茶叶基地、酉阳种养循环生猪全产业链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 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工程:打造黔江阿蓬江流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武隆“三山两水一画廊”6大片区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带、石柱莼菜田园乡村旅游区、秀山乡村旅游示范带、酉阳黑水和车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彭水乌江流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等。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打造黔江鸡杂、黔江猕猴桃、黔江脆红李、黔江羊肚菌、黔江蚕桑、仙女红茶、武隆豆干、武隆苕粉、石柱黄连、石柱蜂蜜、石柱莼菜、石柱辣椒、秀山土鸡、秀山毛尖、秀山山银花、秀山黄精、酉阳蜂蜜、酉阳青蒿、彭水晶丝苕粉等地理标志品牌,持续举办中国(重庆秀山)山银花节、武陵山中药材博览会。 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发展旅游休闲食品、调味品和健康食品(饮品);开展中药提取物、保健品、饮料、日化品、植物原料为主要原料的洗护用品等产品研发与创新,推进饮片、中成药产业发展。支持秀山中药饮片及颗粒剂、石柱中药饮片、酉阳青蒿素制品等中医药产业发展,培育打造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 |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路子,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调味品、中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6 山地特色产业提升工程 |
柑橘产业:以云阳、奉节、忠县、巫山等区县为重点,布局发展甜橙;以忠县、万州、开州、长寿为中心,发展柑橘鲜食与冷鲜橙汁加工产业。到2025年,杂柑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脐橙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血橙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各类柑橘加工企业达到300家,总体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年。 榨菜产业:建设青菜头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市级工程实验室,建设绿色智能化“中国榨菜城”及中国榨菜交易中心。 柠檬产业:建设潼南国际柠檬交易中心、万州柠檬冷链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生态畜牧业:建设10个动物防疫检疫站和100个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万州、黔江、合川、垫江等区县建设50万—300万只畜禽现代化设施养殖基地,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5个,支持荣昌建设1000万只肉兔科技产业园。 生态渔业:建设市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16个,生态化改造连片30亩以上老旧池塘10万亩,推广鱼菜共生5万亩,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个、渔业产业园10个;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25个;拓展水域牧场20万亩,发展水库生态鱼22万亩;打造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0个。建设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重庆市水产管理服务云平台、重庆市产学研推水产技术中心。 茶叶产业:发展一批300—500亩加工能力的现代化茶厂,培育一批连片作业的20—30亩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建成标准化茶园50万亩。 调味品产业:建设加工辣椒基地45万亩、生姜基地20万亩,花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 中药材产业:建设中药品种资源库、中药材科研中心、西部中药材交易中心。 特色水果产业:建设李子基地140万亩、柚子基地50万亩,培育巫山脆李、涪陵龙眼、梁平柚、垫江晚柚等特色水果品牌。 特色粮油产业:建设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地70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3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300万亩、优质甘薯基地200万亩、特色杂粮杂豆基地240万亩、高含油“双低”油菜340万亩、“油蔬”两用油菜80万亩,发展花生、芝麻基地120万亩。 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荣昌麻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人工栽培储备林95万亩,现有林改培170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 其他特色产业:以彭水、酉阳、黔江、武隆、巫山、巫溪、奉节、丰都、石柱、万州、涪陵为重点,建设100万亩特色优质烟叶产业带,以巫山为核心打造“醇甜型”优质烤烟产业带。建设年养蚕10万张以上现代化桑种场2个、现代化桑品种繁育基地1个,桑树面积稳定在80万亩,年养蚕稳定在50万张,蚕茧产量保持在2万吨;建设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平台: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0个、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10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打造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培育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以上。跨区域建成一批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市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
加强农产品加工平台和主体培育。立足重庆资源禀赋,面向市内外消费市场,因地制宜发展“两头在外”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打造内陆农产品加工创新开放示范区。推动初加工向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标准化原料基地布局。集约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科技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强化科技研发、融资担保、检验检测等服务,完善仓储物流、供能供热、废污处理等配套设施。
专栏7 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工程 |
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推动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立100万亩标准化加工专用原料供应基地。 农产品初加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预冷、高效烘干、低温贮藏一体化装备和农产品清洗、分级、干燥、包装、储藏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成500个以上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 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以涪陵农产品加工园、江津德感工业园和先锋食品特色产业园为核心,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园。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为一体的50亿级和10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20个以上。 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培育: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500家。 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提升:建立重点优势产业科研联合体,建设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中心5个,培育优势学科3个以上。 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农产品加工人才培训5000人次以上。 |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格局。按照“全域全季全时”发展理念,优化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布局,构建“春夏秋冬、东西南北”时空格局。主城都市区发挥大都市圈层扩散效应和城郊边缘效应,建设“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打造“都市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诗画三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打造原生态三峡风貌和滨水田园观光旅游目的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打造避暑养生度假和苗乡土家文化旅游目的地。围绕“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民俗年节”主题,开发四季分明、特色突出的精品线路,力争2025年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00条。
专栏8 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重点线路 |
主城都市区:重点布局环“两江四岸”核心区、中心城区的都市微农业经济圈,环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桥头堡城市的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圈,“潼南—铜梁—合川”涪江观光农业走廊,“巴南—江津—綦江—万盛”低山中山区养生农业体验带。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点布局“丰都—忠县—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长江柑橘与人文三峡走廊,“垫江—梁平”低山丘陵区现代“粮柚”观光带,“城口—巫溪—开州”大巴山区乡野田园旅居带。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布局“武隆—彭水—酉阳”乌江画廊、“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武陵山区民俗风情带、“南川—武隆—涪陵—丰都”大武陵山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带。 |
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聚焦“产出来”和“管出来”,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生产经营许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生产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行产地二维码等标识管理,优化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加快融入全国追溯“一张网”。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专栏9 农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工程 |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施11家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6家地(市)级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检验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2500个以上,打造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250个。 农产品品牌:创建“三峡柑橘”国家知名品牌,“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农产品稳定在500个以上,整体打造“涪陵青菜头”“奉节脐橙”“万州玫瑰香橙”“开州春橙”“云阳红橙”“巫山脆李”“涪陵龙眼”“天生云阳”“忠县柑橘”“巫山恋橙”“合美合川”“原味石柱”“一江津彩”“永川香珍”“天下大足”等区域特色公用品牌。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稳定在3000个。 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力争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到500项以上。创建“三园两场”300个以上,建成全产业链标准化集成应用基地3个以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10个以上。 |
加快构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围绕农作物、畜禽和水产三大领域,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鉴定、评价与利用,构建以资源库为中心、资源圃为支撑、原生境保护区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为主体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以重要经济鱼类等为对象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专栏10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
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国家级和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18个、国家级和市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区)29个、市级微生物保护库5个。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实施长寿区翘嘴鲌鱼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建设国家重点区域畜禽基因库、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国家种质资源中药材库。推进荣昌猪、合川黑猪、涪陵黑猪、大足黑山羊等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顶级共享父本猪培育基地、重庆市六九畜牧种公猪站。 种业科技创新:创建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创制中心,建设国家区域性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市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深入开展水稻、玉米、薯类、豆类、油料、蔬菜、果树、猪、草食牲畜、家禽等科企联合攻关,组建全市种业智库,建设太空水稻试验示范基地、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 供种保障能力提升:新建或改造标准化优势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5万亩。创建荣昌、垫江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提升垫江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市级优质双低油菜制种基地,加快建设北碚、江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争创建设巫溪、涪陵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推进重庆市南繁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改扩建地方畜禽高代次种场50个、水产原种场15个。 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市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重庆市薯类作物种薯(苗)质量检验测试基地、重庆市农作物种子质量分子检测站、重庆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分站。 |
推动政府与科研机构、企业间成果信息互通共享,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以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集成示范、推广运用、教育培训和辐射带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研单位或农业高等院校开展“院(校)—地”“院(校)—企”科技合作,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新机制。构建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特派员和高素质农民“三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专栏11 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
科技研发体系:推进建设农业研究实验室,高水平建设西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等,培育农业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 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和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柑橘(柠檬)科技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生态茶叶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重庆市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推动设立市农科院土壤研究所,扩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制定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加快选育和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新品种,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围绕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提高水稻、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2025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柑橘、榨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扩展,由种植业向林业、牧业、渔业等领域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
专栏12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工程 |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组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设立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装备创新重大专项,建设西部一流的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平台。 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3—5家从事耕作、管理、收获机械研发制造的知名农机企业,培育从事发动机、变速箱、作业机械研发制造及人工智能系统等配套企业10家。 区域集成与示范引领:在主城都市区以及垫江、梁平等区县建立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集成示范基地,在黔江、武隆、巫山等区县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集成示范,力争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家级示范县2—3个;在“两群”地区及江津、涪陵等区县,建立柑橘、茶叶、榨菜、花椒、中药材、烟叶等特色经济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化生产集成示范基地;依托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生猪机械化养殖示范场;在有条件的优势区县,推进蚕桑、水产养殖机械化及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建成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0个。 |
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完善益农信息社,整合农村现有服务资源,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农业特色互联网示范小镇。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培育认养农业、创意民宿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商惠农活动,加强对脱贫地区消费帮扶。推进手机“新农具”应用,全面提升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探索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远程监管,创新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和运营机制。
专栏13 “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
智慧农业—装备智能化推广应用及示范:推广大田作物智能装备,部署农业物联网、农机车载监控应用终端和数据传输设备。建设农业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200个,其中重点智慧园艺基地15个、智慧果园40个、智慧畜禽养殖场40个、智慧水产养殖场5个、智慧蚕桑养殖场5个。 智慧农业—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建设柑橘、榨菜、脆李、花椒等特色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0%以上。新建重庆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区县城镇社区环境智慧监测预警及监管技术平台。 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建设:加强山地高效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建设“5G+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打造农业生产智能化核心区和数字乡村发展示范区。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构建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选取具备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区县开展建设试点。 网销农产品开发:每个区县重点扶持2—3个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运营公司开展网销农产品开发,培大做强3—5个适合网销的特色农产品品类。 |
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路网向农村延伸拓展,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5%。加快农村道路升级,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力争农村公路(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98%。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因地制宜实施区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完善村道安保设施,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
专栏14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1.5万公里,建设入户道路1万公里。力争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以上、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4个以上。提档升级全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双车道覆盖率,主城都市区行政村双车道覆盖率力争达到100%。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995处,新建或改造干支管网长度1.66万公里。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500公里。实施合川区东风水库中型灌区、永川区上游水库中型灌区等35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3.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以上。 农村现代能源设施:新建或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5万公里。 |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县一案”“一乡一策”开展新一轮乡村学校布局规划。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持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农村薄弱学校优质发展。支持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促进区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专栏15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工程 |
农村教育:加强校舍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校舍标准化水平;完成农村中小学卫生厕所全面排查和改造;实现农村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健康乡村:提档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辆120救护车,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全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配备1名乡村医生。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逐步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积极推进全面参保登记,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 农村养老服务:完成600所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00个,设置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8000个。 |
加强农村专业市场建设。优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布局,构建以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农贸市场和城区菜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围绕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国性产地示范市场、田头示范市场。主城都市区以绕城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为核心打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核心环。加快推进以万州、黔江为核心的区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完善功能,构建全国性、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区县农产品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乡镇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创建一批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县。
专栏16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村级仓储保鲜设施300个,水果冷库500座、库容5万吨。在柑橘、蔬菜、茶叶、中药材等重点乡镇新建冷库200座。 城乡共同配送:建设物流分拨中心和区县公共配送中心,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 |
完善乡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措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实施人才“虹吸”工程,分级建立外出本土人才信息库,支持涉农区县打造返乡创业园,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流动市场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
专栏17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
高素质农民: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林)场主培养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人以上。 乡土人才:筹建重庆农业职业学院。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计划”,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稳定在65万人,农业经理人达到2000人。 农村人才集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乡村人才平台建设工程。到2025年,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5000名,累计招募大学生2500名,建成乡村人才平台50个以上,为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补充紧缺人才4000名以上,为重点帮扶地区农村定向订单培养全科医生、小学全科教师等专业人才3600人。 |
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切实保护长江生物资源及物种多样性,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深入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强化联防联控,提高智能化监管水平,确保江河水面禁得住、管得好。统筹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常态化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建设鱼类种质资源库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推进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人工繁育和种群恢复工程,强化水生生物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
专栏18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重点工程专栏 |
农业绿色生产:开展部级和市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建设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重庆分中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250个。 农业资源保护:在长江沿线建设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每年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1—2个。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各类营造林1500万亩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0平方公里,实施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生态经济林12万亩。 |
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推动各级投放的公共服务资源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政务服务应用向乡镇、村居下沉,推广“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模式,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整合乡镇和县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工作事项,建立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统一平台。构建县乡联动、功能集成、反应灵敏、扁平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更好发挥乡镇服务、带动乡村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
专栏19 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
乡村治理创新示范:开展“送法律进农村、维稳定促发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农村社区梦想课堂阵地建设,每年在全市开展梦想课堂活动3000场、“家风润万家”活动3000场。 文明村镇创建:深化“美丽乡村·善美巴渝”主题活动,深入推进“纯美农民、洁美农家、和美农村、富美农业”四大行动,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到2025年,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5.7%、75%。 乡村文化建设:每年开展流动文化进村不少于3.3万场次。深化开展100个乡村文化示范乡镇和1000个乡村文化示范村建设,保护发展30个传统村落。打造200个“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乡情陈列馆160个。 |
扩大农业国际合作。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实施百万亩级农产品出口基地、中新(重庆)农业合作示范计划,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出口贸易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山地特色农产品重要出口基地。稳步推进对外投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农跨国企业。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引进来”和“走出去”,开展农业科技联合攻关。积极争取国际辣椒联盟执行总部落户重庆。
专栏20 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工程 |
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联合农产品基地、农贸企业等协同推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国际标准认证应用,打造重庆特色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贸易体系,建成市级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5个,争创国家级基地。打造对内服务西部省市、对外辐射东南亚及欧洲的水果进出口集散基地,建成市级农产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1个。 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成市级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3个,争创国家级试验区。建成市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3个,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实施中新(重庆)农业合作示范项目。 |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规划分析》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 2017-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农业食品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农业食品行业相关定义
二、农业食品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农业食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农业食品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模式
五、农业食品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农业食品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产业链运行机制
(1)沟通协调机制
(2)风险分配机制
(3)竞争协调机制
四、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农业食品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农业食品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农业食品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农业食品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农业食品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农业食品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农业食品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农业食品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农业食品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农业食品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农业食品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农业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农业食品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农业食品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农业食品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农业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农业食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农业食品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农业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农业食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农业食品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农业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农业食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21-2026年世界农业食品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21-2026年全球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农业食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2、行业技术专利情况
3、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我国农业食品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细分市场一
2、细分市场二
3、其它细分市场
第六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七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农业食品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7-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7-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消费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农业食品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农业食品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7-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农业食品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农业食品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农业食品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农业食品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农业食品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农业食品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南地区农业食品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SCP分析
一、理论介绍
二、SCP范式
三、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农业食品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6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农业食品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21-2026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农业食品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农业食品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农业食品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农业食品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农业食品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农业食品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 2021-2026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建议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农业食品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农业食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农业食品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农业食品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农业食品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21-2026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农业食品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农业食品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农业食品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农业食品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