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前瞻

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前瞻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546631
  • 2021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属于医疗器械产业。近年国家给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例如2017 年 5 月,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办社〔2017〕44 号,该规划指出,要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突破一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进口依赖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高端、主流医疗器械和适宜基层的智能化、移动化、网络化产品,推出一批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解决方案;培育若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领医学模式变革, 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跨越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行业主管部门

       (1) 国内医疗器械主要监管部门

       国内医疗器械主要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保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我国医疗仪器设备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设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等负责医疗器械注册及监管,直属的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承担部分医疗器械的技术评审等工作。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负责组织拟定并监督(指导)实施医疗器械标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技术指导原则等,承担相关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审批工作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负责组织拟订并监督(指导) 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承担组织指导生产现场检查、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工作。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主要负责申请注册的国产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受理和技术评审工作, 同时参与拟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评审规范和技术指导原则。

       此外,省、市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区域内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监督管理工作。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标准和卫生健康技术人员职业规则、服务规范等。

       3)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医保局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城乡统一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医保目录准入谈判规则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等政策,建立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

       4) 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的职责有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统筹衔接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等。

       (2)国外主要国家或地区医疗器械监管部门

       欧盟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欧盟委员会和主管当局。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其职责包括制定行业监管法规等。各成员国主管当局是医疗器械的执行权力部门,主要职责有决定产品分类、处理不良事件报告、组织产品召回、审查临床研究、实施市场监督等,主管当局还通过经授权的公告机构执行符合性评估程序、颁发 CE 证书并对生产企业进行审查。

       (3)国内行业自律组织

       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是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主要职责为开展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政策、参与制定行业规划、组织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医疗器械行业相关的培训、参与国内外政府采购及医疗器械的招投标工作等。

       2)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医学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主要职责有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和适宜医学装备技术,促进医学装备科技创新与有效应用等。

       2、行业监管体制

       (1)国内医疗器械监管体制

       1) 分类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分 类

风险程度

特点

第一类

低度风险

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

中度风险

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

较高风险

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 产品注册与备案制度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对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实行注册与备案制度。

分 类

管理制度

注册或备案机关

有效期

备注

第一类医疗器械

备案管理

市级药监部门

-

-

第二类医疗器械

注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药监部门

5年,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向国家药监部门注册

第三类医疗器械

注册管理

国家药监部门

5年,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 企业生产及经营许可制度

       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采取备案和生产许可管理。

分 类

备案或许可机关

有效期

第一类

市级药监部门备案

-

第二类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药监部门许可

5年,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第三类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药监部门许可

5年,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医疗器械经营实施分类管理。

分 类

备案或许可机关

有效期

第一类

无需许可和备案

-

第二类

市级药监部门备案

-

第三类

市级药监部门许可

5年,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 主要海外市场医疗器械监管体制

       欧盟对欧盟成员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境外生产而在欧盟成员国内流通的医疗器械产品以及欧盟成员国生产的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要求有CE 认证标志。为通过 CE 认证,Ⅰ类产品的制造商需按规定履行质量保证声明程序,Ⅱ类产品的制造商除了按规定履行质量保证声明之外,还需履行相关的样品审查和质量认证程序,Ⅲ类高风险产品一般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护生命的医疗器械,制造商必须按更严格的规定履行质量保证声明以及相关的样品审查和质量认证程序。欧盟对不同管理类别的医疗器械产品制定不同的评估程序。除风险程度较低的产品,其余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向欧盟 Regulation No. 765/2008 法规认可的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提出申请,经过严格评估及认证后方可准许获得 CE 证书,进入欧盟市场销售。

       2017 年 5 月,欧盟颁布医疗器械新法规(MDR REGULATION EU 2017/745),该法规替代了原有的医疗器械指令(MDD 93/42/EEC)和有源植入医疗器械指令(AIMD90/385/EEC)。该项医疗器械新法规原定于 2017 年 5 月 26 日生效,并设置 3 年过渡期,但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提案,实施日期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将推迟一年,至 2021 年 5 月 26 日。过渡期内已获得的 CE 证书在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但最长有效期不超过 2024 年 5 月 26 日,且需在有效期结束前重新按照 MDR 进行认证才能保持 CE 认证的有效性。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经营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法律文件情况如下:

序号

法律法规名称

颁布机构

生效日期

主要内容

1

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药监械管〔2020号)

国家药监局

2020.3.10

明确医疗器械质量抽查工作的责任归属部门,规范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 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01.01

明确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完善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强化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事件的义务,强化风险控制要求。

3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8 年第 83 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8.12.01

为深入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激励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4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8.03.01

为加强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和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监督 管理,保障公众用械安全,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 方平台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 措施,保障医疗器械网络销售数据和资料的真实、完整、可追溯

5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药总局令第 37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11.07

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 业的,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 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

6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药总局令第 37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11.07

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

7

《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的决定》(国家食药总局令第 32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07.01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名义,作出对第三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审批决定;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的许可事项变更和延续注册的审批决定。

8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 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

国务院

2017.05.04

对医疗器械的研制、临床试验、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督管理做出了相应规定。

9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 法》(国家食药总局令第29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05.01

规定了对医疗器械缺陷的调 查与评估内容,已上市医疗器械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制度,控制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 品,消除医疗器械安全隐患。

10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国家食药总局通告 2016 年第 173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01.04

提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加强对产品实现全过程,特别是采购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品放行的管理,确保放行的医疗器械符合强制性标准及经注册或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11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药总局令第 15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01.01

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指导制定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确定新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类别。

12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药总局令 4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4.10.01

对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审批、监督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分类管理制度。

13

《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国家食药总局公告 2016 年第154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09.22

明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品种和规模,配备相适应的冷库(冷藏库或冷冻库)及冷藏车或冷藏箱(保温箱)等设施设备。

14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药总局、卫计委令第 25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06.01

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检查及数据采集、记录、分析总结、报告等全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

15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4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09.01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明确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的启动情形、检查和处理方式。

16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药总局令第 18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02.01

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 管理,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安 全、有效;对医疗器械在采购、验收和贮存,以及使用、维护与转让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予以规范。

17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药总局公告 2014 年第 64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03.01

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明确企业在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义务。

18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药总局公告 2014 年第 58 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4.12.12

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 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 强调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医 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均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4、行业相关政策

       医疗器械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大、附加值高,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及升级过程中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同时,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向社会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 满足国民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国务院及各主管部委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发展方向、准入审批、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指引或扶持,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 《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010 年 10 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10]483 号),要求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加快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扩大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关键、核心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水平。在医疗器械领域,针对临床需求大、应用面广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推进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国产化, 培育 200 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销售收入超过 1,000 万的先进医疗设备。

       (2) 《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

       2015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  号),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将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列入特殊审评、审批范围,予以优先办理。及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提高医疗器械国际标准的采标率,提升国产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通过调整产品分类,将部分成熟的、安全可控的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职责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下放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3)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 号),要求医疗器械和诊疗项目按规定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加快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重点开发可穿戴、便携式等移动医疗和辅助器具产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深化审评审批改革,建立更加科学、高效医疗器械审评审核体系。
       
       (4)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16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 号),要求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重点部署疾病防控、精准医学、生殖健康、康复养老、药品质量安全、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 加快慢病筛查、智慧医疗、主动健康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和临床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建立并完善临床医学技术标准体系。

       (5)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要求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同时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绿色和智能改造升级,到 2030 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6)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 年版)》

       2016 年 10 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6]936 号),明确三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 开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其中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微创手术占外科手术比例≥30%。

       (7)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2016 年 11 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350  号),要求推动创新升级,加强医疗器械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开发,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推动重大创新和临床急需产品产业化;实施国家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制定在用医疗器械检验技术要求,推动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升医疗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发展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医疗器械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基础性、通用性和高风险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升级,支持医疗器械企业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开展产品临床质量验证,提升稳定性和可靠性。

       (8)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  号),要求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 推广应用高性能医疗器械,提升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生物技术服务对产业的支持水平,为药品、医疗器械等生物产品提供检测、评价、认证等公共服务,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新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审批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事前准入限制,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打破医疗器械、药品招标等领域的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大对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

       (9)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17 年 5 月,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办社〔2017〕44 号。《规划》指出,要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突破一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进口依赖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高端、主流医疗器械和适宜基层的智能化、移动化、网络化产品,推出一批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解决方案;培育若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领医学模式变革, 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跨越发展。

       (10) 《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2019 年 10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做出调整,将新型医用诊断设备和试剂、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高端放射治疗设备,电子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外科设备, 新型支架、假体等高端植入介入设备与材料及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危重病用生命支持设备,移动与远程诊疗设备,新型基因、蛋白和细胞诊断设备等列为鼓励项目,优先发展。

       (11) “两票制”与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1) “两票制”政策

       2016 年 6 月 24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2016 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耗材采购中实行‘两票制’,即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2018 年 3 月 5 日,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指出“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

       2)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2019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并要求国家医保局“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

       2020 年 3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2020 年 10 月 16 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关于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GH-HD2020-1)》的公告,正式启动冠脉支架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11 月 9 日,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了集中带量采购的结果。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前瞻》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 2017-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相关定义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模式
五、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产业链运行机制
(1)沟通协调机制
(2)风险分配机制
(3)竞争协调机制
四、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21-2026年世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21-2026年全球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2、行业技术专利情况
3、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我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1、进口形势分析
2、出口形势分析
3、进出口价格对比分析
第六节、我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细分市场一
2、细分市场二
3、其它细分市场
第七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八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7-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7-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消费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7-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南地区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SCP分析
一、理论介绍
二、SCP范式
三、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6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21-2026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 2021-2026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建议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21-2026年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软性电子内窥镜制造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