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我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研究拟订行发展规划指导结构调整及管理。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研究拟订行发展规划指导结构调整及管理。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研究拟订行发展规划指导结构调整及管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主管部门。国家法定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按照药品管理,其他体外诊断产品按医疗器械管理。从数量上看,划归医疗器械的品种占到绝大多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设药品注册管理司、药品监督管理司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等机构,他们的基本职能包括体外诊断行业的监管、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产品市场准入、生产企业资格、产品上市后风险、产品监督检查及产品注册审批等。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下辖医疗器械检定所和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定所负责医疗器械注册检验、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和进口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复验和技术检定等,承担相关医疗器械标准制订修订及其实验室验证、医疗器械标准物质研究和标定等;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生物制品注册检验、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口岸检验、相关检验检测的复验和技术检定等,承担生物制品新药和进口生物制品的注册检验、质量标准复核、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技术复核与验证、生物制品批签发具体技术及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研究和标定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承担卫生部委托的全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运行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建立、应用临床检验参考系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组织全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和控制活动,组织开展全国医疗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协助制定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和控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提供相关工作建议和咨询、论证意见,落实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等。
体外诊断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系统专业委员会(简称“IVD 专委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CAMDI)成立于 1991 年, 是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经营、投资、产品检测、认证咨询及教育培训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其下属的 IVD 专委会主要负责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研究、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对会员企业的公众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等。
2、主要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除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采放射性核素标记外诊断试剂归属药品管理外,其它体诊断试剂和仪器均归属医疗器械(国家有明确界定的除外)。根据风险程度不同,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严格分类管理政策。在分类管的基础上,我国医疗器械监思路和模式借鉴国际通行方法,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采取许可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和产品注册与备案制度。除此之外,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6)发布了一系列体外诊断产品国家标准。
(1)分类管理及注册备案制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和注册与备案制度,具体规定如下表所示:
类别 |
特点 |
备案或许可机关 |
有效期 |
第一类医疗器械 |
风险程度低,常规管理即可保证安全有效 |
市级药监部门备案 |
- |
第二类医疗器械 |
中度风险,严格控制管理可以保证安全有效 |
省级药监部门许可 |
5年;有效期届满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
第三类医疗器械 |
较高风险,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可以保证安全有效 |
国家级药监部门许可 |
5年;有效期届满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
(2)生产许可制度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7 年修正)》规定,对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采取备案和许可管理,其中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具体规定如下:
类别 |
备案或许可机关 |
有效期 |
第一类医疗器械 |
市级药监部门备案 |
- |
第二类医疗器械 |
省级药监部门许可 |
5 年;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
第三类医疗器械 |
省级药监部门许可 |
5 年;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
(3) 经营许可制度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17 年修正)》规定,按照经营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对医疗器械的经营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其中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具体规定如下表所示:
类别 |
备案或许可机关 |
有效期 |
第一类医疗器械 |
- |
- |
第二类医疗器械 |
市级药监部门备案 |
- |
第三类医疗器械 |
市级药监部门许可 |
5 年;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提出延续申请 |
(4) 国家标准制度
医疗器械类体外诊断产品注册(备案)时,应当拟订申报的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不得低于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拟订的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经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该产品获注册后即为注册产品标准,生产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执行注册产品标准(技术要求)。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文件名称 |
发布部门 |
生效时间 |
主要内容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 号)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2019.01 |
明确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强化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时间的义务,强化了风险控制要求。 |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8 年第 83 号公告) |
国家药监局 |
2018.12 |
对于创新医疗器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专人及时沟通、提供指导 并在审批程序中予以优先办理 |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17 年修正)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7.11 |
2014 年 7 月 30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8 号公布,根据 2017 年11 月7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的决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32 号)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7.07 |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名义,作出对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做出审批决定 |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33 号)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7.07 |
按效力和规范对象等划分医疗器械标准,对其进行监督,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加强医疗器械标准管理 |
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0 号) |
国务院 |
2017.05 |
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作出了修改 |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7.05 |
规定己上市医疗器械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制度, 控制存在缺陷的医 疗器械产品,消除医疗器械安全隐患 |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
国务院 |
2017.01 |
加大药品、耗材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供应能力均衡配置,加快构建药品流通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破除地方保护,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 25 号) |
国家卫计委 |
2016.03 |
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维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权益,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追溯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年度自查报告编写指南的通告》(2016 年第 76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6.04 |
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自查工作, 指导企业全面汇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
国务院 |
2016.04 |
该文件对 2016 年我国医疗领域改革工作重点工作领域做出了统一部署, 并明确指出积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15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6.01 |
规范医疗器械分类 |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等4 个指导原则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5〕218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5.12 |
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5.10 |
强化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和指导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工作。 |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4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5.09 |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 2015 年第 103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5.07 |
为全面了解体外诊断试剂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秩序,切实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 号)(2015 年修订)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15.04 |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4 年第 64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5.03 |
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 年第 58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4.12 |
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公众用械安全。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4.10 |
对体外诊断试剂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并具体规定了体外诊断试剂研制、临床试验、注册检测、产品注册及监督管理。 |
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2014 年第 16、17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4.10 |
指导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工作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 |
国务院 |
2014.06 |
对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做出了相应规定。 |
《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 经营企业验收标准》(食药监〔2013〕18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2013.05 |
加强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相关产品的经营行为,明确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的验收标准。 |
4、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 产业化起步阶段
2005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从而在政策上启动了诊断技术的产业化。该通知主要内容是通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点发展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诊断试剂。其中诊断试剂以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新型检测试剂为重点,开展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胶体金、免疫荧光、多聚酶链反应法(PCR)等新型诊断试剂和智能化诊断系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2) 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作为规划目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特异性高的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支撑肿瘤、遗传疾病、罕见病等疾病的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建设,发展配套的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试剂和智能诊断技术,支持第三方检验中心发展与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9 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重点治理。改革完善医用耗材采购政策。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完善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妥善解决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的补偿问题。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改革发展目标明确,到 2025 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到2030 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
《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要求具备条件的综合医院加强对风湿免疫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要求的综合医院,要加强对风湿免疫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 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风湿免疫科。
(3) 作为战略性产业的政策规划
2014 年 6 月 5 日,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指出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加快体外诊断领域的进口替代进程。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8月 16 日在京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2015 年 2 月 16 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提出将体外诊断纳入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征集范围。
2015 年 9 月 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治疗设备配备水平相对较低、预算受限, 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刺激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企业,特别是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采购,促使医疗器械企业市场向基层倾斜。
2016 年 11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从而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包括加速发展体外诊断仪器、设备、试剂等新产品,推动高特异性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支撑肿瘤、遗传疾病及罕见病等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同时, 发展专业化诊疗机构,培育符合规范的液体活检、基因诊断等新型技术诊疗服务机构,以增强生物技术对消费者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2017 年 1 月 10 日,国务院在《“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中列出的主要任务指出,要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创新发展药品、医疗器械等产业。鼓励创新药和临床急需品种上市。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提升医疗设备的产业化能力和质量水平,推进发展应用。
2017 年 5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瞄准医学前沿,组建优势学科团队,提供以先进医疗技术为特色的医疗服务。推动经依法依规批准的新型个体化生物治疗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医疗器械。持续推动成熟可靠的前沿医疗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的转化机制建设。
2017 年 5 月,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发布《“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体外诊断是重点推进的五大类重大开发产品之一,需加快新型产品开发,引领科技创新重点向高端产品转移,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2018 年 11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以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目的,分类内容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该分类明确了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体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其他生物业等分支。
(4) “两票制”政策情况
“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2016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6 年重点工作任务》, 明确指出积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2017 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药监总局、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 其后,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7 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 2017 年年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前四批 200 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执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实行“两票制”。
2018 年 3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发布《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领域改革,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这是继 2016 年国家首次提出要在医改试点省份和城市实行耗材“两票制”之后,时隔两年国家层面再次提出要实行耗材“两票制”。
“两票制”政策在耗材领域主要针对高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高值医用耗材,但在耗材政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已有部分省市和地区对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在内的耗材推行“两票制”政策,预计未来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5) “分级诊疗”政策情况
201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分级诊疗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治疗设备配备水平相对较低、预算受限,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刺激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企业,特别是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采购,促使医疗器械企业市场向基层倾斜。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市场分析报告-产业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评估》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 2017-2021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相关定义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模式
五、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产业链运行机制
(1)沟通协调机制
(2)风险分配机制
(3)竞争协调机制
四、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21-2026年世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21-2026年全球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过敏疾病诊断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2、行业技术专利情况
3、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我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1、进口形势分析
2、出口形势分析
3、进出口价格对比分析
第六节、我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细分市场一
2、细分市场二
3、其它细分市场
第七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八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7-2021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7-2021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消费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7-2021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南地区过敏疾病诊断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SCP分析
一、理论介绍
二、SCP范式
三、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6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21-2026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过敏疾病诊断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 2021-2026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建议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过敏疾病诊断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过敏疾病诊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过敏疾病诊断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过敏疾病诊断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过敏疾病诊断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21-2026年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过敏疾病诊断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过敏疾病诊断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过敏疾病诊断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