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2022年中国自贸区市场运营态势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2017-2022年中国自贸区市场运营态势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90556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1我国自贸区的发展与现状

        1.1自贸区的发展


        自由贸易区,其本质是国与国之间基于协议建立的无关税壁垒的贸易市场,是国际上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域。回顾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历程,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总体方案定位为新型经济试验区,在自贸区内,大力开展贸易投资、税收改革等,并对现有的政府职能进行优化改进或者转变,以求更好的发展经济。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广东、天津和福建三地成为第二批自贸区。广东自贸区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则着重强化与台湾经济贸易的对接,建成现代化的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决定辽宁省、浙江省等7地为新设第三批新设自贸区试点,分布在东北、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共同推进制度创新。

        1.2自贸区的发展现状

        2013年起四大自贸试验区共同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依照自身区域优势协同发展,整体上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事中事后监管、创业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让我国的经济特区建设迈向了新的高度,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管理制度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完善及发展。其中,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无疑是最大成果;在管理制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加快贸易的发展方式。天津自贸区的建设,是国家对外开放新的战略布局,其经济结构获得了显著优化,加快了国企改革的步伐,将天津市的经济推向了新的高峰。福建自贸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经济往来,对两岸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两岸贸易合作良好,也正持续健康发展,但总体上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在领地空间管理、设计行政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广东自贸区目前仍在建设发展中,其建设方向主要围绕港口物流及建筑建材等展开,自贸区主要定位于加强同港澳之间的贸易往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1.3自贸区的发展展望

        建设自贸区是国务院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推进改革的重大举措。目前,自贸试验区运行良好,在试点、总结、推广同步进行的工作原则下,显著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已经建成的四大贸易试验区,在运行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为后续贸易区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新设立的7个自贸区更是在以往自贸区可复制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深化落实“两横三纵”战略。
图:我国11个自贸试验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2自贸区建设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自贸区是我国政府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经济战略设置的自由贸易实验区域,与一般的区域自由贸易园区存在很大不同,自贸区作为国家参与国际投资、合作等建立的制度创新平台,为后续经济建设及自贸区模式推广积累经验。目前,我国开设的自贸区建设主要围绕投资、金融以及贸易等展开,主要战略任务是提高服务业开放力度,为金融改革提速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改变以往的贸易方式,实现适应现代经济的贸易转型及升级等。自贸区建设对于我国具体方面的影响如下。

        2.1自贸区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自贸区的设立初衷就是增强对外贸易的活跃度,通过建立与现代经济相匹配的自贸区,可以活跃进出口贸易市场,增强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快我国城市与世界市场的接轨步伐。自贸区以高开放程度服务于国内外进出口贸易,为对外贸易融到了大量发展资金,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其次,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自贸区,不仅可以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对我国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人口众多,虽然现在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拥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但我国的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不完美之处,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在世界市场中不断总结经验,用于国内经济市场的完善,加强国内经济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是我国经济改革中长期坚持的战略核心任务之一。

        最后,提升国家的地位与形象并引进外资投资。自贸区本质上就是商品集散中心,在自贸区中,进出口贸易及转口贸易比较活跃和集中,通过自贸区的设立,可以展示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更多的外企入驻,也可以更加方便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自贸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辐射周边经济。自贸区在增强地区就业率的同时,还能刺激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促进边区经济发展。

        2.2自贸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第一,促进特定产业与服务业发展。国务院批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提高了自贸区投资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其中,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及社会6个服务领域是未来自贸区开放的重点,随着后续更多的领域针对外商开发,以及在政策方面的优惠和手续的持续简化,会有更多的外资融入到政府重点支持产业当中。与此同时,新兴服务业也会在此当中收益,获得新的发展驱动力,进而促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第二,促进金融结构优化完善。自贸区开展的诸多改革措施中,主要围绕银行机构的优化来展开,旨在加快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促进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些改革开放措施有助于金融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促进外贸相关产业发展。自贸区推行“境内关外”模式实行“先入区,再申报”的政策,如此一来,贸易手续被大大简化,用于国际贸易的成本也进一步缩减,产品流动速度加快,为产品进出境带来了极大方便。不仅如此,进出口贸易的便利化,可以更快地将我国的产品材料等输出到国外市场,或者更加方便地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稀缺材料等,这对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我国自贸区发展建议

        自贸区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中国推进新的更高标准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能级,接轨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本文根据自贸区发展的影响分析,对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采取“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模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任何国家都必须积极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中才能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在保持国内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外市场经济竞争。同时,设立许多自贸区,在开放的市场中加强国际贸易往来,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二,把自贸区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者相呼应的“双轮架构”。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突破原有管理体系、制度、流程的制约,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局面。第三批新的自贸试验区坚持更加开放的改革策略,在全面科学的规划下,形成更具特色、更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第三,处理好各个自贸区改革在国内整体改革中的定位。在改革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必须坚持自贸区改革从整体改革的基本原则。同时,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设计需要以能否可复制、推广运用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重在体制机制调整、管理流程再造、模式发现和机制创新。

        第四,审慎地应对创新带来的新的风险。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各个自贸区在复制推广其他自贸区改革措施的同时,也要审慎对待自贸区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自贸区市场运营态势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

第一章 自贸区概述
1.1 自贸区概念界定
1.1.1 广义自贸区FTA
1.1.2 狭义自贸区FTZ
1.1.3 FTA与FTZ的区别
1.2 自贸区的产生及作用
1.2.1 产生理论
1.2.2 主要作用
1.3 自贸区的基本类型
1.3.1 自由港
1.3.2 综合型自由贸易区
1.3.3 贸易型自由贸易区
1.3.4 出口加工区
1.3.5 工贸结合型自由贸易区
1.3.6 保税仓库区

第二章 国际自贸区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2.1 国际自贸区发展综述
2.1.1 发展阶段
2.1.2 区域态势
2.1.3 建设现状
2.1.4 发展趋向
2.1.5 战略趋势
2.1.6 竞争格局
2.2 国际自贸区的基本特征
2.2.1 功能综合
2.2.2 法制完备
2.2.3 管理高效
2.2.4 政策优惠
2.2.5 海关监管便捷
2.2.6 外汇金融开放
2.2.7 检验检疫简便
2.2.8 信息服务高效
2.3 国际自贸区的典型模式
2.3.1 物流集散模式
2.3.2 出口加工向物流集散过渡模式
2.3.3 综合型模式
2.3.4 商贸结合模式
2.4 各国/地区自贸区发展战略解析
2.4.1 美国自贸区发展战略
2.4.2 韩国自贸区发展战略
2.4.3 台湾自贸区发展战略
2.4.4 新加坡自贸区发展战略
2.4.5 巴西自贸区发展战略
2.4.6 俄罗斯自贸区发展战略
2.4.7 印度自贸区发展战略
2.4.8 南非自贸区发展战略
2.4.9 土耳其自贸区发展战略
2.5 国外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借鉴
2.5.1 美欧自贸区发展经验
2.5.2 韩国自贸区战略启示
2.5.3 金砖国家自贸区发展路径

第三章 国际自贸区空间布局状况
3.1 欧洲
3.1.1 德国汉堡自由港
3.1.2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3.1.3 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
3.2 韩国
3.2.1 釜山经济自由区
3.2.2 仁川经济自由区
3.3 中国台湾
3.3.1 基隆港自由贸易港区
3.3.2 台北港自由贸易港区
3.3.3 台中港自由贸易港区
3.3.4 高雄港自由贸易港区
3.3.5 桃园(航空)自由贸易港区
3.4 东南亚
3.4.1 印尼巴淡自由贸易区
3.4.2 马来西亚柔南经济特区
3.4.3 菲律宾苏比克湾自由港
3.5 拉美
3.5.1 马瑙斯自由贸易区
3.5.2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
3.5.3 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
3.6 中东及非洲
3.6.1 阿联酋贸易自由区
3.6.2 埃及自由区
3.6.3 毛里求斯自由港

第四章 国际自贸区成功案例分析
4.1 北美自由贸易区
4.1.1 成立背景
4.1.2 协议内容
4.1.3 主要成就
4.1.4 成功因素
4.1.5 经验借鉴
4.2 东盟自由贸易区
4.2.1 成立背景
4.2.2 基本情况
4.2.3 制度措施
4.2.4 组织架构
4.2.5 运行机制
4.3 汉堡自由港
4.3.1 基本情况
4.3.2 发展现状
4.3.3 优惠政策
4.3.4 成功因素
4.3.5 经验借鉴
4.4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4.4.1 基本情况
4.4.2 发展现状
4.4.3 成功因素
4.4.4 经验借鉴
4.5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
4.5.1 基本情况
4.5.2 发展现状
4.5.3 发展优势
4.5.4 成功因素
4.5.5 投资环境
4.6 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
4.6.1 战略意义
4.6.2 基本情况
4.6.3 发展现状
4.6.4 投资环境
4.7 巴西马瑙斯自由区
4.7.1 基本情况
4.7.2 发展现状
4.7.3 优惠政策
4.7.4 投资环境
4.7.5 营运成本
4.8 韩国釜山镇海经济自由区
4.8.1 基本情况
4.8.2 发展现状
4.8.3 优惠政策
4.8.4 投资环境

第五章 中国自贸区发展概况
5.1 中国发展自贸区的条件及合法性
5.1.1 理论基础
5.1.2 外部环境
5.1.3 必要性分析
5.1.4 合法性分析
5.2 中国自贸区建设的综合效益分析
5.2.1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5.2.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5.2.3 强化国家及地区经贸关系
5.3 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发展综况
5.3.1 发展概况
5.3.2 进展情况
5.3.3 发展态势
5.3.4 区域发展
5.4 中国自贸区FTA建设发展现状
5.4.1 已签协议的自贸区
5.4.2 正在谈判的自贸区
5.4.3 正在研究的自贸区
5.5 中国自贸区FTZ建设申请现状
5.5.1 上海自贸区
5.5.2 粤港澳自贸区
5.5.3 天津自贸区
5.5.4 重庆自贸区
5.5.5 平潭自贸区
5.5.6 舟山自贸区
5.6 中国自贸区发展的战略对策
5.6.1 战略目标设定
5.6.2 战略定位及推进思路
5.6.3 战略考量及战略选择
5.6.4 制度设计和策略规划
5.6.5 建设线路及注意事项
5.7 国际自贸区谈判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5.7.1 自贸区谈判态势
5.7.2 自贸区谈判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5.7.3 中国应对贸易新格局政策思路

第六章 中国—东盟自贸区(FTA)投资机会分析
6.1 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状况
6.1.1 双边经贸关系
6.1.2 双边贸易状况
6.1.3 双边经贸前景
6.2 中国—东盟自贸区基本介绍
6.2.1 战略定位
6.2.2 建立背景
6.2.3 产生原因
6.2.4 发展进程
6.2.5 开放市场时间表
6.2.6 战略意义
6.3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容分析
6.3.1 主要目的
6.3.2 涵盖范围
6.3.3 货物贸易
6.3.4 服务贸易
6.3.5 投资
6.3.6 技术援助
6.3.7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6.3.8 组织协调
6.3.9 知识产权与反倾销
6.3.10 实施步骤
6.4 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行概况
6.4.1 主要成果
6.4.2 合作进展
6.4.3 升级方向
6.4.4 前景展望
6.4.5 发展趋势
6.5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潜力剖析
6.5.1 自贸区投资环境分析
6.5.2 自贸区投资作用分析
6.5.3 自贸区投资前景分析
6.5.4 自贸区升级带来的投资良机
6.5.5 国内企业面临的投资机遇
6.5.6 广东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6.5.7 广西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6.5.8 山东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6.6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合作热点领域
6.6.1 农业
6.6.2 湄公河流域开发
6.6.3 信息通信
6.6.4 基建
6.6.5 能源
6.6.6 文化
6.6.7 旅游
6.6.8 公共卫生
6.7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合作对策
6.7.1 参与方战略措施
6.7.2 政策促进建议
6.7.3 产业合作相关建议
6.7.4 企业投资合作建议

第七章 中国—东盟自贸区(FTA)相关获益企业分析
7.1 北海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2 五洲交通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3 南宁百货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4 桂冠电力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5 葛洲坝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6 凯迪电力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7 苏泊尔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8 宗申动力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9 中色股份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7.10 紫金矿业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章 中日韩自贸区(FTA)投资机会分析
8.1 中日韩三国间经贸状况
8.1.1 经贸关系
8.1.2 贸易状况
8.1.3 协商机制
8.1.4 经贸前景
8.2 中日韩自贸区基本介绍
8.2.1 自贸区可行性
8.2.2 自贸区构想
8.2.3 自贸区结构
8.2.4 合作目的
8.2.5 成本收益分析
8.3 中日韩自贸区的综合影响分析
8.3.1 重大战略意义
8.3.2 对中国的影响
8.3.3 未来作用分析
8.4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状况
8.4.1 谈判进程
8.4.2 战略格局
8.4.3 未来展望
8.5 中日韩自贸区投资潜力分析
8.5.1 自贸区产业投资合作潜力
8.5.2 自贸区建设受益领域分析
8.5.3 自贸区建设利好周边企业
8.5.4 威海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8.5.5 烟台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8.5.6 青岛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8.5.7 连云港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
8.6 中日韩自贸区投资合作热点领域及发展建议
8.6.1 农业、渔业和林业
8.6.2 工业品贸易
8.6.3 服务贸易
8.6.4 产业合作
8.6.5 电子商务
8.6.6 能源和矿产资源
8.6.7 粮食/食品
8.6.8 政府采购
8.6.9 环境保护
8.7 中日韩自贸区发展障碍及建议
8.7.1 面临的阻碍
8.7.2 国际法律问题及应对
8.7.3 发展对策

第九章 中日韩自贸区(FTA)相关获益企业分析
9.1 连云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2 大连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3 天津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4 锦州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5 日照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6 宁波港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7 东方航空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8 招商轮船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9.10 渤海轮渡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章 其他自贸区(FTA)的投资机会分析
10.1 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
10.1.1 建设进展
10.1.2 成果分析
10.1.3 投资环境
10.1.4 投资机会
10.1.5 投资争端与解决
10.2 中国-智利自贸区
10.2.1 建设进展
10.2.2 经贸状况
10.2.3 投资环境
10.2.4 投资机会
10.2.5 前景分析
10.2.6 发展建议
10.3 中国-新西兰自贸区
10.3.1 建设进展
10.3.2 经贸状况
10.3.3 投资环境
10.3.4 投资机会
10.3.5 发展建议
10.4 中国-新加坡自贸区
10.4.1 建设进展
10.4.2 经贸状况
10.4.3 投资环境
10.4.4 投资机会
10.4.5 发展建议
10.5 中国-秘鲁自贸区
10.5.1 建设进展
10.5.2 经贸状况
10.5.3 投资环境
10.5.4 投资机会
10.5.5 发展建议
10.6 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
10.6.1 建设进展
10.6.2 经贸状况
10.6.3 投资环境
10.6.4 投资机会
10.6.5 发展建议
10.7 中国-瑞士自贸区
10.7.1 建设进展
10.7.2 经贸状况
10.7.3 投资环境
10.7.4 投资机会
10.7.5 发展建议

第十一章 上海自贸区(FTZ)综合分析
11.1 上海自贸区的基本介绍
11.1.1 战略地位
11.1.2 创建历程
11.1.3 显著特点
11.1.4 区域范畴
11.1.5 主要功能
11.2 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11.2.1 三大背景
11.2.2 四项使命
11.2.3 战略意义
11.2.4 影响分析
11.2.5 改革效益
11.3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解析
11.3.1 主要内容
11.3.2 开放措施
11.3.3 负面清单
11.3.4 公司注册
11.4 上海自贸区的运行概况
11.4.1 入驻企业
11.4.2 运行情况
11.4.3 发展方向
11.5 上海自贸区政策环境分析
11.5.1 政策要点分析
11.5.2 税收政策分析
11.5.3 配套政策支持
11.5.4 政策调整动态
11.6 上海自贸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11.6.1 存在的争议分析
11.6.2 外企投资吸引力不足
11.6.3 发展建议

第十二章 上海自贸区(FTZ)投资机会分析
12.1 上海自贸区整体投资形势剖析
12.1.1 投资前景分析
12.1.2 六大行业机会
12.1.3 五大潜在机遇
12.2 金融业投资潜力分析
12.2.1 自贸区金融业发展面临政策利好
12.2.2 自贸区拟出台政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
12.2.3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
12.2.4 自贸区人民币离岸金融发展前景
12.2.5 上海自贸区给金融外包带来机遇
12.2.6 上海自贸区给PE带来的投资机会
12.3 航运业投资潜力分析
12.3.1 自贸区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
12.3.2 上海自贸区航运业投资利好分析
12.3.3 上海自贸区航运企业发展机遇
12.3.4 上海自贸区给航运业带来的挑战
12.3.5 对接自贸区机遇航空公司定位战略
12.4 物流业投资潜力分析
12.4.1 自贸区物流业投资机会分析
12.4.2 自贸区港口物流发展机遇分析
12.4.3 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机遇分析
12.4.4 上海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瓶颈
12.4.5 上海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策略
12.5 房地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2.5.1 上海自贸区带动房地产投资升温
12.5.2 上海自贸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12.5.3 上海自贸区对各类地产的推动分析
12.5.4 上海自贸区各区域房地产发展前景
12.5.5 上海自贸区房地产业投资建议
12.6 信息服务业投资潜力分析
12.6.1 上海自贸区信息服务业面临商机
12.6.2 上海自贸区互联网信息业发展形势
12.6.3 上海自贸区电信业扶持政策加码
12.7 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2.7.1 上海自贸区实施文化开放措施
12.7.2 上海自贸区文化企业投资踊跃
12.7.3 上海自贸区为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契机
12.7.4 上海自贸区为文化投资制度探索提供机遇
12.7.5 上海自贸区助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第十三章 上海自贸区(FTZ)相关获益企业分析
13.1 上港集团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2 外高桥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3 陆家嘴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4 上海物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5 张江高科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6 浦东建设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7 上海钢联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8 华贸物流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9 浦发银行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13.10 爱建股份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四章 中国自贸区的法律环境构建
14.1 国际自贸区法律制度环境
14.1.1 定位
14.1.2 功能
14.1.3 管理体制
14.1.4 优惠制度
14.1.5 监管制度
14.2 中国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解析
14.2.1 适用范围
14.2.2 国内规制
14.2.3 服务提供者的资格承认
14.2.4 对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的限制
14.2.5 对商业惯例的限制
14.2.6 支付与转移
14.2.7 市场准入条件
14.2.8 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
14.2.9 利益的拒绝给予
14.2.10 例外规定及原产地规则
14.3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法律框架
14.3.1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14.3.2 《货物贸易协议》
14.3.3 《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14.3.4 《服务贸易协议》
14.3.5 《投资协议》
14.4 中日韩自贸区的政策框架解析
14.4.1 投资协定
14.4.2 贸易便利化
14.4.3 知识产权保护
14.4.4 WTO/TBT协定
14.4.5 自贸协定框架
14.5 上海自贸区的法制环境建设
14.5.1 立法
14.5.2 执法
14.5.3 司法
14.5.4 仲裁
14.6 中国自贸区的法律框架探索
14.6.1 立法模式
14.6.2 立法指导思想
14.6.3 立法原则
14.6.4 立法内容
14.6.5 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中国自贸区投资风险及发展建议
15.1 中国自贸区面临的外部风险
15.1.1 TPP等域外自贸区扩大的风险
15.1.2 中日韩自贸区裹足不前的风险
15.1.3 纠结因素影响自贸区战略发展
15.2 中国自贸区面临的内部挑战
15.2.1 面临重点区域突破
15.2.2 需要产业转型支持
15.2.3 需要政策民意支撑
15.3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风险及建议
15.3.1 政治风险
15.3.2 法律风险
15.3.3 外汇风险
15.3.4 经营风险
15.3.5 信用风险
15.3.6 社会文化风险
15.3.7 风险防范对策
15.3.8 产业投资建议
15.4 上海自贸区投资风险及建议
15.4.1 政策制定及落实风险
15.4.2 财务政策风险
15.4.3 境外资本流入风险及防范
15.4.4 企业跨境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 自贸区概念图示
图表 世界自由贸易区分类状况
图表 世界自由贸易区分布图
图表 全球主要自贸区概况
图表 世界典型自由贸易区一览表
图表 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FTA情况(截至2月底)
图表 TPP参与方之间存在的自贸协定
图表 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工业用水的收费方式
图表 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情况
图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削减时间表
图表 凯迪电力对外投资情况
图表 宗申动力对外投资情况
图表 一季度宗申动力对外投资情况
图表 中色股份对外投资情况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