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201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331778
  • 2018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一、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之一:1980年代日本药企的跟随式创新

         根据我们创新药周期理论,1970年-1990年是全球创新药的研发突破期,本章我们将回顾日本药企如何在1980年代把握住这波周期,快速做强做大。

         与尚未改革开放的中国不同,日本现代制药工业在上世纪70年代以仿制药起步,龙头药企恰好赶上了80年代创新药的研发突破期,从而缩小了与欧美药企研发领域的差距。由于彼时日本药企自身研发基础仍然薄弱,难以实现首创新药(First-in-class)的突破,所以大部分药企采取跟随式创新(Follow-on)的策略。下面的例子是拜耳原研的硝苯地平以及日本80年代上市的“创新药”尼卡地平,可以看出二者左侧化学结构完全相同,按照第一三共的说法尼卡地平右侧官能团可以增加选择性以及延长半衰期。

 
图表:拜耳的原研创新药硝苯地平


图表:安斯泰来的Followon创新药尼卡地平

         欧美70年代开始的研发爆发期,给日本制药工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坐享了欧美50年代-70年代十几年的基础理论红利,节省了时间、经济成本。欧美重磅创新药物上市之后,日本药企往往在几年之内就能上市同一靶点的跟随式创新药物,伴随日本药企自身技术的积累,这种时差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从80年代的5年左右到90年代已经下降到2年左右,不仅如此,90年之后上市的兰索拉唑、坎地沙坦酯等创新药在副作用等方面较原研药品有相对优势,完成了从me-too向me-better药物的转型。


图表:日本80年代-90年上市的follow-on式创新药

         虽然日本制药行业在创新药领域自80年代开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药品上市与达到销售峰值存在滞后效应,80年代日本医药市场的畅销药品还比较少见到这批创新药的身影,反而仍然是日本版本的“神药”大行其道,一个例子:云芝多糖K(Krestin),是一种从多孔菌科植物提取的高分子糖肽聚合物,具有化学惰性,对人体几乎没有作用。

         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云芝多糖K由于缺乏有效性,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然而在日本,该产品由于绝对的安全性成功上市,临床应用于抗肿瘤,1986年成为日本畅销药冠军,销售额高达2.96亿美元,占当时肿瘤药市场规模的7%。而同样是1986年,GSK的创新药雷尼替丁成为历史上首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

         我们认为日本80年代创新药的萌芽与我国2008年到2017年的状态很类似,虽然部分走在前面的药企以me-too类创新为突破口,已经开始了多年的研发积累,但是市场仍以中药注射剂等特色处方药为主。

         日本90年代之后,创新药逐渐凭借治疗效果完成对“神药”的替代,清流第一次成为主流。彼时的日本人口结构老龄化、医保控费等背景与此时的我国非常相似,市场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这里不再做展开,形似日本而走中国自己的特色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具体分析在1.5部分。

         二、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之二:创新药的衰退期是仿制药崛起的黄金期

         根据我们的创新药周期理论,2000年之后专利药保护陆续到期,进入上一轮创新药周期的衰退阶段,然而“彼之毒药我之蜜糖”,创新药的衰退期恰恰是仿制发展的黄金期。市场曾经认为中国仿制药制剂出口与印度仿制药相差了15年,然而制剂出口的大逻辑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中国仍然没有出现真正能与海外仿制药分庭抗礼的竞争对手。根据我们提出的创新药周期理论,我们认为我国与国际仿制药巨头不仅仅是相差了15年,而是错过了2000-2010年的窗口期。本章节我们将回顾国际仿制药市场发展历史,用我们提出的创新药周期理论解释为何我国仿制药企业没能赶上国际竞争对手。

         1、1Hatch-Waxman法案的颁布是一切的开始

         1984年,美国通过《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又名:Hatch-Waxman法案),该法案有利于仿制药企业,有利于医保支付机构,不利于原研药企业。Hatch-Waxman法案颁布前的1983年,只有35%的品牌药在专利过期之后有仿制药竞争对手上市,仿制药处方量只占总处方量的13%,而2016年仿制药处方量占总处方比值已达86%。可以说没有Hatch-Waxman就没有美国仿制药市场。

         在Hatch-Waxman法案之前,美国几乎不存在仿制药市场,因为品牌药深入人心,即使品牌药专利过期之后仍然保持畅销。仿制药企业需要在专利药过期之后,重复再做一遍临床前实验、临床试验,资金、时间成本惊人。

         Hatch-Waxman法案通过后,仿制药申请人仅需向FDA提供数据证明该仿制药药学等效且生物等效即可,不再需要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Hatch-Waxman法案等于宣布了通用名药物只要化学结构与原研相同,制剂工艺与原研接近,则疗效一定等效,这大大的降低了仿制药门槛,打消了患者对通用名药物的疑虑。自法案颁布后,FDA接受的ANDA数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专利受到了仿制药的挑战。


图表:1990-2012年FDA仿制药申请数量

         2、把握创新药的衰退期,仿制药企业Teva脱颖而出

         Hatch-Waxman法案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前提条件,仿制药真正大发展还是在2000年之后,一大批1970-1980年代研发的重磅药物专利纷纷到期,为仿制药物的生产厂家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仿制标的。大量重磅药物仿制产品的上市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扩大了疾病的治疗人群。从1990年起,美国市场上仿制药的处方量稳步提升,在2000年左右已经超过了原研药。从1996-2015的20年间,美国仿制药市场销售额实现了5倍的增长。


图表:1996-2015美国仿制药销售额
 

图表:美国处方药市场原研与仿制药占比

         经过近二十年的成长,大量仿制药企业崭露头角,包括以色列的Teva Generics、瑞士公司Sandoz、英国公司Mylan和印度公司DrReddys、Ranbaxy、Sun Pharm等。

         我们这里以Teva为例,分析仿制药企业是如何抓住创新药衰退期专利悬崖的机会快速做强做大。

         与仿制药行业众多厂家一样,TEVA于1984年Hatch-Waxman法案颁布后进入仿制药行业。1985年,TEVA与W.R.GRACE在美国合资成立TAG Pharmaceuticals,并收购美国仿制药公司Lemmon,正式进军美国仿制药市场。1987年,TEVA在美国NASDAQ上市。

         随着2000年后大批重磅药物专利到期,TEVA也迎来了公司发展的黄金时代。2000-2009年间,TEVA共有158个仿制药产品被FDA批准上市,其中包括依那普利、环丙沙星、盐酸舍曲林、辛伐他汀、兰索拉唑等重磅炸弹,且TEVA均取得了这些重磅炸弹的首仿市场独占权,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1995-2010年期间,TEVA股价上涨了约19倍,可谓风头正劲。2010年之后随着专利过期高峰结束,首仿过后其他仿制药企业参与竞争,2011年至今涨幅仅2%。


图表:Teva不同时期获批药品数量情况
 

图表:Teva股价历史

         三、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之三:我国医药工业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我们认为国内医药工业处于新一轮创新药周期的山脚。

         回顾上一轮以攻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驱动的创新药周期,最获益的无疑是80、90年代日本药企的跟随式创新,以及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仿制药企业2000-2010年的利用创新药衰退期产生的专利悬崖进行快速扩张。中国现代医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末期,而此时全球上一轮医药创新周期已经从销售黄金期步入衰退期,国内药企失去了模仿日本创新药的机会,所以国内以仿制药为主,但是仿制药的临床治疗属性不及进口原研药,补贴医院收入属性不及独家大品种。在医保扩容,蛋糕做大的背景下,补贴属性需求压过治疗属性需求,形成了进口药用来解决临床需求,国产独家品种用来补贴医生收入的二元结构,从抗生素到中药注射剂无不例外。我们认为新一轮创新药周期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此轮周期的核心驱动力是肿瘤从绝症向慢性病的转化,现在正处于研发突破期,创新药将会兼顾治疗属性与补贴属性,相应会产生一批伟大的企业,下文我们将具体展开分析。

         1、制剂出口?or自主创新?十年之争的终结

         自主创新本质上是做进口替代解决国内医疗需求,制剂出口是瞄准全球市场出口创汇。

         解决国内医疗需求的药企以恒瑞医药为代表,齐鲁制药、扬子江、天士力、石药集团、正大天晴、步长制药等,多为北方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独家品种+覆盖全中国的销售网络。仿制药出口创汇以华海药业为代表,包括普利制药、海正药业、浙江医药,乃至新和成等,多为浙江企业,可能与浙江沿海地区外贸导向的经济特点有关,核心竞争力是控制成本与质量管控。

         2005前后,我国先后涌现了一批以制剂出口突围方向的药企,先行者前有海正药业,后有华海药业、普利制药等;几乎是同时期,2006年申万医药发表了恒瑞医药历史上首篇深度报告《恒瑞医药:自主创新开启公司走向医药贵族之门》,第一次提出恒瑞医药将凭借良好的研发基础在国内众多仿制药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A股创新药标杆。

         自此“自主创新”与“制剂出口”成为公认的国内药企杀出重围的两条道路,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但问路在何方,资本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制剂出口的药企:华海药业接近300亿市值,海正药业130亿市值,普利制药80亿市值,虽然ANDA数量还在不断上升,但似乎市场的投资逻辑已经从出口美国快速放量转换为一致性评价走捷径出口转内销,普利制药主攻的方向也是海外仿制药巨头不重视的注射剂市场;反观自主创新,恒瑞医药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市值,复星医药1000亿市值,康弘药业400亿市值,贝达药业250亿市值。自主创新型药企在市值上形成了对制剂出口药企的全面碾压。如果将视野扩大到其余的大市值医药公司,云南白药、华东医药、信立泰、天士力、步长制药等,也都是以解决国内医疗需求为核心的。

         正如我们上一章分析的,以前资本市场觉得我国仿制药与印度仿制药有15年左右的发展差距,如今15年过去了,这种差距仍然较大,不是因为我国仿制药企业自身不够努力,而是因为这15年恰好是创新药专利集中过期的15年,等华海们练好内功抵达美国的时候,Teva们已经把心脑血管大品种的首仿占尽了,错过了最佳窗口期。


图表:部分重磅药物在2000年前后被仿制情况
 
         从大背景上来说,90年代初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外为全世界人民研发创新药,对内进一步提高全民医疗福利,具体表现为高医疗投入支持高药价,高药价支撑高医药研发支出,而最终的研发成果被印度等国家免费使用,被中国等国家以2折的价格使用(参考索非布韦美国与中国定价的差异)。这种畸形的模式令美国的医疗支出/GDP从1980年的9%上升到2015年的17%,远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美国国力整体的相对衰弱,我们认为这种美国埋单全世界受益的模式难以为继,美国版本的医保控费正在进行时,主打制剂出口的中国药企面对的是强大的以色列、印度仿制药对手,以及一个正在恶化的美国药品市场。制剂出口还是自主创新解决内需,十年的争论可以结束了,我们认为未来必将属于可以解决国内医疗需求的药企。

         2、以攻克癌症为驱动的新一轮创新周期大幕徐徐拉开:为什么是肿瘤?

         因为人种、饮食习惯等原因,东亚人口与美国人口疾病谱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考虑人种、饮食习惯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可以参考日本、新加坡两地疾病谱分布。2016年我国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6.1岁,《统计年鉴》没有2016年我国分省份的人口预期寿命数据,最新数据更新到2010年,当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4.8岁,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分别为80.2岁、80.3岁。我们判断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已经与日本、新加坡接近。


图表:2016年可比国家预期寿命对比情况
 

图表:2010年分地区人口预期寿命
 

图表:日本、新加坡、美国人口死亡原因对比

         由表格可见,东亚人种与美国人种疾病谱存在差异,无论是日本还是新加坡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疾病都是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向日本、新加坡靠近,恶性肿瘤发病率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攻克肿瘤,使之从绝症向慢性病转化是未来10-15年的核心矛盾。

         3、本轮以攻克肿瘤为驱动的新周期已经发展到研发突破期

         基础技术积累已经完成:2000年以来人类基因组学突飞猛进,对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发现了一系列与肿瘤生长相关的基因、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内皮抑素等),基因测序与循证医学得以相互交叉,精准医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切都确定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细胞治疗提供了技术实现手段。

         肿瘤药的发展自1940年开始经历了三次革命,分别为化疗、靶向药、免疫治疗+细胞治疗。2011年免疫疗法的问世带来了使肿瘤成为慢性病的希望,援引《Science》杂志的评价:“This year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cancer”,使我们确信肿瘤领域的研发突破期已经到来了。

         1.1940-1990年代,化疗药物:顺铂、砒霜、多西他赛、紫杉醇等。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几十种,机理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机理如何,它们作用都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但是化疗药物的死穴是它们并不能区分恶性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因此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人体正常分类细胞。

         2.2000至今,分子靶向药。由于普通化疗的治疗指数低,副作用强,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特异性杀死癌症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治疗手段。70年代致癌基因的发现使这个想法成为了可能,科学家开始尝试开发特异的药物来抑制癌症独有的致癌基因。2001年第一个分子靶向药格列卫(Gleev e c)在2001年横空出世,让BCL-ABL突变基因慢性白血病病人五年存活率从30%一跃到了89%。

         3.2011年开始,免疫疗法+细胞治疗。免疫疗法与细胞治疗的原理市场上的报告已经阐述的很详细了,我们重点截取了一些临床数据,证明免疫疗法+细胞治疗让癌症成为慢性病成为可能。

         免疫疗法:2011年第一个免疫激活药物Yervoy上市,由于应答率低、副作用强没有太多波澜。2013年同靶点的Opdivo、Keytruda上市发布了令人震惊的临床结果:在所有已有治疗方案都失效的黑色素癌晚期病人这两个药物让60%以上的病人肿瘤减小乃至消失了超过2年。曾经这些晚期转移病人平时的生存时间只能以周计算。以前任何一个有效的化疗或者靶向治疗药物的目标都是延长1~2个月的生存时间,免疫疗法使患者中位生存期从11个月延长至38个月。

         细胞治疗:2010年CarlJune用CAR-T疗法治愈了3个复发、难治型白血病患者后,细胞治疗从科学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临床试验产业化,2017年8月诺华CAR-T正式获批上市。根据已经公开的诺华的CTL019申报材料,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高达83%,远高于化疗疗法氯法拉滨的20%以及Amgen单抗药物Blinatumomab的39%。患者中位生存期从3个月一举提高到16.6个月。


图表:免疫疗法下晚期黑色素瘤从绝症向慢性病转化
 

图表:细胞治疗下ALL从绝症向慢性病转化

         4、肿瘤从绝症到慢性病转换带来的市场扩容测算

         根据中国癌症中心公布的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数据,我们对癌症存量患者人数进行了测算,估算2017年存量肿瘤患者接近1300万人。我们用存量患者/死亡人数,粗略测算患者生存时间,结合新发病人数估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在3年左右。


图表:中国癌症患者新增人数、存量人数测算表

         美国、德国、日本癌症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一旦肺癌、肝癌等5年存活率较低的疾病被攻克,癌症生存期有望从5年向8年迈进。带癌生存期的增加带来的是存量患者的扩容,我国目前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00万人左右,目前生存中位数是3年左右,存量患者人数1300万人。若癌症完成从绝症到慢性病的转换,生存期从3年延长至8年,则存量患者人数将达到3200万人以上,会出现销售额在几百亿人民币的肿瘤大品种。


图表:10国癌症5年生存率对比
 

图表:癌症分类型1年、5年、10年生存期情况(西欧数据)

         我们判断我们正处于新一轮创新药周期的第二阶段,把握这段投资机会,就要复制日本在80年代、90年代的跟随式创新。未来在医保控费的形势下,最为得利的是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能兼顾补贴医疗机构收入需求的国产品种。


图表:我们所经历的两轮创新药研发周期

        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创新药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报告大纲】
第一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创新药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创新药行业相关定义
二、创新药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创新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创新药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创新药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中国创新药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创新药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创新药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创新药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 创新药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 创新药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创新药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国中创新药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创新药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创新药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创新药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创新药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创新药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5-2017年全球创新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全球创新药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创新药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创新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创新药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创新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盟创新药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盟创新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盟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盟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18-2024年世界创新药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18-2024年全球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创新药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创新药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产成品分析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六、销售成本分析
七、销售费用分析
八、管理费用分析
九、财务费用分析
十、其他运营数据分析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需求特点与价格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消费特点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消费偏好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二节 创新药行业成本分析
第三节 创新药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四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五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创新药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创新药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创新药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创新药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创新药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创新药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创新药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创新药市场规模分析

第九章 2015-201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优势分析
二、行业劣势分析
三、行业机会分析
四、行业威胁分析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创新药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创新药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18-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中国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创新药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创新药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中国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创新药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创新药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创新药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中国创新药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创新药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18-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创新药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创新药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创新药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创新药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创新药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创新药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创新药行业经营模式
二、创新药行业销售模式
三、创新药行业创新方向
第三节 创新药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2018-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创新药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创新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创新药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创新药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创新药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创新药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创新药行业定价策略分析
第二节中国创新药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创新药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创新药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中国创新药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创新药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正文(GYZQ)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