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88101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1.1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分类


       目前,按照资本拥有关系区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包括3类: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

       内资企业:公司的全部股东为中国企业或者个人的公司,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联营企业等。

       外资企业:企业的全部资本由外商拥有,是外商依据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有别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合资企业: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通常在华的零部件合资企业由中方提供土地、厂房、设备、劳动力和部分资金,外方提供机器设备、工业知识产权和一部分外汇。

       显然,中国内资(本土)零部件企业代表着中国零部件产业的真正实力,也只有强大的内资零部件产业才能为汽车强国提供可靠支撑。

       1.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分析

       从企业数量看,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实力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零部件企业总计超过30000家,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约占1/3,即100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4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国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各占25%和20%,内资企业合计占比高达90%,外资和合资零部件企业各占5%左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市场份额看,一级供应商中内资企业的比例只有2%,甚至二级供应商也仅有19%,外资企业在中国零部件高端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从利润率角度,本土与外资企业更有天壤之别,外资企业大多享有中高比例的利润,享有较高利润率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只相当于外资企业的1/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企业实力看,中国缺乏世界级零部件企业,也没有形成龙头带动效应。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

       从核心技术看,中国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尤为缺失。根据世界汽车研究会数据统计,外资、合资零部件供应商在液力变矩器、发动机启动装置、自动变速器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一些核心零部件甚至已经完全被外资与合资企业垄断。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2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从国家战略、行业支撑、企业行动三方面,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2.1国家战略

       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本支撑和基础保障,国家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尤其在自主品牌车企实力有限、零部件整体落后的被动局面下,更需要国家尽快明确发展战略,强力推行有效措施,协同各方资源,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国家应结合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制定做强中国零部件产业的系统战略。首先提高战略认识:汽车零部件与整车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而只有强大的内资零部件产业才是支撑整车发展的根基。其次,建立以产业为导向的基础共性研究平台,依托于此,集聚合力,切实加强汽车“四基”建设。再次,积极培育核心领域的内资重点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最后,考虑制定出台支持内资零部件企业的具体政策,支持内资零部件企业进入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甚至考虑强制性要求在华整车企业(至少自主品牌车企)不断提升对内资零部件的采购率,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内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加快发展。
       
       2.2行业支撑

       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确保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地。具体任务包括:将内资零部件企业诉求有效反馈给国家部委,同时也为企业解读释疑国家政策法规;积极推进整零、零零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促成自主品牌企业间的共性关键技术共享,避免重复投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牵头构建跨行业的协作平台,特别是引导零部件企业借助信息化产业优势和手段提升竞争力;制定及不断完善零部件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应具有“中国特色”以利于内资企业。

       2.3企业行动

       对于内资零部件企业而言,应针对自身问题加快整改提升:第一,梳理“新常态”下的新变化,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重新定位企业自身价值和发展目标,坚决实施全面转型提升战略。企业应着重建立系统科学清晰的战略规划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努力练好基本功,通过管理、品牌、质量、技术、商业模式等的全方位创新,逐步解决品牌不强、技术薄弱、质量欠佳等发展瓶颈难题。

       第二,提升正规化、国际化管理水平,构建并不断完善核心流程与体系。通过统一标准、明确流程的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人废事”、“朝令夕改”的企业通病,确保各项业务都能有所依据地顺畅运行,同时也借助体系与流程的力量,加强管理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从而为与国际真正接轨,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奠定基础。

       第三,提升企业基础研发能力,特别是加快形成模块化开发能力。平台模块化是目前汽车产业日益明显的趋势,其核心是通过实现通用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提高开发及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问题概率。当前国际主流车企在平台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方面不断加强探索,例如大众的MQB平台、丰田的TNGA平台、日产的CMF平台、沃尔沃的SPA平台等。整车厂采取平台模块化模式,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必须能够提供集成后的模块化系统或总成。今后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将不能再以单个零部件供货,模块化总成供应商才能作为核心供应商,进入整车厂的供应链体系。而未来面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智能制造”,更将对平台模块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零部件企业应该围绕自身核心领域扩展形成有特色的模块总成或系统,逐步提升在供应链中的层级。必须但不宜盲目扩展自己的业务版图,因为生产单一零部件没有前途,生产彼此不相关的若干零部件也不符合模块化战略,只会分散企业资源。同时,模块化供货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绝非一朝一夕,内资零部件企业必须踏踏实实,不断积累,逐步掌控核心技术和技术诀窍,形成前期策划能力、模块化设计开发能力、产品验证能力、质量保障能力、稳定供货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致力于借助中国信息产业优势,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全新机遇与挑战。面向未来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零部件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将互联网手段用到极致,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之间的屏障,全面提质增效。其最典型应用即为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工程,具体体现在产品策划直接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导、开源设计与协同开发、“柔性化”制造构成更大生产灵活性、贴近消费者延展增值服务等。零部件企业应以更开放的创新思维,积极与整车企业及下序供应商有效协同,不断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第五,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格局与形态重塑,零部件企业必须把握可能出现的全新机遇。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在引发全球制造业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体系转型。在此前景下,一方面,有特色和实力的中小企业将作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供应商,在“智能制造”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主要创新驱动力。

       另一方面,充分互联与协作也将重塑新型整零关系,使整个产业链形态向相互交融、互为依存的方向发展,优质的零部件供应商甚至可以开源服务,同时为若干大企业供货。对这些可能的变化,零部件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尝试。

       3小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全球制造业发生转型升级与产业重塑,汽车产业及技术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全新变局。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汽车产业关联性、带动性极强,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而零部件产业与整车产业互为依托、紧密相关,是构建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第一节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汽车零部件发展概况分析
二、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点
三、世界汽车零部件商的新特点
四、世界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分析
五、世界零部件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部分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
一、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一)零部件市场对华采购特点
(二)汽车零部件主要企业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二、日本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一)零部件公司在华采购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主要企业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市场优势分析
三、德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主要企业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四、法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主要企业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五、韩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情况
(二)汽车零部件市场最新动态

第二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政策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运行分析
一、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三)销售规模增长分析
(四)利润规模增长分析
二、行业成本费用情况分析
(一)销售成本分析
(二)主要费用统计
三、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
二、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比较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
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四、新能源汽车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新机遇
第五节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发展状况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机遇
第六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二、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滞后问题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四、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双重挑战
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七节汽车供应链特征与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一、汽车供应链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汽车供应链现状
三、中国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议

第三章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市场类别及特征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分类及市场配套模式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点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分析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重点企业情况
一、中国汽车动力系统重点企业
二、中国汽车底盘系统重点企业
三、中国汽车车身系统重点企业
四、中国汽车电子电气系统重点企业
五、中国汽车通用部件重点企业
第三节中国部分地区零部件业最新发展动态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浏阳高新区
二、中秦兴龙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
三、“东风本田一体化”二期启动建设
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江苏太仓
五、南昌多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签约
六、北汽(香河)汽车配件供应基地项目签约
七、贵港新能源汽车部件项目开工
八、江淮大众项目落户合肥
九、常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新项目开工

第四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进口分析
(一)进口数量情况分析
(二)进口金额变化分析
(三)进口来源地区分析
(四)进口价格变动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出口分析
(一)出口数量情况分析
(二)出口金额变化分析
(三)出口国家流向分析
(四)出口价格变动分析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分析
一、转向系统零部件进出口情况简析
(一)转向系统零部件进口情况
(二)转向系统零部件出口情况
二、制动系统零部件进出口情况简析
(一)制动系统零部件进口情况
(二)制动系统零部件出口情况
三、行驶系统零部件进出口情况简析
(一)行驶系统零部件进口情况
(二)行驶系统零部件出口情况
四、发动机零部件产品进出口情况简析
(一)发动机零部件进口情况
(二)发动机零部件出口情况
五、传动系统零部件进出口情况简析
(一)传动系统零部件进口情况
(二)传动系统零部件出口情况
六、车身附件产品出口情况简析
(一)车身附件进口情况
(二)车身附件出口情况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
二、传统竞争优势逐步丧失
三、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强大
第四节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轴承
第一节轴承业国际市场现状分析
一、全球轴承市场发展现状
二、全球轴承技术现状分析
第二节中国的轴承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轴承市场发展现状
二、中国轴承产量情况分析
三、中国轴承企业产量分析
四、汽车轴承市场需求分析
五、汽车轴承市场竞争分析
第三节中国的轴承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全国轴承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汽车轴承市场竞争策略
三、汽车轴承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章汽车电子
第一节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概况
(一)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加强合作
(二)全球汽车电子产业方兴未艾
(三)国际汽车电子企业到中国御寒
二、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规模
(一)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分析
(二)全球汽车电子信息市场分析
三、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特征分析
(一)全球汽车电子区域市场特征
(二)全球汽车电子产品结构特征
四、全球车载导航产业市场分析
(一)全球车载导航发展现状分析
(二)全球车载导航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特点分析
三、中国汽车电子分销市场分析
四、制约汽车电子产品发展因素
五、汽车电子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三节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战略
一、中国汽车电子行业SWOT分析
(一)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优势分析
(二)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劣势分析
(三)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机会分析
(四)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威胁分析
二、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汽车电子核心产业技术有待提高
(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三)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对策分析
三、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发展途径分析
(一)加强各方合作打造汽车电子产业链
(二)汽车电子行业标准体系应尽快建立
四、台湾汽车电子企业供应链策略借鉴
(一)“主动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二)“被动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三)“既有领域深耕”的运作模式分析
(四)“新市场经营”的运作模式分析
第四节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一、传感器技术
二、汽车电子网格架构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
第五节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全球汽车半导体企业竞争格局概况
(二)全球汽车半导体与嵌入式软件企业
(三)全球主要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企业
(四)全球主要综合性汽车电子企业
二、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家电企业进军中国汽车电子市场
(二)国外汽车电子巨头抢夺中国市场
(三)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强攻芯片市场
(四)国际汽车电子企业加快本地化进程
(五)半导体厂商进军中国汽车电子市场
三、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中国汽车电子区域集群竞争格局
(二)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产品结构分析
(三)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品牌结构分析
(四)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五)中国汽车电子厂商竞争力评价
四、外资企业汽车电子市场竞争状况
(一)跨国汽车电子厂商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二)外资企业占据汽车电子市场优势地位
(三)外资及其合资企业汽车电子市场占有率
五、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本土厂商在非核心领域占有优势
(二)中国主要汽车电子企业发展状况
(三)中国汽车电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七章轮胎
第一节国际橡胶轮胎业概况
一、全球轮胎行业高度集中
二、全球轮胎企业20强排行
第二节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
一、中国成为世界轮胎制造新中心
二、轮胎产业快速发展加大对橡胶需求
三、中国轮胎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
四、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分析
五、一季度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状况
(一)轮胎涨价
(二)双钱轮胎反补贴税率降低
(三)橡胶轮胎外胎产量持续增长
第三节中国及重点省市橡胶轮胎外胎产量统计
一、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分析
二、中国各省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分布情况
三、中国轮胎行业企业排名
第四节中国及重点省市子午线轮胎外胎产量统计
一、中国子午线轮胎外胎产量统计
二、中国各省份子午线轮胎外胎产量分布情况
第五节中国橡胶轮胎业发展面临困难
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二、美国对中国轮胎“双反”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诸多困难
四、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破产
第六节中国橡胶轮胎业的发展对策
一、创新驱动,把握轮胎产业发展大趋势
二、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三、维护企业利益,积极应对“双反”
四、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加快“走出去”步伐
五、创造品牌价值、树立品牌形象

第八章汽车发动机
第一节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情况
一、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产销综述
二、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产销综述
第二节中国汽车发动机主要企业产销量情况
一、汽车用柴油机前十企业产销量
二、汽车用汽油机前十企业产销量
第三节中国内燃机行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内燃机行业生产运行情况分析
二、中国内燃机行业生产运行情况分析
第四节中国汽车发动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五节中国汽车发动机发展前景分析
一、汽车发动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趋势
二、汽车发动机在动力性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汽车车身
第一节汽车车身构造
一、汽车车身的主要构成部件
二、汽车车身材料
三、汽车车身结构分类
第二节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现状
一、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分析
二、中国汽车车身快速开发技术分析
三、中国武钢成功研发世界最硬车身钢
第三节汽车车身发展趋势分析
一、汽车车身制造发展趋势
二、汽车车身材料发展趋势

第十章其他汽车零部件
第一节汽车变速箱
一、汽车变速箱分类情况
二、变速箱市场情况分析
三、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汽车滤清器
一、中国汽车滤清器市场情况分析
二、中国汽车滤清器产业集群分析
三、中国汽车滤清器市场前景趋势
第三节汽车玻璃
一、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汽车玻璃市场情况分析
三、自主品牌汽车玻璃市场情况分析
四、中国汽车玻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其他零部件
一、中国缓速器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二、中国制动器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三、中国车灯市场配套特点分析
四、中国汽车减振器市场分析
五、中国紧固件市场分析

第十一章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竞争格局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竞争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行业波特五力竞争结构分析
(一)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二)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三)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四)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五)下游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坚守核心主业
二、构建优质渠道
三、整合优质资源
四、提升经营能力
五、树立品牌形象
六、调整市场策略

第十二章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
第一节博世公司(Bosch)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法雷奥集团(Valeo)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采埃孚股份公司(ZFFriedrichshafenAG)
第四节德尔福公司(Delphi)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AG)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六节米其林集团(Michelin)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七节伟世通公司(Visteon)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八节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九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节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节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三章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汽车产量情况
二、世界汽车销量情况
三、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及其变化
第二节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中国汽车产量情况
二、中国汽车销量情况
三、中国分车型销量情况
四、中国汽车保有量情况
五、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分析
六、中国汽车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七、中国汽车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节中国汽车工业经济发展预测
一、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预测
二、中国轿车市场需求预测
三、中国客车市场需求预测
四、中国货车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与预测
一、“十三五”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
二、《“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
三、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汽车电商化发展前景见好
(二)汽车金融产业链空间持续扩大
(三)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

第十四章中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分析
一、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二、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三、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第二节中国橡胶市场发展概况
一、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综述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橡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三、中国橡胶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一)中国橡胶产量情况
(二)中国橡胶消费量情况
四、“十三五”期间中国橡胶行业发展战略目标
五、“十三五”期间中国橡胶领域重点工作
六、“十三五”期间中国橡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节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分析
一、汽车后市场发展历程分析
二、中国汽车后市场渠道模式
三、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分析
四、汽车后市场行业利润分析
五、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六、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汽车后市场运营模式分析
(二)汽车后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三)汽车后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分类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运作模式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状况
四、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各级政府的重视
二、全球化采购模式将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更多机会
三、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加快在中国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
四、行业洗牌加速产业升级
五、技术创新能力成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
一、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因素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预测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情况预测

第十六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具体对策
一、政府层面对策建议
二、企业层面对策建议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营销战略规划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营销定位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营销媒体
第四节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品牌的基本含义
二、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汽车零部件品牌的特性和作用
四、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需立品牌
五、汽车零部件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六、汽车零部件行业品牌实现路径
七、汽车零部件行业品牌竞争策略

第十七章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国内产业扶持政策广泛推行
二、产业转移及全球化采购带来发展契机
三、零部件工业独立化趋势改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市场竞争环境
四、“国V”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为一线供应商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二、产业政策调整风险
三、市场竞争风险分析
四、海外市场风险分析
五、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战略分析
一、技术开发战略
二、海外拓展战略
三、业务管理战略
四、人才培养战略
五、企业联盟战略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世界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情况
图表2美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
图表3日本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
图表4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5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资产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6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7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8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成本增长趋势图
图表9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费用统计
图表10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毛利率情况
图表11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利润率情况
图表12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资产利润率情况
图表13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产负债率情况
图表14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
图表15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情况
图表16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资产周转率情况
图表17中国部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情况
图表18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图表19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分类情况
图表20中国汽车零配件市场的配套模式
图表21汽车零部件配套与售后市场发展示意图
图表22中国部分汽车动力系统重点企业情况
图表23中国部分汽车底盘系统重点企业情况
图表24中国部分汽车车身系统重点企业情况
图表25中国部分汽车电子电气系统重点企业情况
图表26中国部分汽车通用部件重点企业情况
图表27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数量统计
图表28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统计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