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与发展动向前瞻

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与发展动向前瞻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557662
  • 2021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时期,上海制造业全面落实国家战略,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持续发力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工业总产值从33212亿元提高到37053亿元,平均增速2%;工业增加值从7110亿元提高到9657亿元,平均增速2%。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完成“十三五”目标。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强应急防疫物资生产保障,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持续发挥制造业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重点内容

“上海制造”品牌有力打响

坚定“上海制造”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形成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园。支持推广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材料,推出多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48家企业和产品获得“上海品牌”认证,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超过500家;培育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20个,推出首批26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关键战略领域创新突破

C919国产大型客机成功首飞,CR929宽体客机启动设计,ARJ21支线客机开展商业运营,大型邮轮开工建设,国家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启动建设,建成全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参与“墨子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航天发射任务,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上海。瞄准关键领域,实施169个工业强基项目,布局一批国家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创新型产业引领发展

加快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上海方案”落地。集成电路实现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量产,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国产CPU5G芯片等技术产品打破垄断;生物医药加快向“首发引领”转型,涌现阿尔茨海默症等领域全球首研新药、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国际一流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入选国家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云端智能芯片取得突破,连续成功举办3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从8064亿元提高到139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6%提高到40%

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统筹招商引资,加快引进制造业总部机构、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功能平台、隐形冠军,推进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建设30多个100亿级以上、250多个10亿级以上项目。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146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制造业投资截至“十三五”末,已连续3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全国首创发布产业地图。产业园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从67.4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76.7亿元/平方公里,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累计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973项、成片调整重点区域51个。绿色制造不断深入,开发设计116项绿色产品,建设100家绿色工厂、20个绿色园区、11条绿色供应链,“十三五”以来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7%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

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单位土地面积营业收入达到319亿元/平方公里,认定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和平台。在线新经济、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2%,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超过10%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保持与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比重,制造业发展速度力争高于“十三五”时期,继续发挥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一流企业主体和高层次产业人才加速集聚,新动能产业培育成势,绿色化低碳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空间格局持续优化,长三角产业协同逐步增强,建成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制造”品牌进一步打响,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十四五”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5年目标

属性

经济密度

1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基本稳定

预期性

2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66.7

预期性

3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

-

倍增

预期性

4

工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

超过40

预期性

5

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已供应工业用地)

亿元/平方公里

80

预期性

6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完成本市目标

约束性

创新浓度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

全国前列

预期性

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亿元

1.5以上

预期性

9

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

900左右

预期性

10

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数量

300

预期性

品牌显示度

11

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

4左右

预期性

12

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50左右

预期性

13

品牌引领示范企业

200

预期性

数字化转型

14

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

/万人

提高100

预期性

15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

%

80

预期性

16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

100亿

预期性

17

数字化标志性应用场景

1000以上

预期性

18

标杆性智能工厂

200

预期性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发展重点

        发挥上海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下一代通信设备。以研发创新、提升规模为重点,突破5G基带、射频和系统级芯片(SoC),加快推进通信芯片、模组、终端、元器件和网络、测试设备、自主网络系统产业化;加大5G通信模组、光通信、量子通信和卫星通信等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研发及产业化力度,促进5G与低轨卫星通信、Wi-Fi6产品的融合发展;加大城市智能感知终端和网络布局力度,提升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数据中台、智能网关、智能终端的产品供给和系统集成保障能力;支持5G通信设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规模化测试。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通讯研发制造高地,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以联动发展、加大供给为重点,持续扩大中小尺寸显示屏产能,提升面板制造技术水平,推进折叠、卷曲等柔性显示屏的研发和产业化,拓展有机发光显示(AM-OLED)在车载显示屏、笔记本显示屏、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面向超高清视频的芯片、音视频处理技术、播控设备以及内容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网络传输承载能力,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超高清显示集聚区和“5G+8K”应用示范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物联网及智能传感。以突破技术、加快应用为重点,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等领域融合应用,重点支持无线射频识别(RFID)、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等感知技术发展,推动智能传感器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模拟仿真、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硅基MEMS加工技术、MEMS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非硅模块化集成等工艺技术;推进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健康医疗等

 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国家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智能终端。以提升价值、品牌建设为重点,聚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嵌入式智能系统等终端产品,推动终端制造企业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加强产品形态、功能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新型智能终端;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探索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提升智能终端能级规模。到2025年,努力构建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打造成为全国智能终端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做强做优、融合育新为重点,加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以及新兴软件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提升应用软件研发水平;加快推进工业控制基础软件平台、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监测监控等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升制造业工业软件综合集成应用能力;研发一批关键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推动远程办公、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在线新经济发展,打造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集群。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涌现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5万亿元。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创新药研发制造。以创新突破、规模生产为重点,发展免疫细胞治疗、蛋白和多肽类、抗体偶联等生物技术类药物和新型疫苗,加快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溶瘤病毒疗法等技术产品的研究和转化;发挥本市化学药体系健全优势,推进基于新机制、新靶点、新生物标志物和新分子结构的创新化学药物研制,加强对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调释给药系统、儿童等特殊人群适用剂型等高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中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到2025年,进一步强化医药创新引擎,产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

 高端医疗器械。以完善配套、高端提升为重点,聚焦新型成像技术、高端大型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以及影像决策支持软件等领域,推进影像设备迭代,加快医学影像产业的创新发展;聚焦新型传感、手术导航等技术突破,推进植介入器械与治疗设备替代,加快发展新型植入介入装置、生物医用材料、医用机器人,加强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化功能,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市。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家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高地,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智能健康产品。以适应需求、加强推广为重点,推进智能健身运动器材、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设备、健康体检设备、康复辅助器具、营养保健品等规模化发展,应用仿生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围绕健康养老领域,支持老年智能一体化可穿戴设备、基于老年行为分析的监测设备、家用医学分析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协同发展;加强智能健康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更多产品进入社区、商场、学校等场所。到2025年,形成种类丰富、功能多样的智能健康产品体系,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生命健康服务。以高端服务、智慧精准为重点,发展新药研发服务外包,推进药物筛选、药物安全评价、模式动物培养等公共技术服务和共享服务;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围绕疾病预防监测、监控、诊疗、康复和管理等应用领域,建设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可定制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家庭医生、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做强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医药流通业态。到2025年,形成产业能级高、示范应用广、业态模式新的生命健康服务体系。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汽车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汽车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新能源汽车。以规模推广、能级跃升为重点,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发挥品牌和技术优势,加快推出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突破多类型整车产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批量产业化,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推动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在私人、公交、出租、公务、物流、环卫等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设施配套,加快加氢站建设。到2025年,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以技术突破、拓宽应用为重点,加快突破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线控执行器系统等核心技术,推动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5G通信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应用场景,支持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公交、园区、景区等特定场景开展测试和应用。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达到国际领先,实现特定场景的商业化运营。

 整车及零部件。以加快转型、提升品牌为重点,在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同时,推动传统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强化研发创新,突破整车以及先进变速器、高效内燃机、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优化自主品牌产品结构,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车型;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整车及零部件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全球高端车型在上海首发。到2025年,努力提升汽车全球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智慧出行。以创新模式、完善基础为重点,支持本市汽车制造企业向出行服务和产品综合供应转型,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体,融合多种交通工具,建立网约汽车、租赁汽车、共享汽车、智能汽车为主体的出行体系;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及车辆配套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建设“人-----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引进培育一批平台服务、通讯服务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到2025年,建设完善的智慧出行生态体系,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出行服务高地。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民用航空。以突破核心、集成创新为重点,推动新型支线飞机(ARJ21)规模化交付、单通道飞机(C919)实现适航取证和稳定量产、宽体客机(CR929)加快研制;推进总装试飞、装机配套、生产支持、工装设备、发动机零部件、复材结构件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攻关,突破先进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本土大飞机产业链,提升国产化配套比重;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加快布局无人机产业链,鼓励发展整机、发动机融资租赁和维修等航空服务业;推动“一谷一园”平台

 建设。到2025年,构建全产业链条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航天及空间信息。以天地协调、融合协同为重点,瞄准商业运载火箭和商业卫星重点领域,突破低成本、高集成卫星设计研制,以及组网发射、可重复使用运载等关键技术,打造低成本航天器、运载、卫星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构建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与位置服务,加强北斗导航在城市治理、智能交通、无人系统、大众消费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努力构建门类齐全、技术领先的航天产业体系,建成自主可控、多源融合的北斗创新策源地,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智能制造装备。以高端突破、提升性能为重点,突破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性能;发展特色场景工业机器人和柔性协作机器人,加快培育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提升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物流和仓储装备、智能检测和装配装备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水平和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做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和技术策源地,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以自主设计、系统配套为重点,大力发展大型邮轮、20000TEU及以上集装箱船、大型/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VLGC)船、豪华滚装船、全自动化码头作业装备、海上油气开采加工平台、海洋牧场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快突破设计、建造等环节的关键技术,推动海洋装备产业向高端设计前端和制造服务后端双向延伸,将长兴岛打造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基地。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承包基地,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高端能源装备。以主攻高端、自主研发为重点,大力发展气电、核电、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及分布式能源装备。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兆瓦及以上F级重型燃气轮机装备,补强燃气轮机热部件本土化供应链,开发应用微型燃机与轻型燃机产品系列;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主设备制造

 技术,建设核能产业创新中心、核电高端装备研发中心等平台;开发高效燃煤发电宽负荷灵活运行机组、高参数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提升高效清洁煤电装备智能化水平;提高10兆瓦及以上大型直驱海上风机技术水平,攻关深远海风电装备技术;突破高效大尺寸长晶、层压及新型高效电池工艺等设备,培育一批高能级的太阳能发电装备企业;推进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装备向高压化、智能化、电力电子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基地,产业规模达到650亿元。

 节能环保装备。以重点突破、绿色制造为重点,加快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突破重点领域关键装备、核心装置、新工艺等节能关键技术;围绕生活垃圾、固废处置、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土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研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等技术与装备,创新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方式。到2025年,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

 高端装备服务。以系统集成、智能运维为重点,促进高端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自动化工程公司、信息技术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推动装备领域专业维修向智能运维升级,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增强设备检测、故障预警与运行维护的智能化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装备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租赁、保险等服务。到2025年,努力建设成为全国装备领域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化工先进材料。以安全环保、集约发展为重点,支持化工先进材料产业链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提高高端产品占比;大力发展高性能聚烯烃、高端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黏合剂等先进高分子材料,重点突破高端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高纯溶剂、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等专用化学品,加快布局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试共享平台,支持建设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到2025年,以上海化工区为主要载体,努力建设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700亿元。

 精品钢材。以绿色转型、精品提升为重点,优化钢铁产业产品结构,巩固提高第二、三代高强度和超高强度汽车用钢、高能效硅钢、高温合金等产品技术优势;突破高性能能源与管线用钢、高品质耐磨等高端产品的制造与深度开发技术,发展短流程炼钢;发展以特种冶金技术为核心的耐高温、抗腐蚀、高强韧的镍基合金,以及钛合金、特殊不锈钢、特种结构钢等。到2025年,以宝山基地为主要载体,打造高附加值精品钢材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保持1000亿元左右。

 关键战略材料。以强化保障、应用带动为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突出应用需求带动,提升先进半导体、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膜材料、先进陶瓷和人工晶体等关键战略材料的综合保障能力;支持重点应用领域企业建设市级新材料应用中心,开展重大战略项目的协同攻关。到2025年,打造若干百亿级关键战略材料产业集群。

 前沿新材料。以前沿布局、示范应用为重点,加快高温超导、石墨烯、3D打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建成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建设上海高温超导产业基地,推动高温超导带材向量产阶段转化并加快应用;加快石墨烯在消费电子、智能穿戴、交通轻量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进3D打印专用高分子材料、陶铝新材料、金属粉末等专用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开发应用。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前沿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先进材料服务。以检验检测、平台服务为重点,推动先进材料企业提供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早期研发介入合作和定向开发服务,加快先进材料配方、设计等环节的攻关,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围绕原料检测、环境试验、质量检验、工艺分析等领域,发展第三方综合性检验检测服务;推进材料领域的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和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建设,提供涵盖大宗商品信息发布、采购、销售、配送、供应链金融、物流跟踪等在线服务。到2025年,打造先进材料专业化、高端化服务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时尚消费品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时尚消费品产业集群重点领域

时尚服饰。以原创设计、时尚发展为重点,聚焦时尚服装、潮流配饰、功能性家纺、车用纺织品等领域,强化原材料、辅料和制成品领域的技术研发;支持企业融汇传统文化和国际时尚元素,提升产品品质,鼓励高端定制和个性化定制,更多布局柔性制造、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将上海时装周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时尚设计师集聚平台、时尚品牌国内外发布推广平台;推动贵金属首饰、宝玉石、钟表、眼镜等饰品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到2025年,打造引领时尚潮流的高能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特色食品。以优化产品、打造品牌为重点,支持食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一批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支持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环节一体化发展,扩大线上销售渠道,强化品牌建设;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

 行标准,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升,推动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追溯。到2025年,形成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智能轻工。以适应消费、焕新品牌为重点,围绕化妆品、智能家居、适老及婴童、时尚数码、文创办公等领域,支持企业推出一批设计精美、制作精良、性能优越的产品。发展符合东方文化特色的美丽健康产业,推动在肌肤测试、美容仪器、试妆技术等领域发展个性化体验和产品定制,打造国际一流的化妆品产业高地;推动家电家具企业、智能硬件公司融合互联网技术,推出时尚环保、舒适便捷的智能产品;针对老龄化生活和婴幼儿成长需求,推进适老及婴童产品发展。发挥上海轻工业老品牌集聚优势,鼓励经典品牌创新传统工艺,融合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焕发老品牌活力。到2025年,推出一批引领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

 创意设计。以设计创新、强化赋能为重点,围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构建多元共赢的创意设计生态圈;建设“上海设计”品牌体系,开展市级设计创新中心和设计引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持续推进“上海设计100+”活动;发挥全球顶尖设计学院联盟作用,推进前沿设计创新奖社会化运营,加强“上海设计”标准应用,促进长三角设计+智造协同发展,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到2025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打造国际国内原创设计首发地、“设计+”新业态新模式策源地、设计产业转化高地。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

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提升离散化资源整合能力,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提供咨询设计、远程运维、项目经营管理等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发展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服务。

 研发和设计服务。瞄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加强研发设计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引导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创新试验、原型开发等服务;推动研发设计服务向多样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加快发展在线研发设计服务。

 检验检测服务。发展面向重点行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质量仲裁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咨询、检测技术研究、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可靠性设计与试验验证等专业服务;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在线检测。

 智能运维服务。顺应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趋势,引导专业维修服务向智能化、流程化、平台化、品牌化服务模式转变,在汽车、船舶、飞机等装备维修领域实现AR/VR远程诊断,应用故障知识库、3D

 术开展综合分析,提供高效智能维修服务方案,积极发展绿色再制造服务。

 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面向行业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导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

 产业电商。深化电子商务在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应用,支持企业应用消费端直播、在线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培育建设专业化的产业电商平台,拓展产业电商服务范围,引导小微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开展各类业务。

 生产性金融服务。支持供应链龙头企业依托资金、客户、数据、信用等优势,发展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满足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鼓励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机构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卖(买)方信贷、保险保障等配套金融服务。

 节能环保服务。重点培育节能环保监测评估、工程咨询、技术服务、运营管理、展示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产品认证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丰富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专业环保治理公司合作,开展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新型环保服务。

 职业教育培训服务。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开展深层次、跨领域合作,加强高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训;加快互联网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互联网教育培训产品创新,发展在线教育、云端培训等新模式;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推广在线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认定。

 生产性专业服务。推进与制造业相关的咨询、法律、会计、审计、中介、信用、公证、广告、品牌运营、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发展,促进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服务品质和质量;支持本市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国际并购、加盟合作、联合经营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主要任务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综合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建设生产机械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特征的无人或少人化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向知识化、质量型和数字孪生升级,集中突破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智能算法、工业知识图谱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贯标2.0。到2025年,建设20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打造300AI+制造业示范性应用场景,建设25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完成1000+工业场景的APP化,带动20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瞄准国家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聚焦上海具有特色优势的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半导体关键装备和材料、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定位、工业信息安全、工业云制造、工业大数据、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建设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燃气轮机、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半导体关键装备和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聚焦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高端医疗机器人、流程智造等领域,培育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到2025年,力争再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培育30-4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2家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培育30-4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2家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攻关行动,加快高端芯片、电子元器件、智能传感器、高端医疗器械基础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构件等关键部件的攻关突破。基础工业软件攻关行动,重点布局EDA工具软件、工业辅助设计、工艺流程控制等领域,逐步构建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开发平台。基础材料攻关行动,布局高端石墨烯、陶铝等前沿新材料,攻关刻蚀液、探测器新型晶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攻关行动,发展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支持基础新材料制备、柔性自动化生产、先进激光成形等基础工艺研发。产业标准与基础技术检验检测系统攻关行动,鼓励和支持相关行业加快先进标准的研究和制订,提高计量测试、检验检测服务和认证能力。到2025年,实现300项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推动150项关键基础材料示范应用,研制10项大型工业基础软件,制订10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创建10家国家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平台,创建5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加强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

加强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

实施产业链协同计划,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和攻关,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备品备件储备,对海外关键零部件、不可替代原材料等,建立与配套企业的对接机制,支持产业急需、影响重大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快速通关;畅通本市产业链供需对接,扶持一批供应链平台企业,挖掘潜在供应商;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提供设计能力、技术研发、零部件、原材料等供需清单,结合线上线下模式,开展产品、技术和生产性服务对接。到2025年,本市重点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形成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建设,围绕企业需求,在招商、规划、土地、建设、施工、验收等全流程和各环节,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力度。提高重大产业项目涉及的规划、环评、用地等审批和服务效率,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制定项目服务清单和政策包,在融资对接、上下游配套、基础设施、后勤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聚焦重大产业项目的产业链配套关键环节,吸引一批配套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良好生态。到2025年,推进建设100个以上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基础领域和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左右。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实施产业菁英计划

实施产业菁英计划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人才+项目”的方式,以产业领军人才、产业青年英才为重点,加快引进培育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通过优秀人才和项目团队的选树,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支持人才团队申报承担国家重大产业项目,优先支持申报本市重大产业项目。到2025年,引进培育1000名产业领军人才和产业青年英才,每年支持200名左右。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根据本市产业地图,打造一批平均面积3-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市、区联动,加强园区特色化运营能力建设,提升精准招商、精细服务水平,提高土地、人才、技术等资源配置效率,夯实交通、市政等配套设施支撑,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加大各类创新政策的试点应用力度。到2025年,培育建设50个左右特色产业园区。其中,打造3-5家千亿级园区、5-8家五百亿级园区、20-30家在关键产业链具备领先优势的园区。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推动绿色制造领跑

推动绿色制造领跑

开展绿色制造评价,聚焦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示范打造“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的领跑者。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加快开发节能、环保、易回收的绿色产品;完善绿色工厂评价管理办法,推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工厂建设;促进产业园区绿色新基建,推动智能电网应用示范,推进冷热电三联供、风光互补供电等分布式能源建设,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围绕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到2025年,建成一批理念领先、技术一流的“四绿”标杆,基本形成绿色制造体系。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加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发挥长三角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区域合作紧密的优势,深入推进长三角产业协作。强化技术创新协同,依托三省一市丰富的创新平台和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梳理长三角范围内重点产业链布局图和技术攻关清单,加强信息共享和组织推进,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强化重点领域协作,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智能机器人、新型电力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加强区域协同布局,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和联动发展;强化区域政策联动,围绕产学研共同支持、首台套装备互认、创新产品示范应用等领域,探索在长三角区域内发展双向政策。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长三角产业协同水平,共同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与发展动向前瞻》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生物医药行业相关定义
二、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生物医药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模式
五、生物医药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产业链运行机制
(1)沟通协调机制
(2)风险分配机制
(3)竞争协调机制
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生物医药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生物医药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生物医药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生物医药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生物医药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生物医药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生物医药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21-2026年世界生物医药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21-2026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2、行业技术专利情况
3、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细分市场一
2、细分市场二
3、其它细分市场
第六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七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生物医药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消费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生物医药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生物医药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生物医药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南地区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SCP分析
一、理论介绍
二、SCP范式
三、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6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21-2026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生物医药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生物医药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生物医药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生物医药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 2021-2026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建议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生物医药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生物医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生物医药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生物医药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生物医药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21-2026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生物医药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生物医药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