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构成
在发展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形成了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其中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安全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三大体系相互协作,实现海量数据汇聚、整合、分析和处理。
(2)方案不断成熟
相较传统工业信息化IT方案,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不断走向成熟,带动行业发展。
对比维度 |
基于传统工业IT架构的解决方案 |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 |
技术架构 |
1.封闭大系统 2.垂直紧耦合架构 3.专用接口或中间件 4.长开发周期 5.系统整体升级成本高6.本地部署 |
1.大平台+小APP 2.分层、微服务架构3.开放API 4.敏捷开发 5.小范围升级业务逻辑 6.边缘+云端部署 |
工业数据 |
1.数据获取来源有限 2.独立系统、信息孤岛 |
1.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数据采集2.在线实时管理和应用 3.易于整合和集成数据资源 |
工业应用 |
1.工业知识依靠老师傅经验 2.存在工业知识空白 3.工业知识被封装在工业软件里,无法复用 4.面向流程的共用软件系统 |
1.经验知识固化成平台核心资源 2.解耦成工业机理模型,灵活组合和管理 3.基于数据和新技术易形成新知识 4.面向独特角色的专用APP |
价值模式 |
1.线性价值链 2.资源自用,技术创新长周期 |
1.互联互通的价值网络 2.资源开放共享,技术创新快速迭代 |
(3)顶层设计目标明确
我国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目标明确,推动整体产业迈向发展快车道。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增加值从2017年的2.35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41万亿元,CAGR达到20.46%。
顶层设计目标 |
具体情况 |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1.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 2.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 3.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 4.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
加快拓展融合创新应用 |
1.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促进复工复产 2.深化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 3.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 4.加快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推广普及 |
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
1.建立企业分级安全管理制度 2.完善安全技术监测体系 3.健全安全工作机制 4.加强安全技术产品创新 |
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动能 |
1.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建设 2.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 3.增强关键技术产品供给能力 |
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布局 |
1.促进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发展 2.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 3.高水平组织产业活动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1.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2.开展产品监测评估 |
(4)建设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有力提升了产业融合创新水平,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成果 |
具体情况 |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 |
截止2020年,全国开通5G基站超过50万个,实现亿级工业设备接入;标识解析5个国家顶级节点功能不断完善,74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营。 |
应用创新 |
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在钢铁、机械、交通、能源等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进行拓展,新开发出1000余个工业APP。 |
工业互联网平台 |
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近80家左右,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突破40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达25万多个,涵盖细分行业百余个。 |
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 |
已有24省启动了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形成对近百个重点平台、3000多万在线设备的实时监测能力,服务企业10万多家。 |
产业生态发展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其中长三角地区发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将从2020年的800亿提升至2022年的1500亿。 |
二、劣势分析
(1)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与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模式和体系。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平衡,从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工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是45.1%,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为39.0%,工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为49.6%,企业网上采购率为25.4%,网上销售率为30.1%,一些企业的数据平台尚未打通,且制造、物流、商务、用户等环节未实现很好的连接。
(2)安全性难以保障
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主要以提供产品和技术为主,主流安全类企业最少,工业互联网安全性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1)政策支持及补贴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驱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自2017以来,我国各部门发布一系列法规以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
日期 |
政策名称 |
制定部门 |
主要内容 |
2017年11月27日 |
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 |
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并提出分2025年、2035年和21世纪中叶“三步走”的目标。 |
2018年6月18日 |
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等内容。 |
2018年7月19日 |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
2019年1月18日 |
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提出了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指出了4个重点发展方向。 |
2020年3月20日 |
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加快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
2021年1月13日 |
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提出了五方面、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 |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方也不断推出具体补贴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对于制造业较强的地方政策支持更为积极,单就2020年,就有苏州、佛山、青岛、西安、广州发布具体支持政策。其中,尤其以制造业大省广东省补贴范围和强度最大。从各地补贴支持共性来看,对于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尤其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力度最大。从2021年开始,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进入密集落地环节。
地方 |
政策 |
具体补助 |
深圳 |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 |
对于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对项目投入的3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对项目投入的3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对经认定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12%的奖励,最高500万元 |
苏州 |
《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支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
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垂直行业平台,按不超过其建设总投入的30%予以奖励,最高支持3000万元和1000万元。对“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设立企业,给予不超过已实缴注册资本2%的一次性补贴,最高500万元 |
佛山 |
《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政策措施》 |
每年认定不超过30个(含)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已投入金额的30%(含)进行奖补,单个项目奖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含) |
青岛 |
《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对市级新认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或自动化生产线,按照市政府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 |
西安 |
《西安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
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对确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通过国家贯标评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工业企业主导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平台投入使用后,择优按照平台建设总投资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 |
合肥 |
《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 |
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100万元。 |
广州 |
《广州市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改造提升五大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若干措施》 |
对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联合体建设项目,给予联合体项目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补助。 |
郑州 |
《关于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 |
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产生的服务费,按照不超过合同金额的7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于中小企业上云产生的服务费,也按照不超过合同金额的7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 |
沈阳 |
《沈阳市引导企业上云实施方案》 |
将按照年度上云服务合同实际支付额的5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限额达到200万元。 |
(2)以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获得共识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是推动我国工业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最大的动力,针对高价值设备的在线管理和针对重点业务与运营环节的优化两大场景应用较为普遍。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下游推广领域中,机械、电子、交通装备等居前。电子、电力等两化融合水平较高的行业,由于自动化、信息化积累较为成熟,升级改造难度小,更具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优势和成本优势;以交通设备制造、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同质化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化转型是企业获取更大价值空间、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此外,钢铁、石化等行业具有高耗能、高排放、高危险、工艺复杂等特点,安全问题、环保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为这些行业提供了新型的能源管控、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提升行业内企业整体精细化管控水平。
疫情以来,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持续增多,产业界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产业应用成熟。从平台自身发展类型来看,主要包括制造行业龙头平台化转型、传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初创企业。
类别 |
企业 |
制造行业龙头平台化转型 |
航天科工、中船工业、三一重工、海尔智家、美的集团、富士康等,在平台化转型中孵化出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建设运营平台,提升第三方平台服务能力。 |
传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 |
华为、徐工信息、宝信软件、石化盈科、中控技术、华龙讯达、浪潮信息等。 |
软件企业 |
基于平台架构加速软件云化发展如东方国信、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 |
互联网企业 |
积极向工业领域拓展,推出或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
初创企业 |
重点聚焦特定行业、业务,如:优也科技、寄云科技、天泽智云、昆仑数据等。 |
(4)5G技术、工业互联网需求推动网络架构逐步融合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要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探索5G专网建设及运营模式,规划5G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5G网络化改造、应用孵化、测试验证等服务。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工业互联网需求日益复杂化,整体网络连接架构将逐步走向融合。
2020年7月,5G R16标准冻结,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垂直行业拓展,60%的标准项目都和5G 2B能力有关。相比R15,引入了新技术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TSN)。(1)技术挑战
我国工业核心技术,如高端零部件、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基础与工业强国相比有明显差距,容易被“卡脖子”。
(2)产业协同挑战
受信息化基础不同、上下游环节复杂、“孤岛式”转型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产业协同方面的挑战。
(3)创新模式挑战
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利用海量数据、网络连通发展了诸如:预测性维护、设备管理、C2M定制等应用模式,但业务与应用模式的创新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有待继续加强。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定义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工业互联网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模式
五、工业互联网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产业链运行机制
(1)沟通协调机制
(2)风险分配机制
(3)竞争协调机制
四、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工业互联网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工业互联网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工业互联网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工业互联网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工业互联网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工业互联网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21-2026年世界工业互联网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21-2026年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工业互联网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2、行业技术专利情况
3、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1、进口形势分析
2、出口形势分析
3、进出口价格对比分析
第六节、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细分市场一
2、细分市场二
3、其它细分市场
第七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八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工业互联网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消费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工业互联网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工业互联网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南地区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SCP分析
一、理论介绍
二、SCP范式
三、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6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21-2026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工业互联网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工业互联网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工业互联网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 2021-2026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建议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工业互联网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工业互联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工业互联网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工业互联网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21-2026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工业互联网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工业互联网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价格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图表详见报告正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