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92807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当前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33.5%;其次是亚太地区,为23.8%;再然后是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区,市占率依次为16.5%、11.0%、9.1%和6.1%。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目前规模在10亿美元级别。“911”事件发生后,全美在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等技术验证访客与移民信息;同时27个免签国公民去往美国,都必须持有生物识别护照。
2016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生物识别主要产品有考勤设备和系统、物理门禁产品、电子锁具产品、身份认证识别(即逻辑门禁,在金融行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军队、无线网络服务等领域都有不少应用)等产品。与国外大部分应用都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型项目相比,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超过90%均是小型商业部门应用,未来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较单一,过于集中发展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总和,即大约为50%。指纹识别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门槛最低,因此得到率先发展。
          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在锁具、考勤、门禁、电脑、银行与保险柜、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已经得到应用。其中,在苹果手机的示范效应下,近几年,手机安装指纹识别装置成为标配,这进一步延伸了指纹识别技术的繁荣时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需求不断上升,指纹识别装置成本不断下降,预计这一技术还将有爆发式发展的可能。
          不过,作为接触性的识别技术,指纹采集头常常容易损坏,需要定期更换;约有5%的人指纹较浅,不易采集;再加上指纹识别对位置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出现较高的抗真率,以上因素限制了指纹识别未来发展,这就为人脸识别带来了发展机会。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精准度更高,且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快捷。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基于以上特点,人脸识别将可取代指纹识别在生物识别产业下一阶段迎来较快发展。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得到使用。预计人脸识别市场将快速爆发,到2017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100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生物识别技术的基本概述
1.1 生物识别技术概念阐释
1.1.1 生物识别技术
1.1.2 生物识别系统
1.2 生物识别技术相关介绍
1.2.1 生物识别技术的特性
1.2.2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领域
1.2.3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种类

第二章 2015-2017年国外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2.1.1 行业整体概述
2.1.2 市场规模现状
2.1.3 市场发展特征
2.1.4 产业格局分析
2.2 美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概况
2.2.1 市场总体现状
2.2.2 细分市场分析
2.2.3 应用情况分析
2.3 日本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概况
2.3.1 市场总体现状
2.3.2 细分市场分析
2.3.3 应用情况分析
2.4 其他区域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概况
2.4.1 欧洲
2.4.2 新加坡
2.4.3 印度
2.4.4 台湾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际经济形势
1.1.1 中国经济现状
1.1.2 经济发展趋势
3.2 需求环境
3.2.1 安全需求提升
3.2.2 个人需求层次
3.2.3 公共需要层次
3.3 政策环境
3.3.1 行业重点政策
3.3.2 行业标准情况
3.3.3 行业相关政策
3.4 社会环境
3.4.1 生物技术进步
3.4.2 进入智能化时代
3.4.3 经济与技术共荣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状况总体分析
4.1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分析
4.1.1 市场发展历程
4.1.2 市场整体态势
4.1.3 市场规模现状
4.1.4 市场驱动因素
4.1.5 市场竞争情况
4.2 中国生物识别主要产品发展分析
4.2.1 考勤设备和系统
4.2.2 物理门禁产品
4.2.3 电子锁具产品
4.2.4 身份认证识别
4.3 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市场竞争分析
4.3.1 整体竞争态势
4.3.2 市场格局分析
4.3.3 企业竞争动态
4.3.4 产品竞争动态
4.4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SWOT分析
4.4.1 优势(Strengths)
4.4.2 劣势(Weakness)
4.4.3 机会(Opportunities)
4.4.4 威胁(Treats)
4.5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问题及建议
4.5.1 行业存在问题
4.5.2 面临发展瓶颈
4.5.3 主要制约因素
4.5.4 行业发展建议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细分市场分析
5.1 指纹识别技术
5.1.1 技术解析
5.1.2 发展状况
5.1.3 应用分析
5.1.4 前景展望
5.2 语音识别技术
5.2.1 技术解析
5.2.2 发展状况
5.2.3 应用分析
5.2.4 前景展望
5.3 虹膜识别技术
5.3.1 技术解析
5.3.2 发展状况
5.3.3 应用分析
5.3.4 前景展望
5.4 人脸识别技术
5.4.1 技术解析
5.4.2 发展状况
5.4.3 应用分析
5.4.4 前景展望
5.5 静脉识别技术
5.5.1 技术解析
5.5.2 发展状况
5.5.3 应用分析
5.5.4 前景展望
5.6 眼纹识别技术
5.6.1 技术解析
5.6.2 发展优势
5.6.3 应用分析
5.6.4 前景展望
5.7 其他识别技术
5.7.1 掌纹识别
5.7.2 唇纹识别
5.7.3 耳廓形状识别
5.7.4 鼻子形状识别
5.7.5 臀部压力识别
5.7.6 声纹识别
5.7.7 心电图识别
5.7.8 眼动模式识别
5.7.9 体味识别
5.7.10 打字习惯识别
5.7.11 笔迹识别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领域分析
6.1 金融领域
6.1.1 应用状况分析
6.1.2 主要存在问题
6.1.3 应用前景展望
6.2 医疗领域
6.2.1 应用状况分析
6.2.2 主要存在问题
6.2.3 应用前景展望
6.3 安防领域
6.3.1 应用状况分析
6.3.2 主要存在问题
6.3.3 应用前景展望
6.4 教育领域
6.4.1 应用状况分析
6.4.2 主要存在问题
6.4.3 应用前景展望
6.5 电子消费领域
6.5.1 应用状况分析
6.5.2 主要存在问题
6.5.3 应用前景展望
6.6 社会保障领域
6.6.1 应用状况分析
6.6.2 主要存在问题
6.6.3 应用前景展望
6.7 司法鉴证领域
6.7.1 应用状况分析
6.7.2 主要存在问题
6.7.3 应用前景展望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相关潜力企业竞争力分析
7.1 北京中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竞争优势分析
7.1.3 战略布局动向
7.1.4 企业发展动态
7.1.5 未来前景展望
7.2 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技术优势分析
7.2.3 企业经营状况
7.2.4 企业战略动向
7.2.5 未来发展展望
7.3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3.1 企业发展概况
7.3.2 经营效益分析
7.3.3 业务经营分析
7.3.4 财务状况分析
7.3.5 未来前景展望
7.4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核心技术分析
7.4.3 经营效益分析
7.4.4 业务经营分析
7.4.5 财务状况分析
7.4.6 未来前景展望
7.5 浙江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5.1 企业发展概况
7.5.2 核心技术分析
7.5.3 战略布局动向
7.5.4 企业创新动态
7.5.5 未来前景展望
7.6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6.1 企业发展概况
7.6.2 经营效益分析
7.6.3 业务经营分析
7.6.4 财务状况分析
7.6.5 未来前景展望
7.7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7.1 企业发展概况
7.7.2 经营效益分析
7.7.3 业务经营分析
7.7.4 财务状况分析
7.7.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八章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8.1 投资机遇分析
8.1.1 产业机遇
8.1.2 市场机遇
8.1.3 需求机遇
8.1.4 政策机遇
8.1.5 互联网化机遇
8.2 投资空间分析
8.2.1 商业应用空间
8.2.2 司法应用空间
8.2.3 公共项目应用空间
8.2.4 公共与社会安全应用空间
8.2.5 个人消费类应用空间
8.3 投资机会分析
8.3.1 步态分析识别
8.3.2 复合生物识别技术
8.3.3 智能设备领域
8.3.4 可穿戴设备领域
8.3.5 反恐领域
8.3.6 金融领域

第九章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9.1 经济风险
9.1.1 全球经济风险
9.1.2 中国经济风险
9.2 市场风险
9.2.1 投资环境待优化
9.2.2 应用领域难题
9.2.3 系统自身安全
9.3 部分技术的风险
9.3.1 指纹识别
9.3.2 眼球识别
9.3.3 刷脸刷声带
9.3.4 静脉识别
9.4 其他风险
9.4.1 技术风险
9.4.2 政策风险
9.4.3 人才风险

第十章 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10.1 全球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未来预测
10.1.1 市场前景展望
10.1.2 市场规模预测
10.1.3 市场格局预测
10.2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前景展望
10.2.1 发展潜力分析
10.2.2 未来前景广阔
10.2.3 市场规模预测
10.3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趋势
10.3.1 产业集中度提高
10.3.2 逐步均衡发展
10.3.3 多种技术融合
10.3.4 市场应用趋势
10.4 生物识别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10.4.1 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10.4.2 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10.4.3 网络化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FSW)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