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营现状及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营现状及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 8200元 电子版
  • 8200元 纸介版
  • 8500元 电子版+纸介版
  • 289378
  • 2017年
  •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400-007-6266 010-86223221
  • sale@chinabaogao.com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着各领域的生产理念、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孕育下,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工业形态的驱动下,工业互联网蓬勃兴起。近年来,为加快促进本国制造业振兴,繁荣实体经济,争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美、德、日等国纷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业合作为抓手,加快工业互联网推进,推动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图: 制造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一、工业互联网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重要依托,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塑造长期竞争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一,工业互联网是未来经济持续繁荣的新基石。工业互联网将网络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充分融入生产制造、流通、运行、服务全过程,通过信息流驱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有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劳动工具,将人、机器设备、物料、产品、环境、过程等实体生产领域基本要素全面互联,充分盘活工业大数据这一数字经济时代新生产要素,并促进新一代劳动队伍形成,从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构筑制造、能源、电力、交通等经济社会各部门智能化升级必不可少的网络连接和计算处理平台,成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像电网、水网、高速公路网一样的通用性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世界经济论坛(WEF)2015年发布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工业互联网将为制造、能源、农业、交通及其他产业部门带来革命性变革。

        工业互联网是构筑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关键依靠,通过催生大量新技术、新网络、新平台、新应用,促进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工业发展新体系加速形成,推动专业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并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供支撑。工业互联网是培育新经济形态的重要支撑,通过推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定制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加快向生产领域拓展,成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强大动力。

        第二,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手段。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通过激发新动能、改造旧动能,成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去库存为例,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环节之间、企业内外、供需两侧的互联互通,形成生产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资源和能力的全面调度,从而有效化解存量。再如降成本方面,工业互联网不仅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来节约企业管理成本支出,而且可以通过大幅提升设备能效、拓展资源和能力获取渠道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运营费用。

        第三,工业互联网是统筹建设“两个强国”的新引擎。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彼此相互交织、不可分割。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支撑,成为两个强国建设统筹推进的关键抓手,对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意义深远。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平台,是落实“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战略要求的关键支撑,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空间不断向线下拓展,具备融合基因的工业互联网也自然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为我国开拓5G等下一代移动通信应用空间、推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提升网络治理能力都提供了重要契机。

        第四,工业互联网是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新保障。从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角度看,一大批国际制造业、信息通信业(ICT)跨国巨头,都积极在全球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各自高端软硬件产品的垄断优势之上,“知名品牌+高端产品+主导平台”的立体新优势正在形成。这种情况下,国产品牌、产业生态以及作为国家战略资产的海量工业数据掌控都面临严峻挑战,加快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是确保工业数据乃至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从科技安全和网络安全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引发技术的群体性和裂变式创新,为我国掌握一批支撑未来高端制造的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提供了机遇;同时,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将网络空间、网络安全外延进一步扩大,主动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我国积极应对新型网络安全的应有之义。从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角度看,工业互联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设备监控、安全生产等智能化水平,继而有效保障关键生产设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二、工业互联网全球发展态势

        近年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提速,呈现总体格局日渐明朗、技术产品标准竞争日趋激烈、龙头企业关键平台布局日益强化等突出特点。

        第一,全球工业互联网两极多元的总体格局日渐清晰。一方面,美国主导的国际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已经快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工业互联网推广组织。该联盟汇聚31个国家和地区的246家成员单位,集聚40多家跨国企业开展大量测试床建设部署,并与德、法、日等多国政府建立对话与合作渠道,与全球20多个知名行业组织形成合作关系,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推进的枢纽。另一方面,德国将工业互联网确立为工业4.0的重要依托,成为除美国之外全球工业互联网最活跃的推手。德国一面依托本国工业4.0平台,集聚全国制造业龙头和“隐形冠军”,针对架构、标准、安全、测试床等关键共性问题加速与IIC的技术协同和产业协作,另一面加大资源投入积极参与IIC技术工作,并成为IIC领导团队的重要成员,开展工业4.0平台与IIC对接,实质性推进美德强强联合。此外,除美德之外,日本、印度、法国、韩国等新竞争者也不断涌现。如日本在产经省、总务省支持下,通过物联网促进联盟、工业价值链创新联盟等多个产业组织,加速工业互联网产业和国际化发展;印度以印孚瑟斯、塔塔几大软件企业为龙头,与美、德、日等多国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并借IIC等国际组织扩大自身在全球工业互联网格局中的影响。

        第二,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竞争不断升级。当前,平台作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正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重演。GE、西门子、博世、施耐德、ABB等国际工业巨头纷纷强化全球布局,以既有高端装备、产品为基础,打造可实现工业设备连接、工业大数据分析和工业应用服务等强大功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云+端”、“制造+服务”、物理与数字融为一体的平台新优势,力图形成对全球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掌控能力。而思科、SAP、微软、IBM、英特尔、AT&T、亚马逊等信息通信业(ICT)巨头凭借在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网络等方面的软硬件系统及解决方案优势,也纷纷涉足工业互联网领域。

        第三,以标准化为战略制高点的前瞻性布局全面提速。标准一直是决定行业主导权的关键因素,对新兴产业的技术路线走向、产业体系设计以及产业化等至关重要。在工业互联网起步阶段,标准化已经成为各国推进的战略重点。美国IIC将推动构建全球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作为战略目标,与全球ISO、IEC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源组织和区域标准研制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加快具体标准研究。

        德国工业4.0平台也成立专门的标准化机构(LNI4.0),推进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同时,IIC与工业4.0平台将“标准与互操作”作为六大联合工作之一,共同推进标准研制。

        此外,安全、测试验证、商业解决方案和生态体系培育等,也都成为各国政府、各大组织、各类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关注的重点。

        三、我国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与挑战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良好


        我国是全球制造大国,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也形成独特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为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工业大国地位不断稳固。改革开放以来,借助民营资本、外商资本和原有国有资本的共同作用,我国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我国具备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齐全的工业门类给工业互联网带来了最为丰富的应用场景。除了工业体量大,在部分高端制造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高端智能联网终端。

        二是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我国4G网络规模全球最大,截至2016年底,我国4G基站263万个,网络覆盖所有城市和主要乡镇,4G网络速率比2G/3G时期提升10倍以上;一批全光网市、全光网省建成,光纤接入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例达到76.6%,居世界首位。从技术创新方面看,移动通信、物联网、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等关键领域取得群体性突破。5G启动早、基础好,最快于2020年实现商用部署;低功耗、广覆盖的窄带物联网(NB-IoT)成为主要推动者和标准制定者,2017年将实现商用;云计算集群规模、大数据处理能力都显著增强,如以“飞天”自主核心技术为支撑的阿里云服务可承每秒8.6万笔的支付峰值。从产业发展角度,互联网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全球市值前十位的互联网企业我国占3家。智能终端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并有三家企业跻身全球前五。

        三是融合基础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航空、机械、船舶、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钢铁、石化、有色、煤炭、纺织、医药等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ERP装备率超过70%。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断加深,航天云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企业追赶国际步伐,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尽管影响尚不如国际上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但也已初具规模,为强化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服务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四是政策基础不断完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战略中都明确提出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重大问题研究,指导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启动了一批试点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一些工业强省(市)也加快工业互联网推进步伐,2016年上海先后制定《上海临港地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方案》和《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临港地区打造为工业互联网国家级示范区,将上海市打造为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辽宁出台了《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抓手。

        四、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应充分发挥我国市场潜力大、产业体系相对齐全、互联网创新活跃等优势,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利用政策引导和支持手段,形成合力,深化推进。

        一是加快打造产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属于跨界性、前瞻性很强的技术产业领域,特别需要强调整体性和生态性,注重跨界合作、供需对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技术产业与人才培育同步推进等,这也是美、德、日等工业强国推进工业互联网过程中的共同焦点。特别是,需要立足我国工业体系全、应用场景丰富、ICT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迅速等特点,加强跨界合作和供需对接。

        一方面,研究制定促进跨界融合的引导政策,做强做实各类制造业创新中心、融合型产业联盟、开源社区等平台,推动制造企业与ICT企业凝聚共识、互通有无,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竞争前合作,集中突破物联网、工业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关键软硬件等核心技术,加快数据接口、网络互联、数据平台、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做好服务、搭建桥梁,为解决方案企业与需求企业供需对接建立渠道,以应用为导向、以系统集成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应用服务商,提升广大制造企业对本土自主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带动更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探索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

        二是发挥制度优势形成工业互联网发展合力。

        当前工业互联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都不同,单靠产业界自身难以有效形成合力,需要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政府引导。

        应加强统筹,完善顶层设计,加大重大、共性技术领域投入,同时针对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政策或制度瓶颈,创新发展思路,打造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方面,加快研究、推动形成兼容虚拟化、服务化、融合化等新模式新业态的政策体系,支持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产品、业务、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以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模式,构建形成兜底线、防风险的监管体系,特别是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推动形成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包容性监管环境。

        三是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各领域先导应用。

        一方面,工业门类多、差异大,而我国又存在工业“2.0”、“3.0”阶段并存的现实情况,因此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中,应当对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同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充分落实好行业应用试点示范的遴选和评估,探索符合行业实情的发展路径进行推广,避免“一套方案”“四面出击”。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实体经济门类最多的产业,与农业、能源、交通等各产业都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各领域都具有同工业一样由自动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整个产业具有很强的先导型、示范性和普适性。从国际上来看,IIC推动的工业互联网也不局限于工业,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能电网等方方面面的产业领域。因此还应着眼长远、面向更广的产业互联网领域做好政策储备。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营现状及盈利战略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
1.1 工业互联网产业概述
1.1.1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分析
1.1.2 工业互联网与相关概念比较
(1)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关系
(2)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3)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
(4)工业互联网与两化融合的关系
1.1.3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1)工业互联网业务需求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2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2.1 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1.2.2 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1)产业相关标准
(2)产业相关政策
(3)产业发展规划
1.2.3 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1.2.4 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1)物联网技术发展分析
(2)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
(3)大数据技术发展分析
(4)互联网技术发展分析
1.3 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第二章: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应用状况分析
2.1 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2.1.1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分析
2.1.2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2.1.3 全球工业互联网经济效益分析
2.1.4 主要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1)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2)德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3)日本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2.1.5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预测
2.2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2.2.1 工业互联网状态描述总结
2.2.2 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分析
2.2.3 工业互联网发展动态分析
(1)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国家)
(2)上海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地区)
(3)黑龙江2025年实现“龙江智造”
(4)青岛推广发展互联网工业
(5)江苏工业企业集体“互联网化提升”
2.2.4 工业互联网硬件市场分析
(1)传感器市场发展分析
(2)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3)3D打印设备市场发展分析
(4)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发展分析
(5)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发展分析
2.3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应用状况分析
2.3.1 能源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能源互联网发展概述
(2)能源互联网发展模式分析
(3)售电公司市场发展分析
(4)智能电网市场发展分析
(5)智能用电市场发展分析
(6)能源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7)能源互联网发展潜力与趋势分析
2.3.2 铁路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铁路互联网发展概述
(2)铁路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3)铁路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4)铁路互联网发展潜力与趋势分析
2.3.3 国防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国防互联网发展概述
(2)国防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3)国防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4)国防互联网发展潜力与趋势分析
2.3.4 工业互联网其他应用市场分析

第三章:工业互联网产业之“网络”发展分析
3.1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框架简析
3.2 工厂内部网络发展状况分析
3.2.1 工厂内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3.2.2 工厂内部网络现存痛点分析
3.2.3 工厂内部网络发展趋势预测
3.2.4 工厂内部网络目标规划分析
3.3 工厂外部网络发展状况分析
3.3.1 工厂外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1)传统互联网发展分析
(2)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
(3)工业专用网络发展分析
3.3.2 工厂外部网络现存痛点分析
3.3.3 工厂外部网络与内容网络融合分析
3.3.4 工厂外部网络目标规划分析
3.4 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撑体系发展分析
3.4.1 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撑体系概述
3.4.2 工业互联网应用使能技术分析
(1)应用使能技术现状
(2)应用使能技术趋势
3.4.3 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分析
(1)应用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2)应用服务平台市场格局
(3)应用服务平台发展趋势
3.4.4 工业企业服务化集成发展分析
(1)服务化集成市场发展现状
(2)服务化集成市场格局分析
(3)服务化集成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章:工业互联网产业之“数据”发展分析
4.1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概述
4.1.1 工业大数据的内涵分析
4.1.2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功能架构
4.2 工业大数据整体市场发展分析
4.2.1 工业大数据市场发展周期
4.2.2 工业大数据市场发展规模
4.2.3 工业大数据市场竞争格局
4.2.4 工业大数据市场发展前景与趋势
(1)市场前景预测
(2)市场趋势预测
4.3 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4.3.1 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特征
4.3.2 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4.3.3 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趋势
4.4 工业大数据在网络化协同中的应用分析
4.4.1 工业大数据在网络化协同中的应用特征
4.4.2 工业大数据在网络化协同中的应用现状
4.4.3 工业大数据在网络化协同中的应用趋势
4.5 工业大数据在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分析
4.5.1 工业大数据在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特征
4.5.2 工业大数据在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现状
4.5.3 工业大数据在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趋势
4.6 工业大数据在服务化延伸中的应用分析
4.6.1 工业大数据在服务化延伸中的应用特征
4.6.2 工业大数据在服务化延伸中的应用现状
4.6.3 工业大数据在服务化延伸中的应用趋势

第五章:工业互联网产业之“安全”发展分析
5.1 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概述
5.2 工业设备安全市场发展分析
5.2.1 工业设备安全市场发展现状
5.2.2 工业设备安全市场格局分析
5.2.3 工业设备安全市场发展趋势
5.3 工业网络安全市场发展分析
5.3.1 工业网络安全市场发展现状
5.3.2 工业网络安全市场格局分析
5.3.3 工业网络安全市场发展趋势
5.4 工业控制安全市场发展分析
5.4.1 工业控制安全市场发展现状
5.4.2 工业控制安全市场格局分析
5.4.3 工业控制安全市场发展趋势
5.5 工业应用安全市场发展分析
5.5.1 工业应用安全市场发展现状
5.5.2 工业应用安全市场格局分析
5.5.3 工业应用安全市场发展趋势
5.6 工业数据安全市场发展分析
5.6.1 工业数据安全市场发展现状
5.6.2 工业数据安全市场格局分析
5.6.3 工业数据安全市场发展趋势

第六章: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先企业案例分析
6.1 工业网络领先企业案例分析
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3 北京中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1.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2 工业大数据领先企业案例分析
6.2.1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2.2 西安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2.3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2.4 北京瑞风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2.5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3 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先企业案例分析
6.3.1 北京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3.2 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3.3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3.4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6.3.5 青岛海天炜业过程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况
(2)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4)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七章: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建议
7.1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7.1.1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7.1.2 产业市场容量预测
7.1.3 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1)产业整体趋势预测
(2)市场竞争趋势预测
7.2 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7.2.1 产业投资热潮分析
7.2.2 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1)资质壁垒
(2)人才壁垒
(3)技术壁垒
(4)其他壁垒
7.2.3 产业投资主体分析
(1)产业投资主体构成
(2)各主体投资切入方式
(3)各主体投资优势分析
7.2.4 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政策风险
(2)市场风险
(3)宏观经济风险
(4)其他风险
7.3 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7.3.1 产业投资价值分析
7.3.2 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7.3.3 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工业互联网业务简图
图表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图表3:中国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汇总
图表4: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图表5: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图表6:中国工业互联网状态描述总结表
图表7: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图表8:中工业互联网互联示意
图表9: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体系目标框架
图表10:工厂内部网络目标构架
图表11:工厂外部网络目标构架
图表12: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撑体系目标构架
(GYZJY)
图表详见正文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放心查阅。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订购流程

1.联系我们

方式1电话联系

拔打观研天下客服电话 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223221

方式2微信或QQ联系,扫描添加“微信客服”或“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

微信客服

客服QQ:1174916573

方式3:邮件联系

发送邮件到sales@chinabaogao.com,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2.填写订购单

您可以从报告页面下载“下载订购单”,或让客服通过微信/QQ/邮件将报告订购单发您;

3.付款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会发送报告;

4.汇款信息

账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16 1000 5304 3375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更多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